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最初都是自主区域活动,现在我们利用现有的区角开展区域游戏的同时还进行角色游戏《商店》;将个别化学习区角发挥其他的功效。
一、将个别化学习区角转换成游戏性活动区的缘由
1.幼儿自发的游戏行为
操作区中为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收集了一些便于拆装的旧电器,材料投放后孩子们利用操作区的电话与建构区的孩子开始了串区游戏。原本投放电话只想供其拆装用,没想到还可进行角色游戏。
2.现有的角色游戏不能满足大班孩子对角色游戏的需要
以往我们开展的角色游戏都是到统一的角色游戏室开展主题游戏,这些游戏主题和材料都是老师预设好的,不能满足大班孩子的需要,不具有挑战性。
基于以上两点便有了利用班级区角开展大班角色游戏《商店》。
二、如何将个别化学习区角转化成角色游戏区
(一)将现有的区角直接转化成游戏区——有效利用区域材料
将班级现有的表演区变成服装店、美工区变成文具店等;把区域里的操作材料转换成商品,既可以买卖也可以操作;材料还是原来,转换一种方式又可以刺激幼儿,满足幼儿心理发展需求,让幼儿在买卖的过程中促进社会性、语言等发展。
(二)将个别化游戏区与角色游戏区相结合——发展幼儿能力的同时促进游戏开展
1.角色游戏区的投放
因班级场地有限,可以逐步的增设便于收拾和摆放的角色游戏区;如“银行”(投放材料:银行存取记录纸、仿真币若干),材料简单,不需要专门的区角场地,又能促进游戏发展。
2.个别化学习活动区的投放
“美工区”变为“服装厂”“花店”“甜品站”,不需要额外的投放区域材料,幼儿可以根据主题来创设材料;如制作服装投放到服装店去卖……这样既满足了个别孩子动手操作,又能促进游戏的开展,还能发展幼儿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如何利用班级区角组织角色游戏《商店》
(一)游戏前期丰富幼儿游戏经验
大班孩子具备角色游戏经验,但要自己布置商店需要掌握哪些前期经验呢?
1.标价
游戏前调动孩子的已有购物经验,回想商店里是怎样标价的,实际操作中孩子出现了不同的标价方式,如¥6、6元,从标价方式中可以看到孩子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用符号代替和用文字表述,涌现了个性化的记录方式。
2.认识人民币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等量换算关系。
3.设计店面招牌
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起店名,制作店面招牌来吸引顾客光临,如妙妙图书屋、福福服装店、笔笔文具店……
(二)将区角转换成角色游戏《商店》
1.游戏场地布置
引导幼儿讨论①商店里要布置些什么?(标价、店面招牌等)②怎样分区做隔断。(运用可以搬动的物品进行组合利用)。
2.材料的补充
材料不是一成不变,需要根据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补充投放。如投放现成商标和半成品商标。
(三)逐步提高孩子游戏水平
游戏水平的提高建立在老师观察的基础之上,教师先关注现象,分析行为,再介入指导,介入时要注意指导时机,单一的问题单独指导,普遍性问题集中指导。那在大班角色游戏《商店》中可以提高孩子哪些游戏水平呢?
1.丰富游戏经验,促进社会性竞争意识的发展
“比比谁赚的多”在游戏开展前抛出问题集体讨论,接着就出现了很多方案,有吆喝、推销、拉客、购物抽奖。拓展孩子的经商经验。
2.角色扮演体验社会角色和职业的工作特点
孩子对于角色的了解可能会比较粗浅,让孩子在游戏体验中进一步了解职业特点,坚守工作岗位,加强孩子的坚持性。
3.在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合作的发展
在开展商店游戏中,孩子的交往合作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如银行里的工作人员,一个记录一个就给顾客准备钱,店外的警察则协助管理秩序……
4.在游戏过程中逐步融入数经验
人民币的统计:游戏中老板不知道赚了多少,于是共同讨论“怎样数可以数的更清楚”先数面额大的还是面额小的,通过实践发现先5个5个数,记录好整数,再2个2个数记录整数,最后将1块的进行10个10个一叠加,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数数和统计,让孩子不断挑战。
多种方式的记录:可以逐步的投放一些记录表格,如银行存取记录、营业记录表、我的账单等,将记录融入到游戏中,引导孩子有记录意识,提高记录能力,学习同伴不同的记录方式;做到“玩中学”。
数的分解与组成:孩子对数的分解与组成在学习活动中知道,但实际运用时又不明白,通过游戏能将数的分解与组成逐步的内化为自我。
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孩子们的游戏水平也逐步得到了提升,并且能够将这些经验迁移运用,如在幼儿园组织的“亲子图书跳蚤市场”活动中,孩子们自己标价格、自己记录账单、独立卖商品。
四、启示与收获
1.游戏来源于孩子,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支持孩子的想法
给予孩子充分自主、自由游戏的空间,在游戏的过程中关注幼儿游戏行为,解析幼儿行为,支持孩子的游戏行为,刺激教师的思维,创设适合幼儿又让孩子喜欢的游戏。
2.区域材料的一物多用、高效利用,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利用班级区角开展角色游戏《商店》,让幼儿体验的游戏的快乐的同时,也让孩子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是件两全其美的事,幼儿快乐,教师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3.一物多玩,发挥材料的有效性
利用区角游戏开展角色游戏举一反三,运动区的运动器械同样也可以开展角色游戏,如“打仗”“PK赛”……同样也可以利用运动器械开展建构游戏,如轮胎、梯子、小木箱等材料都可以结合运用进行建构游戏,让孩子体验到不一样的乐趣。
4.进一步的游戏设想——投放具有角色代表性物品,发挥想象力生成新的角色游戏
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收集一些材料,如废旧小电器、药品盒等,将这些物品放在“家”中,让孩子利用这些材料来生成游戏;如照相馆、药店、导游等。
一、将个别化学习区角转换成游戏性活动区的缘由
1.幼儿自发的游戏行为
操作区中为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收集了一些便于拆装的旧电器,材料投放后孩子们利用操作区的电话与建构区的孩子开始了串区游戏。原本投放电话只想供其拆装用,没想到还可进行角色游戏。
2.现有的角色游戏不能满足大班孩子对角色游戏的需要
以往我们开展的角色游戏都是到统一的角色游戏室开展主题游戏,这些游戏主题和材料都是老师预设好的,不能满足大班孩子的需要,不具有挑战性。
基于以上两点便有了利用班级区角开展大班角色游戏《商店》。
二、如何将个别化学习区角转化成角色游戏区
(一)将现有的区角直接转化成游戏区——有效利用区域材料
将班级现有的表演区变成服装店、美工区变成文具店等;把区域里的操作材料转换成商品,既可以买卖也可以操作;材料还是原来,转换一种方式又可以刺激幼儿,满足幼儿心理发展需求,让幼儿在买卖的过程中促进社会性、语言等发展。
(二)将个别化游戏区与角色游戏区相结合——发展幼儿能力的同时促进游戏开展
1.角色游戏区的投放
因班级场地有限,可以逐步的增设便于收拾和摆放的角色游戏区;如“银行”(投放材料:银行存取记录纸、仿真币若干),材料简单,不需要专门的区角场地,又能促进游戏发展。
2.个别化学习活动区的投放
“美工区”变为“服装厂”“花店”“甜品站”,不需要额外的投放区域材料,幼儿可以根据主题来创设材料;如制作服装投放到服装店去卖……这样既满足了个别孩子动手操作,又能促进游戏的开展,还能发展幼儿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如何利用班级区角组织角色游戏《商店》
(一)游戏前期丰富幼儿游戏经验
大班孩子具备角色游戏经验,但要自己布置商店需要掌握哪些前期经验呢?
1.标价
游戏前调动孩子的已有购物经验,回想商店里是怎样标价的,实际操作中孩子出现了不同的标价方式,如¥6、6元,从标价方式中可以看到孩子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用符号代替和用文字表述,涌现了个性化的记录方式。
2.认识人民币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等量换算关系。
3.设计店面招牌
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起店名,制作店面招牌来吸引顾客光临,如妙妙图书屋、福福服装店、笔笔文具店……
(二)将区角转换成角色游戏《商店》
1.游戏场地布置
引导幼儿讨论①商店里要布置些什么?(标价、店面招牌等)②怎样分区做隔断。(运用可以搬动的物品进行组合利用)。
2.材料的补充
材料不是一成不变,需要根据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补充投放。如投放现成商标和半成品商标。
(三)逐步提高孩子游戏水平
游戏水平的提高建立在老师观察的基础之上,教师先关注现象,分析行为,再介入指导,介入时要注意指导时机,单一的问题单独指导,普遍性问题集中指导。那在大班角色游戏《商店》中可以提高孩子哪些游戏水平呢?
1.丰富游戏经验,促进社会性竞争意识的发展
“比比谁赚的多”在游戏开展前抛出问题集体讨论,接着就出现了很多方案,有吆喝、推销、拉客、购物抽奖。拓展孩子的经商经验。
2.角色扮演体验社会角色和职业的工作特点
孩子对于角色的了解可能会比较粗浅,让孩子在游戏体验中进一步了解职业特点,坚守工作岗位,加强孩子的坚持性。
3.在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合作的发展
在开展商店游戏中,孩子的交往合作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如银行里的工作人员,一个记录一个就给顾客准备钱,店外的警察则协助管理秩序……
4.在游戏过程中逐步融入数经验
人民币的统计:游戏中老板不知道赚了多少,于是共同讨论“怎样数可以数的更清楚”先数面额大的还是面额小的,通过实践发现先5个5个数,记录好整数,再2个2个数记录整数,最后将1块的进行10个10个一叠加,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数数和统计,让孩子不断挑战。
多种方式的记录:可以逐步的投放一些记录表格,如银行存取记录、营业记录表、我的账单等,将记录融入到游戏中,引导孩子有记录意识,提高记录能力,学习同伴不同的记录方式;做到“玩中学”。
数的分解与组成:孩子对数的分解与组成在学习活动中知道,但实际运用时又不明白,通过游戏能将数的分解与组成逐步的内化为自我。
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孩子们的游戏水平也逐步得到了提升,并且能够将这些经验迁移运用,如在幼儿园组织的“亲子图书跳蚤市场”活动中,孩子们自己标价格、自己记录账单、独立卖商品。
四、启示与收获
1.游戏来源于孩子,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支持孩子的想法
给予孩子充分自主、自由游戏的空间,在游戏的过程中关注幼儿游戏行为,解析幼儿行为,支持孩子的游戏行为,刺激教师的思维,创设适合幼儿又让孩子喜欢的游戏。
2.区域材料的一物多用、高效利用,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利用班级区角开展角色游戏《商店》,让幼儿体验的游戏的快乐的同时,也让孩子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是件两全其美的事,幼儿快乐,教师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3.一物多玩,发挥材料的有效性
利用区角游戏开展角色游戏举一反三,运动区的运动器械同样也可以开展角色游戏,如“打仗”“PK赛”……同样也可以利用运动器械开展建构游戏,如轮胎、梯子、小木箱等材料都可以结合运用进行建构游戏,让孩子体验到不一样的乐趣。
4.进一步的游戏设想——投放具有角色代表性物品,发挥想象力生成新的角色游戏
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收集一些材料,如废旧小电器、药品盒等,将这些物品放在“家”中,让孩子利用这些材料来生成游戏;如照相馆、药店、导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