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准测量的误差如果在允许范围之外,会严重影响线路纵断面设计、施工和地表监测。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准测量的技术特点,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以及通过一定的方法有效的控制相关误差。
[关键词]水准 测量 误差 来源 控制
中图分类号:U273.94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384―01
水准测量是确定公路工程地面点高程的方法之一,是高程测量中精度较高且常用的方法。实施过程中,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由于仪器和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测量过程总难免会出现误差,进而导致基础资料错误,影响水准点高程正确性,最后影响到路线纵断面设计和施工。
一、水准测量的技术特点
水准测量的主要目的是测出一系列点的高程,通过水准点高程的测量了解地表高低,所以对各类建设的设计、施工都很重要。利用水平视线测定两点间高差,仪器使用水准仪,工具是水准尺和尺垫。带状地形图的测量一般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每公里能达到的精度是3mm,水准仪在一个测站使用的基本程序是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和读数。我们在实際勘测过程中按这个顺序施行,在每一水准点段测完后复核结果。
二、水准测量中存在的误差来源
水准测量中,对某实物的观测值与真实值(客观存在或理论值)之间存在出入,称为测量误差。用数学式子表达:△i=Li-x(i=l,2…n),L代表观测值,x代表真实值。
(一)测量误差的分类
系统误差。测量时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上均保持不变,或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例如,用一把40m长,而实际长度为40.03m的钢尺丈量距离,每量一段就要少量3cm,该3cm在符号和数值上都是固定的,且随着尺段的倍数具有累积作用。
偶然误差。测量时如果误差在符号和数值上均表现随机性,即符号不相同,大小也不等,从表面上看不出任何的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粗差。观测中的出现的错误称为粗差,是一种大量级的观测误差,属于测量上的失误。测量成果中,不允许出现粗差。
(二)测量误差的成因
反复测量时,难免总会出现测量误差,究其原因主要有:
a、测量仪器的原因
观测时任何仪器都有一定的精密度,这就让观测结果的精确度受到影响。例如,使用只有毫米刻线的钢尺量距,就难以保证毫米以下尾数估读的正确性。另外,每种仪器本身也存在一定的误差。例如:水准尺弯曲、尺长变化、刻划不均匀等,均会影响水准测量的精度,导致产生分划误差;水准仪的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即使通过校正,仍会存在少量的残余误差,并且这种误差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因而当使用这些仪器进行观测时,观测误差在所难免。
b、观测误差
气泡居中误差:
视线水平是以气泡居中为根据的,但气泡的居中或符合都是凭肉眼观察的,不可能居中的完全准确。气泡居中凭水准管灵敏度,它主要决定于水准管的刻划值,一般认为水准管居中约为0.15t(t为水准管分划值),它对水准尺读数产的误差m为:
m=0.15t÷2ρ×D
式中,t为水准管分划值;ρ为已知角度常数,ρ=206265;D为视线长(m)。符合水准气泡居中的误差大约是直接观察气泡居中误差的1/2~1/5。
为了减少气泡居中误差,应对视线长加以限制,观测时应尽量使气泡精确居中。
视差影响:
视差对读数会产生较大影响,操作中应仔细调焦,避免在成像不清晰时进行。在日出后和日落前半小时内,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气温突变,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都不应进行观测。
水准尺倾斜误差:
由于铟瓦尺的刻划精度较高,气泡灵敏,扶尺时稍微倾斜会使气泡偏移造成数据不够精确产生误差,其误差大小与尺倾斜的角度和在尺上的读数大小有关。例如,尺子倾斜3°,读数为1.5m时,会产生1.5m×cos3°=2mm误差。为使尺能扶直,最好用有水准气泡的铟瓦尺进行测量,这种误差在前后视读数中均可发生,在计算高差时可抵消一部分。但由于铟瓦尺的刻划精度较高,气泡灵敏,扶尺时稍微倾斜会使气泡偏移,造成数据不够精确而产生误差。实践中,采用2根竹竿控制铟瓦尺,对气泡进行居中,这种方法可消除尺子倾斜误差。
(三)外界条件影响
a、仪器下沉和水准尺下沉影响
仪器下沉。仪器在土质松软的地方,观测时会下沉。若在读取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之间下沉Δ,则由于前视读数减少了Δ,从而使高差增大了Δ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可减弱其影响。
水准尺下沉。在仪器从一个测站到另一个测站过程中,若转点下沉了Δ,则使下一站的后视读数偏大,使高差也增大,引起误差。同样情况下返测,可使高差的绝对值减小,取返测平均高差,可以减弱水准尺下沉影响。
当然,在水准测量中,为保证精度满足测量要求,应选择坚实的地面做测站的监测点和转移的转点,并将脚架和尺垫踩实,以避免仪器和尺子下沉。
b、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影响
地球曲率的影响。理论上水准测量应根据水准面来测出两点高差,但视准轴是一条直线,因此,读数中含有曲率引起的误差P,可由下式进行计算:
P=D2/2R
式中,D为视线长,m;R为地球半径,取6371km。
大气折光的影响。事实上,水平视线经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被折射,一般会形成一向下弯曲的曲线,它与理论水平线所得读数之差就是大气折光引起的误差r。实验证明,在一般大气情况下,大气折光误差是地球曲率误差的1/7,即:
r=P/7=D2/14R 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是同时存在的,两者对读数总的影响f为:
f=P-r=0.43D2/R
当前、后视距相等时,这种误差可在计算高差时自行消除。但是离近地面的大气折光十分复杂,在同一测站的前视和后视距离上就可能不同,所以,即使保持前后视相等,大气折光误差也不尽消除。
三、水准测量误差的控制方法
(一)仪器自身误差的控制
水准仪的视镜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所产生的误差、仪器虽然在测量之前己经过校正,但难免会存在残余误差,因此,造成水准管气泡虽然居中,水准管轴也居于水平位置,但望远镜视准轴却发生倾斜,导致读数误差。这类误差与观测的距离成正比,观测时可以通过居中观测法和距离补偿法加以消减。居中观测法可以采用普通钢尺测定中间距离之后立杆,操作简单,而距离补偿法却不易操作。对于水准尺误差(包括尺杆长误差,刻度值误差,零刻度误差),工程测量开始前需要对所使用的水准尺进行仔细检查,尽量不使用尺长存在误差和刻度划分不均的标杆,如果不得不使用存在误差的尺杆,应找出该误差特点,进行内业数据修正,对于尺的零刻度误差,控制方法可以采用在一个测量段内,轮换交替使用两根水准尺(A站用作后视尺,B站用作前视尺),并把测段站数设置成双数,以便在高差中互相抵消,同时还可减小刻度划分不均和尺长存在误差带来的影响。
(二)观测仪器或水准尺下沉误差的控制
为减少此类误差,当采用双面尺法或变更仪器高法时,第一次是读后视读数再读前视读数,而第二次则先读前视读数再读后视读数。即“后、前、前、后”的观测程序。这样的两次高差的平均值即可消除或减弱仪器下沉的影响。
(三)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引起误差的控制
水准侧量在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影响下存在误差时,因为离近地面的大气折射的复杂性,就算同一测站上的前视和后视距离保持相等,大气折射引起的误差也不可能完全消除。
上面提到了,由于f值与距离平方成正比,所以限制视线的长度可以减小这种误差,此外,使视线离地面高些,也可減弱大气折光变化的影响。中午前后观测时,尺像会有跳动,影响读数,应避开这段时间,阴天、有微风的天气可全天观测。
参考文献
[1] CJJ8-99城市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张志刚.线桥隧测量[M].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水准 测量 误差 来源 控制
中图分类号:U273.94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384―01
水准测量是确定公路工程地面点高程的方法之一,是高程测量中精度较高且常用的方法。实施过程中,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由于仪器和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测量过程总难免会出现误差,进而导致基础资料错误,影响水准点高程正确性,最后影响到路线纵断面设计和施工。
一、水准测量的技术特点
水准测量的主要目的是测出一系列点的高程,通过水准点高程的测量了解地表高低,所以对各类建设的设计、施工都很重要。利用水平视线测定两点间高差,仪器使用水准仪,工具是水准尺和尺垫。带状地形图的测量一般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每公里能达到的精度是3mm,水准仪在一个测站使用的基本程序是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和读数。我们在实際勘测过程中按这个顺序施行,在每一水准点段测完后复核结果。
二、水准测量中存在的误差来源
水准测量中,对某实物的观测值与真实值(客观存在或理论值)之间存在出入,称为测量误差。用数学式子表达:△i=Li-x(i=l,2…n),L代表观测值,x代表真实值。
(一)测量误差的分类
系统误差。测量时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上均保持不变,或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例如,用一把40m长,而实际长度为40.03m的钢尺丈量距离,每量一段就要少量3cm,该3cm在符号和数值上都是固定的,且随着尺段的倍数具有累积作用。
偶然误差。测量时如果误差在符号和数值上均表现随机性,即符号不相同,大小也不等,从表面上看不出任何的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粗差。观测中的出现的错误称为粗差,是一种大量级的观测误差,属于测量上的失误。测量成果中,不允许出现粗差。
(二)测量误差的成因
反复测量时,难免总会出现测量误差,究其原因主要有:
a、测量仪器的原因
观测时任何仪器都有一定的精密度,这就让观测结果的精确度受到影响。例如,使用只有毫米刻线的钢尺量距,就难以保证毫米以下尾数估读的正确性。另外,每种仪器本身也存在一定的误差。例如:水准尺弯曲、尺长变化、刻划不均匀等,均会影响水准测量的精度,导致产生分划误差;水准仪的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即使通过校正,仍会存在少量的残余误差,并且这种误差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因而当使用这些仪器进行观测时,观测误差在所难免。
b、观测误差
气泡居中误差:
视线水平是以气泡居中为根据的,但气泡的居中或符合都是凭肉眼观察的,不可能居中的完全准确。气泡居中凭水准管灵敏度,它主要决定于水准管的刻划值,一般认为水准管居中约为0.15t(t为水准管分划值),它对水准尺读数产的误差m为:
m=0.15t÷2ρ×D
式中,t为水准管分划值;ρ为已知角度常数,ρ=206265;D为视线长(m)。符合水准气泡居中的误差大约是直接观察气泡居中误差的1/2~1/5。
为了减少气泡居中误差,应对视线长加以限制,观测时应尽量使气泡精确居中。
视差影响:
视差对读数会产生较大影响,操作中应仔细调焦,避免在成像不清晰时进行。在日出后和日落前半小时内,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气温突变,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都不应进行观测。
水准尺倾斜误差:
由于铟瓦尺的刻划精度较高,气泡灵敏,扶尺时稍微倾斜会使气泡偏移造成数据不够精确产生误差,其误差大小与尺倾斜的角度和在尺上的读数大小有关。例如,尺子倾斜3°,读数为1.5m时,会产生1.5m×cos3°=2mm误差。为使尺能扶直,最好用有水准气泡的铟瓦尺进行测量,这种误差在前后视读数中均可发生,在计算高差时可抵消一部分。但由于铟瓦尺的刻划精度较高,气泡灵敏,扶尺时稍微倾斜会使气泡偏移,造成数据不够精确而产生误差。实践中,采用2根竹竿控制铟瓦尺,对气泡进行居中,这种方法可消除尺子倾斜误差。
(三)外界条件影响
a、仪器下沉和水准尺下沉影响
仪器下沉。仪器在土质松软的地方,观测时会下沉。若在读取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之间下沉Δ,则由于前视读数减少了Δ,从而使高差增大了Δ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可减弱其影响。
水准尺下沉。在仪器从一个测站到另一个测站过程中,若转点下沉了Δ,则使下一站的后视读数偏大,使高差也增大,引起误差。同样情况下返测,可使高差的绝对值减小,取返测平均高差,可以减弱水准尺下沉影响。
当然,在水准测量中,为保证精度满足测量要求,应选择坚实的地面做测站的监测点和转移的转点,并将脚架和尺垫踩实,以避免仪器和尺子下沉。
b、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影响
地球曲率的影响。理论上水准测量应根据水准面来测出两点高差,但视准轴是一条直线,因此,读数中含有曲率引起的误差P,可由下式进行计算:
P=D2/2R
式中,D为视线长,m;R为地球半径,取6371km。
大气折光的影响。事实上,水平视线经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被折射,一般会形成一向下弯曲的曲线,它与理论水平线所得读数之差就是大气折光引起的误差r。实验证明,在一般大气情况下,大气折光误差是地球曲率误差的1/7,即:
r=P/7=D2/14R 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是同时存在的,两者对读数总的影响f为:
f=P-r=0.43D2/R
当前、后视距相等时,这种误差可在计算高差时自行消除。但是离近地面的大气折光十分复杂,在同一测站的前视和后视距离上就可能不同,所以,即使保持前后视相等,大气折光误差也不尽消除。
三、水准测量误差的控制方法
(一)仪器自身误差的控制
水准仪的视镜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所产生的误差、仪器虽然在测量之前己经过校正,但难免会存在残余误差,因此,造成水准管气泡虽然居中,水准管轴也居于水平位置,但望远镜视准轴却发生倾斜,导致读数误差。这类误差与观测的距离成正比,观测时可以通过居中观测法和距离补偿法加以消减。居中观测法可以采用普通钢尺测定中间距离之后立杆,操作简单,而距离补偿法却不易操作。对于水准尺误差(包括尺杆长误差,刻度值误差,零刻度误差),工程测量开始前需要对所使用的水准尺进行仔细检查,尽量不使用尺长存在误差和刻度划分不均的标杆,如果不得不使用存在误差的尺杆,应找出该误差特点,进行内业数据修正,对于尺的零刻度误差,控制方法可以采用在一个测量段内,轮换交替使用两根水准尺(A站用作后视尺,B站用作前视尺),并把测段站数设置成双数,以便在高差中互相抵消,同时还可减小刻度划分不均和尺长存在误差带来的影响。
(二)观测仪器或水准尺下沉误差的控制
为减少此类误差,当采用双面尺法或变更仪器高法时,第一次是读后视读数再读前视读数,而第二次则先读前视读数再读后视读数。即“后、前、前、后”的观测程序。这样的两次高差的平均值即可消除或减弱仪器下沉的影响。
(三)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引起误差的控制
水准侧量在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影响下存在误差时,因为离近地面的大气折射的复杂性,就算同一测站上的前视和后视距离保持相等,大气折射引起的误差也不可能完全消除。
上面提到了,由于f值与距离平方成正比,所以限制视线的长度可以减小这种误差,此外,使视线离地面高些,也可減弱大气折光变化的影响。中午前后观测时,尺像会有跳动,影响读数,应避开这段时间,阴天、有微风的天气可全天观测。
参考文献
[1] CJJ8-99城市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张志刚.线桥隧测量[M].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