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为教师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要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完成教与学活动。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品格和能力的发展,认真完成更深层次的教育引导工作。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了新课标改革对教学活动带来的影响,并结合多个角度论述了高中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有力参考,也成为了推动高中生物教学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有效性
引言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更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具体的课堂上,教师要在讲解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强化生命观念,在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丰富多样的生物实验中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中推动学生社会责任的养成。进而更加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学好生物课程的信心,促进生物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在概念讲解中强化学生生命观念
生命是非常可贵的,教师要为学生更好地灌输健康的生命思想。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强化生命观念,在解读更多生物概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生命观念,促进学生生命思维的形成。[1]
比如,在学习到高中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详细地实验现象中树立生命观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这节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解遗传现象和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生物学家的遗传观点,在柏拉图、达尔文、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观念中涉猎更多的生物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点的科学性。在这之后,教师要借助一些生物学家故事的讲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分析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肩负起自身的责任,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遗传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生活化特色,进而更好地为学生传递生命价值和生命观念。在这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用豌豆作为实验结果是否可靠?”并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更加深入的探究,有效拓展学生的生与思维。在对生物概念的解析中,学生就能有更坚实的基础,树立更加科学、严谨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这样一来,就能让生物概念与生命观念形成一致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对学生生命观念的建设。
二、在生物实验中促进学生科学探究
实验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活的借助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完成动手操作学习,还能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对生物课程产生更深刻的认知,树立一个远大的学习目标。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推进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综合发展。
比如,在学习到高中生物“显微镜”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最常用的设备,带领学生正确认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为学生后续顺利借助显微镜完成实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指导其更加灵活、正确地完成实验仪器的操作。如,当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对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物质进行检测和实验的过程中,在检测脂肪时就需要利用到显微镜这种仪器。此时,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自主使用显微镜,让学生能够在共同交流讨论中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更准确地总结实验经验。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给予学生更多专业且具有针对性的指导,让每个学生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为学生科学探究生物课堂的奥秘做好准备和铺垫,有效推进全新的教学理念的形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推动高中生物教学取得更加明显且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在实践训练中强化学生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感也是生物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是学生在长期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责任和担当,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借助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2]
比如,在学习到高中生物“杂交育种”相关的课题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贯穿更多生物学家的故事,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准确认识生物课程的学习目标。首先,根据“杂交育种”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师要灵活的借助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帮助其更准确地认识到杂交育种这一生物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使得学生能够在伟大生物学家的启发下充满学习斗志,深入挖掘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热情似,引导学生主动搜集整理相关的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眼界,让学生在袁隆平的事迹启迪中提高社会责任感。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上的一部分时间为学生介绍“杂交育种”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带领学生探究杂交育种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之间的重大意义,让学生明确生物学家身上肩负的责任和担当,从而指导学生树立更远大的学习目标,更深入地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教师也要组织学生完成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生物课程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课堂上为学生渗透并传递责任意识,推动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推动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的培育随着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主要课题,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高中阶段的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接班人,身上的责任极其重大,更应该在教学中把握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引导。而高中生物作为这一阶段中的一门重点学科,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程的认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更加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注重对学生学习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在师生的密切配合中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最终打造更加完美的教学效果,让核心素养教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推动高中生物课程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春勇.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J].名师在线,2018(26):67-68.
[2]熊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分析[G].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