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指导思想
关注高校就业质量,分析影响因素,采取措施切实提高高校就业质量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意义。软件人才需要一定的技术性,而普通高校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轨,导致软件人才缺口较大。
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高校软件专业的培养和相关行业企业脱节;
(2)高校软件专业的培养计划过于僵化,普遍重基础,轻能力;
(3)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不强;
(4)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不足。
软件学院近年来以高等教育宏观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为主线,秉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探究高等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实施完善“3+1”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以学生竞赛为驱动的教学改革,以科研为驱动的教师队伍建设和以考试改革为契机的课程内涵建设,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就业质量。
2、主要研究与实践内容
2.1 丰富教学内涵及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1)“3+1”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全面启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实施最后一年到企业实习、实训解决学生大学期间实践动手能力;同企业进行了深入合作,共同建设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课程体系,完善培养目标、方案和课程资料建设(课件、视频、教案)等。
(2)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了以工程实践、设计、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补充,以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和课程建设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学科竞赛-创新计划-科研项目-项目实训-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综合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能力培养相一致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八个学期不断线。
(3)学生竞赛为驱动的教学改革
学院在大一成立程序设计加强班,面向学校、学院不同层面,选拨优秀学生参加并不断扩大学生参与规模、加强日常训练管理,充分发挥专业大赛这个实践平台的作用,提升优秀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在学校产生积极影响。在《C++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两门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引入ACM竞赛平台进行的考试改革,取得显著效果,调动了学生在程序设计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初步解决了课程难教、学生难学的困扰。
(4)以考试改革为契机的课程内涵建设
2014年,学校启动考试改革,将教学实施权、学生学习状况评价权、学生能力考核权最大限度的交给该课程的任课教师,改变完全依赖于试卷的考核评价状况,变单纯的对知识点的考核方式为知识与能力考核并重的科学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诊断评价为“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知识+能力”的方式,即“过程”成绩考核采取大作业、小论文、小设计或综合训练等多种方式,体现能力考核要求,“结果”成绩考核采取多种考试方式:闭卷、开卷等等。
(5)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软件工程专业获批2015年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网络工程专业获批2016年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网络工程专业获批辽宁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两专业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修订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共享教育资源,建设师资队伍,激发专业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鼓励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融入学科前沿、专业动态、产业动向、创新创业案例等方面的内容,引导教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注重因材施教,激励学生做中学、思中学。
2.2 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加强教师实践能力
(1)构建可持续的校企合作骨干教师培养机制
年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学院未来教学的基础,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学院与北京极目天(Oracle独立运营商)、大连中软国际、沈阳华信签订合作协议,每年暑期近10名教师的企业短期培训,一批具有工程实践背景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年轻教师已成为教学的骨干力量,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明显增强。
(2)完善以科研为驱动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横向科研从每年的几万-十几萬到每年稳定在六十万(部分年份突破一百万,预期将稳定在一百万以上),年轻教师得到有效锻炼,为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实践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提升了年轻教师从事大学教师的优越感。目前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青年教师达到十几位,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团队,可以承接中型以上的科研项目。其中许多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来自于我院的横向科研项目。
2.3 探索专业发展新方向
软件开发必须和具体领域相结合,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对此,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软件涉及的领域进行分类整理,从中选择出应用范围最广、应用前景最好的两个领域,在软件工程专业设立软件金融信息和软件物流信息两个方向,设立工程应用系围绕两个方向进行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2.4 深化科教融合,激发创新活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以建设省内一流学科为目标,依托鞍钢股份和科大聚龙集团等知名企业为实践平台,研究有鲜明冶金、金融设备行业特点的软件系统的技术和工程方法,旨在通过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结合企事业信息化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依托学校冶金特色行业的科研背景,以科大聚龙国家金融机具研发中心为研发平台,培养软件工程领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开发能力、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技术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同时培养在软件技术、理论、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3、实施效果
经过4年多的研究与实践,以提升就业质量为目标的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就业工作:2013年-2016年,软件学院连续四年获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质量工程建设:学院与中软国际联合申请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校外实践基地,获批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辽宁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1个,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校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2个。
(3)就业质量:许多学生被知名的软件公司录用。近四年,优秀的实习生实习月薪即可达七八千元,毕业后月薪超万元。软件08.1班王晓在李开复创新工厂实习,就业年薪30万元;软件08.1班孙逊被深圳金山软件录用年薪10万起;软物信11级王迪在北京银客网实习期间月薪1.3万。
(4)拓展了大量的实习实训基地,2012年实习12家,实训6家;2013年实习13家,实训9家;2014年实习21家,实训8家;2015年实习24家,实训5家,为大学毕业生高层次就业开了绿色之门,学生到行业重点企业就业的比例逐年升高。
作者简介
曾子维,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3.9 职称:教授 学位:硕士。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关注高校就业质量,分析影响因素,采取措施切实提高高校就业质量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意义。软件人才需要一定的技术性,而普通高校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轨,导致软件人才缺口较大。
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高校软件专业的培养和相关行业企业脱节;
(2)高校软件专业的培养计划过于僵化,普遍重基础,轻能力;
(3)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不强;
(4)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不足。
软件学院近年来以高等教育宏观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为主线,秉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探究高等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实施完善“3+1”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以学生竞赛为驱动的教学改革,以科研为驱动的教师队伍建设和以考试改革为契机的课程内涵建设,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就业质量。
2、主要研究与实践内容
2.1 丰富教学内涵及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1)“3+1”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全面启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实施最后一年到企业实习、实训解决学生大学期间实践动手能力;同企业进行了深入合作,共同建设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课程体系,完善培养目标、方案和课程资料建设(课件、视频、教案)等。
(2)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了以工程实践、设计、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补充,以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和课程建设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学科竞赛-创新计划-科研项目-项目实训-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综合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能力培养相一致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八个学期不断线。
(3)学生竞赛为驱动的教学改革
学院在大一成立程序设计加强班,面向学校、学院不同层面,选拨优秀学生参加并不断扩大学生参与规模、加强日常训练管理,充分发挥专业大赛这个实践平台的作用,提升优秀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在学校产生积极影响。在《C++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两门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引入ACM竞赛平台进行的考试改革,取得显著效果,调动了学生在程序设计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初步解决了课程难教、学生难学的困扰。
(4)以考试改革为契机的课程内涵建设
2014年,学校启动考试改革,将教学实施权、学生学习状况评价权、学生能力考核权最大限度的交给该课程的任课教师,改变完全依赖于试卷的考核评价状况,变单纯的对知识点的考核方式为知识与能力考核并重的科学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诊断评价为“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知识+能力”的方式,即“过程”成绩考核采取大作业、小论文、小设计或综合训练等多种方式,体现能力考核要求,“结果”成绩考核采取多种考试方式:闭卷、开卷等等。
(5)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软件工程专业获批2015年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网络工程专业获批2016年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网络工程专业获批辽宁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两专业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修订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共享教育资源,建设师资队伍,激发专业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鼓励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融入学科前沿、专业动态、产业动向、创新创业案例等方面的内容,引导教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注重因材施教,激励学生做中学、思中学。
2.2 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加强教师实践能力
(1)构建可持续的校企合作骨干教师培养机制
年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学院未来教学的基础,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学院与北京极目天(Oracle独立运营商)、大连中软国际、沈阳华信签订合作协议,每年暑期近10名教师的企业短期培训,一批具有工程实践背景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年轻教师已成为教学的骨干力量,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明显增强。
(2)完善以科研为驱动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横向科研从每年的几万-十几萬到每年稳定在六十万(部分年份突破一百万,预期将稳定在一百万以上),年轻教师得到有效锻炼,为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实践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提升了年轻教师从事大学教师的优越感。目前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青年教师达到十几位,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团队,可以承接中型以上的科研项目。其中许多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来自于我院的横向科研项目。
2.3 探索专业发展新方向
软件开发必须和具体领域相结合,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对此,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软件涉及的领域进行分类整理,从中选择出应用范围最广、应用前景最好的两个领域,在软件工程专业设立软件金融信息和软件物流信息两个方向,设立工程应用系围绕两个方向进行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2.4 深化科教融合,激发创新活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以建设省内一流学科为目标,依托鞍钢股份和科大聚龙集团等知名企业为实践平台,研究有鲜明冶金、金融设备行业特点的软件系统的技术和工程方法,旨在通过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结合企事业信息化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依托学校冶金特色行业的科研背景,以科大聚龙国家金融机具研发中心为研发平台,培养软件工程领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开发能力、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技术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同时培养在软件技术、理论、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3、实施效果
经过4年多的研究与实践,以提升就业质量为目标的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就业工作:2013年-2016年,软件学院连续四年获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质量工程建设:学院与中软国际联合申请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校外实践基地,获批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辽宁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1个,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校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2个。
(3)就业质量:许多学生被知名的软件公司录用。近四年,优秀的实习生实习月薪即可达七八千元,毕业后月薪超万元。软件08.1班王晓在李开复创新工厂实习,就业年薪30万元;软件08.1班孙逊被深圳金山软件录用年薪10万起;软物信11级王迪在北京银客网实习期间月薪1.3万。
(4)拓展了大量的实习实训基地,2012年实习12家,实训6家;2013年实习13家,实训9家;2014年实习21家,实训8家;2015年实习24家,实训5家,为大学毕业生高层次就业开了绿色之门,学生到行业重点企业就业的比例逐年升高。
作者简介
曾子维,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3.9 职称:教授 学位:硕士。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