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关键环节,是现代税收征管模式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曾经指出,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于基层各级税务机关来说,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通过各种有力措施,管住税源、管好税源,是落实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根本所在。
淮北市国税局在贯彻上述思路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项数据指标较往年均有较大突破,极大地提高了征管质量和征管水平。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管理员日常负担过重无法保证应有的效果、传统的纳税评估由于手段单一而表现出效率低下、虚假申报现象难以有效遏制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干扰和制约了新型征管模式的落实。如何更好地贯彻总局思路?如何更好地落实省局部署?以真正实现强化税源管理的要求、落实好新型征管模式,我们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以去年的机构调整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思路,即坚持抓关键、勇创新、求实效的原则,按照以点带面、全面突破的方针,认真审视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大胆突破固有思维,积极创新管理管理手段,在加强税源管理基础建设的同时,认真摸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方式,就管理员制度落实、纳税评估、户籍管理、纳税申报等十个环节,制定了具体措施,向税源管理的薄弱点亮出了十把利剑。利剑出鞘,斩荆除疾。淮北市国税局征管质量和征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税收弹性系数保持在 1.05 左右,国税宏观税负达到 8.4 %,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征管质量提高的同时,纳税人满意度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市政风评议中,一举夺得第三名的佳绩,比去年提升了16个位次,在全面落实新型征管模式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深化“一户式”管理,构筑现代征管的信息库
当今正处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强化税源管理必须建立在完备的纳税人信息基础之上,因此也必然要求全面掌握企业的各类动态、静态资料,同时并实行科学的档案化管理,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为此,淮北市国税局在各区、县局内设立征管资料档案室,下设资料管理、资料审核、资料录入、信息处理4个岗位,由专人负责对企业纳税户涉税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审核、录入、归档。并从三个环节入手,进一步深化征管资料“一户式”管理水平,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率,同时着力提高资料使用的便捷程度,为加强税源监控提供完善的信息库。一是把好资料的录入关。将企业报送的申报附表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逐份审核并录入CTAIS系统,对资料缺损、数据有误等问题反馈资料来源部门,及时进行修正或补充,从而确保企业报送无误、资料录入无误、电子信息完整无误。二是把好资料的管理关。按照标准化的要求管理所有企业的历史档案,建立严格的借阅登记制度,防止资料流失。三是把好利用关。借助各应用系统,尽可能多地录入涉税动态信息,最大程度上实现涉税信息共享,同时严格要求信息使用者通过网络自行操作,杜绝“要”数据现象,形成良好的数据利用意识。完善的“一户式”管理在税收分析、税收监控、纳税评估、编报报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创新纳税评估机制,建立异常监管的电子眼
纳税评估是强化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收率,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传统的人工评估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往往收效甚微。为了有效提高纳税评估质量和效率,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大胆创新评估手段,努力完善评估的管理机制,来确保纳税评估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一是建立实战培训机制,提高管理员评估水平。经常性地开展纳税评估、异常约谈等实战演练、模拟测试,通过动态方式,在实践中锻炼评估能力,提高评估水平,同时对结果实行学分制管理,激发评估人员主动学习意识。二是建立科学选案机制,提高评估的针对性。结合税收分析,将税收预警指标体系运用到选案中,及时测算、调整峰值指标,突出申报异常、税负异常等主要指标应用,提高选案的准确度,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三是创新评估手段,提高评估效率。建立了科学实用的纳税评估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开发了以配比分析法为核心的纳税评估管理软件,实行人机结合的评估办法。同时,以质量为中心,实行解剖式评估,避免盲目扩大检查面,解决了纳税评估的瓶颈问题,评估效率及筛选案件的准确率大幅度提高,约谈面也随之大幅度提升。2006年1-10月份,累计评估2837户次,其中有问题户692户,补税3800多万元。
实行派驻制度,建立部门协调的推进器
为形成征管合力,淮北市国税局推出了税收稽查和税收管理联动制度,着力打造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运行机制。一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淮北市国税局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个基层单位,建立联系点。要求定期深入基层,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基层管理现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每人每年要形成两份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下基层期间,要求不进局长室、不召开汇报会、不事先打招呼,直接深入征管一线,随时了解有关情况。二是实行基层领导交叉挂职税收管理员制度。安排多期基层领导交叉挂职活动,每期五个月。每个基层的副局长,都要安排异地挂职,从事税收管理岗位工作。挂职期间,原职务各项工作全部停止,以确保全身心投入新岗位,由挂职单位按照管理员的要求进行考核管理。挂职前四个月从事税源管理岗,具体负责企业户、个体户的税收管理,最后一个月熟悉大厅的有关职责。三是推行稽查局向区局派驻工作组制度。从稽查局抽调人员组成若干检查组派驻到各区局,实行稽查岗位前移,由区局进行日常管理,增强稽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区局通过纳税评估确定的实地检查对象,由区局安排派驻检查组进行查处,减少了工作流转环节,避免了因税收收入计划、部门职责等差异带来的制肘,有效地增强了部门协作,形成了工作的合力,提高了稽查质量和效率。四是建立项目组制度。对重大工作,打破部门界限,抽调人员组成项目组,设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时限与要求,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作者系淮北市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
(摘自《中国税务报》2006.9.6)
淮北市国税局在贯彻上述思路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项数据指标较往年均有较大突破,极大地提高了征管质量和征管水平。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管理员日常负担过重无法保证应有的效果、传统的纳税评估由于手段单一而表现出效率低下、虚假申报现象难以有效遏制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干扰和制约了新型征管模式的落实。如何更好地贯彻总局思路?如何更好地落实省局部署?以真正实现强化税源管理的要求、落实好新型征管模式,我们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以去年的机构调整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思路,即坚持抓关键、勇创新、求实效的原则,按照以点带面、全面突破的方针,认真审视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大胆突破固有思维,积极创新管理管理手段,在加强税源管理基础建设的同时,认真摸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方式,就管理员制度落实、纳税评估、户籍管理、纳税申报等十个环节,制定了具体措施,向税源管理的薄弱点亮出了十把利剑。利剑出鞘,斩荆除疾。淮北市国税局征管质量和征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税收弹性系数保持在 1.05 左右,国税宏观税负达到 8.4 %,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征管质量提高的同时,纳税人满意度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市政风评议中,一举夺得第三名的佳绩,比去年提升了16个位次,在全面落实新型征管模式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深化“一户式”管理,构筑现代征管的信息库
当今正处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强化税源管理必须建立在完备的纳税人信息基础之上,因此也必然要求全面掌握企业的各类动态、静态资料,同时并实行科学的档案化管理,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为此,淮北市国税局在各区、县局内设立征管资料档案室,下设资料管理、资料审核、资料录入、信息处理4个岗位,由专人负责对企业纳税户涉税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审核、录入、归档。并从三个环节入手,进一步深化征管资料“一户式”管理水平,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率,同时着力提高资料使用的便捷程度,为加强税源监控提供完善的信息库。一是把好资料的录入关。将企业报送的申报附表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逐份审核并录入CTAIS系统,对资料缺损、数据有误等问题反馈资料来源部门,及时进行修正或补充,从而确保企业报送无误、资料录入无误、电子信息完整无误。二是把好资料的管理关。按照标准化的要求管理所有企业的历史档案,建立严格的借阅登记制度,防止资料流失。三是把好利用关。借助各应用系统,尽可能多地录入涉税动态信息,最大程度上实现涉税信息共享,同时严格要求信息使用者通过网络自行操作,杜绝“要”数据现象,形成良好的数据利用意识。完善的“一户式”管理在税收分析、税收监控、纳税评估、编报报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创新纳税评估机制,建立异常监管的电子眼
纳税评估是强化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收率,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传统的人工评估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往往收效甚微。为了有效提高纳税评估质量和效率,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大胆创新评估手段,努力完善评估的管理机制,来确保纳税评估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一是建立实战培训机制,提高管理员评估水平。经常性地开展纳税评估、异常约谈等实战演练、模拟测试,通过动态方式,在实践中锻炼评估能力,提高评估水平,同时对结果实行学分制管理,激发评估人员主动学习意识。二是建立科学选案机制,提高评估的针对性。结合税收分析,将税收预警指标体系运用到选案中,及时测算、调整峰值指标,突出申报异常、税负异常等主要指标应用,提高选案的准确度,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三是创新评估手段,提高评估效率。建立了科学实用的纳税评估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开发了以配比分析法为核心的纳税评估管理软件,实行人机结合的评估办法。同时,以质量为中心,实行解剖式评估,避免盲目扩大检查面,解决了纳税评估的瓶颈问题,评估效率及筛选案件的准确率大幅度提高,约谈面也随之大幅度提升。2006年1-10月份,累计评估2837户次,其中有问题户692户,补税3800多万元。
实行派驻制度,建立部门协调的推进器
为形成征管合力,淮北市国税局推出了税收稽查和税收管理联动制度,着力打造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运行机制。一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淮北市国税局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个基层单位,建立联系点。要求定期深入基层,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基层管理现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每人每年要形成两份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下基层期间,要求不进局长室、不召开汇报会、不事先打招呼,直接深入征管一线,随时了解有关情况。二是实行基层领导交叉挂职税收管理员制度。安排多期基层领导交叉挂职活动,每期五个月。每个基层的副局长,都要安排异地挂职,从事税收管理岗位工作。挂职期间,原职务各项工作全部停止,以确保全身心投入新岗位,由挂职单位按照管理员的要求进行考核管理。挂职前四个月从事税源管理岗,具体负责企业户、个体户的税收管理,最后一个月熟悉大厅的有关职责。三是推行稽查局向区局派驻工作组制度。从稽查局抽调人员组成若干检查组派驻到各区局,实行稽查岗位前移,由区局进行日常管理,增强稽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区局通过纳税评估确定的实地检查对象,由区局安排派驻检查组进行查处,减少了工作流转环节,避免了因税收收入计划、部门职责等差异带来的制肘,有效地增强了部门协作,形成了工作的合力,提高了稽查质量和效率。四是建立项目组制度。对重大工作,打破部门界限,抽调人员组成项目组,设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时限与要求,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作者系淮北市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
(摘自《中国税务报》20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