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是为创造发明打基础、做准备的教育,是培养训练人的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我们需要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哪里来?就在我们的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感悟到创造性学习的收获。这就是我们的创新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
那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其创新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课堂经验。
一、带疑问学习 挖掘创新因素
事半功倍,是我们当教师的都希望的。每节课的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环节处理的好,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情感,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我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经常出示不同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或者在学习各种软件时,也出示学过的和将要学的软件,让学生比较、观察,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找出不同点。心里有了疑点,要想办法解决占据了学生的大脑,成为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独立思考,能想出一些新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创新,我们的任务就是在简单的日常教学中,挖掘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了创新因素的持续,教师要为时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
二、讲自己见解 培养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时候,关注的不是如何精心设计教案,而是课堂的组织和学生知识的内化方法”。 因此,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始终是学生。课堂应该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是学生智慧火花迸发的场所,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经历场。如果老师滔滔不绝“讲”个不停,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不足取。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讲”,老师来“听”以至于全体学生“听”呢?引导学生登堂入室,帮助学生准确系统地理解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时,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且还锻炼了学习能力。教师所营造的民主、科学、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使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创新意识随时被激活。只有在富于创造性的环境气氛中才能顺利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
比如,在学习幻灯片软件(已经学习过文字处理软件)那节课时,我只是出示了一个Word文件、一个 Powerpoint文件,让学生观察,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积极踊跃地表示自己的观察结果,自己的所见。接着我这样处理:对于这里不同之处,你怎么做呢?班级毕竟有层次高的学生,“我会”“我会”,那你来讲讲吧!我饱含鼓励的口吻说。下面就进入了生生互学的高潮。学生就像过“狂欢节”一样 ,人人活跃、个个精彩,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少流失掉一些精力,想开小差、打瞌睡,都很难。在展示评价的时候,仍采用多元评价,让学生根据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说明自己作品的独到之处在什么地方。接着,让其他学生评一评,谈谈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或提出更加合理化的建议。这样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让课堂成为最活跃的学习环境,参与度大大提高,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还增加了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然后,让学生总结自己本课的收获,从知识、情感等方面全方位评价自己。让孩子们尝试多角度地评价一幅作品,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趣,达到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这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学到的,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劲头有增无减,因为他们要学会,是不甘人后的,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实时被刺激到,不断闪现。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远比由老师讲出,效果要好得多。
三、融小组讨论 激发创新动机
课堂教学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就是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展开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兵教兵、官教兵,从而达到兵强兵、整体提升的目的。所谓水涨船高,学习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又反过来促进了帮助者的提升,课堂既活又实,事半功倍! 教师只有很好地“利用”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唯此,课堂教学才有意义。让“学习小组”成为“动车组”,让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成功欲望的满足、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组展示的竞争成为课堂高效推进的驱动力。学生们如沐春风,教师们如鱼得水,教学相长,其乐融融。每节课堂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大幅提高,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的海洋,达成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创新动机进一步提升。
实际上,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它来自实践、来自于动手、来自于经历,也来自于向同伴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知识不是继承“遗产”,没有学习过程,就无法真正成为知识的“富翁”,创新精神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不停地孕育产生。而且还培养了自信心、责任心、上进心、合作能力,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其自主性、创造性和探究精神。
另外,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心理倾向,它推动人们探索奥秘,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内部动因。而这又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必然好问,好问是智慧的灵光一闪,对于他们的提问,哪怕是古怪、幼稚,甚至错误的问题,作为教师也应该机智地加以引导,全身心的保护。因为好奇心是学生创新精神的源动力。
总之,教无定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必要条件。为培育新世纪人才,也必须向课堂教学要效益。
那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其创新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课堂经验。
一、带疑问学习 挖掘创新因素
事半功倍,是我们当教师的都希望的。每节课的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环节处理的好,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情感,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我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经常出示不同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或者在学习各种软件时,也出示学过的和将要学的软件,让学生比较、观察,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找出不同点。心里有了疑点,要想办法解决占据了学生的大脑,成为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独立思考,能想出一些新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创新,我们的任务就是在简单的日常教学中,挖掘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了创新因素的持续,教师要为时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
二、讲自己见解 培养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时候,关注的不是如何精心设计教案,而是课堂的组织和学生知识的内化方法”。 因此,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始终是学生。课堂应该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是学生智慧火花迸发的场所,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经历场。如果老师滔滔不绝“讲”个不停,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不足取。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讲”,老师来“听”以至于全体学生“听”呢?引导学生登堂入室,帮助学生准确系统地理解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时,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且还锻炼了学习能力。教师所营造的民主、科学、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使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创新意识随时被激活。只有在富于创造性的环境气氛中才能顺利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
比如,在学习幻灯片软件(已经学习过文字处理软件)那节课时,我只是出示了一个Word文件、一个 Powerpoint文件,让学生观察,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积极踊跃地表示自己的观察结果,自己的所见。接着我这样处理:对于这里不同之处,你怎么做呢?班级毕竟有层次高的学生,“我会”“我会”,那你来讲讲吧!我饱含鼓励的口吻说。下面就进入了生生互学的高潮。学生就像过“狂欢节”一样 ,人人活跃、个个精彩,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少流失掉一些精力,想开小差、打瞌睡,都很难。在展示评价的时候,仍采用多元评价,让学生根据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说明自己作品的独到之处在什么地方。接着,让其他学生评一评,谈谈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或提出更加合理化的建议。这样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让课堂成为最活跃的学习环境,参与度大大提高,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还增加了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然后,让学生总结自己本课的收获,从知识、情感等方面全方位评价自己。让孩子们尝试多角度地评价一幅作品,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趣,达到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这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学到的,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劲头有增无减,因为他们要学会,是不甘人后的,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实时被刺激到,不断闪现。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远比由老师讲出,效果要好得多。
三、融小组讨论 激发创新动机
课堂教学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就是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展开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兵教兵、官教兵,从而达到兵强兵、整体提升的目的。所谓水涨船高,学习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又反过来促进了帮助者的提升,课堂既活又实,事半功倍! 教师只有很好地“利用”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唯此,课堂教学才有意义。让“学习小组”成为“动车组”,让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成功欲望的满足、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组展示的竞争成为课堂高效推进的驱动力。学生们如沐春风,教师们如鱼得水,教学相长,其乐融融。每节课堂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大幅提高,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的海洋,达成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创新动机进一步提升。
实际上,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它来自实践、来自于动手、来自于经历,也来自于向同伴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知识不是继承“遗产”,没有学习过程,就无法真正成为知识的“富翁”,创新精神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不停地孕育产生。而且还培养了自信心、责任心、上进心、合作能力,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其自主性、创造性和探究精神。
另外,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心理倾向,它推动人们探索奥秘,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内部动因。而这又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必然好问,好问是智慧的灵光一闪,对于他们的提问,哪怕是古怪、幼稚,甚至错误的问题,作为教师也应该机智地加以引导,全身心的保护。因为好奇心是学生创新精神的源动力。
总之,教无定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必要条件。为培育新世纪人才,也必须向课堂教学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