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25岁以下青年人失业率持续走高
国际劳工组织5月22日在日内瓦发表《2012年世界青年就业趋势》报告,对目前全球青年人就业形势进行了全面追踪分析。报告指出,2012年全球25岁以下青年人失业率仍将维持在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点,约为7500万,占青年劳动力人口的12.7%,而且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根据报告提供的数字,自2008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失业率普遍增加,但在25岁以下青年人当中,失业率增幅大大高于成年劳动力。其中,发达经济体情况最为糟糕,青年失业人口高于全球平均值,2012年预计将达到18%;独联体国家、中欧及东南欧国家也将达17%,表明这一地区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而且迄今未有恢复迹象。相比之下,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太平洋地区、东南亚地区的青年人失业率基本维持在13%的水平。情况最好的是东亚地区,最近两、三年一直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约为9%,表明这一地区的经济活力依旧。此外,北非及中东地区的青年人失业率达到了27.9%,居全球最高,但其原因却非经济直接导致,而是因为政治动荡。报告预计,青年人就业市场萎缩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016年。报告指出,青年人群的高失业率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青年人因为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延长学业,把学校作为一个临时避风港;一些人由于对前景感到失望,索性放弃找工作的念头。由于一时难以找到理想工作,青年人当中临时工和钟点工的数量有较大增加,有些人同时打好几份工,因为他们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尤为普遍。而在发展中国家,则是因为结构性障碍,社会所能提供的理想工作机会有限,许多青年人只能选择进入家族企业或农场。另外,在青年失业人口中,女性高于男性,低学历者多于受过较好教育者。(国际在线)
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可创6000万就业岗位
5月29日,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日内瓦发布报告称,全球经济若向“绿色”转型,将有望创造6000万个新就业岗位。报告指出,在今后20年,如果各国积极向绿色经济转型,将不仅能带来可观的新就业机会,还能使数千万劳动者摆脱贫困。即将离任的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的记者会上说,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模式效率不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需要,各国应尽快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可能惠及15亿劳动者,这个数字约为全球劳动力的一半。农业、林业、渔业、能源产业、制造业等领域将以更为集约的方式进行生产。目前,向绿色经济转型已为全球创造了数千万个新就业岗位。以可再生能源产业为例,仅在2006年至2010年,全球投身这一产业的劳动者人数成倍增加,目前这一产业已容纳500万人就业。报告说,全球与绿色经济、生态环保相关的就业岗位可能占到总体就业岗位的2%,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可能比发达国家更高,因为这些国家在采用绿色技术发展经济方面较发达国家存在后发优势。索马维亚表示,绿色经济不会减少就业,若得到有效管理,绿色经济将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减少贫困,报告还列举了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绿色经济促进就业方面的有益尝试。例如,德国计划改造传统建筑物,提升其能源利用效率,这不仅有助减少碳排放,每年还可创造30万个就业机会。哥伦比亚和巴西则帮助约2000万拾荒者组织合作社,在促进资源循环使用的同时,改善这些劳动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中国经济网)
全球雇主看好招聘前景
5月,美国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委员会(GMAC)公布了2012年全球雇主调查,调查显示,雇主对于招募前景更为乐观。“某些地区包括中国的雇主对于招聘前景比其他地区的雇主更为自信,这也反映了全球经济的不平衡。一般来说,亚太地区和美国的公司将于2012年增加招聘的管理类研究生人数,而欧洲公司的2012年招聘人数将与去年持平。”GMAC总裁和首席执行官Dave Wilson说。此外,调查发现,处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都在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员工,他们期望商学院毕业生能够通过处理大量不同来源和形式的信息找到主要趋势,做出明确的判断,发现公司业务增长面临的挑战和机会。(新京报)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据5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同比名义增长14.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5%;2011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4556元,同比名义增长18.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3%。分四大区域看,201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分别为48493元、37923元、36558元和36000元;同比名义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部15.7%、西部14.5%、东部13.3%和东北部12.9%。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东部地区最高,但中西部的增长率略高于东部和东北部。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分别为26800元、22313元、22020元和20677元;同比名义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部19.9%、西部19.7%、东北18.8%和东部18.0%。从具体行业看,非私营单位中,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和去年一样,再夺前三名,分别为9.13万元,7.06万元,6.52万元。后三名为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为2.04万元,2.78万元,3.07万元。对私营单位在岗职工而言,收入绝对数明显偏低。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分别为3.55万元,3.13万元,2.86万元。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1738元;农、林、牧、渔业19223元,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0543元。数据显示,我国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存在,有的表现还比较突出。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称,当前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任务艰巨而繁重。还需要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工资性收入。(新京报) 中国超亿美元富豪数量“大跃进”
6月1日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全球财富报告》,中国有648个超级富豪家庭财产超过1亿美元,排名全球第5。《福布斯》杂志认为,中国资产过亿的超级富豪实现了全球史无前例的跳跃式增长。该报告主要比较的是百万富豪家庭数量。去年全球百万富豪家庭数量达到1260万户,其中美国以513万户仍然位居榜首,但其数量减少了12.9万户;日本则以158万户位居第二位;中国和英国紧随其后位居第三和第四位。同时,在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超级富豪家庭榜中,中国拥有648户,排在第五。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私人财富增长1.9%,达到122.8万亿美元。不过,相比2010年和2009年增长速度达到6.8%和9.6%,该增速已大幅下滑,其原因是全球经济不稳定以及主要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不景气。报告显示,全球百万富豪家庭数量达到1260万户,而新增的富豪家庭则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其中中国百万富豪家庭数的增幅高达近15%。在2010年,中国拥有129.3万百万富豪家庭,而2009年这一数据为85万,2005年为41万。同时,中国财产超过一亿美元的超级富豪家庭比去年多了110户,增长20%。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评论称,“这一点很值得注意,2009年中国在超级富豪人数榜上还是第13位,没有一个国家实现过这样的跳跃。”(新京报)
半数职场人没有找到理想雇主
5月,英才网联推出职场调查:你的理想雇主是怎样的?调查显示,雇主是否拥有成熟的涨薪制度受到超八成职场人的关注,同时,超过六成职场人表示理想雇主应能够令员工有较强的归属感。在本次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职场人明确表示没有找到理想雇主;对雇主最不满意的是薪资福利与内部管理。超过六成的职场人表示理想雇主应能够令员工有较强的归属感;80%的职场人表示希望雇主拥有成熟的涨薪制度。对于理想的直属领导应具备哪些素质,70%的职场人期望直属领导具有凝聚力,有能力积极营造有归属感的团队氛围。英才网联职场专家指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薪酬福利是职场人最关心的话题,成熟的涨薪制度会给职场人带来不断的工作动力。但很多参与者也认为企业内部管理出现的问题远超出他们对薪资的不满意。例如企业对员工做出的承诺不付诸实施,抑或是事务执行困难,部门管理混乱。即便拿着满意的薪水,很多职场人也未必愿意留下。因此,虽说雇佣关系中薪水福利是第一位的,但企业给员工的归属感也十分重要,细腻的员工关怀和积极的工作氛围等,都会让企业给员工的薪酬“增值”,从而留住员工。(新京报)
商务人士工作生活更和谐
5月15日,全球最大的办公外包服务提供商雷格斯发布了工作与生活平衡指数报告,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务人士表示自己的工作生活更加和谐平衡了。雷格斯工作与生活平衡指数显示,2010-2012年期间中国人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性提高了3个百分点,当前中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指数为149,远高于124的全球平均水平。超过一半的员工能够更多地享受工作(68%),并对陪伴家人或从事个人兴趣爱好的时间表示满意(57%);绝大多数员工表示(73%),与2010年相比,他们在工作方面取得更大成绩。另外,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4%)表示,公司已经认识到远距离上下班的痛苦,并力争缩短员工的通勤时间。(新京报)
求职招聘进入“慢车道”
6月初,前程无忧发布的今年5月人才市场供需走势显示,该月雇主们在前程无忧的日招聘职位发布量达到221万个,比上月略降1%,比2011年5月增长11%,其中二三线城市的招聘职位数量下降较多。今年5月,企业招聘和个人求职进入“慢车道”。受出口量降低的影响,服装纺织和机械重工等行业的人才缺口均有所缓解。来自前程无忧的数据显示,生产型企业在5月的需求多为资历3年以上的销售主管,其次是生产管理,第三是技术工程师。作为“解决就业”的主战场,美国、英国和韩国等纷纷推出刺激政策,鼓励生产企业回到本国,“制造业回流”一时成为话题。比如,福特汽车公司已陆续从中国、日本和墨西哥撤回部分岗位,并计划到2015年在美国本土投资1600亿美元,创造1.2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不仅影响到通胀,也助推了工厂的土地价格、房租的上升,使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大多数国内生产型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冯丽娟评论说,制造业在中国对年轻人日益缺乏吸引力。尽管过去10年里,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员工收入至少增长了4倍。“制造业回流”是否会成为趋势,尚待时日观察,但是中国制造业必须想办法、谋出路,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如果新技术的运用,能使制造业摆脱大量人工,降低薪酬成本在企业运营中的比重,那么生产企业的用人将从生产操作转向技术创新、生产管理和设备控制。(解放日报)
47%大学毕业生满意就业现状 人均月入2766元
6月11日上午,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在京召开发布暨高校培养质量研讨会。就业蓝皮书显示,在就业的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47%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60%;在“民营企业/个体”的就业满意度最低,为43%。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57%;在“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NGO等)”的就业满意度最低,为36%。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警察、建筑师和税收工作者,均为78%;最低的职业是旅馆服务台职员,为27%。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石油技工类,为79%;最低的职业是机床操作技工,为24%。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0.2%)比2010届(89.6%)略有上升。其中,本科院校2011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8%,与2010届(91.2%)基本持平;高职高专院校2011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89.6%)比2010届上升1.5个百分点。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2.5%),最低的是法学(86.8%);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生化与药品大类(92.5%),最低的是艺术设计传媒大类(83.2%)。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2766元)比2010届增长了287元,其中本科毕业生2011届(3051元)比2010届增长了236元,高职高专毕业生2011届(2482元)比2010届增长了340元。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1.6%,比2010届略高0.1个百分点,比2009届高0.4个百分点。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2.2%)远远高于本科毕业生(1.0%)。2011届本科毕业生认为大学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积极努力、追求上进”(均为63%)这两方面价值观的提升最有帮助,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大学在“人生的乐观态度”(59%)方面对价值观的提升最有帮助。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约70万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其中,自愿低就业毕业生约52万,非自愿低就业毕业生约18万。在本科专业门类中,教育学毕业生半年后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最高,为22.1%;医学毕业生半年后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最低,为6.2%。在高职高专专业门类中,法律大类毕业生半年后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最高,为37.5%;医药卫生大类毕业生半年后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最低,为3.1%。在就业的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女性毕业生半年后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本科为15.9%,高职高专为19.4%)高于男性毕业生(本科为9.6%,高职高专为9.4%)。(麦可思)
国际劳工组织5月22日在日内瓦发表《2012年世界青年就业趋势》报告,对目前全球青年人就业形势进行了全面追踪分析。报告指出,2012年全球25岁以下青年人失业率仍将维持在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点,约为7500万,占青年劳动力人口的12.7%,而且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根据报告提供的数字,自2008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失业率普遍增加,但在25岁以下青年人当中,失业率增幅大大高于成年劳动力。其中,发达经济体情况最为糟糕,青年失业人口高于全球平均值,2012年预计将达到18%;独联体国家、中欧及东南欧国家也将达17%,表明这一地区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而且迄今未有恢复迹象。相比之下,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太平洋地区、东南亚地区的青年人失业率基本维持在13%的水平。情况最好的是东亚地区,最近两、三年一直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约为9%,表明这一地区的经济活力依旧。此外,北非及中东地区的青年人失业率达到了27.9%,居全球最高,但其原因却非经济直接导致,而是因为政治动荡。报告预计,青年人就业市场萎缩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016年。报告指出,青年人群的高失业率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青年人因为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延长学业,把学校作为一个临时避风港;一些人由于对前景感到失望,索性放弃找工作的念头。由于一时难以找到理想工作,青年人当中临时工和钟点工的数量有较大增加,有些人同时打好几份工,因为他们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尤为普遍。而在发展中国家,则是因为结构性障碍,社会所能提供的理想工作机会有限,许多青年人只能选择进入家族企业或农场。另外,在青年失业人口中,女性高于男性,低学历者多于受过较好教育者。(国际在线)
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可创6000万就业岗位
5月29日,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日内瓦发布报告称,全球经济若向“绿色”转型,将有望创造6000万个新就业岗位。报告指出,在今后20年,如果各国积极向绿色经济转型,将不仅能带来可观的新就业机会,还能使数千万劳动者摆脱贫困。即将离任的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的记者会上说,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模式效率不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需要,各国应尽快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可能惠及15亿劳动者,这个数字约为全球劳动力的一半。农业、林业、渔业、能源产业、制造业等领域将以更为集约的方式进行生产。目前,向绿色经济转型已为全球创造了数千万个新就业岗位。以可再生能源产业为例,仅在2006年至2010年,全球投身这一产业的劳动者人数成倍增加,目前这一产业已容纳500万人就业。报告说,全球与绿色经济、生态环保相关的就业岗位可能占到总体就业岗位的2%,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可能比发达国家更高,因为这些国家在采用绿色技术发展经济方面较发达国家存在后发优势。索马维亚表示,绿色经济不会减少就业,若得到有效管理,绿色经济将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减少贫困,报告还列举了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绿色经济促进就业方面的有益尝试。例如,德国计划改造传统建筑物,提升其能源利用效率,这不仅有助减少碳排放,每年还可创造30万个就业机会。哥伦比亚和巴西则帮助约2000万拾荒者组织合作社,在促进资源循环使用的同时,改善这些劳动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中国经济网)
全球雇主看好招聘前景
5月,美国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委员会(GMAC)公布了2012年全球雇主调查,调查显示,雇主对于招募前景更为乐观。“某些地区包括中国的雇主对于招聘前景比其他地区的雇主更为自信,这也反映了全球经济的不平衡。一般来说,亚太地区和美国的公司将于2012年增加招聘的管理类研究生人数,而欧洲公司的2012年招聘人数将与去年持平。”GMAC总裁和首席执行官Dave Wilson说。此外,调查发现,处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都在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员工,他们期望商学院毕业生能够通过处理大量不同来源和形式的信息找到主要趋势,做出明确的判断,发现公司业务增长面临的挑战和机会。(新京报)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据5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同比名义增长14.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5%;2011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4556元,同比名义增长18.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3%。分四大区域看,201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分别为48493元、37923元、36558元和36000元;同比名义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部15.7%、西部14.5%、东部13.3%和东北部12.9%。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东部地区最高,但中西部的增长率略高于东部和东北部。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分别为26800元、22313元、22020元和20677元;同比名义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部19.9%、西部19.7%、东北18.8%和东部18.0%。从具体行业看,非私营单位中,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和去年一样,再夺前三名,分别为9.13万元,7.06万元,6.52万元。后三名为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为2.04万元,2.78万元,3.07万元。对私营单位在岗职工而言,收入绝对数明显偏低。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分别为3.55万元,3.13万元,2.86万元。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1738元;农、林、牧、渔业19223元,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0543元。数据显示,我国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存在,有的表现还比较突出。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称,当前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任务艰巨而繁重。还需要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工资性收入。(新京报) 中国超亿美元富豪数量“大跃进”
6月1日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全球财富报告》,中国有648个超级富豪家庭财产超过1亿美元,排名全球第5。《福布斯》杂志认为,中国资产过亿的超级富豪实现了全球史无前例的跳跃式增长。该报告主要比较的是百万富豪家庭数量。去年全球百万富豪家庭数量达到1260万户,其中美国以513万户仍然位居榜首,但其数量减少了12.9万户;日本则以158万户位居第二位;中国和英国紧随其后位居第三和第四位。同时,在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超级富豪家庭榜中,中国拥有648户,排在第五。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私人财富增长1.9%,达到122.8万亿美元。不过,相比2010年和2009年增长速度达到6.8%和9.6%,该增速已大幅下滑,其原因是全球经济不稳定以及主要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不景气。报告显示,全球百万富豪家庭数量达到1260万户,而新增的富豪家庭则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其中中国百万富豪家庭数的增幅高达近15%。在2010年,中国拥有129.3万百万富豪家庭,而2009年这一数据为85万,2005年为41万。同时,中国财产超过一亿美元的超级富豪家庭比去年多了110户,增长20%。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评论称,“这一点很值得注意,2009年中国在超级富豪人数榜上还是第13位,没有一个国家实现过这样的跳跃。”(新京报)
半数职场人没有找到理想雇主
5月,英才网联推出职场调查:你的理想雇主是怎样的?调查显示,雇主是否拥有成熟的涨薪制度受到超八成职场人的关注,同时,超过六成职场人表示理想雇主应能够令员工有较强的归属感。在本次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职场人明确表示没有找到理想雇主;对雇主最不满意的是薪资福利与内部管理。超过六成的职场人表示理想雇主应能够令员工有较强的归属感;80%的职场人表示希望雇主拥有成熟的涨薪制度。对于理想的直属领导应具备哪些素质,70%的职场人期望直属领导具有凝聚力,有能力积极营造有归属感的团队氛围。英才网联职场专家指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薪酬福利是职场人最关心的话题,成熟的涨薪制度会给职场人带来不断的工作动力。但很多参与者也认为企业内部管理出现的问题远超出他们对薪资的不满意。例如企业对员工做出的承诺不付诸实施,抑或是事务执行困难,部门管理混乱。即便拿着满意的薪水,很多职场人也未必愿意留下。因此,虽说雇佣关系中薪水福利是第一位的,但企业给员工的归属感也十分重要,细腻的员工关怀和积极的工作氛围等,都会让企业给员工的薪酬“增值”,从而留住员工。(新京报)
商务人士工作生活更和谐
5月15日,全球最大的办公外包服务提供商雷格斯发布了工作与生活平衡指数报告,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务人士表示自己的工作生活更加和谐平衡了。雷格斯工作与生活平衡指数显示,2010-2012年期间中国人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性提高了3个百分点,当前中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指数为149,远高于124的全球平均水平。超过一半的员工能够更多地享受工作(68%),并对陪伴家人或从事个人兴趣爱好的时间表示满意(57%);绝大多数员工表示(73%),与2010年相比,他们在工作方面取得更大成绩。另外,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4%)表示,公司已经认识到远距离上下班的痛苦,并力争缩短员工的通勤时间。(新京报)
求职招聘进入“慢车道”
6月初,前程无忧发布的今年5月人才市场供需走势显示,该月雇主们在前程无忧的日招聘职位发布量达到221万个,比上月略降1%,比2011年5月增长11%,其中二三线城市的招聘职位数量下降较多。今年5月,企业招聘和个人求职进入“慢车道”。受出口量降低的影响,服装纺织和机械重工等行业的人才缺口均有所缓解。来自前程无忧的数据显示,生产型企业在5月的需求多为资历3年以上的销售主管,其次是生产管理,第三是技术工程师。作为“解决就业”的主战场,美国、英国和韩国等纷纷推出刺激政策,鼓励生产企业回到本国,“制造业回流”一时成为话题。比如,福特汽车公司已陆续从中国、日本和墨西哥撤回部分岗位,并计划到2015年在美国本土投资1600亿美元,创造1.2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不仅影响到通胀,也助推了工厂的土地价格、房租的上升,使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大多数国内生产型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冯丽娟评论说,制造业在中国对年轻人日益缺乏吸引力。尽管过去10年里,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员工收入至少增长了4倍。“制造业回流”是否会成为趋势,尚待时日观察,但是中国制造业必须想办法、谋出路,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如果新技术的运用,能使制造业摆脱大量人工,降低薪酬成本在企业运营中的比重,那么生产企业的用人将从生产操作转向技术创新、生产管理和设备控制。(解放日报)
47%大学毕业生满意就业现状 人均月入2766元
6月11日上午,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在京召开发布暨高校培养质量研讨会。就业蓝皮书显示,在就业的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47%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60%;在“民营企业/个体”的就业满意度最低,为43%。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57%;在“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NGO等)”的就业满意度最低,为36%。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警察、建筑师和税收工作者,均为78%;最低的职业是旅馆服务台职员,为27%。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石油技工类,为79%;最低的职业是机床操作技工,为24%。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0.2%)比2010届(89.6%)略有上升。其中,本科院校2011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8%,与2010届(91.2%)基本持平;高职高专院校2011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89.6%)比2010届上升1.5个百分点。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2.5%),最低的是法学(86.8%);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生化与药品大类(92.5%),最低的是艺术设计传媒大类(83.2%)。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2766元)比2010届增长了287元,其中本科毕业生2011届(3051元)比2010届增长了236元,高职高专毕业生2011届(2482元)比2010届增长了340元。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1.6%,比2010届略高0.1个百分点,比2009届高0.4个百分点。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2.2%)远远高于本科毕业生(1.0%)。2011届本科毕业生认为大学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积极努力、追求上进”(均为63%)这两方面价值观的提升最有帮助,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大学在“人生的乐观态度”(59%)方面对价值观的提升最有帮助。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约70万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其中,自愿低就业毕业生约52万,非自愿低就业毕业生约18万。在本科专业门类中,教育学毕业生半年后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最高,为22.1%;医学毕业生半年后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最低,为6.2%。在高职高专专业门类中,法律大类毕业生半年后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最高,为37.5%;医药卫生大类毕业生半年后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最低,为3.1%。在就业的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女性毕业生半年后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本科为15.9%,高职高专为19.4%)高于男性毕业生(本科为9.6%,高职高专为9.4%)。(麦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