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子”注释商榷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必修一选取了司马迁《鸿门宴》一文。“鸿门宴”的故事发生在刘邦进入咸阳、项羽歼灭了秦军主力——秦朝灭亡之后。刘、项共同的敌人消灭了,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就成为了当时的主要矛盾,鸿门宴正是这种矛盾的具体反映。
  楚怀王曾与刘、项等人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刘邦先入咸阳,称王并不过分。但从军事力量而言,项羽强大,刘邦弱小,项羽不允许刘邦称王。
  项羽的谋士范增千方百计想除掉刘邦,宴会前,以刘邦有“天子气”为借口鼓动项羽进攻;宴会开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羽犹豫不决时,又自作主张召项庄,嘱其“击沛公于坐,杀之”。
  后来樊哙突然闯进帐内保护刘邦,致使刘邦逃离虎口,全身而退。范增见此情形又气又恼,脱口骂道:“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课本对“竖子”的注释为:“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笔者认为这一注释不够妥当。
  刘邦在鸿门宴上能够借机逃脱,主要得益于三个人:
  一是樊噲奋不顾身救驾。樊哙得到张良的情报后,挺身而出,闯进帐内,慷慨陈言,替刘邦开脱,使宴会上的紧张气氛得到缓和,为刘邦逃跑创造了条件。
  二是项伯倒戈。项伯出于对张良的个人情谊,将项羽的决策告诉了张良。善于应变的刘邦趁机笼络项伯,让项伯为他说话。项伯跑到项羽面前替刘邦说情,项羽心软,果然“许诺”。
  三是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有勇无谋。项羽听了曹无伤的密告后,先是怒火中烧,立即下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待到项伯为刘邦说情,他又“许诺”。鸿门宴上,刘邦道歉的同时暗指他受了小人的挑拨,他竟然不假思索地供出了曹无伤。范增多次示意要他下令杀刘邦,他却下不了决心,“默然不语”。对闯入帐内心怀敌意的樊哙他也没有采取果断措施,反而称赞樊哙是“壮士”,赐以酒食;对樊哙的指责也“未有以应”。甚至刘邦逃离后他也不采取任何行动,后来又“受璧,置之坐上”。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范增被彻底激怒了,置玉斗于地,拔剑击碎,并大骂“竖子不足与谋”。樊哙是刘邦的部下,为主子刘邦效力是应该的,范增不会骂他。由此推断,范增骂的人不单是项羽,而应该是项羽与项伯两个人。
  “竖子”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辞源》认为这个词包括两个义项,一是“童子、童仆”,《吕氏春秋·必己》:“故人喜,具酒肉,令竖子为杀雁飨之。”二是对人的鄙称,犹谓“小子”。《晋书·阮籍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汉语大词典》对这个词的解释与《辞源》大致相同。“竖子”与“小子”的词义有明显的区别,“小子”除了有“对人的蔑称”这一含义外,还可以用来作自称或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竖子”的解释非常具体:“愚弱无能的人。”并以《鸿门宴》中的这个句子作为例子。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将课本中“竖子”的注释改为:“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指愚弱无能的人,这里指项羽、项伯。”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其他文献
二、明确活动任务,促使学生充分搜集资料,使学生“有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认真而充分地搜集资料,再喜欢表现、再善于表达的学生也无话可说,更不用说表达能力一般的同学了。活动开展前教师应选好活动主题,设计好活动方案,让学生充分搜集与活动相关的资料。可上網搜集,也可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实地调查访问,并将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加以整理、分类。  比如在开展《说不尽的桥》这个综合性学习活动等,
期刊
笔者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买了作文选,诸如《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记叙文优秀作文选》《议论文佳作一百篇》《中考满分作文选》等,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但大部分学生平常也不怎么看这些作文选,一旦上作文课,他们便把这些书全部搬了出来。教师一布置完作文题,同学们便马上开始写,好像个个都没有畏惧作文的心理。可是当笔者拿起同学们的作文时顿时傻了眼,因为他们写的与作文选
期刊
摘要: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所在。  笔者认为,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解放思想,培养兴趣;二、读写结合,注重积累;三、分层教学,循序渐进;四、多种训练,大胆创新;五、搭建平台,品尝成果。  学生通过长期行之有效的实践就能写出好的文章,这无疑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推进作用。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期刊
作为一名初一的语文教师,笔者总能听到身边的教师抱怨学生不会写作文,作文质量差;有的教师会抱怨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造成学生不知道怎么写作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经过仔细分析,笔者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  1.课标要求不同,造成初中教师要求高于学生现有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要求为:(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
期刊
智识分子即受过高等教育,有相当的思考和智识能力,拥有学者、教授、专家等体面职业的人。严歌苓作品《陆犯焉识》中的陆焉识即属于这个群体: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会多国语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留学美国,且获博士学位,历任国内各大学教授。在风起云涌的20世纪,作者通过对陆焉识身世浮沉的描述,展示了这位智识分子的生存境遇,触发了我们对这种境遇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用以退为进,处下无为来尽显其幽微神妙;
期刊
作文教学难乎?作文教学与作文教材的关系如何?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与写作教学有关系乎?作文教学的确很难,很多时候费万分力却仅获一分果,所以有些教师直接抛弃了写作教学课。而多数教师则过多地依赖作文教材,作文教材怎么编他就怎么教。现行作文教材版本众多,混乱无序,对初中学生共三年的写作技能培养没有规划。好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给学生提供了习作的范例,为教师的写作教学准备了无穷之泉。  那么,怎样才能挖掘出课文中的
期刊
三、聚焦拓展思维深度的生长点,创设自由充分的表达时空  卢梭曾说过:“我们在路上不是像驿夫那样追赶路程,而是像旅行家似的沿途观赏。我们心中不只是想到一个起点和终点,而且还想到起点和终点之间相隔的距离。”中间的距离就是学生需要经历的沿途的风景,在这段历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转变思维方式,形成清晰的知识系统。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做到少教多学,让学生亲身经历
期刊
法国的哈伯特曾说:“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风都是逆风。”在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阶段,一定要认清现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制订有效的备考策略,力争实现高三阶段语文答题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大幅提升。为使高三二轮复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我校高三语文教研组平时的研究以及上次长沙学习获得的复习经验,笔者代表我们茶陵一中高三语文教研组对2016年高考命题趋势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并对我们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做法作一
期刊
中考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学生切身利益,改革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审慎稳妥,对一些关键环节的改革,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就体现了这样一种改革思路。  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形成新的招生录取模式和考试招生管理机制是推进中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积极稳妥地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了引导学生认真学
期刊
改变小学生惧怕作文的现状,培养他们的习作兴趣,让他们享受作文的快乐,是我们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颇感棘手却又须积极面对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比压力更容易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要想让小学生乐于写作,培养其写作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积极调动一切有利于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因素,为我所用。  兴趣从哪里来?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