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两点思考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不少教者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如某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孙悟空头像+复习题,其次是孙悟空头像+例题,再次是孙悟空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孙悟空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孙悟空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其实,本来有趣的孙悟空出现有这样不伦不类的场合中也失去了他应有的“磁场效应”,所以在应用“情境教学”时,我认为应该有两点思考:
  思考一:为什么要创设情境?
  出现以上现象,问题绝不是出自偶然。从表面看,是教师挖掘教材深度不够,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实质上,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情境”其表,“灌输”其里。实际上,还是一个观念问题。要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标的需要,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用真实的情境呈现有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把数学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生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营造现实有趣的学习背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与测量,以获得知识,用熟悉的生活实例说明数和形的特征,说明法则与公式的由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感悟数学:看到数学起源于现实,看到数学应用于生活,感知到数学是对客观世界进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的猜想化、形式化的刻画,进而认识数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二)处理创设情境的关系。数学教学中强调创设情境,不是说数学等同于情境,再好的情境都有它的局限性,它不像数学概念那样准确与简洁。曾经听过角的概念的教学,老师出示钟面创设情境,要求学生找出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当学生指出时针与分针是两条线段不能组成角时,老师只能张口结舌。由于数学“是忽略了物质的具体运动形态和属性的抽象结构与模式”,教师要善于提炼情境中包含的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所谓“数学化”,简言之,即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将实际材料组织起来。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创设问题情境,重视数学与外部的联系,而且特别要重视数学内部的逻辑联系。正如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教学不要教孤立的片段,应该教连贯的教材。”
  (三)防止负面情境的出现。低级庸俗与科学性缺失的情境实际是一种负情境。我们曾经见过这样的案例。 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假分数》的时候,她为了体现新课程“创设问题情境”的要求,创设了如下的“教学情境”:
  师:母亲的年龄大,还是儿子的年龄大?
  生:母亲的年龄大。
  师:如果“儿子的年龄比母亲的年龄大”,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生:假的。
  师:好的。既然“儿子的年龄比母亲的年龄大”是假的,那么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根据概念的定义规则,定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相同,否则就要违背了“定义应该是相称的”这一规则。从逻辑思维的角度,该教师犯了“定义过狭”的逻辑错误,即属加种差的外延小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因为不仅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是假分数,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也同样是假分数。如同负数比零要小,负情境要比零情境的教学效果更差。
  思考二:怎么样来创设情境?
  理清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后,我认为教师在怎么样创设情境应遵循以下四点:
  (一)要有“真实性”。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师:老师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班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男女生人数。)师:男多女少这种现象从全国来看也非常明显。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几个网页,在网页中突出以下数据:1.海南省新生儿男女比例为135:100。2.我国于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在新生的婴儿中,男女人数的比为119.2:100。3.男女比例失调,十年后我国将会有数千万光棍汉!师:刚才我们提到的135:100和119.2:100都是比,关于比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比的意义)真实的数据,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新的表示形式,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要有“趣味性”。选择恰当地、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方式。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可以多用录像、动画等形式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需要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决不简单替代,创设操作情境。
  (三)要有“思考性”。如果情境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那么情境创设同样不能改变当前学生怕学数学的现状。这种吸引力,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例如在教学“质数、合数”一课时,一上课我便提出这样的问题:“用若干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当小正方形的个数为多少时,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积极思考,有的借助小正方形进行拼摆;有的用笔在纸上画;也有的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在纸上写着长方形的长和宽;还有的不由自主地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起来……这样的教学设计,将质数固有的特性巧妙地隐含于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但不能处处都强调机械地创设情境。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理智的引路人”,以科学的精神,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数学能力。
其他文献
一、必要性分析  《促销管理》一课既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极具实用性的专业课程。学生须认真学习该课程的原因有三。其一,学习促销知识是进行促销管理、促销策划的基础;其二,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各种促销工具是提升营销水平的必要武器;其三,现实中的促销活动与我们自身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教学内容分析  《促销管理》一课主要由促销工具、促销渠道、组合促销、促销策划和促销人员
期刊
我国作为全球面积第三大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气候的差异性相当显著,一年中的光照、风力、湿度、云量、大气环流等都具有及其复杂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我国的气候中光照和热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一是热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还有光照随着纬度的增加和水分的减少而增加,最为明显的是,我国的气候中热量与光照在全世界都是独树一帜,也具有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丰富性。  对于气候的不同因素来说,呈现出热量与光照的反比
期刊
当今社会,幼儿在家庭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爷爷、奶奶心目中的小太阳。长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们对长辈存在着很强的依恋心里和依赖心里。具体表现为幼儿愿意和依恋对象父母或爷爷奶奶亲近,和他们在一起时,幼儿有愉快情绪,有安全感,有自信心,能和别人正常交往,离开他们时则表现出悲伤情绪,有受挫感、焦虑感、不安全感,人际交往异常。他们见到母亲会手舞足蹈、快乐无比,离开母亲则会大哭大闹,情绪低落。  
期刊
大学生的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且易趋固执,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坚持性。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求一种宽松与自由的环境。在具体交往中则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交往技巧。  一、交往和大学生交往的特点  交往是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人际联系和接触,交往的目的在于传达思想、交流感情。交往对大学生充满了诱惑,他们渴望了解他人,了解社会,同时也希望被
期刊
一、隐性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作用的潜隐性。隐性教育是一种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并未察觉的无意识教育,它与显性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过程的隐蔽性。这种潜隐性可以从如下两方面进行理解和把握: 其一,教育者传递信息方式上的隐蔽性。教育者并非滔滔不绝地灌输大道理,也并非引经据典地直率劝导、而是有意识地将教育的目的和意向渗透到具体的人、事、物及活动行动过程中, 以含而不露的方式,引导大学生自然融于教育者创设的
期刊
精品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满足大学生创新人才发展的需求,还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教育资源,既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又可凝聚成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非正式教育活动,有意或无意地通过直接体验或间接观察传达非预期的某种经验,根据方式方法不同,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学校在实施文化建设时有单一化和形式化的倾向,显得盲目,缺乏针对性,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还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
期刊
随着人类不断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逐渐显得尤为重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随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而变化的,二者的关系表现为一个历史性的发展过程。在原始社会,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更多表现为人受制于自然。 随着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发生了转变,人类逐渐由”敬畏自然”的态度变为”征服自然”,自然成为人类改造的对象。农业社会以后,人类开始大规模改造自然,这样做虽
期刊
一、马克思主义 的“社会批判理论”  哲学既应有超然于尘世的冷静,又要有立足于生活的真实。持批判的目光,指出现实的弊端。会刺痛时下一些日渐麻木、沉溺于物质追求与感官享乐的神经,使人们不致在吵吵嚷嚷的日常生活中迷失方向,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安顿,为促进社会发展,帮助人们去实现公正、合理、人道的社会,为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作出贡献。而社会批判理论就是这样的哲学。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
期刊
一、社会背景  在艺术史上,把古希腊罗马之后到文艺复兴之前的历史称为中世纪。在时间跨度上是指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5世纪的欧洲历史,对于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政治和社会状况的不同,时间划分也不相同。一般认为,欧洲中世纪在社会制度上属于封建社会,而在中国,封建社会早在战国时代就开始了。欧洲中世纪存在着世俗和教会两种等级制度,国王把大部分土地封给大封建主,如公爵、伯爵、侯爵,后者把部分
期刊
近年来,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了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校企合作在凸显优势的同时,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因此,我们须辩证看待校企合作,对由此产生的不利于学生管理的因素进行研究,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  一、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形式   校企合作教育指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目的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