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生社团课程化建设实践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50776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并分析大学生英语社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在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英语社团——英语俱乐部开展课程化建設活动,提出了以学生需求为宗旨,以学生专业为背景,以社团为平台,以活动为载体,[1]以学分制为杠杆,以英语俱乐部成员为主体,通过指导老师的面授和学生实训相结合的活动模式,达到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全面发展的社团活动课程化运作模式。
  关键词 多元智力理论 大学生社团 课程化建设 英语俱乐部
  中图分类号:G45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2.009
  The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ssoci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case of Ta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Club
  YANG Yongfeng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Taizhou, Jiangsu 225300)
  Abstrac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club, this article, with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is to carry out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one of fine English associations in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English Club, and then put forward an operational mechanism which takes the needs of students as the purpose, the students' majors as the backgrounds, the community as a platform , activities as the carrier, credit system as a lever, club members as the center,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ers' face-to-face teaching and students' training model, to promote the club curriculum mode of oper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 multiple intelligences; college students' associ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English club
  1 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1.1 多元智能理论内涵
  1983年,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其著作《智力的结构》中,对智力提出了新的观点,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把智力定义为:“智力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解决现实问题、产生新问题,并能在该人的社交和文化中创造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或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加德纳认为,智力并不是单一能力,而是由多种智力相互合作与综合运用的结果,[2]他把智力分为八种形式,并对每种形式的核心能力进行了阐述,归纳如表1所示。
  1.2 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特点
  传统的智力观点认为智力是一种相当抽象且一般性的能力,是个人可以应用到任何工作或任务的单一能力,比较广为人知的就是法国心理学家Alfred Binet建构的“Binet智力测验”,后经美国心理学家Lewis Terman修正形成的“Stanford-Binet智力量表”。传统的智力论认为智力是单一智能,且仅与认知有关,它具有高度遗传性、不可塑性、以及高度可评估性,可以脱离具体情景判断,表现为人的智商是可以测试的。
  但是,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人的智力是在某种文化情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解决问题和创造产品的能力。它的主要特点是把智能分成平等的,八种不同的智力,且取决于个人和社会情境的相互作用,具有可发展性、可培养性,通过几种或多种智力组合发挥作用,各种智能组合有差异、但无优劣之分,每个人都有潜能、有优势领域,因此主张多元多维的评价方式。
  1.3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作用
  根据多元智能的观点,除了传统的智力观点所认为的对语文和逻辑数学智能的重视以外,教育的重点在于培育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和才能。教师应采用多元智能取向教学,使教师从传统的信息传播者,向协助者、教练、资源提供者、学习促进者、激励者等多元角色转变;把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或单元模块与多元的智能相结合,结合学生的智能特点,发展他们的优势智能,激发他们的弱势智能;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学习环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不同智能,比如:为学生创造一个视觉化的学习环境进行视觉空间智能的教学;通过表演或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身体智能开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人际智能教学等。
  2 高校英语社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社团蓬勃发展,社团类型丰富多样,功能更加全面,组织结构更加完善,活动形式更新颖,影响力更大。但由于学校政策、学生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高校学生社团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健全、行政干预过多、活动资金缺乏、活动形式单一、社团评价标准单一模糊、社团育人效果不理想等。   英语社团属于学习型社团,是由一群有着一定英语基础并对英语有着共同兴趣的学生组织建立起来的学习型组织。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的特殊性和对社团重视程度等各种内外部因素,英语学习型社团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我院英语社团存在以下问题:
  (1)社团管理缺乏针对性,指导力度不够。学习型社团不同于其他文娱类社团,更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很多学生加入社团的初衷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者评优加分或者纯粹为了交朋友,造成了成员质量的下降。因此针对英语社团,在纳新上应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入社门槛和标准,另外,挂靠系部也应该加大对社团的指导投入,提高对英语社团的重视意识。
  (2)社团成员英语基础薄弱,活动质量不高。高职学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近几年来,招生形势日益严峻,生源质量日趋下降,这也直接导致了英语社团的很多成员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无法开展高质量的,有效的活动。
  (3)社团活动娱乐性有余,学术性不足。英语社团的主要活动形式主要包括英语朗诵、英文歌曲比赛、英文电影赏析、猜单词等常规类型,鲜有创新的,学术性较高的学术讲座、英语竞赛、英语辩论等活动形式,更不用说组织系列英语文化节这样的高水平活动了。
  (4)社团活动缺乏固定时间、场所和经费支持。部分专业学业繁重,无法按时参加社團的活动,英语社团也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社员们无法感受到正式感和归属感,导致社团活动不能有效开展,人心涣散。另外,活动经费主要来源是会费,学校的划拨经费有限,也是束缚社团发展的一大障碍。
  3 英语俱乐部课程化建设的实施
  3.1 社团课程化建设综述
  社团课程化建设是基于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概念,旨在把对学生发展有利的一切社团活动纳入课程教育中来, 以社团为主体,对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效果进行科学的设计,将实践课程与社团活动相结合,社团联合会、挂靠系部以及教学系统共同管理的运行模式。其本质就是运用开设课程的理念对社团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实施和评价。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课外专家库思就提出了社团课程化的概念。耶鲁大学提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应该包括社团活动在内的课外活动;哈佛大学则把社团活动纳入到本科生相互合作、学习为同伴谋福利的组织形式内,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3] 社团活动课程化建设在我国发展较缓慢,进入21世纪后,部分高校才开始了积极探索其模式,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把大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获得的学分计入必修学分,但社团课程化建设总体上在高职院校还处于萌芽时期,作为我院唯一一个英语社团——英语俱乐部的指导老师,笔者主持了关于社团课程化建设的职教课题研究,通过对学院社团的调研以及对本社团十多年的发展分析,探索其课程化建设的路径,并在实践中总结归纳研究成果,以备高职院校社团发展借鉴。
  3.2 英语俱乐部课程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及形式
  我院英语俱乐部已有14年的发展历史,是学院最早成立的一批社团之一。目前全院学生社团共100个,近两年来,英语俱乐部成功位列全院13个精品社团,社团成员人数稳定,纳新程序规范严格,社联统一管理与挂靠单位分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具备开展课程化建设的条件。
  为了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更加有效的结合,发挥学生社团在两者之间的桥梁作用,笔者与课题组成员提出了对社团活动进行课程化建设的设想,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为目的,通过对社团活动的系统设计和科学组织,探索新型的外语课程新模式。英语俱乐部课程化建设的目标旨在通过本课程学习,在知识目标上能够掌握职场上所需要的英语表达,撰写英语短文,读懂职场来往中的文件资料;在能力目标上学生能够在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运用英语,提高英语竞技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在素质方面提升英语思辨能力,培养对英语的兴趣,积极的心态以及科学的三观。
  在英语俱乐部实施课程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是对全体社团成员进行为期一年,即两学期,共计32课时的课程规划,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未来职业能力对英语的需求为出发点,确定几个专题,如商务信函、英语演讲,英文电影赏析、外事接待口语、英语四级考试攻略等,包罗了英语的听、(下转第28页)(上接第23页)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运用了人的八种智能。每一个专题结束后,学生通过作业、测验、比赛或晚会的形式进行实训操练或成果汇报,实现课上与课下融合,知识与能力对接,内容与形式统一的新的社团活动模式。课程与活动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没有课程的社团活动仅仅是自娱自乐,没有活动的课程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4]
  3.3 英语俱乐部课程化建设的评价方式
  英语俱乐部课程化建设采取学分制、指导老师评价、社联考评三者结合的多元考评方式。
  学分制属于教学管理系统,我院教务处负责对课程化建设的实施进行监督,确保学分评定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主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依据。课程化过程中,社团成员测验、考试的分数,成果展示的水平、平时的表现和态度,以及参加社团活动的情况作为学分评定的依据。
  指导老师评价更加侧重于过程性评价,不能因为有了学分制,就把社团活动当成了一门英语课。教师在社团课程化建设过程中,不再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者,而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引导者、协助者、合作者和评价者。特别是对于一些英语比赛、晚会汇报等活动形式,笔者对俱乐部积极参与、组织策划的成员进行实时评价。
  社团联合会是全院所有社团的统一管理机构,同时也是社团运行的保障机构。在英语俱乐部课程化建设中,社联对每次的面授进行考勤,对每个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进行监督和管理,因此,社联的行政人员、社团干部也都参与到社团活动的评价当中来,保证了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4 结语
  通过在我院英语俱乐部推行课程化建设一年以来的实践,课题组发现,社团活动课程化模式把原本枯燥无味的英语知识融入到生动活泼的社团活动中,促进了两个课堂的有效融合,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成为了又一个英语学习的新天地。在高职院校中推行课程化建设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实践结果表明这一举措无论对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还是对社团的长足发展都卓有成效,从而达到调整课程结构,完善活动课程,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
  基金项目: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职教研究一般课题,课题编号:ZY201718主持人:杨永凤
  参考文献
  [1] 杨青建.高校外语社团活动课程化路径探索[J].宜春学院学报,2010(6):77.
  [2] 刘玲妍.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激发作用研究——基于多元智力理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72-173.
  [3] 德里克·博克著.美国高等教育[M].乔佳义,编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40.
  [4] 彭巧胤,张科.高校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6):179.
其他文献
摘 要 榜样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有助于大学生在人生关键节点做出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当下存在教育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形成育人合力是大势所趋。本文将以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探索青年习近平榜样精神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路径。  关键词 青年习近平榜样精神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 当今社会形态下,WIFI环境已经实现了广泛覆盖,网络的功能和效用得到更深层次地拓展和延伸,WIFI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对大学生更是不容忽视。本文针对WIFI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况展开调研,结合四川省中学及高等学校实际,提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可借鉴思路。  关键词 WIFI 青少年 心理健康 网络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
期刊
摘 要 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中,形成“双主体”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探索并实施“联盟牵动、双元培育、多岗契合、个性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的设计与扎实的试点,构建“岗位能力渐进式”的课程体系,实施“工学交替多循环”的人才培养,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双导师”团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 双元培育 高职建筑设计 双主体协同育人 人才培
期刊
摘 要 幽默是语言的艺术表达形式,是生活的调味品、开胃菜。幽默翻译是一个兼及幽默领域和翻译领域的跨学科、跨领域研究,近年来备受学者关注。本文以英国幽默小说家佩勒姆 伍德豪斯(P.G.Wodehouse)的中长篇小说《春日里的弗莱德叔叔》(Uncle Fred in the Springtime)为例进行英汉互译应用研究。试图在言语幽默理论和言后效果对等的理论指导下深入剖析原文中幽默语言的运作机制,
期刊
摘 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调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首要条件,是新时代保障人才供给的要求。通过调研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炼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客观因素,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提出提升大学生创业有效性的对策,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大学生 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
期刊
摘 要 为了研究大学生对饮料包装的偏好选择情况,在此以塔里木大学、新疆大学、伊犁师范大学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对饮料包装的偏好进行调查分析,回收了316份有效问卷,信度为0.759,效度为0.684,运用交叉列联表对大学生关于饮料包装的偏好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大学生性别、年级、月生活费与饮料包装形状、外观、材质、色调与标识选择的交叉分析研究结论,提出三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饮料
期刊
摘 要 历史学科教育便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高中历史体验式教学可以通过历史常见的模拟或者创设,将学生积极情绪激发出来,让学生更好的走进和体验历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历史知识有全方位的理解和掌握,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开学第一课 问题导学 名人效应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
期刊
摘 要 针对目前新兴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人才培养的现状,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提出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专业的特性,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师资训练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适用于应用型本科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教学的新方法,为类似专业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教学方法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
期刊
摘 要 作为网络教育载体的网络课程在高校越来越普及并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学分的重要平台。学生使用这些平台进行网络学习的效果有待评价。本文以南京某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了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试图规范和优化网络课程,使之成为传统课程的有效补充。  关键词 网络课程 调查研究 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搬迁大学生的基本心理状况,为其教育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對1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利用“鱼刺图”从环境氛围建设、地理位置、教学与教学设备、宣传指导工作四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因素。结果: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趋向于不成熟;合理化因子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校区搬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应对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校区搬迁 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