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应用性本科专业课程承担着传授学生适应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使命,是学生的学习中“重中之重”的一部分学习内容,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长期的影响,应用型本科专业课考核应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分析与应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改革现行的注重知识记忆的考核方式,势在必行。本文就专业课终结性考核向过程性考核的转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专业课 考核方式改革
应用性本科专业课程承担着传授学生适应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使命,是学生的学习中“重中之重”的一部分学习内容,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具有长期影响,因此,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必须有所保证与提高。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体现检查测评功能、导向与激励功能、教学效果反馈功能等。现代人才评价的理论特别强调将过去那种单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考试的测评转化为与课程同时进行的合作性、过程性评价。这种课程考核理念体现了现代教育考核的精神,也就是说,课程考核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寓教于考,以考促学。
一、目前专业课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传统教育观念与评价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的专业课课程考核方式依然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创新”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考试的认识不足。表现在:(1)对于考试的管理,学校教务部门在管理制度、规范、方式等方面与各院系和教师还没有达成共识,管得过多过死,比如对试卷的题型、题量甚至格式等都有严格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院系和教师的权限和能力。(2)考试的功能模糊。当前大多数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不能充分认识考试的评价与导向功能。教学管理部门往往仅在期末忙于考试的组织,收集整理考试资料,重视学生的通过率,疏忽教师对课程考试的评价与总结;教师将考试作为课程的最终环节,成绩登录后就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则将考试视为取得学分的途径,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分数而考试。
2.考试内容不合理。表现为:(1)偏重于教材,内容僵化。目前专业课课程考核的考试内容多为教材和教师课件上的内容且考前教师划重点、给范围,学生死记硬背即可。造成即使一些高分学生也对所学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2)结构不合理,理论性偏强。考试内容多以考查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对陈述性知识考查较多,缺乏对学生综合理解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的考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思维发展。
3.考试形式单一。(1)以期末终结性考试为主,过程性考核缺失。专业课课程考核方式中以期末一次性考试为基准,无法反映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而平时成绩的考核往往流于表面化和随意性。(2)侧重于闭卷考试。专业课课程考核方式大多为课程结束后的一次性笔试且多为闭卷考试。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易导致学生平时不重视学习,考前死記硬背,甚至考试时费尽心机以各种手段作弊。
4.考试结果的分析、评价和反馈机制不完善甚至完全缺失。考试结束后,教师的试卷分析流于形式,缺乏对试卷、考试成绩、各项分值深入系统的分析,改进措施流于形式;反馈机制更无从体现,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就试卷上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交流,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更无从谈起,因而起不到考试的评价、激励与反馈功能。
二、专业课考核方式的改革
专业课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针对以上问题,探索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1.更新观念,多方面综合考核学生学习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考试中加大学生知识获取量的考核是必要的,但更要考查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将教学内容按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具体的内容及其特点分为理论知识模块、理论联系实际模块和工程应用模块,依据知识模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制定面向学生的课程介绍、课程要求和预期学习成果等。在课程开始之前,将详细的课程介绍、课程内容、课程学习所必需的先修课程的知识储备、课程学习所必需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工具的准备、课程考核的方式和每种方式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及课程预期学习成果等,编制成文件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中,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事先的、全面的了解,尤其对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做到心中有数。
4.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在考核方式上,依据课程知识模块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考核方式。理论知识模块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旨在加强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因为这些知识是课程学习的根本,必须熟记在心。理论联系实际模块采用闭卷开卷相结合、综合作业、小论文写作与宣讲等多种方式,意在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收集和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工程应用模块采用实验操作、小设计与答辩的考核方式,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突破传统卷面考试方式的束缚,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综合使用。注重过程考核,并加大过程考核在最终成绩中的比重,改变学生考试就是闭卷考试的传统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考试只是督促学习、检验学习的必要手段。
5.课程考核内容的综合化与应用化。考试的内容突破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局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的特色,加大综合性试题的比重;而且可以将联系较为密切的课程(如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与空调方向)的几门专业课程《制冷原理与设备》、《热泵》、《制冷压缩机》、《冰蓄冷技术》、《暖通空调》等)综合起来命题,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6.及时认真分析考核结果。就考核结果反映出的问题和学生深入交流,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教与学两方面反省错误发生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以后的教与学的过程中积极改进。
综上所述,提高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一方面体现在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体现在完善课程的考核环节。客观、公正、公平的多元化考核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考核方法,全面检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由单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向全方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转变,可以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莹.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10期.
[2]杜才平.美国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6).
[3]刘亚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考试改革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职业时空,第6卷第12期.
[4]钱兵羽.高校工科专业课考核方式的科学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5).
[5]杨秀英,杨玉芳.应用型本科课程考试改革与实施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第27卷第3期.
[6]涂叶满,张庆吉.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综述[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第20卷第4期.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 201422)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专业课 考核方式改革
应用性本科专业课程承担着传授学生适应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使命,是学生的学习中“重中之重”的一部分学习内容,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具有长期影响,因此,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必须有所保证与提高。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体现检查测评功能、导向与激励功能、教学效果反馈功能等。现代人才评价的理论特别强调将过去那种单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考试的测评转化为与课程同时进行的合作性、过程性评价。这种课程考核理念体现了现代教育考核的精神,也就是说,课程考核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寓教于考,以考促学。
一、目前专业课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传统教育观念与评价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的专业课课程考核方式依然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创新”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考试的认识不足。表现在:(1)对于考试的管理,学校教务部门在管理制度、规范、方式等方面与各院系和教师还没有达成共识,管得过多过死,比如对试卷的题型、题量甚至格式等都有严格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院系和教师的权限和能力。(2)考试的功能模糊。当前大多数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不能充分认识考试的评价与导向功能。教学管理部门往往仅在期末忙于考试的组织,收集整理考试资料,重视学生的通过率,疏忽教师对课程考试的评价与总结;教师将考试作为课程的最终环节,成绩登录后就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则将考试视为取得学分的途径,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分数而考试。
2.考试内容不合理。表现为:(1)偏重于教材,内容僵化。目前专业课课程考核的考试内容多为教材和教师课件上的内容且考前教师划重点、给范围,学生死记硬背即可。造成即使一些高分学生也对所学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2)结构不合理,理论性偏强。考试内容多以考查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对陈述性知识考查较多,缺乏对学生综合理解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的考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思维发展。
3.考试形式单一。(1)以期末终结性考试为主,过程性考核缺失。专业课课程考核方式中以期末一次性考试为基准,无法反映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而平时成绩的考核往往流于表面化和随意性。(2)侧重于闭卷考试。专业课课程考核方式大多为课程结束后的一次性笔试且多为闭卷考试。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易导致学生平时不重视学习,考前死記硬背,甚至考试时费尽心机以各种手段作弊。
4.考试结果的分析、评价和反馈机制不完善甚至完全缺失。考试结束后,教师的试卷分析流于形式,缺乏对试卷、考试成绩、各项分值深入系统的分析,改进措施流于形式;反馈机制更无从体现,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就试卷上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交流,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更无从谈起,因而起不到考试的评价、激励与反馈功能。
二、专业课考核方式的改革
专业课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针对以上问题,探索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1.更新观念,多方面综合考核学生学习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考试中加大学生知识获取量的考核是必要的,但更要考查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将教学内容按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具体的内容及其特点分为理论知识模块、理论联系实际模块和工程应用模块,依据知识模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制定面向学生的课程介绍、课程要求和预期学习成果等。在课程开始之前,将详细的课程介绍、课程内容、课程学习所必需的先修课程的知识储备、课程学习所必需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工具的准备、课程考核的方式和每种方式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及课程预期学习成果等,编制成文件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中,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事先的、全面的了解,尤其对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做到心中有数。
4.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在考核方式上,依据课程知识模块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考核方式。理论知识模块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旨在加强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因为这些知识是课程学习的根本,必须熟记在心。理论联系实际模块采用闭卷开卷相结合、综合作业、小论文写作与宣讲等多种方式,意在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收集和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工程应用模块采用实验操作、小设计与答辩的考核方式,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突破传统卷面考试方式的束缚,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综合使用。注重过程考核,并加大过程考核在最终成绩中的比重,改变学生考试就是闭卷考试的传统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考试只是督促学习、检验学习的必要手段。
5.课程考核内容的综合化与应用化。考试的内容突破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局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的特色,加大综合性试题的比重;而且可以将联系较为密切的课程(如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与空调方向)的几门专业课程《制冷原理与设备》、《热泵》、《制冷压缩机》、《冰蓄冷技术》、《暖通空调》等)综合起来命题,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6.及时认真分析考核结果。就考核结果反映出的问题和学生深入交流,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教与学两方面反省错误发生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以后的教与学的过程中积极改进。
综上所述,提高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一方面体现在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体现在完善课程的考核环节。客观、公正、公平的多元化考核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考核方法,全面检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由单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向全方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转变,可以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莹.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10期.
[2]杜才平.美国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6).
[3]刘亚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考试改革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职业时空,第6卷第12期.
[4]钱兵羽.高校工科专业课考核方式的科学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5).
[5]杨秀英,杨玉芳.应用型本科课程考试改革与实施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第27卷第3期.
[6]涂叶满,张庆吉.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综述[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第20卷第4期.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 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