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挑的身段、白皙的脸庞、亲切的笑容、款款的话语,采访江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南昌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王玲湘,记者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眼前这位像白梅一样暗香浮动的年轻教研员曾获“全国小语会先进工作者”“教育部小学课改优秀教研员”“教育部十五课题先进工作者”“南昌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现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专家培训团成员、江西师范大学骨干教师培训兼职教师、江西省小学语文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儿童教育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王玲湘在担任南昌市小学语文教研员期间,取得了三大突破:一是创新教研方式,以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综合性实践活动为主题,以专家培训、岗位练兵、观摩探讨、反馈提高为研讨模式的“主题研讨”,有效地推进南昌市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二是转变角色,亲历课堂,参加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大赛执教《搭石》获一等奖的第一名,成为江西小语界建国以来的盛事,引起全国小语界的轰动。先后到广东、深圳、贵州、安徽、新疆、浙江等省举办讲座近20场,上课十余节,反响强烈,为江西小学语文教学在全国小语界崛起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三是在全市构建了一支教学教研的骨干队伍,并扶植了一批教改典型,先后指导胡节、易艳丹、熊丽乔、任洁、周明玉、胡丽娜等10余位教师参加全省教学竞赛获一等奖,指导熊海滨、胡节、余闻靖、易艳丹等4名老师参加全国教学竞赛获一、二等奖。
在教学法研究、教材建设中,王玲湘刻苦钻研,造诣颇深,成果丰硕。“语文教学,一棵常青的香樟树”“在看图说话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例谈口语交际教学‘历练实践’的实效性”“一线串珠 一词经纬”等二十余项学术成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构建多媒体辅助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验》等近30篇论文获得全国、省、市各级论文评选一、二等奖。对先进教学设施与课程资源的整合颇有研究,独立制作的课件《庐山云雾》获省教育厅课件评比一等奖。王玲湘在教学改革中努力探索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主持的中央教科所“九五”规划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通过国家总课题组鉴定,在全市引起较大的反响。她主持的“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师资培训策略与有效模式研究与实验”,在全市二十多所学校开展研究,课题成果被评为一等奖。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哪知道当初她的芽儿,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王玲湘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奋斗之路。1995年,她从德兴市调进了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当时,她所教班上的学生、家长都不信任她这位来自于乡镇的教师,有的学生甚至委屈得流泪。望着美丽的校园,王玲湘暗自发誓:再大的苦也要吃下去,再难的关也要闯过去。那个时候的艰难真是不堪回首,她和丈夫、家婆,带着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住在一间小房子里,要喂孩子,要教学生,还要尽快出成果、见实效,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信任。白天的忙碌已经让王玲湘累得腰酸背疼,挥汗如雨备课、研课的不眠之夜,更让王玲湘体会到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诗句的真正含义。
天道酬勤。一年以后,王玲湘在语文教学上小荷已露尖尖角。几年的作文实验,她摸索了一套“一重三积累,二次作文法”。即重视习作的过程,积累生活、积累语言、积累技法,改中成文。每单元的习作训练,她都是在单元学习前,布置学生积累语言,亲历、收集、观察生活,提炼习作素材;单元学习中,结合课文积累语言和技法;习作成文后,重视作文中的自改和互改,二次成文。这些做法,与新课程习作所倡导的“开拓思路、作中评改”理念是吻合的。
1999年,王玲湘代表南师附小参加南昌市封闭式阅读教学竞赛。比赛抽到的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是我在野外迷了路》,她把“自主学习”实验所获得的成果运用到课堂上,设计了三步阅读法:“利用工具书初读感知” “运用学习菜单自读解疑”“抓关键问题研读交流”。此课得到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一等奖的第一名。
2001年,她又代表南昌市参加全省第四届阅读教学大赛。特级教师李再、张敏,省小学语文教学专家王瑞源老师,给她精心指导:从教材取舍到课堂结构,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语言,从难点突破到教学艺术。王玲湘执教的《庐山的云雾》,以重点句段为教学抓手,以教学情境的创设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以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朗读仿写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语言。此课在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最终获得一等奖。
2001年,王玲湘调进了南昌市教研室,又遇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好时机。南昌市的小学语文教学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到阅读教学中的“精读教学”和具体的“古诗文教学”,一年一个主题,进行专题研究。专题研究采取“训”“研”“赛”一体的模式,赛前有专题培训,赛中有观摩研讨,赛后有总结反馈。每次投入研究的老师都达700人以上,每次研究后的总结提升都带给老师们收获的喜悦。王玲湘在研究中总结出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五个关键词:“创设情境”“原型示范”“实践历练”“多元互动”“过程评价”;以及习作指导课、讲评课的五个关键词:“激发兴趣”“开拓思路”“渗透写法”“充分展示”“重点评改”。
专题研究,激励王玲湘与全市语文教师共成长,促使她完成了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过渡。2007年2月至10月,为了了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日益凸显的深层次问题,南昌市教科所又开展了全市范围内的教学现状调研,王玲湘调研的主题是“小学阅读课堂教学实施现状的调研”。她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发放问卷1000份,听课27节,通过课堂听课观察、课后与教师学生的访谈、采集资料,理性分析后写出了《南昌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现状的调研报告》,此文在全省调研报告的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有一段时间,王玲湘感觉自己在小学语文教研的道路上走入了爬坡的“高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渴望提升的需求折磨着王玲湘,南昌市教研室请来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顾教授所作的“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研修机制”的学术报告,使她的心头一亮。
2006年,正值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大赛江西赛区选拔赛开始之际,离开讲台5年多的王玲湘毅然报名参加选拔。她心中的语文课堂是“朴实本色、美丽大气”的,“朴实本色”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王玲湘在讲解《搭石》一文中通过披文入情,披文入境,亲历体验,智慧对话,让学生在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中得到美的熏陶、情的升华。全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崔峦老师在他的《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中这样评价:“《搭石》的讲解,抓住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的三部分文字,讲出了美的画面、美的情境,必然体会到景的美、人的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体味到语言的美。这样,语言、情境、人文内涵全都有了。”
重返课堂实践,王玲湘体会到了课堂的精彩与灵动;体悟了教学理念、丰富了研究内涵、提升了教学境界。当她深入课堂调研,发现文言文的教学问题颇多,或“有言而无文”,或“有文而无言”时,她与东湖区邮政路小学的老师们一同研讨,指导熊婷老师执教《伯牙绝弦》,获得全国小学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教学竞赛一等奖。王玲湘想:小学的文言文教学能否探索出“朴实本色、美丽大气”的课堂教学呢?她再次以《伯牙绝弦》为例,从小学文言文教材的编排、语文教学的性质、文言文自身的特点入手,多次研读教材,另辟切入点,探索了“以读为主,文言共生”的文言文教学策略。这个课例,在湘、浙、沪几地展示,获得了老师们的交口称赞。
“且教且研,一潭活水。”王玲湘在课堂实践的研究中没有停下手中的笔,她将教学实践的反思,变成一篇篇闪烁着个人独特见解的文字,她的语文课也逐渐得到了语文界的关注和认可。
认识了解王玲湘,记者聆听到了一位知识女性执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语,聆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工作着就是美丽的。
眼前这位像白梅一样暗香浮动的年轻教研员曾获“全国小语会先进工作者”“教育部小学课改优秀教研员”“教育部十五课题先进工作者”“南昌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现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专家培训团成员、江西师范大学骨干教师培训兼职教师、江西省小学语文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儿童教育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王玲湘在担任南昌市小学语文教研员期间,取得了三大突破:一是创新教研方式,以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综合性实践活动为主题,以专家培训、岗位练兵、观摩探讨、反馈提高为研讨模式的“主题研讨”,有效地推进南昌市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二是转变角色,亲历课堂,参加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大赛执教《搭石》获一等奖的第一名,成为江西小语界建国以来的盛事,引起全国小语界的轰动。先后到广东、深圳、贵州、安徽、新疆、浙江等省举办讲座近20场,上课十余节,反响强烈,为江西小学语文教学在全国小语界崛起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三是在全市构建了一支教学教研的骨干队伍,并扶植了一批教改典型,先后指导胡节、易艳丹、熊丽乔、任洁、周明玉、胡丽娜等10余位教师参加全省教学竞赛获一等奖,指导熊海滨、胡节、余闻靖、易艳丹等4名老师参加全国教学竞赛获一、二等奖。
在教学法研究、教材建设中,王玲湘刻苦钻研,造诣颇深,成果丰硕。“语文教学,一棵常青的香樟树”“在看图说话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例谈口语交际教学‘历练实践’的实效性”“一线串珠 一词经纬”等二十余项学术成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构建多媒体辅助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验》等近30篇论文获得全国、省、市各级论文评选一、二等奖。对先进教学设施与课程资源的整合颇有研究,独立制作的课件《庐山云雾》获省教育厅课件评比一等奖。王玲湘在教学改革中努力探索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主持的中央教科所“九五”规划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通过国家总课题组鉴定,在全市引起较大的反响。她主持的“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师资培训策略与有效模式研究与实验”,在全市二十多所学校开展研究,课题成果被评为一等奖。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哪知道当初她的芽儿,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王玲湘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奋斗之路。1995年,她从德兴市调进了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当时,她所教班上的学生、家长都不信任她这位来自于乡镇的教师,有的学生甚至委屈得流泪。望着美丽的校园,王玲湘暗自发誓:再大的苦也要吃下去,再难的关也要闯过去。那个时候的艰难真是不堪回首,她和丈夫、家婆,带着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住在一间小房子里,要喂孩子,要教学生,还要尽快出成果、见实效,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信任。白天的忙碌已经让王玲湘累得腰酸背疼,挥汗如雨备课、研课的不眠之夜,更让王玲湘体会到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诗句的真正含义。
天道酬勤。一年以后,王玲湘在语文教学上小荷已露尖尖角。几年的作文实验,她摸索了一套“一重三积累,二次作文法”。即重视习作的过程,积累生活、积累语言、积累技法,改中成文。每单元的习作训练,她都是在单元学习前,布置学生积累语言,亲历、收集、观察生活,提炼习作素材;单元学习中,结合课文积累语言和技法;习作成文后,重视作文中的自改和互改,二次成文。这些做法,与新课程习作所倡导的“开拓思路、作中评改”理念是吻合的。
1999年,王玲湘代表南师附小参加南昌市封闭式阅读教学竞赛。比赛抽到的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是我在野外迷了路》,她把“自主学习”实验所获得的成果运用到课堂上,设计了三步阅读法:“利用工具书初读感知” “运用学习菜单自读解疑”“抓关键问题研读交流”。此课得到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一等奖的第一名。
2001年,她又代表南昌市参加全省第四届阅读教学大赛。特级教师李再、张敏,省小学语文教学专家王瑞源老师,给她精心指导:从教材取舍到课堂结构,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语言,从难点突破到教学艺术。王玲湘执教的《庐山的云雾》,以重点句段为教学抓手,以教学情境的创设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以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朗读仿写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语言。此课在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最终获得一等奖。
2001年,王玲湘调进了南昌市教研室,又遇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好时机。南昌市的小学语文教学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到阅读教学中的“精读教学”和具体的“古诗文教学”,一年一个主题,进行专题研究。专题研究采取“训”“研”“赛”一体的模式,赛前有专题培训,赛中有观摩研讨,赛后有总结反馈。每次投入研究的老师都达700人以上,每次研究后的总结提升都带给老师们收获的喜悦。王玲湘在研究中总结出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五个关键词:“创设情境”“原型示范”“实践历练”“多元互动”“过程评价”;以及习作指导课、讲评课的五个关键词:“激发兴趣”“开拓思路”“渗透写法”“充分展示”“重点评改”。
专题研究,激励王玲湘与全市语文教师共成长,促使她完成了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过渡。2007年2月至10月,为了了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日益凸显的深层次问题,南昌市教科所又开展了全市范围内的教学现状调研,王玲湘调研的主题是“小学阅读课堂教学实施现状的调研”。她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发放问卷1000份,听课27节,通过课堂听课观察、课后与教师学生的访谈、采集资料,理性分析后写出了《南昌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现状的调研报告》,此文在全省调研报告的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有一段时间,王玲湘感觉自己在小学语文教研的道路上走入了爬坡的“高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渴望提升的需求折磨着王玲湘,南昌市教研室请来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顾教授所作的“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研修机制”的学术报告,使她的心头一亮。
2006年,正值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大赛江西赛区选拔赛开始之际,离开讲台5年多的王玲湘毅然报名参加选拔。她心中的语文课堂是“朴实本色、美丽大气”的,“朴实本色”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王玲湘在讲解《搭石》一文中通过披文入情,披文入境,亲历体验,智慧对话,让学生在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中得到美的熏陶、情的升华。全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崔峦老师在他的《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中这样评价:“《搭石》的讲解,抓住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的三部分文字,讲出了美的画面、美的情境,必然体会到景的美、人的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体味到语言的美。这样,语言、情境、人文内涵全都有了。”
重返课堂实践,王玲湘体会到了课堂的精彩与灵动;体悟了教学理念、丰富了研究内涵、提升了教学境界。当她深入课堂调研,发现文言文的教学问题颇多,或“有言而无文”,或“有文而无言”时,她与东湖区邮政路小学的老师们一同研讨,指导熊婷老师执教《伯牙绝弦》,获得全国小学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教学竞赛一等奖。王玲湘想:小学的文言文教学能否探索出“朴实本色、美丽大气”的课堂教学呢?她再次以《伯牙绝弦》为例,从小学文言文教材的编排、语文教学的性质、文言文自身的特点入手,多次研读教材,另辟切入点,探索了“以读为主,文言共生”的文言文教学策略。这个课例,在湘、浙、沪几地展示,获得了老师们的交口称赞。
“且教且研,一潭活水。”王玲湘在课堂实践的研究中没有停下手中的笔,她将教学实践的反思,变成一篇篇闪烁着个人独特见解的文字,她的语文课也逐渐得到了语文界的关注和认可。
认识了解王玲湘,记者聆听到了一位知识女性执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语,聆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工作着就是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