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入手,从高等学校“思政课”实际教学情况出发,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大学生和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考虑到了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群体特点等方面,提出在培养学生的过程当中采取创新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学;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思政课”
与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步伐正在空前加大,由此教师角色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既是摆在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面前不可回避的一系列问题,也是伟大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庄严使命。
1 对于创新教育的认识
1.1 创新教育的含义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然要求推进创新教育。
1.2 推进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涉及到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等,无论是思想政治、科学文化还是身体心理等方面都包含着创新素质。所以,抓好创新教育,对整个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创新教育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还是核心组成部分,创新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素质以及智力培养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尽早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教育观念的更新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只有首先在心理、思想、态度上深刻认识到教育观念更新的必要性,才会在行为上产生一系列的转变。实施创新教育也不例外,首先要从教师的思想观念开始。“思政课”教师要树立清晰的目标观念,明确创新教育关键是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只有教育观念更新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教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身对于角色地位的认知,深刻意识到角色责任的切实履行对于学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教学实践中的创新
就大学生而言,社会学中关于社会化进程和角色转换与之关系密切,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加速自身的社会化,增强社会对于他们的认同感,同大学生接受何种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接收者,更主要的是要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型思考,获得更多的知识。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如何讓这一教育成果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在教学实践当中推进创新教育刻不容缓。当代大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对于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有时会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思政课”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该立足社会角色进行教学创新,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当中增长知识。
3.1 结合各学科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如何把创新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思政课”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结合实践。除了讲解理论知识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引入当今发生的新闻事件以及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思考和讨论。
3.2 创新以学生为中心
实施教学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接受新知识。学生是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起到的作用只是积极引导,能够在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起到一臂之力。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型人才,而在大学校园里接受创新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全体大学生。大学生接受创新教育是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创新教育进入“思政课”课堂教学时,必然要求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习惯,注重师生间的课堂互动,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积极引导,最好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课后还应该及时总结和思考,不断根据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能够产生实际效果的教育。
3.3 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提高不仅仅体现在文化层次上,也体现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解法,学生更欢迎的还有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等。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政课”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创新素质,深刻把握创新教育的意义,才能把创新教育得理念落实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传授创新思想,帮助学生理清创新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4 营造创新的氛围
4.1 注重校园环境创新
大学生本身充满青春活力,也愿意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彰显自我价值,实现理想目标,“思政课”教师可以多为大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在校园的板报设计、宣传栏以及校园网站上都可以体现出创新的特色。
4.2 加强科研创新
高校教师平时注重学术方面的交流,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形式、渠道推进科研创新。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邀请国内外一流教授专家就学科前沿发展情况作专题报告,还可以邀请校内外名师做相关热点问题的专题讲座,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将各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展览、互相交流、推进创新教育的开展。同时学校要建立创新机制,把创新作为评价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具体的措施方面还可以考虑建立创新基金、创新教研室等,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考试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并以此作为保障,创新人才一定会脱颖而出。同时,可以加强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将国家教育部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融入到本校的实际情况当中,编写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和使用的校本教材,这项科研活动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教科书,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教师还可以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在学校期间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通过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培养出的人才才真正具备较高的研究、创新能力,在社会竞争中才能处于主动地位。
以上是笔者提出的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须依托相应的教育政策和众多教师的共同努力,并且在进行改革创新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符合教学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们应该立足学生、立足课堂、立足实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胆推进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同时一定要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坚持实事求是,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思考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总之,凡是有利于创新素质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等,我们都要积极实行,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解放思想,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2]王晓三等.形势与政策教育简明读本[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3]刁建平.德育[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1月.
[4]罗国节,夏伟东,唐凯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关键词:社会学;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思政课”
与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步伐正在空前加大,由此教师角色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既是摆在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面前不可回避的一系列问题,也是伟大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庄严使命。
1 对于创新教育的认识
1.1 创新教育的含义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然要求推进创新教育。
1.2 推进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涉及到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等,无论是思想政治、科学文化还是身体心理等方面都包含着创新素质。所以,抓好创新教育,对整个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创新教育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还是核心组成部分,创新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素质以及智力培养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尽早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教育观念的更新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只有首先在心理、思想、态度上深刻认识到教育观念更新的必要性,才会在行为上产生一系列的转变。实施创新教育也不例外,首先要从教师的思想观念开始。“思政课”教师要树立清晰的目标观念,明确创新教育关键是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只有教育观念更新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教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身对于角色地位的认知,深刻意识到角色责任的切实履行对于学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教学实践中的创新
就大学生而言,社会学中关于社会化进程和角色转换与之关系密切,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加速自身的社会化,增强社会对于他们的认同感,同大学生接受何种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接收者,更主要的是要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型思考,获得更多的知识。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如何讓这一教育成果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在教学实践当中推进创新教育刻不容缓。当代大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对于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有时会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思政课”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该立足社会角色进行教学创新,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当中增长知识。
3.1 结合各学科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如何把创新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思政课”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结合实践。除了讲解理论知识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引入当今发生的新闻事件以及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思考和讨论。
3.2 创新以学生为中心
实施教学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接受新知识。学生是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起到的作用只是积极引导,能够在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起到一臂之力。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型人才,而在大学校园里接受创新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全体大学生。大学生接受创新教育是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创新教育进入“思政课”课堂教学时,必然要求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习惯,注重师生间的课堂互动,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积极引导,最好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课后还应该及时总结和思考,不断根据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能够产生实际效果的教育。
3.3 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提高不仅仅体现在文化层次上,也体现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解法,学生更欢迎的还有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等。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政课”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创新素质,深刻把握创新教育的意义,才能把创新教育得理念落实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传授创新思想,帮助学生理清创新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4 营造创新的氛围
4.1 注重校园环境创新
大学生本身充满青春活力,也愿意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彰显自我价值,实现理想目标,“思政课”教师可以多为大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在校园的板报设计、宣传栏以及校园网站上都可以体现出创新的特色。
4.2 加强科研创新
高校教师平时注重学术方面的交流,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形式、渠道推进科研创新。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邀请国内外一流教授专家就学科前沿发展情况作专题报告,还可以邀请校内外名师做相关热点问题的专题讲座,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将各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展览、互相交流、推进创新教育的开展。同时学校要建立创新机制,把创新作为评价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具体的措施方面还可以考虑建立创新基金、创新教研室等,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考试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并以此作为保障,创新人才一定会脱颖而出。同时,可以加强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将国家教育部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融入到本校的实际情况当中,编写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和使用的校本教材,这项科研活动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教科书,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教师还可以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在学校期间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通过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培养出的人才才真正具备较高的研究、创新能力,在社会竞争中才能处于主动地位。
以上是笔者提出的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须依托相应的教育政策和众多教师的共同努力,并且在进行改革创新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符合教学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们应该立足学生、立足课堂、立足实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胆推进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同时一定要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坚持实事求是,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思考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总之,凡是有利于创新素质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等,我们都要积极实行,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解放思想,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2]王晓三等.形势与政策教育简明读本[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3]刁建平.德育[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1月.
[4]罗国节,夏伟东,唐凯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