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孩子一点饥饿感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00934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区里的孩子,有两个特别引人注意。他们都是男孩,5 岁,打扮得都干干净净。不同的是,果果高高胖胖,豆豆矮矮瘦瘦,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们的家长在跟我闲聊时,经常会抱怨,抱怨的内容却完全相反:果果的外婆诉苦说,果果总是喊饿,不让吃就不行,外出玩的时候也总要带很多吃的;豆豆的妈妈说,豆豆从来不好好吃饭,总说自己不饿,几乎每次吃饭都会引发一场战争,结果是两败俱伤,孩子满怀冤屈,大人倍感挫败。
  两个家庭的观察实录
  因为小区里的孩子们经常在一起聚会,我便也有机会去这两家都坐坐。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暗暗地观察着这两个家庭的环境和亲子互动方式。
  果果家是外公、外婆帮助照顾孩子。老人做事细心周到,对孩子无微不至,退休后生活的重心和焦点全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果果的一举一动都在二人的视野之中。果果的任何需要,不用自己说,外婆都能准确地感受到,并提前满足。果果和小朋友们在房间玩的时候,外婆会先喂上一块巧克力,再一块块地叉起苹果块送到他嘴里。而别的小朋友呢,这个时候都在专心地搭建积木房子甚至吵闹,还顾不上吃东西呢!玩累了,小朋友们到客厅去喝水,外婆端上了肉末粥,别的孩子顾着去玩,只喝一两口,果果则全部都吃了下去。晚餐时,果果和其他孩子一样,在餐桌上饱餐一顿,因为外婆做的饭确实很好吃,可谓色香味俱全。饭后半小时,外婆又端来了好吃的甜点。
  在豆豆家,我和豆豆妈妈聊天的时候,仔细地看了看周围:桌子上放着十几样零食,包括蜜饯、巧克力、夹心饼干、薯片等。电脑桌上也有大枣、瓜子。去豆豆的房间时,我看到他的床头柜上有果冻,摊开的书旁边是打开吃了几块的奥利奥饼干。晚饭前,豆豆妈妈去厨房忙,我在客厅里看书。豆豆无声无息地走进来,从阳台拿了一罐露露,又无声无息地出去。我愣了一下,跟过去告诉他:“豆豆,我们要吃饭了,不能再喝饮料啦!”他头也没有回地说:“我渴了。”
  吃饭时,豆豆看着饭菜,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只勉强吃几口。妈妈把肉和菜夹到碗里,催促他多吃,他却把一口饭含到嘴里,反复嚼着,东张西望。接着,妈妈的要求变成了呵斥:“看人家毛毛,吃饭多香!你就不能大口大口地吃吗?把一碗都吃掉!”最后的结果是,豆豆连半碗都没吃下去,还弄到了地上很多。这次,妈妈大概是碍于面子,没有“大打出手”,但豆豆也已是眼含泪水了。
  被无处不在的食物吞噬的感受
  观察的结果让我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果果和豆豆,一个吃得多,一个吃得少,看似相反,却有着相似的处境。那就是:食物超越了时空,无处不在!
  长久以来,人们的生活都是非常规律地每天吃三顿饭。身体适应了一日三餐的节奏,到时间肚子就会发出咕咕叫声,提醒人进食。然而,近30 年来,中国的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直在下降,人们生活中在购买食物方面的支出比重越来越小。市场上,食物的种类和供应量成倍增加,多数家庭都有“想吃什么都吃得起”的感受,但似乎却又想不起来吃什么。越来越多的家庭从原来不够吃,发展到现在吃不完甚至出现食品放置过久只能扔掉的情形。总体上,忍饥挨饿的感觉正渐渐地远离中国人的躯体。
  其实,保持适度的饥饿感,从中医学角度来看,是有利于养生保健的。近期西方脑科学的研究也发现,适度的饥饿感能保护大脑,促进认知功能。但是,在今天,无处不在、伸手可及的海量食物正悄悄地吞噬着人应有的一些正常感觉。
  果果的外婆,时刻关注孩子的温饱,不等孩子出现饥饿感,食物就能随时奉上。无论在客厅玩耍,还是在外面嬉戏,还是睡觉前……果果生活里的任何时间段都会出现食物,而早已不是规律地一日三餐或一日五食。外婆的细心喂养,扼杀了一个人处在萌芽期的饥饿感。而豆豆家,虽然妈妈不是随时喂食,豆豆却能在任何地方找到吃的。果果吃得多不觉得饱,豆豆到吃饭时不觉得饿,都是因为身体中最天然的饥饿反应几乎散失殆尽!
  吃的时间和空间
  要想身体健康,饮食健康是最基本的内容。现在家长开始更多地关注起饮食的质量,比如花大价钱买外国奶粉、外国食品,但我觉得,关注健康饮食方式,让孩子从小就拥有一个知饿知饱知味、有正常感受的机体其实更加重要。像果果和豆豆这样,不分时间、地点地进食,破坏了孩子天然的进食节奏,对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都是有危害的。保持儿童健康饮食状态的一种方式就是定时、定点,即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喂食。
  定时,就是如果确定了一日五食的节奏,就要在固定的时间提醒孩子进食。而在非进食时间,则不要提及或者展示食物,更不要让孩子看到其他人进食。看到别人进食,人会自然地分泌消化液,从而激发饥饿的感觉。
  定点,就是在家中,要把食物集中放在固定的地方,比如餐厅的桌子上。而其他地方不放食物,尤其是不要在孩子的卧室、书籍旁放食物。如果孩子想在床上或者边看电视边吃饭,不可以!而且吃饭就是吃饭,专心地吃饭才能够真正感受到食物的味道,所以最好也避免让孩子在餐桌上边吃边看书。家长也要从自己做起,不要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
  坚持这样的进食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孩子天然的饱感和饥饿感。而孩子身体的感觉越灵敏,就越可以更准确地按照自己身体的需求进食,不会因为要讨好家长、照顾大人的情绪多吃或少吃。时间久了,到了进食的时间,把孩子带到固定的进食地点,孩子自然就处于良好的进食状态,而一旦吃饱了,他就可以自然地放下筷子,心无旁骛地去玩耍啦!
  饥饿感的好处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数量尽管很多,
  但都很懒惰。当人们饱食终日,长期没
  有饥饿感的刺激时,吞噬细胞也会被养
  肥、养懒,人的免疫力也会因此而降低。
  反之,适当的饥饿感会唤醒身体的吞噬
  细胞的战斗力,不断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其他文献
武医生的孙女,是老爷子亲自写信索要来的。说起这件事,老人就格外地自豪和激动。儿子和儿媳妇的学历都很高,工作也很优秀,值得父母骄傲。但是,让老人头疼的是,小两口就是不要孩子。两个人感情很好,还没有过够二人世界呢!  “老人有很多独特的育儿智慧,是从他自己的育儿经验中总结而来,也是从几十年的生命中汲取的,是非常宝贵的养育财富。”  “邮件”婴儿  再一次面对儿子、儿媳妇欲言又止后,武医生索性连夜措辞斟
如果你想知道宝宝的睡眠历程,如果你想了解东西方宝宝睡眠习惯有何不同,如果 你还在为宝宝的睡眠问题而烦恼,那么,请进来看看吧 两国权威儿童睡眠专家的精彩解答,会让你的眼前豁然开朗    从出生开始,共同的睡眠历程    想要让宝宝睡得好,睡得香,先要了解宝宝的睡眠历程。      越小,睡得越多  1 ~ 3 个月的新生宝宝一天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每天睡18 小时左右。  到了4 ~ 6 个月,
“我不想给他玩儿!”  在公园里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几位妈妈带着宝宝一起玩儿,当妈妈把他的玩具递给别的小宝宝时,往往会伸出小手一把抢过来,抱得死死的,如果再要,他就会打妈妈或其他的小伙伴。  为什么?  刚刚满周岁的宝宝,自我意识有了小萌芽,能记住哪个玩具是自己的,对于友好交换、等待、轮流这种复杂的交往方式还不理解。我们要正视这一特点,积极保护宝宝的自我意识,大人眼中的“分享美德”要在“自我意识”充
给宝宝添加辅食说起来简单,无非就是什么时候开始吃、吃多少、怎么吃,可真正操作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难怪那么多的家长都就辅食添加的问题请教崔大夫。现在,就让崔大夫就辅食添加的时间、量以及添加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来做个解答。    关于时间:4个月还是6个月?  妈妈们会有这样的困惑:有推荐宝宝6个月开始吃辅食的,也有推荐说4个月以后就可以吃了,到底什么时候吃合适?  推荐添加辅食的时间通常有两种:即宝
跨國婚姻中,洋婆婆和中國儿媳妇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来听听我们此次播讲的关于婆媳的“三國志”。  意大利婆媳相处3原则  较之其他欧美國家,意大利人的家庭观念还是比较强的,婆媳关系又会是什么样的模式呢?  进而远之  和老公朋友的老婆聊天时,她告诉我:“意大利的儿媳妇绝对不会和婆婆住在一个屋檐下。不是一家人住在一起太别扭,肯定会有让彼此厌烦的事情发生。所以想和婆婆有融洽的
白洁是中美合资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医生,临床医学(新生儿学)博士,主治医师。最近她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作为新妈妈,她有专业的知识,却也同样面临很多的第一次,她很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她养育宝宝的体验,和更多的妈妈一起经历养育宝宝的百味心情,共同关注宝宝的成长。  不用抱着睡了!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淘淘喜欢躺在床上,让大人拍着他入睡,而不再愿意被抱着哄睡了,我一下子觉得他长大了很多。  虽然孩子的睡眠
王山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常玲 和睦家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周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妇儿保健中心  胎动不明显,胎儿发育不好吗?  Q:我和好朋友都是孕晚期,但是我们俩人的胎动相差很大,我的胎动不明显,而我朋友的胎动很活跃,我现在有些担心是不是我家胎宝宝发育不好。我要如何来数胎动,如何来发现异常?  A:胎动是了解胎儿在宫内安危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但是它有可能受主观因素、
黄体酮,很多人都知道,这是用来保胎的。但是,当您荣升准妈妈,医生让您去检查孕酮,或者给您开了黄体酮让您保胎时,准妈们还真拿不准,医生为什么这么做?明明确认怀孕,又没有症状,为什么要查黄体酮,难道有流产迹象吗?为什么国外很少给孕妇使用黄体酮,而在国内黄体酮却成了孕妇常用药物?每个医院给出的孕酮标准都不一样,究竟孕酮多少才算正常?  一系列问题搞得准妈们一头雾水。让我们一起来问问妇产科的专家。  Q1
秋冬交季,又到了孩子最爱生病的时候,提高免疫力再次成为父母关注的话题,那么,免疫力到底是什么?又和什么有关?如果真想给孩子提高免疫力,需要怎样做?能提高免疫力食物的 N 种说法,哪些是科学的,哪些又只是传说呢?  免疫力,请亮出你的真面目吧!  免疫力微话题排行榜  免疫力话题在我们的新浪官方微博(@父母必读杂志)征集中,有很多父母关心,也有不少困惑。后面的文章,专家会解答部分疑问,此次未能解答的
大人不要以为孩子的想法“怪”,在他们的意想天开中蕴含着逻辑,那是孩子们自己的逻辑。当你放下成人的身段去询问,他们的回答总会给你惊喜。  创想园 由鸟老师和《父母必读》杂志共同耕耘的一片园地,是努力成为一片滋养想象力的园地。在这里,带着孩子从生活和大自然中汲取养分,用童心作调味品,烹调出一份份滋味独特的创想大餐。  鸟老师 姓名向华,网名“鸟英雄”。有些小朋友第一次见到鸟老师,就疑惑地问:“你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