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體育是一门旨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学科,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田径是一项结合跑和跳的运动,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耐力和爆发力。高中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应当合理把握训练的强度和时间,使学生既可以提升自身的体育运动能力,又可以保证身体健康不被运动量所影响。本文从新课改背景出发,对高中体育田径训练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田径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新课改理念倡导要提升对人文教育的关注,一起为了学生的发展,高中体育教师也应当结合人文思想进行教学,既保证课堂任务可以高质量地完成,也要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思想。田径是高中体育课堂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和教学时,就应当注重方式方法,制定适宜高中学生训练强度的计划,促进因材施教的落实,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
一、高中体育田径训练的守则分析
(一)以合理训练量为原则
高中体育中的田径训练内容与训练形式都较初中时期更加复杂,因此,教师在教学训练时应当精准地掌握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保证其合理性,确保高中生的田径能力可以稳步提升。传统的高中体育课堂中进行田径训练时,多会集中到几节课上,那么这几节课,教师会对学生展开训练,并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身体情况,这是与新课改中的体育教学理念不符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应当秉承“少量长期”的原则,将田径训练注入每节课中,且每次训练的时间和强度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又可以使田径训练的有效性充分发挥。
(二)以提升运动能力为原则
新课改提出教师要秉承“人文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能力为教学目标,体育学科也不例外[1]。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以提升学生的运动意识和运动能力为主,在进行田径训练时也要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原则,实现人文教学。高中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以及学习需求都不同,教师在对其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兴趣制定教学计划,结合其所擅长的运动项目进行优化与强化训练,促进高中生田径运动项目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进行训练教学时,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健康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柔韧性、灵敏性与协调性,让学生可以掌握运动技巧,树立健康的体育运动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田径训练的方法探索
(一)注重专项训练的针对性
田径只是高中体育课程中的一项学习内容,但其实际作用却是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运动耐力[2]。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应当注重专项训练的针对性,确保学生对于田径相关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并将所学习内容与自己的成长过程相融合,这样才符合新课改对于体育课堂的全新标准。
比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选择一定的时间进行田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一学生的参与。可以设定训练障碍,增加训练道具,两人三足、多人多足等形式,都比较受学生的欢迎,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也可以在训练时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动作,跑酷中的大跳、高跳等,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保证课堂训练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满足新课改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要求。
(二)注重强化训练的科学性
随着课程改课的深入推广,高中体育课堂也在逐渐改变,教师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应当以提升学生的运动意识的体育能力为主,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当注重强化训练的科学性,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训练当中[3]。
比如,教师可以设定竞赛制定,并设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既可以保证学生精准地掌握田径技巧,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设立不同的比赛项目:100米、200米、800米、1500米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爆发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100米或200米,耐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选择800米或1500米。在比赛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详细讲解跑步的技巧,保证学生训练的安全性。设立奖惩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有效提升田径训练的有效性。
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意义重大,田径是培养学生耐力与爆发力的一项体育项目。高中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应当以合理训练量为原则,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在如今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重视人文意识,在进行田径训练时也要注重强化训练的科学性,也要注重专项训练的针对性,将田径训练对于高中生成长与发展的有效性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严华.优化高中体育田径训练效果的教学策略[J].田径,2021(07):76-77.
[2]刘玉娟.高中田径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探思[J].冶金管理,2020(15):161-162.
[3]张强.浅论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J].田径,2020(03):54-55.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田径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新课改理念倡导要提升对人文教育的关注,一起为了学生的发展,高中体育教师也应当结合人文思想进行教学,既保证课堂任务可以高质量地完成,也要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思想。田径是高中体育课堂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和教学时,就应当注重方式方法,制定适宜高中学生训练强度的计划,促进因材施教的落实,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
一、高中体育田径训练的守则分析
(一)以合理训练量为原则
高中体育中的田径训练内容与训练形式都较初中时期更加复杂,因此,教师在教学训练时应当精准地掌握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保证其合理性,确保高中生的田径能力可以稳步提升。传统的高中体育课堂中进行田径训练时,多会集中到几节课上,那么这几节课,教师会对学生展开训练,并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身体情况,这是与新课改中的体育教学理念不符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应当秉承“少量长期”的原则,将田径训练注入每节课中,且每次训练的时间和强度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又可以使田径训练的有效性充分发挥。
(二)以提升运动能力为原则
新课改提出教师要秉承“人文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能力为教学目标,体育学科也不例外[1]。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以提升学生的运动意识和运动能力为主,在进行田径训练时也要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原则,实现人文教学。高中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以及学习需求都不同,教师在对其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兴趣制定教学计划,结合其所擅长的运动项目进行优化与强化训练,促进高中生田径运动项目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进行训练教学时,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健康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柔韧性、灵敏性与协调性,让学生可以掌握运动技巧,树立健康的体育运动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田径训练的方法探索
(一)注重专项训练的针对性
田径只是高中体育课程中的一项学习内容,但其实际作用却是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运动耐力[2]。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应当注重专项训练的针对性,确保学生对于田径相关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并将所学习内容与自己的成长过程相融合,这样才符合新课改对于体育课堂的全新标准。
比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选择一定的时间进行田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一学生的参与。可以设定训练障碍,增加训练道具,两人三足、多人多足等形式,都比较受学生的欢迎,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也可以在训练时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动作,跑酷中的大跳、高跳等,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保证课堂训练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满足新课改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要求。
(二)注重强化训练的科学性
随着课程改课的深入推广,高中体育课堂也在逐渐改变,教师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应当以提升学生的运动意识的体育能力为主,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当注重强化训练的科学性,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训练当中[3]。
比如,教师可以设定竞赛制定,并设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既可以保证学生精准地掌握田径技巧,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设立不同的比赛项目:100米、200米、800米、1500米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爆发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100米或200米,耐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选择800米或1500米。在比赛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详细讲解跑步的技巧,保证学生训练的安全性。设立奖惩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有效提升田径训练的有效性。
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意义重大,田径是培养学生耐力与爆发力的一项体育项目。高中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应当以合理训练量为原则,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在如今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重视人文意识,在进行田径训练时也要注重强化训练的科学性,也要注重专项训练的针对性,将田径训练对于高中生成长与发展的有效性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严华.优化高中体育田径训练效果的教学策略[J].田径,2021(07):76-77.
[2]刘玉娟.高中田径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探思[J].冶金管理,2020(15):161-162.
[3]张强.浅论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J].田径,2020(0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