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实验操作的物理课堂,犹如一杯索然无味的白开水,淡而无味。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对于初中生,不仅要学习书本上前辈们总结的物理知识,更应该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方法,并尝试应用获得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但是,要指出的是由于考试升学的压力,老师只能抓紧时间传授知识、讲解应战习题,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课堂时间进行实验教学,这是客观而现实的原因。再加上中国特色的学生虽学习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动手能力极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物理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进行演示时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使“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在此,我希望物理老师们能注重实验教学并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一、培养技能,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中学物理实验是课本知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从中总结出物理规律,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识记。
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物理仪器,弄懂实验原理,掌握必要的专业技巧,再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接线柱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造成测量值的误差大,同时要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或小集体合作完成,打好实验的基础,获得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归类整理,使学生更能灵活有效地运用。
只有系统性、条理性强的知识,才便于掌握和运用。教材中有关的实验内容,是配合每一章节内容的需要安排的,而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的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容易使他们的思维产生混乱,不利于整体全面地掌握物理知识。因此,在期末的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按一定的规律重新归类,如可分为以下几部分:① 观察物理现象② 仪器的使用③ 基本物理量的测量④ 验证物理规律。
在学生掌握系统连贯的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再由现象到本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实验分类整理这一方法打破了教材章节中的固定实验内容,将实验内容拿出来重新分类,使学生整体认知理论知识与实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各种物理实验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画图、识图的训练培养想象力,参与小实验小制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是同时也应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
三、实验现象要明显直观,多种感官并用
可以说演示实验的一切功能都不能离开观察,观察者只能在演示者所给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因此,演示实验的直观是最起码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物理过程的变化要显著。为了使现象明显,仪器的尺寸要比较大,尤其是观察部分的尺寸要大、刻度线条要粗、要使教室内最远的同学也能看清。这样做演示的精密度虽有所降低,但可以用感受效果来弥补。必要时可以借助投影、放大机械、放大电路等手段增强现象的明显性,提高观察效果。另外,仪器摆放的位置,被观察主体与背景的色调对比等也会影响观察的效果。通常可采用演示板、磁性黑板、染色、生烟衬托背景、照明等方法来增强观察效果。
其次演示之所以要直观,就是为了能从实验中直接观察到物理过程,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而不需要过多地拐弯抹角受其它无关因素的干扰,特别是一些为建立、巩固物理概念的定性演示中没有必要选择精密复杂的实验装置,例如,我们在讲解物体沉浮条件时,用彩色气球中注满密度比水略重的盐水通过调节烧杯中盐水浓度来演示悬浮现象,因为气球坚韧不易破:颜色鲜艳易观察;时间长了密度不变,效果就比用鸡蛋要好。
资料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单靠听觉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单靠视觉,从图象获得知识,只能记住45%左右: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可记住65%”。因此,调动学生各部分感官的协调并用,比单一渠道要好。我们应该考虑学生的各种感官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以强化有效刺激,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新规律的理解。例如,讲速度时,学生视觉感受到速度的变化可能不很明显,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演示时,速度的变化可以用音调变化来表示。使学生听觉、。视觉共同作用可能比单纯用视觉更直接。
四、创造条件,开辟第二课堂
通过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外活动,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物理知识,巩固学习物理的兴趣. 1.课外阅读物理书籍,这是增强学习物理兴趣的一项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2.组织学生课外参观或实地考察,请有经验的专家、师傅讲解. 3.指导学生写物理小论文.学生通过论文,反映他们平时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再通过评选优秀论文,激发学生的竞争潜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4.指导学生自办物理小报,可以扩大知识面.由学生收集来的资料,具有很强的趣味性.通过小报汇编展览,大开学生眼界,增强求知欲望. 5.鼓励学生完成一些课外小实验或举办一些相关的物理小制作竞赛.如学习“杠杆”后可举办一次制作秤的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 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助于我们的教学,同时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有可能想学、爱学、学好并用好物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拥有最好的老师,使学好物理不仅成为他们的责任,更成为他们的乐趣。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大幅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总之,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实验教学更好地发挥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造人才的作用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实验教学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教师只有明确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用观察促進思维活动的展开,又用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但是,要指出的是由于考试升学的压力,老师只能抓紧时间传授知识、讲解应战习题,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课堂时间进行实验教学,这是客观而现实的原因。再加上中国特色的学生虽学习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动手能力极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物理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进行演示时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使“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在此,我希望物理老师们能注重实验教学并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一、培养技能,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中学物理实验是课本知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从中总结出物理规律,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识记。
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物理仪器,弄懂实验原理,掌握必要的专业技巧,再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接线柱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造成测量值的误差大,同时要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或小集体合作完成,打好实验的基础,获得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归类整理,使学生更能灵活有效地运用。
只有系统性、条理性强的知识,才便于掌握和运用。教材中有关的实验内容,是配合每一章节内容的需要安排的,而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的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容易使他们的思维产生混乱,不利于整体全面地掌握物理知识。因此,在期末的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按一定的规律重新归类,如可分为以下几部分:① 观察物理现象② 仪器的使用③ 基本物理量的测量④ 验证物理规律。
在学生掌握系统连贯的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再由现象到本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实验分类整理这一方法打破了教材章节中的固定实验内容,将实验内容拿出来重新分类,使学生整体认知理论知识与实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各种物理实验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画图、识图的训练培养想象力,参与小实验小制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是同时也应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
三、实验现象要明显直观,多种感官并用
可以说演示实验的一切功能都不能离开观察,观察者只能在演示者所给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因此,演示实验的直观是最起码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物理过程的变化要显著。为了使现象明显,仪器的尺寸要比较大,尤其是观察部分的尺寸要大、刻度线条要粗、要使教室内最远的同学也能看清。这样做演示的精密度虽有所降低,但可以用感受效果来弥补。必要时可以借助投影、放大机械、放大电路等手段增强现象的明显性,提高观察效果。另外,仪器摆放的位置,被观察主体与背景的色调对比等也会影响观察的效果。通常可采用演示板、磁性黑板、染色、生烟衬托背景、照明等方法来增强观察效果。
其次演示之所以要直观,就是为了能从实验中直接观察到物理过程,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而不需要过多地拐弯抹角受其它无关因素的干扰,特别是一些为建立、巩固物理概念的定性演示中没有必要选择精密复杂的实验装置,例如,我们在讲解物体沉浮条件时,用彩色气球中注满密度比水略重的盐水通过调节烧杯中盐水浓度来演示悬浮现象,因为气球坚韧不易破:颜色鲜艳易观察;时间长了密度不变,效果就比用鸡蛋要好。
资料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单靠听觉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单靠视觉,从图象获得知识,只能记住45%左右: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可记住65%”。因此,调动学生各部分感官的协调并用,比单一渠道要好。我们应该考虑学生的各种感官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以强化有效刺激,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新规律的理解。例如,讲速度时,学生视觉感受到速度的变化可能不很明显,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演示时,速度的变化可以用音调变化来表示。使学生听觉、。视觉共同作用可能比单纯用视觉更直接。
四、创造条件,开辟第二课堂
通过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外活动,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物理知识,巩固学习物理的兴趣. 1.课外阅读物理书籍,这是增强学习物理兴趣的一项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2.组织学生课外参观或实地考察,请有经验的专家、师傅讲解. 3.指导学生写物理小论文.学生通过论文,反映他们平时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再通过评选优秀论文,激发学生的竞争潜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4.指导学生自办物理小报,可以扩大知识面.由学生收集来的资料,具有很强的趣味性.通过小报汇编展览,大开学生眼界,增强求知欲望. 5.鼓励学生完成一些课外小实验或举办一些相关的物理小制作竞赛.如学习“杠杆”后可举办一次制作秤的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 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助于我们的教学,同时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有可能想学、爱学、学好并用好物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拥有最好的老师,使学好物理不仅成为他们的责任,更成为他们的乐趣。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大幅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总之,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实验教学更好地发挥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造人才的作用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实验教学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教师只有明确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用观察促進思维活动的展开,又用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