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萝泡菜》中薇拉的逃离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短篇小说《莳萝泡菜》由一对昔日恋人的对话和回忆构成。通过文本细读和话语分析发现,对话中女主人公薇拉在权力关系中处于明显弱势,主要体现在薇拉频繁被男人打断,主要承担倾听者的角色而没有话语权,其声音被男人视为审美对象加以凝视。薇拉的权力弱势象征着社会结构层面女性的弱势地位。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主体性受到压抑,掌握话语权的男性将女性对自由的渴望定义为自私,要求女性牺牲自我,无私为男性奉献。拥有独立意识的薇拉不愿接受规训,主动离开以男主人公为代表的男性,以此抵抗和逃离不公平的性别结构。
  【关键词】话语;女性;权力弱势;性别结构;逃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6-0011-03
  一、导言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莳萝泡菜》讲述了一对昔日恋人在分手六年后偶然相逢、短暂交谈又再度分开的故事。小说叙事方式独特,内容含蓄深刻。女性主义的解读中,认为作者对女性视角的运用展示了女性生存经验 (张闻琦,2009),或分析女主人公薇拉觉醒的女性意识(牛雪莲,2015),而不少研究试图对此进行解构,认为文本自相矛盾,未达到讽刺男性人物的创作目的 (曾霞,2010),或认为作者意图双轨反讽,通过隐性叙事暗示薇拉的自我中心主义(申丹,2019)。也有学者曾通过会话分析,指出男人与薇拉在关系中的地位差别(姚晓东,2013)。现存研究富有启发性,却也存在诉诸道德谴责、忽略关键细节和过分解读等问题,不够有说服力。本文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聚焦语言使用,分析主人公之间的权力关系,阐释结构性的性别不平等,以便说明故事最后薇拉再次离开的原因。
  二、薇拉的权力弱势
  小说讲述了一个无情节故事,由对话和回忆构成,但对话双方权力地位并不平等,相对男人,薇拉处于权力弱势。语言不只是中立或透明的交流工具,而更是“实现权力运作的重要手段”,因此分析话语“也可以揭示支配者与服从者之间的权力关系”(蓝纯,116-117)。
  (一)频繁的打断
  对话中,男人对薇拉的频繁打断反映出薇拉的弱势地位和男人的主导地位。打断常被认为是不礼貌或缺乏尊重的体现,这却忽视了谈话者之间潜在的权力结构。“话语中的权力体现为强势参与者对弱势参与者的言语的控制和制约”(Fairclough,46)。换言之,打断的背后是权力的强弱,强势方打断弱势方,而很少被后者打断。强势方以此排除其认为无关的内容,使对话按其想要的方向进行。因此,打断发生的方向可以揭示权力关系的强弱。
  故事开头,薇拉说起她不喜欢冷天气时被男人打断,这让她想起 “他那个伎俩——打断她的伎俩——以前时常惹得她很生气”(Mansfield,182)。男人的打断并非偶尔无意为之,而是频繁发生。习惯性的打断显示了男人对于薇拉的权力优势。薇拉“那时常常觉得,在她话正说到一半时,他好像突然用手捂住了她的嘴,不理她,转身去注意些其他的事”(Mansfield,182)。被打断的薇拉被男人剥夺了说话的机会,被迫沉默。因此,认为男人打断薇拉是因为内向的薇拉不愿意向他人敞开心扉,以致男人必须寻找新的话题让对话继续下去(姚晓东,61),无意中忽略了文本事实。频繁打断反映出的是权力关系,权力强势方的男人不想听薇拉谈论她自己,认为薇拉的声音是可忽略的,因此打断她,控制谈话方向。弱势方的薇拉则不曾打断男人来抢夺话语权。部分学者将男人提到俄罗斯时薇拉的插嘴理解为打断,这值得商榷。薇拉的插嘴并不构成典型的打断。一方面,她急于发起的问题与男人之前的谈话内容密切相关,因此更多体现出她对男人的专注倾听和强烈兴趣;另一方面,薇拉发问并非意图阻止男人说话,抢夺话轮,而是邀请男人接着讲述自己的旅行经历。这不能证明她的自私和无礼,也没有实质性地改变权力关系。
  (二)薇拉——沉默的倾听者
  对话中的不平等还体现于角色分配。薇拉地角色是顺从的倾听者,而男人则始终是说话人,这体现出薇拉相對于男人的弱势地位。说话的机会本就是权力的象征。在平等的对话中,参与者在不同的话论中交替扮演说话者和倾听者的角色。在不平等的关系中,通常是强势参与者说话,而弱势参与者倾听。角色分配和话论转换,正是“在对话中行使权力”的策略(蓝纯,134),是权力关系的表现。男人称赞薇拉,“你真是个很棒的倾听者”(Mansfield,186)。薇拉内心敏感细腻,因此善于理解男人的话。她自己的声音却被压制,处于沉默,承担着倾听者的角色,这并不是自愿的选择,而是处于权力弱势的结果。
  话论转换方面,薇拉很少主动发起新的话题,几乎不谈论自己。谈话虽然由男人和薇拉共同完成,但双方的贡献并不平等。强势方的男人控制着对话进程,他发起新的回合,转换话题,提出问题。薇拉则顺从地跟随男人的思路,听他说话,或是回答男人提出的问题,配合男人。对话基本是男人在讲述自己,薇拉是沉默的配角。男人的生活经历和旅行见闻都出现在他的话语中,薇拉过往的具体生活则几乎不曾被谈起。仅有的一处细节是男人问起她的钢琴,薇拉简短地说很久前就卖掉了。显然薇拉的生活发生了变故,过得比较艰难。尽管读者出于好奇或关心可能希望了解更多,但此处男人没有就此问下去,“他就这样算了”(Mansfield,185)。这也暗示出一个更普遍的假设,即发起话题的主动权属于男人。当男人忽视此话题时,薇拉没有试图多说,而是任由男人回头谈论自己。总之,男人是发起者,是说话者,起主导作用;薇拉是配角,是没有话语权的听话人。
  (三)薇拉声音的客体化
  薇拉在他们的关系中的弱势地位还表现在,她的声音即使被听到,也被视为一个客体,被简化为一个被观看和凝视的审美对象。男人听到她的声音时,关注到的是声音的形式,而不是内容。除总体上的话语权缺失外,薇拉即使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没有真正被男人听到。男人赞美薇拉有 “美妙的声音”,“迷人的说话方式”, 他可以轻易从众人的声音中辨认出她的,因为她的声音是“挥之不去的记忆”(Mansfield,182)。这似乎反映出男人对薇拉的深情,时隔多年依然念念不忘。但正是这种赞美,才体现出对薇拉声音的客体化。男人记得薇拉曾经告诉他各种花的名字,实际上却没有听懂薇拉。对各种花名的熟悉显示出薇拉对美丽事物的热爱,男人忽略了她的内在品质,只注意到她的说话方式。他记得当时的场景是因为她很迷人,而不是因为她的内在。他的赞美是一种微妙的男性凝视。薇拉变成被观赏的对象和客体,而不是独立的主体,这进一步体现出薇拉的失语和弱势。   三、女性的权力弱势
  薇拉与男人在话语使用中的权力不平等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层面性别不平等的具体展现。话语不只是孤立的个人行为,也反映公共的社会规范,是“由社会结构决定的社会实践”(Fairclough,17)。在男权社会的两性关系中,男人是主体,女人是被边缘化的他者,是男人的附属品。如波伏瓦在《第二性》中说,“他是主体,他是绝对者——她是他者”(Beauvoir,16)。女性被要求依附于男性,以男性为中心,为男性做出牺牲,满足男性的主体幻想。姚晓东分析了薇拉与男人的地位差异,但是认为在对话中不应该“沉溺于想象,仅仅扮演倾听者的角色”,而应该“采取行动,努力争取话语权”(姚晓东,63),有建设性意义,却无形中将责任归咎于薇拉的不反抗,忽略了深层的结构性问题,使不公平的结构隐形化。实际上,薇拉的失语正说明面对结构性不公时个体的无能为力,女性整体处于权力弱势地位。女性的弱势在于女性的主体性受到压抑。薇拉热爱自由,渴望探索世界,但困于现实,无法像男人一样去完成当年计划的旅行。当她听到男人谈论旅行经历时,感到“内心那沉睡至今的奇怪的野兽骚动起来”(Mansfield,184)。“野兽”比喻薇拉对自由的强烈渴望,“沉睡至今”表明受到现实环境的压抑而无法实现,同时她始终不曾彻底接受现实,放弃自我。内心的“野兽”是“奇怪的”,因为薇拉对自由的渴望是不同于主流话语,是未被驯化的异类,存在于结构之外,陌生而无法被理解。换言之,薇拉内心既渴望自由又压抑自我的矛盾,正体现出社会结构对女性的压抑和规训。薇拉“也许是世界上唯一真正活着的人,生不逢时,困于宿命”(Mansfield,188)。薇拉与众不同,其个体的独立意识与外部压迫性的性别关系之间的冲突难以调和,她所面临的困境不是私人的,而是其身处的社会结构性压迫的体现。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女性的独立意识自然格格不入。
  男性运用话语来控制和压抑女性,将女性对自由的渴望定义为自私,要求女性无私地牺牲自我,维持男性的中心地位。薇拉听到男人说“希望变成魔毯带你去看你想去的远方”(Mansfield,188)时,感动到想要留下来。看起来,男人已经意识到薇拉被时代与命运所束缚的现实,并愿意做出努力去改变现状。僵硬的结构在此刻似乎有所松动,女性的自由仿佛即将受到认可与尊重。然而,他又说道:“但是……我们是这样的利己主义者,如此地自我陶醉,如此地陷于自我,以至于我们心里没有一个角落可以容纳别人。”(Mansfield,188)“我们”似乎同时指涉男人和薇拉,看上去男人是在剖析和反思自我,但他已经说过自己只是想帮助薇拉实现她的愿望,塑造了自己无私的形象,因此他其实是说,自己并不自私,薇拉才是以自我中心,此处的“我们”实际单方面指代薇拉。男人使用“我们”一词营造出共同体的表象,更容易赢得薇拉的认同,令薇拉失去自己的立场,认为自己追求自我即是自私,产生道德的内疚,接受男人的视角。男人试圖用话语来重塑薇拉的意识和观念,使她放弃自我,做一个所谓无私的人,照顾男人。男性掌握着话语权,借用话语来压抑女性,塑造没有独立意识的女性,使其牺牲自己的主体性以为男性而服务。
  四、薇拉的逃离
  面对要求女性牺牲自我的不平等性别关系,薇拉的离开即是拒绝和抵抗,以此保持自我。薇拉“没有朋友,不和人们交朋友”,“一如既往地孤独”(Mansfield,188),是她主动的选择。分手六年,薇拉不曾和其他男人交往,因为她清楚性别关系对女性的不公,明白社会结构中的男性中心主义。爱情固然要求个体走出自我,“打破一人视角,让世界从他者、从别处的视角中重生”(韩炳哲,69),但这种改变应是平等和双向的。否则,要求女性无私只能是维持现有不平等结构。作者没有为故事中的男人赋予具体的名字,因为他是普遍男性的象征,是能指符号,指代性别结构中的普遍男性。薇拉拒绝的并不是男性个体,而是男权社会下的男性整体或结构。
  男权社会单方面要求女性做出奉献,女性缺乏话语权,处于弱势地位,无法有效维护自身的主体性,爱情关系主要基于对女性的压抑。爱情与自由发生矛盾,薇拉的离开是拒绝了爱情和关系,选择了自由和孤独。她的孤独并非是因为她的自私自恋,而是身处男权社会的自我保护,是对不平等关系的拒绝和逃离。个体的薇拉无力反抗性别结构,又不愿屈服或接受,因此用离开作为自己的抵抗,通过逃离体现出其顽强的主体性。薇拉的逃离是对男性话语霸权和男性压迫的抵抗。
  五、结论
  通过文本细读与话语分析发现,薇拉在与男人的对话中经常被突然打断,缺乏话语权,被迫充当沉默的倾听者,即使发出声音也不能被真正听到,只是成为被男人凝视的客体,因此始终处于权力弱势地位。从个体层面上升到结构层面,薇拉相对男人的弱势是不平等性别结构的具体体现。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主体性受到压抑,掌握话语权的男性将女性对自由的追求定义为自私,意图塑造无私的女性以满足男性的需要。文中的薇拉拥有强烈的独立意识,无法接受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规训,离开了男人及其代表的男性群体,自愿游离于爱情关系之外。孤独是她的主动选择,以此抵抗和逃离不公平的性别结构。
  参考文献:
  [1]Beauvoir,Simone De.The Second Sex[M].H.P. Parshley,trans. London:Lowe and Brydone,1956.
  [2]Fairclough,Norman.Language and Power[M].New York:Longman Inc.,1996.
  [3]Mansfield,Katherine.Bliss,and Other Short Stories[M].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1977.
  [4](德)韩炳哲.爱欲之死[M].宋娀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5]蓝纯编.语言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6]牛雪莲. 《莳萝泡菜》中的自我主义与女权主义[J].作家,2015,(9):96-97.
  [7]申丹.明暗相映的双重叙事进程—— 《莳萝泡菜》单轨反讽背后的双轨反讽[J].外国文学研究,2019,(1):17-27.
  [8]姚晓东.解构与重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莳萝泡菜》解读[J].当代外语研究,2013,(6):60-63.
  [9]曾霞.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解构《莳萝泡菜》中的男性形象[J].小说评论,2010,(4):271-275.
  [10]张闻琦.《莳萝泡菜》中的女性视角叙事手法[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5):78-79.
其他文献
【摘要】 现如今,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国内近几年的综艺为了博人眼球开始瞄准文化的这一热点,通过发掘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结合纪录片的拍摄手段彰显民族文化。综艺主题的设置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这使得综艺更具有文化意蕴,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益,本文以湖南卫视的纪实节目《野生厨房》为例,结合影视人类学的相关理论,探究当下真人秀栏目的民族文化记录。  【关键词】 文化记录;真
期刊
【摘要】在韩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下,韩国的电影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通过对韩国电影发展的背景进行阐述,并对当前韩国电影中受到关注和好评的灾难题材和犯罪题材的影片与当前人类社会现实之间的普遍联系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这两类韩国电影题材的创作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对韩国通过广泛培养电影人才和举办电影节来带动韩国文化国际地位不断攀升的现状进行探讨,以此来分析韩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对韩国文化所做出的贡献
期刊
【摘要】 促进心理健康运动已成为全球的重要课题,舞动训练是同时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训练方式。本文主要阐述了舞动训练方式的优势,并对舞动训练社区化的训练体系的构建及运行模式进行探究,努力完善自身体系,力争加入国家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为心理健康行动助力,为健康中国行动助力。  【关键词】 社区;舞动训练;缓解;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墨翟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本文以介绍墨子和墨家学派的教育思想为主要内容,从墨家学派的思想道德教育、勤俭节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及学习态度教育四个方面对墨子的教育思想做了初步的探索。通过主动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对墨子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讨墨子教学方法的普遍价值和启发意义,实现培养适合时代的“兼士”或“贤士”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 墨子;教育思想;兼士;贤士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为如实反映考古器物的全貌并展示其艺术效果,本文以考古器物绘图准则为前提,并将国画工笔线描技法融入其中。教学实践显示该技法的融合,不仅对于考古器物绘图绘制线条基本功有所提升,而且考古器物图呈现出更强的艺术美感。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浅析国画工笔线描在考古器物绘图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关键词】 考古器物绘图;工笔线描;“十八描”;艺术美感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作为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对于现实生活的社会矛盾的敏锐感受,其间渗透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有着严肃而深刻的社会和人生意义。通过他的短篇小说《德意志军团里忧郁的轻骑兵》来简析其创作思想和写作风格,看到了主人公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悲剧的痛苦源于人物自身的弱点和错误,也源于命运不仅表现在偶然和巧合中,而且还表现在不可抗拒的力量中。  
期刊
【摘要】《摩尔·弗兰德斯》将18世纪人们面对金钱时道德与心态的扭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并对此进行了讽刺与批评。本文以女主人公为主线,从文学伦理学角度,根据当时的历史价值观,对当时社会情况下的金钱、婚姻、伦理、道德进行了探究,本文也为伦理意识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另外,对摩尔道德失衡的表现的探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摩尔·弗兰德斯》;伦理選择;伦理道德  【
期刊
【摘要】 当前伴随我国全面改革开放制度的不断深化,我们与世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与之相应的文化碰撞也越来越频繁,多元文化成为这一发展中的不可忽视的内容,积极学习了解多元文化,是当前社会形势下的必然要求。一定程度而言,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多元文化将成为一个重要趋势,也将会成为文化发展的主流。科学认识多元文化,并充分认识到多元文化的重要作用,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教育起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历
期刊
【摘要】雷特海乌是苏联楚克奇族文学的开拓者,他的作品通常富于浓厚的民族风格与传奇、浪漫色彩。国内虽然有出版他部分作品的中译本,但对他的深入研究并不多。作为雷特海乌晚期的重要作品,《鲸群离去》全书带有悲剧色彩,但是其蕴涵的民族主义和现代主义思想在现今仍然发人深思。本文试以他的中篇小说《鲸群离去》为参照,对其小说的创作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鲸群离去》;雷特海乌;楚科奇民族;人与自然;伦理道德;
期刊
【摘要】《白鹿原》中所描绘的世界是一个在封建宗法和传统礼教统治下的男权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女性毫无疑问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在这部小说中,涌现出大量的女性形象。其中白灵是全书中唯一被作者详细描写的女性革命角色,意义非凡。本文将探究白灵的性格特点及其养成原因。  【关键词】白灵自身性格形成原因;复杂性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