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写实派”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k1987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倪贻德作为我国第一代油画大师是早期西画运动中颇有影响的人物,从他的才能天赋、人生经历、心智本性和禀性特点看来可谓是“文如其人,画如其心”。他用毕生的精力去追寻探索别具一格的绘画艺术,用那纯朴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反映江南人民朴实无华的农村及城市一角的生活。
  关键词:倪贻德;油画风景;民族化;现实主义
  倪贻德1901年生于杭州,1919年克服了家庭反对和无力负担学费的困难考上了上海美专西画系。在学习期间,他刻苦钻研,致力于西画理论研究。1922年毕业后留校并入该校俄国画家普特西斯基的画室继续研究学习。1927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川端绘画学校学画。1928年回国从事美术教育。1931年与庞薰琹等人发起组织“决澜社”。1937—1945年经历抗日战争的残酷,1959年受到无辜的批判。1970年含冤逝世,就这样结束了他那不平凡的一生。
  一、倪贻德的油画风景创作思想
  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是时代所赋予的。倪贻德的艺术思想经过了“为艺术而艺术”到“为人民而艺术”的转变。30年代倪贻德组织发起“决澜社“活动以及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研究产生了他“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而后在抗战时期1944年入川,在重庆认识了周恩来、邓颖超、郭沫若、刘海粟等,并有正面接触和交流,同时也有机会学习到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使他的立场和思想观点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产生了“为人民而艺术”的思想。他开始认识到纯粹绘画这条路没有繁衍的土壤,应当为人民而艺术、为革命而艺术。他一直旗帜鲜明地支持学生的民主爱国运动,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街头、工厂、农村,教导学生以自己的艺术反映劳动人民生活。
  倪贻德认为,风景画并不是描写自然本身,乃是描写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自然。像塞尚所说的:“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他所关注的,是在画中通過明晰的形,来组建严整有序的结构。50年代,倪贻德主张从本质上认识民族艺术,他对中华民族艺术传统,对西方各国美术各画派的不同格调、不同技法,做全面深入的钻研永不休止,并融为个人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他认为外来艺术必须要民族化,油画传入中国,应该要有中国时代的油画,且油画民族化的正确道路应当是油画的特点和民族绘画的特点的高度结合。倪贻德主张艺术风格的民族化,艺术风格的创新更直观地来自艺术形态的转变,从我们所观看到自然物象转换到画布上需通过艺术手段。他主张绘画应遵循于现实主义的基础,他一贯反对“因袭自然”,主张对现实景物写生,但又不能拘泥于客观景物的外在形象,而应该抓住其特有的内在本质,其妙处应该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倪贻德把中国画的“气韵生动”“力透纸背” 精神体现在油画上,他一般不用刮刀作画,而他独有的厚重运笔的力道好像快要穿透画布,每个笔触都表现出力的效果。他一贯喜好刚健的笔触,厌恶柔弱做作的笔法。他还强调在作画中要有点“自我”的精神,才能画出有独创,有感情来的作品,所以他在作画时真是干劲十足,甚至忘其所以,做到了“物我两忘,不知我之为画,画之为我”“神遇而迹化”的传统创作精神。
  解放后,倪贻德自己有个理想的计划,吸收中西的绘画经验,在理论上做进一步提高,写一些自己的具有自己观点的东西来,在绘画上不断地奋斗,要体现自己的理论,搞个人画展。他在艺术上很有闯劲,计划想画些体育方面的创作,还要重点画些工业题材的风景,工业更能体现他的想法,可惜未能如愿以偿。
  二、倪贻德油画风景画历程
  自然的趣味是最复杂而富于变化的,自然的本身就是上帝创造的伟大的艺术品。画风景,首先要把握着风景的特色之处,如果没有把对象的特点捉住,没有一点诱惑的魔力,结果将是平凡无味,近于无聊的。
  艺术作品风格随艺术思想的转变而变化。20年代末,倪贻德对印象派画家表现物象所运用的技巧怀有敬意,他的油画作品受印象派的影响较为明显,后来不久他就对这种表面印象的模仿发生厌倦,转而对印象派以后的画家怀有极大兴趣,比如,被尊为立体派“远祖”的塞尚,画风古朴而自然的德朗,画面用笔雄健放纵的弗拉芒克,带有趣味变形和古拙的线条的勃拉克,热衷于市街情调的郁德里罗,以及画面讲究形式感的马尔盖等,常常对其加以研究学习。尽管如此,但他没有简单地仿照他们,又有在中西艺术相融合的思想下去形成、发展他自己的油画风格。
  30年代倪贻德持着应汲取东方艺术的传统,外来的艺术也必须民族化的观点,逐渐探索实践油画民族化。此后他的画面开始出现概括的形象,体面明确,用笔精炼,色调明快、爽利,注重物象的“神似”。有人说他的绘画“近于新写实主义”,“新写实派”,他对油画的新造型观是明确的,他说:“绘画是一种创造物,是作者的表现,所以画面上诸物的位置可以自由地变形和移动,无用之物一概取消了,使画面尽量单纯化。” 这一时期所作油画风景画在绘画性上也是较成功的。如《黄浦初秋》这幅作品用笔豪放,颇有中国写意画般笔酣墨饱,富有诗情画意。看了此画,不由地会联想到马尔盖强烈形式感的的画风。在《水乡》一画中具有优美的意境,风景清朗幽静,线条勾勒色块,线与形融为一体,又在画面景物的组织上又有统一的节奏。还有《常熟·船埠》《冬之街景》等也有这般韵味。
  在40年代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油画画得较少,但在思想发生转变致使后期的油画风景画进一步提高。倪贻德在处理画面时色彩讲究色彩和块面结构造型的有机结合,追求画面色彩呈现出强烈和谐的效果。他认为画面首先要有大色块的颜色对比,然后在一个大色块中又要有小的色彩对比,譬如在《青岛海滨一角》的作品中就是从画幅的二分之一处定一条倾斜的分界线,画面色彩其上红色屋顶,其下大面积绿色的草地植物,形成了红绿二大区的强烈对比,而在红色区域里又有小块蓝绿;在绿色区域里又有小块赭红。如《拂晓外滩》《沈阳东站》等也有类似的表现手法,加上他对画面的空间关系、光色的转变以及色相明度的变化有着丰富的经验,他能把画面的整体色彩关系协调得游刃有余。
  在创作上对画面的题材内容精挑细选,他总是以现实主义的审美观点到生活中去寻找题材,如在《杭州炼油厂》这幅工业题材作品,在造型上表现稳健挺拔,炼油厂的圆桶炉,大小不一的烟囱结构坚实,体面分明,笔触潇洒,色调暖意,使人感受到工业生产的沸腾场面。还有在《桥头》这幅画面中色调清爽概括、色彩单纯,他表现出当时在阳光投射下的光影关系,又强调了线的运用,以粗浑有力的线条,表现了建筑物、树木等景物的形态,这点上深受中国书法的用笔和中国画意境的陶染。无论他是画《沈阳东站》《上海南京路》《水乡》《无锡街景》还是《北京人民大会堂》……这一幅幅作品表现了一个坚强热情的现实主义画家对生活的丰富情感。
  三、结语
  倪贻德作为美术理论家和艺术教育家,经过长期的艺术教育实践,对艺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为我国的艺术教学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艺术上少有偏见,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去学习各家各派,很好地开阔了艺术教育的眼界,为我国年轻的艺术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倪贻德在绘画中探索简括的造型和纯净的色彩反映了时代和民族的特点,反映了他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和扎根的民主思想。深表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过早地中断了他的生命和艺术,否则他定会登上艺术的更高峰,为后辈留下更多的艺术财富。他对我国的艺术事业所作的贡献,定会永存艺术史册,将使一代又一代的年轻艺术学者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1]林文霞.倪贻德美术论集[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
  [2]阮荣春,胡光华.中华民国美术史[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
  [3]朱伯雄,陈瑞林.倪贻德的油画与《决澜社》[J].美术,1981,(06).
  [4]杨成寅.倪贻德的艺术理论[J].新美术,1982,(07).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美术教育学的课堂中,为接近有效教学的目的,合理呈现美术教育学中美术造型教学的课堂教学体系,文章以莫高窟壁画中飞天形象为知识点,引入了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模块化教学,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莫高窟壁画中飞天形象的艺术特征。旨在增加课堂的完整性,进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参与式学习,更好地增加课堂互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BOPPPS;造型教学;有效教学;教学设计  BOPPPS教
期刊
摘 要:史前岩画艺术有“人类童年,罗缕纪存”之美誉。岩画作为文字产生之前人类早期活动的遗迹,揭示了早期人类原始崇拜的奥秘,诠释原始巫术文化的形式。贺兰山岩画丰富的题材不但呈现出华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上古文明,还呈现出史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贺兰山岩画中,有着与西域、南西伯利亚地区文化诸多相似的造型特征。  关键词:贺兰山;岩画艺术;奥库涅夫文化;南西伯利亚;西域  贺兰山位于宁夏银川西部,与
期刊
摘 要:梵高将文学和诗意融入绘画,作品强烈地传达着画家对人世间挚烈的爱,画面被赋予了情感和生命。画家用流动的旋律和亮丽的色彩,构筑出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光辉世界,和谐又绚烂,那是画家赤诚的一颗心融化进了作品里。  关键词:梵高;印象派;画家;纯粹;赤诚  曾国藩训诫李鸿章时言:“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唯一‘诚’字而已。”诚,可谓曾公终其一生遵循的做人标准。自“诚”出发,曾国藩一路崛起,
期刊
摘 要: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少儿美术培训机构也是遍地开花,其办学规模以及目前存在的状态各不统一,面对琳琅满目、名目繁多的培训机构,家长在选择的时候也颇为盲目。文章重点研究时下焦作地区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的教师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提供参考资料,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教师;校外教育机构  一、研究缘起  陶行知在1927年《生活即教育》一文中
期刊
摘 要:在专业的美术教学或者非专业的美术教学中,色彩都是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首要的造型要素,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色彩方面的审美、造型表现、情感表达和创造力、想象力,进而提高对色彩知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通过色彩进一步认知世界。文章对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色彩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小学教育专业中色彩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总结概括了小学教育专业目前色彩课程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自身的優越性在我国,甚至在国际社会上都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作为一名中专美术教师,如何响应时代的感召,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响,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涵养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中专美术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改革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五千
期刊
徐铎 著名作家,书画家  几年来,一直在观翠峰书法,自凡俗至奇绝,几乎目睹其进步,似乎见证了习书者前行辙痕。日前,我曾借用古人论述,关于习书,能得其一法,可成大器。其实翠峰习书可谓用心一也,他经营二王,专心赵孟頫。细观之,所书大字笔画之中也蕴藏颜意。他属于对书法有着灵性那类书家,入门后,便能将古人之形质转化为自家之神采,使之具有天然兼之矣。王僧虔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
期刊
摘 要:天性及人生经历是形成绘画艺术语言特色的基础,经过艺术教育的陶冶和绘画技能的训练,最终会做出符合自己情性和志趣的审美判断,选择适合于自我表达的语言探索。文章以记述的方式表现了作者在绘画艺术兴趣的驱动下,逐渐进入中国画较深的理论和实践层面,并在不断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了没骨画法作为创新研究的基点,进行开放式的创作实验训练,并形成了较为明确的风格化语言特色。  关键词:性灵;幽探;没骨画  笔者出
期刊
摘 要:《礼记·大学》有关于格物的记载:“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这句话谈及致知与格物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时代下,受到的自身或者环境的局限性影响,观看不同,认知不同,表达也不同。文章通过对“当代格物”的阐述来说明数字时代的创作特征是新的观看方式所带来的,通过当下创作手法变化所带来的新视觉现象来分析时代语境下架上绘画创作的各种可能。  关键词:格物;互联网;数码技术;形象;形式  一、格物作为一
期刊
一、回到“人生主题”  艺术现实表明:中国艺术正越来越面对自身的现实与问题,因此,它必将在面对人生及其意义的紧迫诘问中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显然,这也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但不同的是,不同的艺术家有着各自的感受与表达,具体来说,艺术家更关心的是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的人生意义的追问。无疑,这是许多中国艺术家更关心人生艺术命题的艺术表达和现代人精神图景的呈现。  女画家韦红燕的作品正是在她一以贯之的“认识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