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欧美城市旧城改造实践经历了从大拆大建到多方合作的历程,对我国现今城市旧城改造有一定的借鉴经验。本文将总结欧美旧城的保护与更新的演变,分析其内在机制,重新审视我国现阶段旧城保护与更新关系的合理性。
【关键词】旧城保护 旧城更新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研究背景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30年以来城市持续发展扩张的历程中,许多旧城地区面临着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亟待解决,而缺乏系统性的旧城保护与更新往往带来以下三种负面效果:第一种是推倒重建的更新改造,破坏了旧城的空间肌理和人文特征;至上而下的旧城功能置换往往带来绅士化的负面影响;仅仅保护数量有限的文物建筑也难以真正体现城市街坊文化的内在价值。
由此可见,在文化保育的必要性和环境改善的迫切性的背景下,旧城的保护与更新已不是泾渭分明的两种模式。本文将总结欧美旧城的保护与更新的经验,寻找其城市保护与更新的内在机制,重新审视我国现阶段旧城保护与更新关系的合理性。
二、欧美旧城改造的理念与实践经验
1、欧洲旧城保护与更新理念的转变及实践
以英国为例,1914年,伦敦郡政府正式开始以拆除重建为主要手段清除贫民窟及复兴内城,为劳工阶级重新修建低密度住宅。到20世纪60-70年代,新的旧城更新政策呈现福利主义色彩,政府主导实施的“城市计划”却极大地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最终随着政治的博弈无疾而终。进入1980年代,在自由主义、私有主义的思想影响下,中央政府拨款成立企业性机构,力求提高土地开发潜力以吸引私人投资,然而这种策略忽略了社区大众的实际需求以及地方政府、公众在规划中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的城市更新思潮更强调公私合作以及本地社区的参与,强调公、私、社区三向合作伙伴关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目标的多层次更新,大力鼓励本地社区三方伙伴关系发挥作用,弱势社区居民被纳入到城市政策的主流。
以法国里昂红十字坡历史街区更新为例, 1997年政府开始了地区的全面复兴项目,包括建设花园、改善居住计划等。在美化街区物质环境的基础上,里昂市政府希望依托红十字坡地的历史与传统技艺,建设成体现城市创意产业与时尚产业的窗口,具体措施包括投放“保护手工业与小商业基金”,修缮街区的底层商铺,并吸引艺术与文化产业。
表1 欧洲城市旧城改造与更新的价值理念与手段演变
2、美国当代旧城更新的实践
美国旧城改造同样经历了市场主导的大拆大建到政府主导的福利改善历程,其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更新计划的成功之处在于人权思想的深入渗透,城市政府希望通过社会救助使得城市复兴,当地大企业通过赞助提供一定的资金,协同当地社区领袖一起工作。从此,美国的住房问题逐渐脱离政府负担,将住房问题交给了企业。
近年来纽约市推出了数十个城市重划项目,这种重划区制度鼓励和引导市场的作用更明显,对比以前以中央公园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大拆大建城市美化工程,逐渐向政府与本地居民、非政府机构协商,进行多层次多目的的旧城更新。
美國当代的旧城改造更新政策是整个社会价值理念提升的结果,如今的市场主导机制是建立在全民人权主义深入民心的基础之上,企业对社区的改造必须通过与社区漫长的合作、谈判,以维护社会公平而仅非利润,在保护每一个居民利益的前提下达到的多赢局面。
表2 美国城市旧城改造与更新的价值理念与手段演变
三、欧美旧城保护与更新的经验总结
欧美城市的保护与更新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意识进化及实践经验,到今天其内在机制已十分成熟。一个成功的城市保护与更新计划应有多方面的支撑因素。
(1)多元化的目标
城市更新绝不仅仅是旧建筑、旧设施的翻新或重建,更不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经济活动,它具有深刻的社会人文内涵,其涉及多方利益的博弈,其目标应包括物质空间肌理的延续、就业的促进、文化领地的保护、本地产业的保育等。只有多目标共同推进,才能平衡多方利益。
(2)理念认同
多元目标的制定应是建立在保障人权思想之上的,该保留哪些功能,该保护哪些空间形态,该引进哪些产业等,均不可能是某个社会阶层的“一言堂”。因此,社会普遍价值对个人利益应高度重视,建立普通市民与政府、企业在同一地位的共同商议决策的机制。同时,居民对更新改造益处要有普遍认同感,培育由下至上的更新力量,才能获得社区的支持。
(3)财税支持
欧洲各国通过建立共同基金,鼓励本地政府推行具有多元化目标的更新计划。美国则通过建立联邦--州--地方三级完善的退税机制,使大企业参与到微利甚至无利的更新计划当中,同时也使政府摆脱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4)技术针对
与国内目前注重强制性指标的空间控制机制不同,美国的地块区划采取更为弹性的指标体系。尤其是涉及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历史建筑的地块,地块区划往往通过社区范围内的容积率指标、住房指标转移,例如著名的纽约中央火车站开发权转移等。
四、国内旧城更新与改造的启示
首先,旧城保护不可能是单纯的就保护论保护,应是与旧城更新共同进行的。否则,保护所需求的巨大资金问题以及城市空间需求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单纯的更新也容易造成旧城肌理断裂,城市的街坊特色难以保障。
同时,旧城的保护与更新相结合的机制的建立需要政府思维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考虑社会公平转变,人们的意识从个人利己主义转向社区社同感,社会在政策、法律、规划机制等上层建筑方面进行改革,否则,所谓的旧城保护与更新只能是空间上的改善,或是利益当头,难以达到旧城改造平衡各方利益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金勇. 应国内成问题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01(6):62-64
2. [英]迈克尔.布鲁顿,[英]希拉.布鲁顿,于立. 胡伶倩(译). 英国新城发展与建设[J]. 城市规划,2003(12):78-81
3. 喻燕. “城中村”改造PPP模式探析[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7(1): 40-45
4. 赵明. 参考《历史街区复兴中的社会问题初探》. 2007
5. 张更立. 走向三方合作的伙伴关系:西方城市更新政策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城市发展研究,2004(4)
6. 单菁菁. 旧城保护与更新:国际经验及借鉴. 城市观察, 2011(2)
【关键词】旧城保护 旧城更新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研究背景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30年以来城市持续发展扩张的历程中,许多旧城地区面临着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亟待解决,而缺乏系统性的旧城保护与更新往往带来以下三种负面效果:第一种是推倒重建的更新改造,破坏了旧城的空间肌理和人文特征;至上而下的旧城功能置换往往带来绅士化的负面影响;仅仅保护数量有限的文物建筑也难以真正体现城市街坊文化的内在价值。
由此可见,在文化保育的必要性和环境改善的迫切性的背景下,旧城的保护与更新已不是泾渭分明的两种模式。本文将总结欧美旧城的保护与更新的经验,寻找其城市保护与更新的内在机制,重新审视我国现阶段旧城保护与更新关系的合理性。
二、欧美旧城改造的理念与实践经验
1、欧洲旧城保护与更新理念的转变及实践
以英国为例,1914年,伦敦郡政府正式开始以拆除重建为主要手段清除贫民窟及复兴内城,为劳工阶级重新修建低密度住宅。到20世纪60-70年代,新的旧城更新政策呈现福利主义色彩,政府主导实施的“城市计划”却极大地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最终随着政治的博弈无疾而终。进入1980年代,在自由主义、私有主义的思想影响下,中央政府拨款成立企业性机构,力求提高土地开发潜力以吸引私人投资,然而这种策略忽略了社区大众的实际需求以及地方政府、公众在规划中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的城市更新思潮更强调公私合作以及本地社区的参与,强调公、私、社区三向合作伙伴关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目标的多层次更新,大力鼓励本地社区三方伙伴关系发挥作用,弱势社区居民被纳入到城市政策的主流。
以法国里昂红十字坡历史街区更新为例, 1997年政府开始了地区的全面复兴项目,包括建设花园、改善居住计划等。在美化街区物质环境的基础上,里昂市政府希望依托红十字坡地的历史与传统技艺,建设成体现城市创意产业与时尚产业的窗口,具体措施包括投放“保护手工业与小商业基金”,修缮街区的底层商铺,并吸引艺术与文化产业。
表1 欧洲城市旧城改造与更新的价值理念与手段演变
2、美国当代旧城更新的实践
美国旧城改造同样经历了市场主导的大拆大建到政府主导的福利改善历程,其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更新计划的成功之处在于人权思想的深入渗透,城市政府希望通过社会救助使得城市复兴,当地大企业通过赞助提供一定的资金,协同当地社区领袖一起工作。从此,美国的住房问题逐渐脱离政府负担,将住房问题交给了企业。
近年来纽约市推出了数十个城市重划项目,这种重划区制度鼓励和引导市场的作用更明显,对比以前以中央公园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大拆大建城市美化工程,逐渐向政府与本地居民、非政府机构协商,进行多层次多目的的旧城更新。
美國当代的旧城改造更新政策是整个社会价值理念提升的结果,如今的市场主导机制是建立在全民人权主义深入民心的基础之上,企业对社区的改造必须通过与社区漫长的合作、谈判,以维护社会公平而仅非利润,在保护每一个居民利益的前提下达到的多赢局面。
表2 美国城市旧城改造与更新的价值理念与手段演变
三、欧美旧城保护与更新的经验总结
欧美城市的保护与更新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意识进化及实践经验,到今天其内在机制已十分成熟。一个成功的城市保护与更新计划应有多方面的支撑因素。
(1)多元化的目标
城市更新绝不仅仅是旧建筑、旧设施的翻新或重建,更不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经济活动,它具有深刻的社会人文内涵,其涉及多方利益的博弈,其目标应包括物质空间肌理的延续、就业的促进、文化领地的保护、本地产业的保育等。只有多目标共同推进,才能平衡多方利益。
(2)理念认同
多元目标的制定应是建立在保障人权思想之上的,该保留哪些功能,该保护哪些空间形态,该引进哪些产业等,均不可能是某个社会阶层的“一言堂”。因此,社会普遍价值对个人利益应高度重视,建立普通市民与政府、企业在同一地位的共同商议决策的机制。同时,居民对更新改造益处要有普遍认同感,培育由下至上的更新力量,才能获得社区的支持。
(3)财税支持
欧洲各国通过建立共同基金,鼓励本地政府推行具有多元化目标的更新计划。美国则通过建立联邦--州--地方三级完善的退税机制,使大企业参与到微利甚至无利的更新计划当中,同时也使政府摆脱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4)技术针对
与国内目前注重强制性指标的空间控制机制不同,美国的地块区划采取更为弹性的指标体系。尤其是涉及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历史建筑的地块,地块区划往往通过社区范围内的容积率指标、住房指标转移,例如著名的纽约中央火车站开发权转移等。
四、国内旧城更新与改造的启示
首先,旧城保护不可能是单纯的就保护论保护,应是与旧城更新共同进行的。否则,保护所需求的巨大资金问题以及城市空间需求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单纯的更新也容易造成旧城肌理断裂,城市的街坊特色难以保障。
同时,旧城的保护与更新相结合的机制的建立需要政府思维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考虑社会公平转变,人们的意识从个人利己主义转向社区社同感,社会在政策、法律、规划机制等上层建筑方面进行改革,否则,所谓的旧城保护与更新只能是空间上的改善,或是利益当头,难以达到旧城改造平衡各方利益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金勇. 应国内成问题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01(6):62-64
2. [英]迈克尔.布鲁顿,[英]希拉.布鲁顿,于立. 胡伶倩(译). 英国新城发展与建设[J]. 城市规划,2003(12):78-81
3. 喻燕. “城中村”改造PPP模式探析[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7(1): 40-45
4. 赵明. 参考《历史街区复兴中的社会问题初探》. 2007
5. 张更立. 走向三方合作的伙伴关系:西方城市更新政策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城市发展研究,2004(4)
6. 单菁菁. 旧城保护与更新:国际经验及借鉴. 城市观察, 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