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能力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在初中阶段,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分层递进教学法”的教学原则就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其实质就是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使包括学有困难的学生都有充分发挥的潜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分层推进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能力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因人而异地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于是,“分层递进教学法”的教学原则就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法”,就是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层次,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制订相应的分层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施教。下面初中三个年级语文阅读课中的记叙文体为例,探讨分层递进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指导方法。
一、对全班阅读水平能力的调查摸底,进行学生分层
通过个别交谈、课前五分钟朗读、课上回答能力、卷面测试等方面途径,对学生的朗读、感知、理解、概括能力等情况,把学生分成三层:
A层:普通话朗读不准,语气不畅,不能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能力差
B层: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尚能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能力强。
C层: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分析评论文中优美的词句。
这种层次是动态的、多变的,先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教师适当地矫正,及时地引导,以便学生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同时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对A层学生是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B层学生是有多元化,多思考,多反馈;对C层学生创造多种尝试、选择、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不断鼓励学生向高一级的目标发展。
二、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缺点阅读总目标分层
在教学中不能以同一目标衡量所以学生,而应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结合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总体阅读目标。针对本班学生学习实际,对初三阶段记叙文阅读能力制订以下的目标:
A层:(1)能在记叙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语句中的含义。
(3)能识别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内容。
(4)能找出记叙、议论、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句子。
B层:(1)能依据文章的关键语句概括文章主题。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3)能理解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表现手法。
(4)能了解记叙、议论、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C层:(1)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题。
(2)能从整体上感知重点语段的内容。
(3)能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手法。
(4)能分析多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的运用。
每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拟定相关的计划,循序渐进,努力提高阅读能力。
三、确定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指导
根据学生情况把教学总体目标分层后,就学科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可能接受能力,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就是分层施教了。下面就执教初六册课本中的《藤野先生》篇目为例,以分层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
(一)展示课文教学的目标
就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的起点不同,对一篇课文的整体认知能力也不同。教学前应依据课文的教学重点,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以下教学总目标:
A层:识别课文中的典型事例及所表现的人物思想品质的内容。
B层:理解课文中的典型事例及所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作用。
C层:理解并能简析课文中典型事例所表现任务思想品质的方法和作用。
(二)课前朗读分层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较准确地反映学生朗读层次。《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内容较长,可采用齐读、分组的接力形式。总体要求:
A层:能准确地读通鲁迅先生的个性化语言。
B层:能准确流利的朗读鲁迅先生的个性化的语言。
C层:能有感情地朗读鲁迅先生的个性化的语言。
在读的过程中,ABC层同时起步,先整体感知读,然后对重点语段和语句分层检查朗读效果,以C层同学带动BA层。
(三)课文理解的体温分层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其理解能力较差,往往因为读不懂,理不清课文内容而厌读,甚至不读。而基础好的学生,往往在读的过程中找不到切入点,对课文内容没能深入地理解。就《藤野先生》这课, 理解分析课文时,根据教学总目标的要求,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A层:(1)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回忆往事时点明地点转换的语句,是哪几个地方?
(2)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的起止内容,都写了哪几件事?
(3)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弃医从文的两件事。
B层:(1)从课文中找出作者点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都写了些什么内容?
(2)给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列个小标题。
(3)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C层:(1)迅速找出点明地点转换的语句,概括情节内容。
(2)分析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刻画了他哪方面的思想品质?
(3)分析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上问题设置,根据班级学生素质差的同学教多的特点,在提问中,以A层学生为主,多花时间在A层上,从掌握课文思路开始,逐步提高到分析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上。当他们完成了A层题目后,鼓励他们去完成B层的题目,一旦他们达到并且超出了本层次的要求,应即使鼓励表扬。而BC层同学的题目,可以放在讲读环节中点拨,老师就共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四)课内讨论分层
讨论是课堂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施教中,阅读教学的讨论环节,主要以异质组的形式展开,前后桌四人组,每组必有AC层同学各一位,C层同学当组长,B层同学做桥梁,A层同学积极参与,即让A层学生发言,BC层学生补充,教师巡查,适当点拨。讨论的问题,可以是老师设置的,也可以根据课文的理解所产生的质疑。组织这样异质组的讨论、交流,可以使学生之间的信息量增大,促进思路开拓、思维的活跃。有利于形成合作、互助、忽布的学习气氛。
阅读分层教学法,是针对所从教的语文基础较差的普通班的学生,故所设置的问题都是浅显的,不够全面的,有待于提高的。但从实践的效果来看,分层递进指导课堂阅读教学有利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动力。多鼓励,重个别指导的教学原则,使学生都有跳一跳就可以摘果果的学习愉悦感,更好调动学生的能动作用和自主作用,有利于形成语文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分层推进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能力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因人而异地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于是,“分层递进教学法”的教学原则就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法”,就是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层次,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制订相应的分层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施教。下面初中三个年级语文阅读课中的记叙文体为例,探讨分层递进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指导方法。
一、对全班阅读水平能力的调查摸底,进行学生分层
通过个别交谈、课前五分钟朗读、课上回答能力、卷面测试等方面途径,对学生的朗读、感知、理解、概括能力等情况,把学生分成三层:
A层:普通话朗读不准,语气不畅,不能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能力差
B层: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尚能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能力强。
C层: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分析评论文中优美的词句。
这种层次是动态的、多变的,先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教师适当地矫正,及时地引导,以便学生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同时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对A层学生是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B层学生是有多元化,多思考,多反馈;对C层学生创造多种尝试、选择、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不断鼓励学生向高一级的目标发展。
二、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缺点阅读总目标分层
在教学中不能以同一目标衡量所以学生,而应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结合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总体阅读目标。针对本班学生学习实际,对初三阶段记叙文阅读能力制订以下的目标:
A层:(1)能在记叙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语句中的含义。
(3)能识别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内容。
(4)能找出记叙、议论、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句子。
B层:(1)能依据文章的关键语句概括文章主题。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3)能理解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表现手法。
(4)能了解记叙、议论、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C层:(1)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题。
(2)能从整体上感知重点语段的内容。
(3)能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手法。
(4)能分析多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的运用。
每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拟定相关的计划,循序渐进,努力提高阅读能力。
三、确定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指导
根据学生情况把教学总体目标分层后,就学科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可能接受能力,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就是分层施教了。下面就执教初六册课本中的《藤野先生》篇目为例,以分层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
(一)展示课文教学的目标
就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的起点不同,对一篇课文的整体认知能力也不同。教学前应依据课文的教学重点,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以下教学总目标:
A层:识别课文中的典型事例及所表现的人物思想品质的内容。
B层:理解课文中的典型事例及所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作用。
C层:理解并能简析课文中典型事例所表现任务思想品质的方法和作用。
(二)课前朗读分层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较准确地反映学生朗读层次。《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内容较长,可采用齐读、分组的接力形式。总体要求:
A层:能准确地读通鲁迅先生的个性化语言。
B层:能准确流利的朗读鲁迅先生的个性化的语言。
C层:能有感情地朗读鲁迅先生的个性化的语言。
在读的过程中,ABC层同时起步,先整体感知读,然后对重点语段和语句分层检查朗读效果,以C层同学带动BA层。
(三)课文理解的体温分层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其理解能力较差,往往因为读不懂,理不清课文内容而厌读,甚至不读。而基础好的学生,往往在读的过程中找不到切入点,对课文内容没能深入地理解。就《藤野先生》这课, 理解分析课文时,根据教学总目标的要求,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A层:(1)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回忆往事时点明地点转换的语句,是哪几个地方?
(2)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的起止内容,都写了哪几件事?
(3)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弃医从文的两件事。
B层:(1)从课文中找出作者点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都写了些什么内容?
(2)给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列个小标题。
(3)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C层:(1)迅速找出点明地点转换的语句,概括情节内容。
(2)分析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刻画了他哪方面的思想品质?
(3)分析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上问题设置,根据班级学生素质差的同学教多的特点,在提问中,以A层学生为主,多花时间在A层上,从掌握课文思路开始,逐步提高到分析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上。当他们完成了A层题目后,鼓励他们去完成B层的题目,一旦他们达到并且超出了本层次的要求,应即使鼓励表扬。而BC层同学的题目,可以放在讲读环节中点拨,老师就共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四)课内讨论分层
讨论是课堂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施教中,阅读教学的讨论环节,主要以异质组的形式展开,前后桌四人组,每组必有AC层同学各一位,C层同学当组长,B层同学做桥梁,A层同学积极参与,即让A层学生发言,BC层学生补充,教师巡查,适当点拨。讨论的问题,可以是老师设置的,也可以根据课文的理解所产生的质疑。组织这样异质组的讨论、交流,可以使学生之间的信息量增大,促进思路开拓、思维的活跃。有利于形成合作、互助、忽布的学习气氛。
阅读分层教学法,是针对所从教的语文基础较差的普通班的学生,故所设置的问题都是浅显的,不够全面的,有待于提高的。但从实践的效果来看,分层递进指导课堂阅读教学有利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动力。多鼓励,重个别指导的教学原则,使学生都有跳一跳就可以摘果果的学习愉悦感,更好调动学生的能动作用和自主作用,有利于形成语文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