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震云《吃瓜时代的儿女们》的空间叙事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ac0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吃瓜时代的儿女们》是刘震云2017年的长篇新作,其独特的空间叙事特征成为小说显著的艺术品格。本文以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叙事学理论,从板块连缀式的叙事结构及“遇难——解难”的叙事模式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索小说的叙事艺术及其价值意义。该小说独特的空间叙事艺术体现了作者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
  关键词:刘震云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 空间叙事
  一
  早在20世纪,西方学术界就出现了空间这一理论观点。福柯提出“我们时代的焦虑与空间有着根本的关系,比之与时间的关系更甚”,并且深刻指出,“今天,遮挡我们视线以致辨识不清诸种结果的是空间而不是时间;表现最能发人深思而诡谲多变的理论世界的,是地理的创造,而不是历史的创造”①。中国学者龙迪勇对空间理论也有较深的研究,他认为空间元素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它不仅是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所在和故事发生的地点所在,更是一种安排小说的结构,推动整个叙事进程的叙事策略所在。②同时他还提出“空间形式构成了现代小说中最具独创性的一面”,并认为“小说中,时间和空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研究空间不等于否认时间,从而消解了‘空间叙事’这个概念可能引起的负面解释”③。空间在小说叙事中具有重要作用,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是小说理论研究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④这部长篇小说是刘震云在2017年11月出版的新作。这部小说以反腐为题材,书写的是四个素不相识的人的故事,农村姑娘牛小丽、副省长李安邦、县公路局长杨开拓和市环保局副局长马忠诚,四人地处不同的地区,更不是一个阶层,彼此间却发生了命运的交错和联系。在这部小说中,刘震云运用独特的空间叙事艺术,实现了对小说主题的有效表达,同时也丰富了小说的艺术内蕴。本文即通过空间叙事理论对小说的文本所呈现的空间叙事特点进行分析,以求探究其空间叙事的表现方式及意义。
  二
  小说《吃瓜时代的儿女们》的时间叙事较为微弱,在其中少见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即起因、经过、高潮、结果这样的叙事模式,也较少包含具体的时间描述。取而代之的是,该小说以类似于电影中蒙太奇手法般的场景切换方式来推进故事展开,原本连贯的故事被分解为一块一块,呈现出板块连缀式结构。小说的这种场景描写将历时性的连贯叙事切割,建立起一个个独立空间的叙事。《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中牛小丽、李安邦、杨开拓和马忠诚的故事分别在四个独立的空间内进行叙述,而这四个故事又通过偶然事件建立了微妙的联系,如同骨牌效应一样,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其他环节也跟着发生变化。前言部分中,与牛小丽发生性关系的恰好是省长李安邦这样的大官,因在公路爆炸案中一个偶然的微笑被人肉搜索而鋃铛入狱的杨开拓又恰好也参与在牛小丽所在的色情交易中。而正文中,环保局副局长马忠诚又因为一起钓鱼执法案件与上述三人发生关联。小说中空间场景的叙述使小说中的时间得以隐匿,这就形成了空间对时间的消解。小说叙事涉及的人与事纷繁复杂,小说人物上至省长富商,下至普通乡村中的底层人物,故事情节涉及贪腐、人口买卖、权色交易等各类事件。但由于作者运用了场景依次罗列的板块连缀式叙事结构,这就使得小说叙事结构清晰、井井有条。
  在这部小说中,每个独立的叙事空间内的小故事能形成连贯性,是因为运用了“遇难——解难”这样一种叙事模式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中的人物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而这些劫难将人物从一个场景推到另一个场景,从一个空间推到另一个空间,由此推动着故事的进展。最典型的例子是牛小丽的故事,以她借钱给哥哥买的媳妇儿跑掉为起点,牛小丽为了找回人和钱,踏上旅途,这一路上磨难一个接一个袭来,最终将她推向苦难的宿命。下面再谈李安邦,他的仕途之道可以说是遇到了诸多阻拦:他费力讨好已经翻脸的朋友,使其不要阻碍他的升官之路;他的儿子突然遭遇车祸,他必须做好公关,使这场车祸相关人员闭口不言;他的妻子倚仗他的声名,收受商人的非法贿赂,还到处张扬;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又接着被审查,他担心这个懦弱怕事的部下交代出有关自己的问题。万般无奈的他竞选择了向“神通广大”的赵姓商人寻求解决之道,这也就为之后的锒铛入狱埋下了伏笔。在这部小说中,不同时空中的人物奔走“解难”,由此建立起了人与人的联系,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
  法国文学批评家布朗肖在《文学空间》中认为,文学空间的生成源自作家对于生存的内在体验,是一种生存体验的深度空间。因此,文学空间是一种个体孤独的体验空间,而“写作正是要投身到时间不在场的诱惑中去”⑤。小说《吃瓜时代的儿女们》的故事情节虽然始终围绕空间的转换而发展,但作者始终关心的却是空间中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问题。互联网时代下,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首先通过“远与近”来展现。“远与近”一方面表现在相隔千里的几个素不相识的人之间会产生连锁反应,偶然事件推向人物走向必然宿命;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表现是隐藏其中的另一种关系,即熟人之间可能十分陌生,而最远的距离可能是最近的。省长李安邦和朱玉臣是几十年的好朋友,子虚乌有的几句闲言便使得他们心生间隙。再如,多年的恋人和夫妻,李安邦和夫人心意难通,冯锦华更是背叛了牛小丽,而陌生的李安邦却激动地称初次见面的牛小丽为“亲人”。李安邦仕途遇阻时,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交流的朋友或亲人,孤立无援的他只能选择听信道士的歪招,这也导致了他最后的落马。这就是隐藏在事物背后的个体的人的悲剧,我们好像身处亲密的关系之中,但有时却又无比孤独。表面上看,作者是在讲述一个个传奇的故事,但其真正的用意是思考人和人之间的距离问题和“关系”困境。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中杨开拓的一张桥梁爆炸现场的微笑照片在网上被疯传,这不仅直接导致了他命运的转折,也影响了千里之外的两个人的命运,即导致了李省长的落马和牛小丽的入狱。由此,互联网时代(即“吃瓜时代”)的空间关系凸显出来。在互联网时代,不同的空间虽然地名各有不同,但其实是同质化的存在,乡镇和省会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吃瓜时代”其实是空间同质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事与小事之间的划分界限并不明显,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它们可以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人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人都是舞台的主角,人人又都是围观的观众。而当我们在围观他人的趣闻时,同样也可能随时被他人所围观。   四
  在这部小说中,“名与实”的关系同样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当牛小丽不知道跟她发生性关系的人是省长时,他们之间是没有建立“关系”的。对她而言,李安邦同其他与她有染的男人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都只是服务的客人和赚钱的工具而已。而当他们被赋予名分(即政治身份)后,这些男人之间才建立起了差别。在此处,“名”与“实”、能指和所指之间关系的建立,正是作者在写作中期望还原的。小说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牛小丽被抓进监狱之后,“宋彩霞”这个名字火遍全国。与省长有染的人是牛小丽,而人们记住的却是她的假名“宋彩霞”,大家其实并不关心“宋彩霞”这个名字对应的究竟是哪个人。在此处,“宋彩霞”只是空洞的符号和能指,需要由落马官员这一与之相关的所指来填充和赋予意义,才能完成自己的所指,而至于与它对应的这个所指或者说其所指向的究竟是谁其实是不那么重要的。
  “吃瓜时代”其实是一个有名无实、夸饰渲染、色厉内荏的时代,网络这一虚拟媒体使得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想象要大于现实,人们看重“名”而轻视“实”。尽管我们可以和远隔千里的人建立联系,但我们之间其实仍是风马牛不相及,难以跨越彼此心灵间的距离。吃瓜时代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人公,同时又都是吃瓜群众,我们热闹而又孤独。我们享受着观看热点事件的集体狂欢,同时也沉溺在热闹背后的冷漠和孤独中,这或许就是“吃瓜时代”的含义所在。网络时代给现代人带来了精神层面的生存难题,“远与近”“名与实”是刘震云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空间叙事来探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困境的两个方面。
  从早期的创作开始,刘震云一直保持着对现实的关注以及强烈的批判意识。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一些作品,如《我叫刘跃进》《手机》和《我不是潘金莲》等小说的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变化息息相关。小说《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运用了独特的空间叙事艺术,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与人的“关系”困境投以关注,彰显了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①包亚明主编:《后现代与地理学的政治》,陈志梧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②龙迪勇:《空间叙事学:叙事学研究的新领域》,《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1期,第56页。
  ③龙迪勇:《空间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思想战线》2005年第11期,第102页。
  ④刘震云:《吃瓜时代的儿女们》,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
  ⑤[法]莫里斯·布朗肖:《文学空间》,顾嘉琛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2页。
其他文献
摘要:狄更斯在《小壮丽》和《走进上流社会》两部作品中集中表现了对上流社会怀有的复杂情愫,将上流社会描述为禁锢个体的“牢笼”。本文对照了上述两部作品中的相关章节,从话语的角度分析了上流社会束缚个体的方式。可以看到,上流社会中的情感主义话语、社交话语和情爱话语分别在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对个体施加影响,一方面维持固化阶层划分,并在统治阶级内部实现利益让渡;另一方面也对新加入者进行经济盘剥和情感控制。这些文
期刊
摘要:“四大名著”的影视翻拍有众多版本,按照拍摄的时间大致以2000年为界,划分出新版与老版两种版本。进入21世纪以来,有导演陆续选择重新拍摄,与20世纪80年代旧版影片相比,新版的“四大名著”改编剧明显呈现出篇幅大、重细节的特点,而往往忽略了情节选用的经典性。一部优秀的经典文本的翻拍,在作为观众娱乐消遣对象的同时,还应立足原著、把握经典,自觉地承担起文化经典的传达以及国学传承的重要责任。  关键
期刊
摘要:村上春树在新作《刺杀骑士团长》中巧妙地利用五幅画隐喻不同事物。其中,《免色》隐喻本我,《白色斯巴鲁男子》隐喻愤怒情绪,《秋川真理惠》隐喻对快乐的追求,《杂木林中的洞》隐喻重生之门,《刺杀骑士团长》隐喻“隐喻世界”之钥匙。作者借此丰富了小说的具体内涵。  关键词:《刺杀骑士团长》 隐喻 本我 重生  村上春树曾在其小说中引用歌德的话表达自己的观点:世间无一物不是隐喻。从《寻羊冒险记》中的“羊男
期刊
摘要:山西作家曹乃谦的小说作品,从整体上看可以视为形成了以作者本人活动为中心所辐射出的空间圈,在此空间圈之中,欲望和爱成为作品集中的主题;然而无论是单个的文本(某一部小说集)还是全部文本构成的空间当中,都存在着文本意义和潜在意义的分裂和张力。  关键词:曹乃谦 空间 张力  诚如人们所知,山西作家曹乃谦是一位备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喜爱的作家,也是备受汪曾祺老先生喜爱的后辈。马悦然甚至曾说:“我
期刊
摘要:俄罗斯文学教授王智量先生的作品《饥饿的山村》不仅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表现深邃的意旨,作品中所流露的忏悔意识更赋予其强大的精神内涵。作品通过对苦难的展现,刻画普通百姓出自生命本能的最强烈的欲望,以揭示这欲望对社会的意义。而且融入俄国文学中独具意义的阡悔意识,使人物在这一精神支撑下与时代背景的碰撞格外鲜明。  关键词:《饥饿的山村》 饥饿 忏悔  《饥饿的山村》是当代作家王智量在其花甲之年创作的
期刊
摘要: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诗词大会》掀起全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积极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传承中华文脉、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推动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传统文化 弘扬与传承  《中国诗词大会》自20
期刊
摘要:《庄子》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意境说的源头。其中追求“物我两忘”的和谐境界对意境重视情景交融的创作思维提供了启示,注重“有无相生”的统一关系为意境怀有虚实相生的审美倾向更新了思维,崇尚“得意忘言”的思维方式为意境追求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创造了灵感。  关键词:《庄子》 古典美学 意境 渊源  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和目标》中指出:“对我们来说,轴心期成了一个尺度。在它的帮助下,我们衡量各种民族对
期刊
摘要:自卢梭和奥古斯汀的《忏悔录》传到中国并产生了一定影响之后,中国文坛也产生了一定规模的以忏悔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融融的长篇小说《爱情忏悔录》讲述了一段爱情与忏悔交织的故事。小说通过波澜起伏的情节,在表現男女间的情感纠葛的过程中,将各种人物所表现出的精神与心灵的忏悔和自我救赎的行为从不同层面呈现给读者。除了写人物在爱情中的忏悔,小说也一定程度地提及了时代与社会的阡悔。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爱情忏悔录》
期刊
摘要:英国作家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在《人生的枷锁》后创作的又一部巨作,带有半自传性色彩,一经发表便引起不小的反响。小说虽是一部虚构作品,但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结合毛姆自身经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隐合作者的童年创伤和婚姻创伤。创伤叙事让我们对这部作品有了一个新的解读。  关键词:毛姆 《月亮与六便士》 创伤叙事  创伤叙事“是一种解剖个人和公众创伤,帮助读者接触创伤经历的虚构叙事
期刊
摘要:文化自觉是一种文化认知,更是一种文化实践,主要表现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在此基础上的文化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我们民族文化自觉的现实性外在表现,是体现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尊重肯定和继承保护的文化实践活动。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在此过程中,新媒体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推动作用。将新媒体传播的时效性、广泛性、互动性等特点充分运用到非物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