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文明信息化发展探析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e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生态文明发展阶段出发,阐明生态建设中人与自然发展关系的演变,结合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状况,旨在通过人们熟悉的网络媒介对生态文明观念进行宣传,让处于精神层面的生态文明物化到现实层面,让人们意识到信息化带来的未必仅是经济层面的增长,更意味着精神层面的充实,这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以此促进人与自然本质的和谐发展,丰富人们精神层面生态文明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信息化;绿色化
  一、“生态文明”与信息化基本概念界定
  (一)生态文明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成长的一个新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初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生态文明是由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础的社会形态。
  生态文明贯穿古今,但我国现代化治理起步时间短,而其内在生态伦理学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期,是由于工业文明的现代化生产所导致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的现实状况提出来的。西方对于生态伦理的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我国生态伦理提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晚,再加上我国所处时代背景是经济建设期,需要以工业发展带动经济的增长,致使人们在发展的同时忽视生态的同步发展。
  (二)“信息化”内涵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它以当代通信、网络、数据库的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集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工作、学习、生活、帮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应用该技术后,可以提高办事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生态文明问题的凸显及分析
  传统伦理学认为: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而道德则被理解为调整人与人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人和人行为规范,纯属社会的范围。我国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演变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笔者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自然“主”人、人主自然、人与自然和谐错位发展阶段。
  (一)自然“主”人阶段
  天地万物刚刚苏醒之时,在生产力水平极为落后的情况下,人与自然关系表现为人对自然朴素的敬畏与顺从。一方面,人和自然是一种依存的关系,主要是人对自然的依赖性,人们从大自然中获得工具以此改造世界获得生存的权利;另一方面,又要承担自然界给人类带来的各种灾害,如刮风、下雨、雷电等。在生产力、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在我国春秋时期,政治上虽然主张皇权的高度集中,由政治观其时代思想,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君子会爱惜万物,却远远达不到仁爱的境界,对人民会有仁爱之心,却远远达不到亲爱的程度,如果亲爱人民就會仁爱人民,如果仁爱人民就会爱护万物。孟子的“仁民而爱物”思想对自然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提供了有力而充分论证。由此可见,在原始社会至封建社会前期,人们与自然是相对的和谐关系,且人类崇尚遵从自然。
  (二)人主自然阶段
  观中西历史进程,社会在转型过度时期就会出现一些新问题,但这样一些问题却未得到深切关注,以致出现一系列致使环境污染、灾害的导火索。而西方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生态危机已经浮出水面。
  反观中国,在掌握一定生产力后同样地开始加速对大自然的开采,近代洋务运动开始,中国步入工业文明的起步阶段,清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统治权力,大力制造轮船、加大煤矿的开采,破坏无视自然规律。在我国建国初期,经济落后的形势,发展重工业,煤炭开采,钢铁,而在大多数地区的长江流域南部有初始植被覆盖,后由于几次较大的森林破坏,特别是长期掠夺,超计划性,用现代化的木材采伐工具,以及对一些地区的森林砍伐,导致森林的树冠密度大大降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流域12个省区有林地面积年均下降至0.6%~0.8%,有林地降为疏林的面积以年均9.8%的速度扩大,上游地区荒山荒坡面积已达到1.7亿亩,占总用地面积的11.3%。赤裸裸的数据证明,我们对生态的破坏程度,也间接反映出一个时代,人民生态意识的下滑式发展。
  (三)人与自然和谐错位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们开始逐渐重视现代化的科技的发展,但也仅仅是观念上的提出,对于实际的操作及后期的监管工作却无人关心。初期国家下达指令要求一些污染企业停业整顿,但结果呢?重新营业后的企业只是在“背后”开了扇门,一扇将污染顺利倾倒的门,当然这扇门从人们视角角度是看不到的。由一小问题而引发社会问题甚至上升至全球问题,这都是我们现今所面临的不可避免的污染循环问题,我们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实际根除的措施却仍在探寻中。而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而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致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信息化”对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作用
  (一)提升效率,降低污染
  在当下,以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中心,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特质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不断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手段。信息化强有力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量,减轻流通、人流负担,拥有传统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信息化建设,物质能量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在开发新资源、改良产业结构、提高社会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上,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传统生态文明建设的超越。
  (二)加强连接,内化于心
  信息化的来临,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刻意义的同时,也促使了思维方式的转变。在信息化的世界中,以互联网,云存储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一方面通过信息化网络将我们与周围世界紧密连接,形成一个联系的更加紧密的团体,扩充了世界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网络,允许快速和广泛的传播和共享的信息资源,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影响。信息化的出现,加速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朝系统性,整体性,复杂性的方向。这样的环境,更加利于生态文明的传播,事物往往再联系发展过程中开展进行的。
  (三)拓展传播方式
  利用网络信息技術,将生态文明数据化,并使用信息媒介与信息网络进行传播,既方便了信息的共享,又增加了信息的存储量。通过信息通信技术,让更多的人实现远程交互,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交流,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同时,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页新闻、手机微信、微博等多种方式进行扩展,对生态文明的思想进行广泛的教育与传播。既能够增加受众群体,又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信息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还可以发动人们对于社会中的不良行为进行主动监督,既加强了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也倡导了绿色、文明的观念。利用信息化技术措施,帮助我们的生活更加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四、信息化促进生态文明发展的建议
  (一)实现网络平台的绿色化
  习近平同志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通过视频讲话,本届大会以“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是以打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同时反复强调网络强国,旨在告诉广大人民要学会应用网的同时,对于网络复杂的环境表示深深担忧,进一步加强肃清网络污染的决心。生态伦理需要通过一个绿色健康的媒介去传递,需要绿色稳定的基础去传播,这样才可以让人们懂得其背后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态前行的道路。
  同时,我们必须立法、执法进行严格监管,以优惠的财税政策和逐渐完善的投资金融机制来发展网络,用网络的逐步发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使生产流通环节简化、使流通服务效率不断优化。同时促进网络融合我国现有的基础公共服务建设,全面提升流通行业的信息化整体水平,逐步优化网络信息的效率,简化内在环节,节约交易成本,节省资源和商品在流通环节所消耗的能源,是以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进行生态现代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搭建一个平台,以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向心力和感召力。近来,人民习惯应用微信、微博去进行网络的交流,这是较为人所接受的,生态的传播可以通过这几种媒介方式进行交流与传递,网络环境净化的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实现网络与生态的“双赢”。
  (二)绿色消费日常化
  衣、食、住、行离不开的就是生产与经营,我们要建立起实现绿色消费的经济体制,大力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积极推广绿色生产,实施绿色管理。同时,还要强调必须从传统的消费方式适度转变成绿色消费,逐步实现人类的长远利益。绿色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型消费,其特征是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其中不仅包括使用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循环使用等。将绿色化的治理思想与企业的生产劳作紧密联合,将生态化的经营模式融入生产过程中,使生产经营与环境治理整合推动。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我们还要充分地发挥好计算机,在加快关于绿色消费信息网络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地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教育培训体系,最大程度地为信息的交流与知识的共享提供技术支撑体系,从而保证绿色消费的实现。
  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我们应保持高远目光,着眼未来,要以共生性、制衡性的消费,带动绿色GDP的科学增长;在信息化建设中,“面临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将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以精神至上、天人合一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引导,促使生活方式转变,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发展和良性互动。
  (三)绿色化与教育融为一体
  我们必须发挥高校的教育作用以及在培养信息化人才方面专业技术教育的主力军作用,着重加强创新新型人才信息化培养,使他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工作扎实基础,明确生态文明观念,加强对绿色节能的智能工具、消费品的生产上引导他们将其所学应用于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们要由观念上升到行为,深化内心,生态伦理的存在本身就是人类生存危机感反应,我们要及时清醒,作出及时反应,不要等出现沙漠化才想起植树造林;不要等漫天雾霾,才建立PM2.5检测系统,呼吁环境保护;不要等气候变异,才开始反思过往。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到出现才去解决。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信息化,我们要尝试利用信息化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去探索发现其内在问题,生态文明是贯穿古今的深层次的理念,它的深化与普及方法还在不断发展探索中,但笔者相信,根据我国社会发展规律,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终将普及全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健康的发展,人们精神与物质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万国,焦君红.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6).
  [2]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上)[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
  [4]侯彦杰,吴比.现代消费方式的生态伦理选择[J].经济学研究,2016(4):4.
  [5]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陈霜(1993—),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沈阳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伦理、思想政治教育。
  张晶(1974—),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沈阳建筑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科技创造方法论、生态伦理。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交际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口语培养也是其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重点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能力成为人们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为此,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做注重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随着国家对藏区高考模式的改革,边缘学科英语逐渐演变成藏族中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教学模式由“藏汉双语”扩展为“藏汉英三语”。高中学生越来越关注和重视英语的学习,经过初中三年的知识积淀,少部分学生的运用能力和语言功底明显超越了普通学生,跃居班级的英语优生行列。其他科目均优秀的前提下,他们有考取普通类高校的打算。但长期生活和学习在以藏语为主要交流方式的环境中,他们英语能力和知识水平方面较普通类中学优生仍有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中并被广泛的应用,教育界也跟随者时代的脚步不断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中最为基础的课程之一,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及未来的发展,因此高校应该提起高度的重视将英语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开展,虽然我国大学英语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讲解课本中的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就丧失
摘 要: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中使用越来越普遍,它在激发学生学习藏语文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加课堂容量,扩大学生的藏语文知识面,提高藏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笔者在此谈谈使用多媒体教授藏语文方面的体会和感受。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藏语文教学;巧妙应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摘 要: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学生进一步掌握语文知识的重要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新理念背景下,学生如何在语文学习中发挥主体能动性,成为了语文教育者们普遍关注的课题。因此笔者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为课题主旨,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期望对于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与发展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理念;初中语文;体现;主体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
摘 要:从根本上来说,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手段,通常是在两个不同领域的事物中寻求其相似性,然后将源域事物特点向目标域事物映射的过程。它最初是作为一种修辞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后来叙事学家们将其引入到叙事学研究当中来。  关键词:隐喻;哲理化;结构图式  根据西方叙事学家的观念,所有语言都有隐喻和换喻两种形式的组合,因而所有小说也都有隐喻的和换喻的两种性质。在鲁迅小说中,其隐喻功能是直接参与小说的整体
摘 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十分复杂,表现出年轻人心理的不稳定性,重点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重点学生主要包含学习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受到处分学生四类,教育管理者需要深入挖掘需要理论的内涵,并灵活应用到重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促进重点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需要理论;重点学生;教育管理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正
一、引子  又迎来了北方的采暖季,又看到了灰蒙蒙的天空,又想起当年柴静笔下轰动一时的《穹顶之下》。作为一名深爱着“化学”这门学科的高中学生,我很想说,穹顶之下还给我们“APEC”蓝。  二、雾霾是什么  看着第一个问题:雾霾是什么?我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仅仅是一句简短的专业术语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  春夏秋冬,色彩的力量渐渐消失,我们不能抱怨,也没有时间抱怨。什么都带着口罩,色彩也就不复存在。霾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工具对今后的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多媒体中职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不仅指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还指出存在的缺点,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对多媒体在中职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生物;兴趣;积极性;多媒体课件  中职生物是种植、园艺等涉农专业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后续学习各门专业课的基础,课程的难点是在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人们对于“人文关怀”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本文笔者主要就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阐述人文关怀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加强人文关怀的措施,也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探讨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