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提问,让思维真实发生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kai9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课前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然而在课堂上,即使是教师精心预设的问题,有时也不见学生能够兴趣盎然地投入思考,绽放出精彩的思维火花。看着学生如此被动无趣地学习,不少教师纠结之余颇感无奈。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案例呈现与诊断
  笔者记录到一段教学《大自然的声音》时的课堂教学片段。
  师:美丽的世界除了囊括缤纷的色彩,也少不了千奇百怪的声音。“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凭借风雨之声倾泻着他一腔磅礴悲壮的爱国豪情;“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却用“蝶舞”和“莺啼”勾勒出一幅春闹情趣图,以表达欢愉之情。可见,大自然的声音真是奇妙,同学们猜一猜,咱们今天新学习的这篇课文中分别描写了哪几种声音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生1:描写了风的声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文中第2自然段写到“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师:不错,除了描写风声外,还描写别的声音了吗?
  生2:还写到了水的声音。
  师:从哪里知道?
  生2:第3自然段“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这其实就是下雨时雨水落下来砸到东西的声音。
  师:找得真准,分析得也有道理。还有其他同学补充吗?
  生3:还有动物鸣叫的声音。第4自然段写到了鸟、虫等叫声。
  师:同学们,你们个个都有火眼金睛啊!没错,课文主要写了风声、水声和动物鸣叫。
  这段教学内容指向明确而集中,教学活动紧紧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写了什么声音”展开,整个教学过程看似前后呼应、天衣无缝。但细细推敲,你会发现整个过程就好比教师精心设下的罗网,任凭学生怎么挣扎也逃不脱内容分析的樊篱。这种仅停留在文本内容层面的教师提问,禁锢了学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只能按部就班,被动思考,无病呻吟。其实,“课文写了什么”早已被作者以中心句的形式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呈现出来,我们只需以朗读的形式,在感受作者拟人句修辞之美的同时稍加罗列便已总结,而无需教师自己设置这些浅层的、毫无思索价值的问题。笔者认为:唤醒学生在语文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提问”。
  二、“自主提问”的内涵阐释
  1.心理学角度的理解。“自主提问”,顾名思义,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大胆地质疑、探究,实现教学目标。它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不能替代。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提出:“真正的知识乃是透过儿童在环境主动观察、探索、操弄得来的……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能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能够对文本传达的信息独立分析、思考,进而产生具有自己独特方式和特殊意义的问题。自主提问是主动求学、自主思考的表现,体现了学生内心深处产生的对学习的渴望。
  2.生本教学视角的理解。“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得到重视。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一文中指出:儿童在本义上是自由者和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教育就应该顺应学生的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并能够引导促进他们进一步去质疑、探索和发现,自主提问,实现师本教学向生本教学的华丽转身。从问题的产生,到学生独立探究、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无不体现出学生自由探索的兴趣,有兴趣地学习才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3.问題教学模式的理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信息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他提出的发现学习法,又称“问题解决法”,主张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也许是学习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先问题,后学习”教学模式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学生提出问题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的起点,捕捉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以帮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朝“发展区目标”迈进,成为课堂上衡量教学效度的看得见的标尺。
  三、实践中的运用策略
  心理学、生本教育学、问题教学模式等不同角度的探究,为学生“自主提问”提供了理论依据。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叫学生提问。”打破教师提问的格局,让学生自主提问。那么学生问什么呢?提问的起点在哪里,问题又怎样切入呢?如何提高学生自主提问的效率?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魅力》,从中领悟到了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的秘妙。
  1.预学生发问题,突出文体找寻起点
  一份前测、访谈或问卷,一张预习单,就能让我们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起点。在生本教育中的预习又叫做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可以布置学生事先预习教学内容,搜集相关资料,或者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窦老师将学生的预习设计成预学单,她的预学单有什么特点呢?
  在《魅力》一课教学伊始,她就让学生打开预学单,结合小说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接着交流预学单上的第二个问题,谈一谈初读《魅力》的感受。在此基础上,窦老师又采用轻松平等的“聊”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提问,交流自己的问题、困惑。每一堂课学生都不是零起点进入课堂的。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什么?从窦老师的课堂我们发现,自主提问就是学生学习的起点。高年级的孩子有自学能力,对文章的文本特点也有了解,采用“预学单”引导学生预习,真正实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
  窦老师的预学单,关注文本写作特点,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又如在教学《牛郎织女》这篇民间故事时,她设计的预学单是这样的:
  “预学”是窦老师“学导”课堂三部曲的第一步。预学的内容主要是三方面:一是针对文本内容,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新词,查找相关资料;二是针对文体方面查找资料、上网搜索了解体裁特点,关注写法特点;三是了解学生学情,倡导学生写下自己的疑问。从学生的“已知已能”,教师顺学而导,导向学生的“未知未能”。只有充满“自主提问”教学意识的课堂引领,才能让学生积极思考,唤醒自身的学习热情,对一次次的语文课堂充满期待。   2.共学探究问题,明晰主体碰撞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魅力》课堂教学第二大板块是“共学”。窦老师与学生探讨学习方式:“孩子们,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学?”当学生回答大家一起学后,老师就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畅谈自己心中的困惑。足足有二十几个学生逐一交流问题,窦老师及时对学生提得好的问题进行肯定,还适时指导学生提问的思维方法:要关注细节,从内容提问、从题目提问、从表达提问等。之后她及时小结,鼓励学生:“阅读没有疑问,我们的阅读还有什么意义呢?每个同学的问题都是基于自己学习的思维起点,有的从主要人物入手、有的抓核心问题来问。我们要学会抓核心问题来问,哪一个问题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核心问题呢?”
  于漪老师说:“面对众多问题,喜悦的同时,教师要头脑清醒,立即分清主次、轻重,围绕教学目的与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筛选,选择最需要的加以解答。”这一点窦老师的课堂很成功。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窦老师竟清晰地记得,哪个问题出自哪个学生之口,并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小组共学。这种细节处流淌的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理念令人惊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时,组内每个学生都兴奋地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这种互助学习,让各层次的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启发,感受语言的交锋、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促进同伴之间更有效的语言交际。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窦老师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胆地让学生自由思考、充分提问、小组思维碰撞,达到了理想的问题教学结构形态。
  3.延学反刍问题,凸显本体聚焦成效
  有人说:真正的好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又带着问题出教室。《魅力》课堂,窦老师并没有让所有学生的问题都一一解决。临近课末,她又引导学生质疑:“究竟是谁错了?你有什么新的困惑?新的见解?这种困惑就是我們课堂的收获。”“难道小说阅读完了,学习就结束了吗?好的小说能引发一辈子的思考。你的感受、见解,所有的魅力都在你的心里。”
  仅仅依靠四十分钟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仅在课堂上实现学生自主提问提高语文素养也是不行的。窦老师的课尾追问告诉我们,自主提问应该要延续到课后,让学生真正在提问中学会学习。有效追问是对原有提问的进一步深化,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更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进而将课堂引向丰富教学的层次。语言的学习永远需要质疑、思考、品味,好比牛吃进草后,需要一个反刍的过程,这样可以更好地消化食物。学习完全是个体的行为,教师要善于搭建促进反思的平台,通过个体独立反思、批判建构,让学生实现语言学习的“反刍”,体验不懂到懂、模糊到清晰、清晰到深刻的完整的思维过程。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记着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自主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就是要换一种方式教语文,让学生学会自主提问,通过预学提出问题,共学推敲调整问题,延学反思产生新问题,以此形成螺旋上升的自主学习过程。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按照儿童的思维方式学习的,它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李 臻   江苏省江阴市璜土实验小学小湖校区,一级教师。教科研骨干,从事小学语文、英语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在一个走向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社会里,回归自然、返璞归真逐渐成为一股强大的生活潮流,旅游这一综合性社会活动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便顺应了这股潮流,迅速走俏国内外。我国的乡村旅
描写大宋第四任皇帝宋仁宗赵祯一生的热播剧《清平乐》,豆瓣评分高达9.3分,播发量过亿。北宋上下称呼皇帝为“官家”,官家宋仁宗赵祯13岁继位,做了42年皇帝。他勤勉克己,仁厚睿智,承上启下,广开言路,打破坊市藩篱,力去冗官、冗兵、冗费“三冗”,把北宋带到一个都市高度发展,社會文明程度逐日提高的清平盛世。   除了故事好,演员阵容强大,制作精良,《清平乐》另一个看点是北宋首都开封的美食。那些美食从北宋
期刊
摘 要:英语是世界上的通用语言,我国除了学习自己的母语之外,第二语言就是英语。尽管英语是我国的第二语言,但学习英语还是很困难、枯燥。现在,我国对于英语教育非常重视,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课程。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律性不高、控制能力过低,学习英语会比较吃力。如何可以趣味教学真正让学生喜爱英语,把学英语作为一件乐事,这是本文主要讲解的重点。趣味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课堂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以及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英语作为初中各个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初中学生以后的高中阶段、大学阶段乃至生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我国英语教学的质量也随之显著提升,许多新型的教学手段被逐步应用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育戏剧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但通过无数教
随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进行,高中英语语法一直困扰着不少英语老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语法的教学效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思维导图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研究总结出的一种行
每一年接到新一届学生总是要问,基础如何,除了一声叹息,别无选择.但是,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学生有了充足的学习时间,他们中的95%能够达到教学所需的要求,学生之间的差异只在
本文阐述了新时代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主要包括助力学生开展语言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实践,促进高中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等.我们提出了要在选修课上加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