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1版数学新课标》提出的“四基”的要求,明确提出学习过程中“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性。对计算内容的学习明确提出了“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计算。”的目标。计算教学渗透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领域,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新课标》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还要求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与灵活,并把口算、笔算、估算、简便计算有机地联系与整合起来,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能力。本文从小学计算找规律,计算变得更有趣;小学计算有乐趣,开展游戏玩中学;小学计算有方法,沟通算理和算法;小学计算有秘诀,找出错因最关键;小学计算有保障,培养习惯最实在等等这几个方面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一、小学计算找规律,计算变得更有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找规律,掌握计算算理和算法,让枯燥的计算变得更有趣,更有灵性。
(一)利用找规律,巧算9加几
例如:我在计算9加几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每个算式用凑十法,然后按照规律理解9加几的结果与加数的关系,这样从总体上掌握9加几的速算方法,既有趣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不知不觉就学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
9+2=9+1+1=11,9+3=9+1+2=13,9+4=9+1+3=13,9+5=9+1+4=14
9+6=9+1+5=15,9+7=9+1+6=16,9+8=9+1+7=17,9+9=9+1+8=18
(二)利用找规律,巧算口算除法。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的过程用,利用找规律,可以巧算口算除法,例如:8÷4=2,80÷4=20,800÷4=200,8000÷4=2000,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被除数扩大100倍,商也扩大100倍,那么可以得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也扩大几倍。有了这样的规律,孩子们在口算除法时,不仅明白算理,而且上升到一个思维的高度,归纳与概括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正是我们要培养的归纳与概括能力。这样让口算除法利用找规律教学,变得越来越有趣。
二、小学计算有乐趣,开展游戏玩中学。
小学计算相对比较单调,怎样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呢?这是我在计算教学时特别想解决的一个问题。考虑到孩子们非常喜欢游戏,于是我对这种心理善加利用, 使单纯而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激情和活力。例如,在学习了3的倍数的特征以后, 我便在操场上组织了一次计算游戏。全班同学站成一个大圆圈,并从其中一个指定的同学开始报数,报数报3的倍数的同学拍拍手。如果不是3的倍数的同学也拍手了,就请他表演一个节目。孩子们个个都在心中默默地计算着,生怕自己拍错了手。算得特别认真,他们不仅给自己算,而且在拍的过程中还发现了规律。真是一举多得。开心得不得了。介于此,巩固2、5的倍数知识时,我也组织了一场游戏,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参与性很高。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 既获得了玩的乐趣,又使知识得到巩固, 那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甚至在玩的过程中, 更大大提升了孩子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更加喜爱数学。更加喜欢计算,才是我最想看到的结果。
三、小学计算有方法,沟通算理和算法。
小学数学计算中,算理是算法的基础,当孩子们理清算理后,教师及时落实算法与算理的联系,有利于对算法的掌握,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提倡算法多样化和算法最优化,提高计算教学根据每个孩子的知识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历等都是不同的,同时,不同孩子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切入点也存在很大的区别。由此才会导致学生对同一问题持有不同看法以及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算法体现孩子不同的思维方式.我們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以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倡导“算法多样化”是对学生个性化思考的尊重,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多种计算方法; 也并不是要求学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种算法。算法多样化应是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更重要的是面对学生的不同算法,教师有必要引导他们进行优化,努力寻求一种最基本、最简单、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计算方法。
例如:三年级下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需要每个孩子都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它是在孩子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之后学习,同时为后面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打基础。所以,这一课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次,绵阳市教科所针对计算,专门组织了一场青年教师赛课活动。结合参赛老师和自己的教学,我发现:在上这一节课内容的时候,首先都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借助点子图,通过想一想,圈一圈,写一写,说一说等活动,分析出不同的口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同时引出更简便计算的方法,即竖式计算。然后总结出各种方法的异同,重点在沟通竖式与口算最贴近竖式的方法,即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分法,因为点子图为我们提供了算理题材,竖式的计算即体现了算理,又恰到好处的渗透了算法。所以,竖式架起了算理和算法沟通的桥梁。蕴涵着数学的精髓。给计算增添了灵魂,让计算变得有理有据,同时,让孩子们知道,计算与解决问题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四、小学计算有秘诀,找出错因最关键。
孩子们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我在批改孩子们出错处加上评语勾出错因,让孩子们知道错误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在知错的基础上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因为不同的孩子,错误的地方就会不一样,于是,我根据不同的孩子、不同的题目分析错题原因,然后找准错误原因,让孩子知道自己究竟哪里错误,是自己写错了,还是自己知识没掌握,还是与其他知识混淆了,然后孩子们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自我反思,每个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孩子们改错后的作业效果。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有的孩子错误了改了错也是错误的,这就需要教师发现并再次订正。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时,我班有姚棋、杜东桓、肖予涵3个孩子错误认为:840÷8=15,分析他们错误的原因,算式中用被除数十位4÷8时,不够商1,这些孩子就不管了,直接把个位上的0落下来,用40除以8商5,所以得出来错误的答案。遇到这种情况,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不够商1,就商0占位,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了,和前一位一起再去除以除数。找出错误的原因之后,让孩子写出正确的结果就游刃有余了。由此可见,任何一道题如果错误,那么,找出错误的原因是关键,这就好比医生看病,首先要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是一个道理。
五、小学计算有保障,培养习惯最实在。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认为:学习习惯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经常化的行为表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活动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孩子们的计算能力会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一)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看清数字和符号,观察数与数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观察它们有什么异同。例如:在计算7.6-6时,有的孩子没有注意看题,混着没有看懂题目就开始做了,错做成7.6-6=7,把减数6个1看成了6个0.1,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如果理清了这里的6表示6个1,就会很快算正确,即7.6-6=1.6.
(二)培养孩子们仔细思考的习惯。
让孩子们习惯在审题之后思考相应的计算方法, 以及是否可以简便计算。例如:在计算
四年级下册25×16×125时,首先思考计算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三位数,再乘125后就是三位数乘三位数,乘数的位数比较多,积不易算对,即使算对也很花时间,那么,思考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呢?于是,根据乘数的特点,我们发现:乘数16可以写成2×8,然后利用乘法结合律有:(25×2)×(8×125)=50×1000=50000,这样既简便,又好算的计算方法,我们轻而易举就解决了。
(三)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检验习惯。
例如:在计算540÷108时,孩子们还没有学过三位数除以三位数,但是,可以根据检验的方式自己得出答案商5.因为5×8=40,100×5=500,500+40=540,所以,根据检验不仅可以检验出计算的结果正不正确,还可以算出正确的答案。真是一箭双雕啊。
(四)培养孩子们计算时书写规范的习惯。
例如:在计算34×89时,有的孩子在算个位相乘时,本来是4×9=36,在个位写6,他把6写成了0,最后把乘得的积加起来,他就把6当成0了,于是整个计算就因为这个问题全错了。所以,规范书写势在必行。不然,小错酿成大错。规范书写才能规避这样的错误。从而提高孩子们计算的准确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在计算练习中发散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造,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应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计算的课堂变得更有趣。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突出的成效。
关键词: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一、小学计算找规律,计算变得更有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找规律,掌握计算算理和算法,让枯燥的计算变得更有趣,更有灵性。
(一)利用找规律,巧算9加几
例如:我在计算9加几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每个算式用凑十法,然后按照规律理解9加几的结果与加数的关系,这样从总体上掌握9加几的速算方法,既有趣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不知不觉就学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
9+2=9+1+1=11,9+3=9+1+2=13,9+4=9+1+3=13,9+5=9+1+4=14
9+6=9+1+5=15,9+7=9+1+6=16,9+8=9+1+7=17,9+9=9+1+8=18
(二)利用找规律,巧算口算除法。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的过程用,利用找规律,可以巧算口算除法,例如:8÷4=2,80÷4=20,800÷4=200,8000÷4=2000,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被除数扩大100倍,商也扩大100倍,那么可以得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也扩大几倍。有了这样的规律,孩子们在口算除法时,不仅明白算理,而且上升到一个思维的高度,归纳与概括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正是我们要培养的归纳与概括能力。这样让口算除法利用找规律教学,变得越来越有趣。
二、小学计算有乐趣,开展游戏玩中学。
小学计算相对比较单调,怎样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呢?这是我在计算教学时特别想解决的一个问题。考虑到孩子们非常喜欢游戏,于是我对这种心理善加利用, 使单纯而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激情和活力。例如,在学习了3的倍数的特征以后, 我便在操场上组织了一次计算游戏。全班同学站成一个大圆圈,并从其中一个指定的同学开始报数,报数报3的倍数的同学拍拍手。如果不是3的倍数的同学也拍手了,就请他表演一个节目。孩子们个个都在心中默默地计算着,生怕自己拍错了手。算得特别认真,他们不仅给自己算,而且在拍的过程中还发现了规律。真是一举多得。开心得不得了。介于此,巩固2、5的倍数知识时,我也组织了一场游戏,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参与性很高。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 既获得了玩的乐趣,又使知识得到巩固, 那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甚至在玩的过程中, 更大大提升了孩子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更加喜爱数学。更加喜欢计算,才是我最想看到的结果。
三、小学计算有方法,沟通算理和算法。
小学数学计算中,算理是算法的基础,当孩子们理清算理后,教师及时落实算法与算理的联系,有利于对算法的掌握,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提倡算法多样化和算法最优化,提高计算教学根据每个孩子的知识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历等都是不同的,同时,不同孩子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切入点也存在很大的区别。由此才会导致学生对同一问题持有不同看法以及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算法体现孩子不同的思维方式.我們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以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倡导“算法多样化”是对学生个性化思考的尊重,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多种计算方法; 也并不是要求学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种算法。算法多样化应是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更重要的是面对学生的不同算法,教师有必要引导他们进行优化,努力寻求一种最基本、最简单、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计算方法。
例如:三年级下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需要每个孩子都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它是在孩子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之后学习,同时为后面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打基础。所以,这一课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次,绵阳市教科所针对计算,专门组织了一场青年教师赛课活动。结合参赛老师和自己的教学,我发现:在上这一节课内容的时候,首先都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借助点子图,通过想一想,圈一圈,写一写,说一说等活动,分析出不同的口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同时引出更简便计算的方法,即竖式计算。然后总结出各种方法的异同,重点在沟通竖式与口算最贴近竖式的方法,即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分法,因为点子图为我们提供了算理题材,竖式的计算即体现了算理,又恰到好处的渗透了算法。所以,竖式架起了算理和算法沟通的桥梁。蕴涵着数学的精髓。给计算增添了灵魂,让计算变得有理有据,同时,让孩子们知道,计算与解决问题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四、小学计算有秘诀,找出错因最关键。
孩子们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我在批改孩子们出错处加上评语勾出错因,让孩子们知道错误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在知错的基础上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因为不同的孩子,错误的地方就会不一样,于是,我根据不同的孩子、不同的题目分析错题原因,然后找准错误原因,让孩子知道自己究竟哪里错误,是自己写错了,还是自己知识没掌握,还是与其他知识混淆了,然后孩子们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自我反思,每个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孩子们改错后的作业效果。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有的孩子错误了改了错也是错误的,这就需要教师发现并再次订正。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时,我班有姚棋、杜东桓、肖予涵3个孩子错误认为:840÷8=15,分析他们错误的原因,算式中用被除数十位4÷8时,不够商1,这些孩子就不管了,直接把个位上的0落下来,用40除以8商5,所以得出来错误的答案。遇到这种情况,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不够商1,就商0占位,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了,和前一位一起再去除以除数。找出错误的原因之后,让孩子写出正确的结果就游刃有余了。由此可见,任何一道题如果错误,那么,找出错误的原因是关键,这就好比医生看病,首先要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是一个道理。
五、小学计算有保障,培养习惯最实在。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认为:学习习惯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经常化的行为表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活动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孩子们的计算能力会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一)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看清数字和符号,观察数与数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观察它们有什么异同。例如:在计算7.6-6时,有的孩子没有注意看题,混着没有看懂题目就开始做了,错做成7.6-6=7,把减数6个1看成了6个0.1,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如果理清了这里的6表示6个1,就会很快算正确,即7.6-6=1.6.
(二)培养孩子们仔细思考的习惯。
让孩子们习惯在审题之后思考相应的计算方法, 以及是否可以简便计算。例如:在计算
四年级下册25×16×125时,首先思考计算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三位数,再乘125后就是三位数乘三位数,乘数的位数比较多,积不易算对,即使算对也很花时间,那么,思考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呢?于是,根据乘数的特点,我们发现:乘数16可以写成2×8,然后利用乘法结合律有:(25×2)×(8×125)=50×1000=50000,这样既简便,又好算的计算方法,我们轻而易举就解决了。
(三)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检验习惯。
例如:在计算540÷108时,孩子们还没有学过三位数除以三位数,但是,可以根据检验的方式自己得出答案商5.因为5×8=40,100×5=500,500+40=540,所以,根据检验不仅可以检验出计算的结果正不正确,还可以算出正确的答案。真是一箭双雕啊。
(四)培养孩子们计算时书写规范的习惯。
例如:在计算34×89时,有的孩子在算个位相乘时,本来是4×9=36,在个位写6,他把6写成了0,最后把乘得的积加起来,他就把6当成0了,于是整个计算就因为这个问题全错了。所以,规范书写势在必行。不然,小错酿成大错。规范书写才能规避这样的错误。从而提高孩子们计算的准确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在计算练习中发散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造,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应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计算的课堂变得更有趣。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突出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