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了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向、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打中了要害。这也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结合习近平同志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讲话精神,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就成了值得探索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新形势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作者简介:李纲,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青少年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232
习近平同志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阐明了怎样办好大学和培养“四为”人才等一系列事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目标,但是如何将这一要求落小落细落实,则需要多方面来着力。
一、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势,加强党领导工作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工作正是如此。因此,必须围绕加强党的领导,做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第一个大势,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处于网络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这意味着学生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不同价值观对立丛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然而,思想是利益的外壳,在如何引导学生从芜杂的舆论中不致于成为他国利益的牺牲品,就需要引导青年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特别是重点阐明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以及我们特有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另一大势是,“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在望,同时,我们国家也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面对国内外制约中国发展的势力,只能依靠领导经验丰富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进行伟大斗争才能破解。这一观点必须要从高校层面来反复灌输,以树立青年学生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意识。
要因势而新,首先是要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围绕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一根本定位,树立高校各部门、各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一盘棋”的意识,强化“大思政”的理念。从顶层设计上,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另一方面,高校各级领导要用“带头冲锋”的行动来表明对思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即多深入师生中去,广交师生朋友,加强关心一线思政工作者的实际困难,调动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抓关键、重创新
抓关键,就是抓历史虚无主义和西方迷信两种反面宣传的典型,旗帜鲜明,针锋相对予以回击。歷史虚无主义,典型的有两种。第一种表现丑化、否定革命英雄的言论,如“狼牙山五壮士是逃兵”、“刘胡兰精神有问题”、“邱少云违背生理学”等。这样的谣言迎合了青年学生张扬自我的需要,因而传播快,影响坏,但如果我们平时注意收集这方面的历史事实特别是一些亲历者的言论去澄清,就能把这变成一次爱国主义再教育。
第二种表现以支流否定主流,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错误进行集萃,来否定党的领导能力,否定领导权为特点的反面宣传。对此,列宁曾经指出:“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选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甚至连儿戏都不如。” 这就需要传授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的分析方法,即任何事物都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利弊并存,优劣共生的,但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主要矛盾决定的,以此辨别主流和支流。
此外,还需破除西方迷信,即要破除西方话语权,破除西方话语权,就要求高校思政教师认识话语权特点。认识到“思想领导权的实现路径就是话语权。话语权包括提问权、论断权、解释权和批判权等。” 特别注意“民主”、“专制”、“普世价值”、“宪政”、“军队国家化”这些典型的西式话语体系,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去解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是否能够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以及实现程度如何去对比中西政治差异。
具体实施上要结合教材内容,积累论据,正面宣传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成就,采用与其他各国发展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的方法,“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在什么样的基础上,用多长时间,取得的成就如实呈现在高校大学生面前。这方面可以借鉴的材料也有很多,如《中国三部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大国重器》等。除此之外,还要将西方的霸权主义、制度弊端,国家乱象也揭露出来。如《战争制造者们》、《谁在与民主为敌》、《自由主义到法西斯主义》以及一些美国社会矛盾冲突的新闻事件可以作为反面教育。
其次,要提高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还要眼里有“人”。思政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只有了解当前学生特点,才能走进学生思想世界,才能因势利导,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产生共鸣,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关注学生经常访问的网站以及学生对一些热点事件的看法的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参与到学生们经常接触的社交网站中,如微信朋友圈、微博(特别要关注那些政治评论名人、意见领袖的言论)、贴吧等。以此来把握大学生最关心的社会现象和最新的政治思想动态变化。但绝非尾巴主义,而是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能够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第一时间做好思想引导,帮助大学生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最后,做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理念创新就是树立大思政教育观念,思政教育工作不仅是思政教师来做,不仅是教室里的工作,更是需要动员高校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思政工作同各个领域的管理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思政工作创造好的条件、氛围,产生协同效应。其次是手段创新,就是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如激情教学法(例如革命歌曲、文物、人物来进行讲解)、实地教学法(带学生去革命旧址参观,听革命后人讲诉父辈革命故事、观看实景演出等)以及体验式教学法又称之为红色素拓,将革命历史情景、精神融入素拓活动之中,这也需要高校其他部门的协同支持。 基层工作创新,可以依托朋辈影响做好思想政治引导。一方面,通过课堂表现,调查问卷,平时作业等,对于一些表现出思想偏激的学生,要进行重点关注。另一方面,通过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在学生当中,特别是党员学生中(可以尝试让各班的团支书都参与进去)发现和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小骨干队伍,培养好这些理论骨干,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三、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术的一致性重要意识
当前有一种现象,就是蓄意制造思想政治和学术的对立,把学术贴上客观公正真实的标签,而把思想政治归为主观的,虚假标签,进而把马克思主义归为思想政治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如果接受了思想政治和学术的割裂的西方话语体系,那么就会信心动摇,自我怀疑、否定,导致工作上心虚气短,没有积极性。实际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术具有一致性。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正是建立在对以往自然和社会学术成果的扬弃上,是当代最先进的理论,对此列宁曾说:“如果你们要问,为什么马克思的学说能够掌握最革命阶级的千百万人的心灵,那你们只能得到一个回答:这是因为马克思依靠了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坚固基础;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共产主义,而主要的是他完全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掌握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了这个结论。” 这样的理论怎么不具备真理性呢?另一方面,从哲学对一般科学的指导作用来说,没有先进的哲学理论作为指导,又怎么能做好学术研究呢?
(二)思政教师重要离不开重视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毛泽东同志曾在《红军宣传工作问题》中在改进宣传工作的办法中专门提到,宣传队整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从理论上纠正官兵中一般对宣传工作及宣传队轻视的观点,“闲杂人”、“卖假膏药的”等等奇怪的称呼,应该从此取消。”
高校思政教师也有类似的境遇,一般人认为思政教育没有专业性可言,照着书念就行,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去教,教的内容也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当然这些评论反映了一些高校轻视思政教育造成的恶果。实际上,要把思政课上好,其难度不比专业课老师小,甚至还要大。加上学生已形成的世界观就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逆反心——他们或者是抱着不信的态度,或者是认为自己都懂,或者认为这课太虚,无用。其次,这门课程的内容涉及三观教育,而大学生的三观不像是学习其他专业知识那样,白纸一张,而是满是涂鸦,如果说其他专业课主要是“立”,那么思政教师的工作常常是要先“破”后“立”。世界观本身就是冰冻三尺的结果,要“破”谈何容易。因此,提升思政教师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在当前思政教育高度受重视的情况下,解决这一问题更为紧迫,这就需要从源头上,提高思政教师选拨门槛,注意思政教师的专业化以及教学的实际效果的考察,保障教学工作需求。
(三)切实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监督
权利和义务应当相匹配。思政教师一方面在地位提高同时,也要相应接受更严格的监督。绝不允许吃饭砸锅的人混入其中。因为思政教师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即三观的教育、不仅要创新教学形式,丰富论据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身教。有的思政老师台上讲马列唯物,但自己却信菩萨基督。有的更是顶着思政教师的身份把“乱说”当敢说,哗众取宠,这种人虽然少,但是因为党员、教师的身份,造成的影响极坏。现在不是还有人津津乐道于马克思说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来否定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吗?这样的思政教师不也会成为别人口中思政教师不相信思政的典型吗?因此,加强监督首要的就是要清理这类徒有虚名的思政教师。
(四)打造高校思政教师思政工作合力
拿破仑曾说过,两个马穆鲁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穆鲁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打胜三百个马穆鲁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穆鲁克兵。这也启发我们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这项党的极端重要的工作,也是需要一大批组织起来的政治可靠,学识渊博的思政工作者,因为单个思政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力量是分散的,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做好。过去主流思想政治被边缘化,历史虚无主义猖獗,网络阴暗风肆虐的重要原因,部分原因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去形成一个经过严格培训的有组织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团队,互通信息,互相呼应和错误言论争论,去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去回应他们对热点问题的疑惑,导致大学生被敌对势力控制的网络水军“洗脑”、弄的“魂飞魄散”,或者是注意到这一点,但囿于客观条件,无法将分散的思政工作者的力量组织起来。因此,这就需要创新培训方式,变过去的短期培训为长期的培训,从注重知识方法的传授偏向人心的凝聚。长期的培训(例如,暑假一个月)给学员之间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朋友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大家有着思政教师的相同身份,有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目标,又在一起学习交流,很快就成为朋友,此外,再定期举办论坛等活动方式,让思政的老师常聚聚,分享交流,进一步交流经验、巩固友谊。这样的友谊不仅是人心的凝聚,其背后更是高校思政力量的凝聚。
注释:
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5.
侯惠勤.思想政治话语权初探.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2).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6.
毛泽东新闻工作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19.
关键词 新形势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作者简介:李纲,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青少年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232
习近平同志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阐明了怎样办好大学和培养“四为”人才等一系列事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目标,但是如何将这一要求落小落细落实,则需要多方面来着力。
一、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势,加强党领导工作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工作正是如此。因此,必须围绕加强党的领导,做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第一个大势,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处于网络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这意味着学生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不同价值观对立丛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然而,思想是利益的外壳,在如何引导学生从芜杂的舆论中不致于成为他国利益的牺牲品,就需要引导青年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特别是重点阐明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以及我们特有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另一大势是,“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在望,同时,我们国家也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面对国内外制约中国发展的势力,只能依靠领导经验丰富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进行伟大斗争才能破解。这一观点必须要从高校层面来反复灌输,以树立青年学生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意识。
要因势而新,首先是要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围绕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一根本定位,树立高校各部门、各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一盘棋”的意识,强化“大思政”的理念。从顶层设计上,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另一方面,高校各级领导要用“带头冲锋”的行动来表明对思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即多深入师生中去,广交师生朋友,加强关心一线思政工作者的实际困难,调动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抓关键、重创新
抓关键,就是抓历史虚无主义和西方迷信两种反面宣传的典型,旗帜鲜明,针锋相对予以回击。歷史虚无主义,典型的有两种。第一种表现丑化、否定革命英雄的言论,如“狼牙山五壮士是逃兵”、“刘胡兰精神有问题”、“邱少云违背生理学”等。这样的谣言迎合了青年学生张扬自我的需要,因而传播快,影响坏,但如果我们平时注意收集这方面的历史事实特别是一些亲历者的言论去澄清,就能把这变成一次爱国主义再教育。
第二种表现以支流否定主流,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错误进行集萃,来否定党的领导能力,否定领导权为特点的反面宣传。对此,列宁曾经指出:“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选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甚至连儿戏都不如。” 这就需要传授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的分析方法,即任何事物都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利弊并存,优劣共生的,但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主要矛盾决定的,以此辨别主流和支流。
此外,还需破除西方迷信,即要破除西方话语权,破除西方话语权,就要求高校思政教师认识话语权特点。认识到“思想领导权的实现路径就是话语权。话语权包括提问权、论断权、解释权和批判权等。” 特别注意“民主”、“专制”、“普世价值”、“宪政”、“军队国家化”这些典型的西式话语体系,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去解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是否能够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以及实现程度如何去对比中西政治差异。
具体实施上要结合教材内容,积累论据,正面宣传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成就,采用与其他各国发展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的方法,“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在什么样的基础上,用多长时间,取得的成就如实呈现在高校大学生面前。这方面可以借鉴的材料也有很多,如《中国三部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大国重器》等。除此之外,还要将西方的霸权主义、制度弊端,国家乱象也揭露出来。如《战争制造者们》、《谁在与民主为敌》、《自由主义到法西斯主义》以及一些美国社会矛盾冲突的新闻事件可以作为反面教育。
其次,要提高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还要眼里有“人”。思政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只有了解当前学生特点,才能走进学生思想世界,才能因势利导,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产生共鸣,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关注学生经常访问的网站以及学生对一些热点事件的看法的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参与到学生们经常接触的社交网站中,如微信朋友圈、微博(特别要关注那些政治评论名人、意见领袖的言论)、贴吧等。以此来把握大学生最关心的社会现象和最新的政治思想动态变化。但绝非尾巴主义,而是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能够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第一时间做好思想引导,帮助大学生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最后,做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理念创新就是树立大思政教育观念,思政教育工作不仅是思政教师来做,不仅是教室里的工作,更是需要动员高校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思政工作同各个领域的管理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思政工作创造好的条件、氛围,产生协同效应。其次是手段创新,就是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如激情教学法(例如革命歌曲、文物、人物来进行讲解)、实地教学法(带学生去革命旧址参观,听革命后人讲诉父辈革命故事、观看实景演出等)以及体验式教学法又称之为红色素拓,将革命历史情景、精神融入素拓活动之中,这也需要高校其他部门的协同支持。 基层工作创新,可以依托朋辈影响做好思想政治引导。一方面,通过课堂表现,调查问卷,平时作业等,对于一些表现出思想偏激的学生,要进行重点关注。另一方面,通过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在学生当中,特别是党员学生中(可以尝试让各班的团支书都参与进去)发现和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小骨干队伍,培养好这些理论骨干,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三、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术的一致性重要意识
当前有一种现象,就是蓄意制造思想政治和学术的对立,把学术贴上客观公正真实的标签,而把思想政治归为主观的,虚假标签,进而把马克思主义归为思想政治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如果接受了思想政治和学术的割裂的西方话语体系,那么就会信心动摇,自我怀疑、否定,导致工作上心虚气短,没有积极性。实际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术具有一致性。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正是建立在对以往自然和社会学术成果的扬弃上,是当代最先进的理论,对此列宁曾说:“如果你们要问,为什么马克思的学说能够掌握最革命阶级的千百万人的心灵,那你们只能得到一个回答:这是因为马克思依靠了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坚固基础;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共产主义,而主要的是他完全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掌握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了这个结论。” 这样的理论怎么不具备真理性呢?另一方面,从哲学对一般科学的指导作用来说,没有先进的哲学理论作为指导,又怎么能做好学术研究呢?
(二)思政教师重要离不开重视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毛泽东同志曾在《红军宣传工作问题》中在改进宣传工作的办法中专门提到,宣传队整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从理论上纠正官兵中一般对宣传工作及宣传队轻视的观点,“闲杂人”、“卖假膏药的”等等奇怪的称呼,应该从此取消。”
高校思政教师也有类似的境遇,一般人认为思政教育没有专业性可言,照着书念就行,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去教,教的内容也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当然这些评论反映了一些高校轻视思政教育造成的恶果。实际上,要把思政课上好,其难度不比专业课老师小,甚至还要大。加上学生已形成的世界观就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逆反心——他们或者是抱着不信的态度,或者是认为自己都懂,或者认为这课太虚,无用。其次,这门课程的内容涉及三观教育,而大学生的三观不像是学习其他专业知识那样,白纸一张,而是满是涂鸦,如果说其他专业课主要是“立”,那么思政教师的工作常常是要先“破”后“立”。世界观本身就是冰冻三尺的结果,要“破”谈何容易。因此,提升思政教师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在当前思政教育高度受重视的情况下,解决这一问题更为紧迫,这就需要从源头上,提高思政教师选拨门槛,注意思政教师的专业化以及教学的实际效果的考察,保障教学工作需求。
(三)切实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监督
权利和义务应当相匹配。思政教师一方面在地位提高同时,也要相应接受更严格的监督。绝不允许吃饭砸锅的人混入其中。因为思政教师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即三观的教育、不仅要创新教学形式,丰富论据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身教。有的思政老师台上讲马列唯物,但自己却信菩萨基督。有的更是顶着思政教师的身份把“乱说”当敢说,哗众取宠,这种人虽然少,但是因为党员、教师的身份,造成的影响极坏。现在不是还有人津津乐道于马克思说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来否定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吗?这样的思政教师不也会成为别人口中思政教师不相信思政的典型吗?因此,加强监督首要的就是要清理这类徒有虚名的思政教师。
(四)打造高校思政教师思政工作合力
拿破仑曾说过,两个马穆鲁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穆鲁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打胜三百个马穆鲁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穆鲁克兵。这也启发我们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这项党的极端重要的工作,也是需要一大批组织起来的政治可靠,学识渊博的思政工作者,因为单个思政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力量是分散的,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做好。过去主流思想政治被边缘化,历史虚无主义猖獗,网络阴暗风肆虐的重要原因,部分原因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去形成一个经过严格培训的有组织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团队,互通信息,互相呼应和错误言论争论,去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去回应他们对热点问题的疑惑,导致大学生被敌对势力控制的网络水军“洗脑”、弄的“魂飞魄散”,或者是注意到这一点,但囿于客观条件,无法将分散的思政工作者的力量组织起来。因此,这就需要创新培训方式,变过去的短期培训为长期的培训,从注重知识方法的传授偏向人心的凝聚。长期的培训(例如,暑假一个月)给学员之间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朋友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大家有着思政教师的相同身份,有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目标,又在一起学习交流,很快就成为朋友,此外,再定期举办论坛等活动方式,让思政的老师常聚聚,分享交流,进一步交流经验、巩固友谊。这样的友谊不仅是人心的凝聚,其背后更是高校思政力量的凝聚。
注释:
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5.
侯惠勤.思想政治话语权初探.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2).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6.
毛泽东新闻工作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