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必修一选取了司马迁《鸿门宴》一文。“鸿门宴”的故事发生在刘邦进入咸阳、项羽歼灭了秦军主力——秦朝灭亡之后。刘、项共同的敌人消灭了,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就成为了当时的主要矛盾,鸿门宴正是这种矛盾的具体反映。
楚怀王曾与刘、项等人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刘邦先入咸阳,称王并不过分。但从军事力量而言,项羽强大,刘邦弱小,项羽不允许刘邦称王。
项羽的谋士范增千方百计想除掉刘邦,宴会前,以刘邦有“天子气”为借口鼓动项羽进攻;宴会开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羽犹豫不决时,又自作主张召项庄,嘱其“击沛公于坐,杀之”。
后来樊哙突然闯进帐内保护刘邦,致使刘邦逃离虎口,全身而退。范增见此情形又气又恼,脱口骂道:“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课本对“竖子”的注释为:“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笔者认为这一注释不够妥当。
刘邦在鸿门宴上能够借机逃脱,主要得益于三个人:
一是樊噲奋不顾身救驾。樊哙得到张良的情报后,挺身而出,闯进帐内,慷慨陈言,替刘邦开脱,使宴会上的紧张气氛得到缓和,为刘邦逃跑创造了条件。
二是项伯倒戈。项伯出于对张良的个人情谊,将项羽的决策告诉了张良。善于应变的刘邦趁机笼络项伯,让项伯为他说话。项伯跑到项羽面前替刘邦说情,项羽心软,果然“许诺”。
三是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有勇无谋。项羽听了曹无伤的密告后,先是怒火中烧,立即下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待到项伯为刘邦说情,他又“许诺”。鸿门宴上,刘邦道歉的同时暗指他受了小人的挑拨,他竟然不假思索地供出了曹无伤。范增多次示意要他下令杀刘邦,他却下不了决心,“默然不语”。对闯入帐内心怀敌意的樊哙他也没有采取果断措施,反而称赞樊哙是“壮士”,赐以酒食;对樊哙的指责也“未有以应”。甚至刘邦逃离后他也不采取任何行动,后来又“受璧,置之坐上”。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范增被彻底激怒了,置玉斗于地,拔剑击碎,并大骂“竖子不足与谋”。樊哙是刘邦的部下,为主子刘邦效力是应该的,范增不会骂他。由此推断,范增骂的人不单是项羽,而应该是项羽与项伯两个人。
“竖子”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辞源》认为这个词包括两个义项,一是“童子、童仆”,《吕氏春秋·必己》:“故人喜,具酒肉,令竖子为杀雁飨之。”二是对人的鄙称,犹谓“小子”。《晋书·阮籍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汉语大词典》对这个词的解释与《辞源》大致相同。“竖子”与“小子”的词义有明显的区别,“小子”除了有“对人的蔑称”这一含义外,还可以用来作自称或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竖子”的解释非常具体:“愚弱无能的人。”并以《鸿门宴》中的这个句子作为例子。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将课本中“竖子”的注释改为:“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指愚弱无能的人,这里指项羽、项伯。”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楚怀王曾与刘、项等人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刘邦先入咸阳,称王并不过分。但从军事力量而言,项羽强大,刘邦弱小,项羽不允许刘邦称王。
项羽的谋士范增千方百计想除掉刘邦,宴会前,以刘邦有“天子气”为借口鼓动项羽进攻;宴会开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羽犹豫不决时,又自作主张召项庄,嘱其“击沛公于坐,杀之”。
后来樊哙突然闯进帐内保护刘邦,致使刘邦逃离虎口,全身而退。范增见此情形又气又恼,脱口骂道:“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课本对“竖子”的注释为:“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笔者认为这一注释不够妥当。
刘邦在鸿门宴上能够借机逃脱,主要得益于三个人:
一是樊噲奋不顾身救驾。樊哙得到张良的情报后,挺身而出,闯进帐内,慷慨陈言,替刘邦开脱,使宴会上的紧张气氛得到缓和,为刘邦逃跑创造了条件。
二是项伯倒戈。项伯出于对张良的个人情谊,将项羽的决策告诉了张良。善于应变的刘邦趁机笼络项伯,让项伯为他说话。项伯跑到项羽面前替刘邦说情,项羽心软,果然“许诺”。
三是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有勇无谋。项羽听了曹无伤的密告后,先是怒火中烧,立即下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待到项伯为刘邦说情,他又“许诺”。鸿门宴上,刘邦道歉的同时暗指他受了小人的挑拨,他竟然不假思索地供出了曹无伤。范增多次示意要他下令杀刘邦,他却下不了决心,“默然不语”。对闯入帐内心怀敌意的樊哙他也没有采取果断措施,反而称赞樊哙是“壮士”,赐以酒食;对樊哙的指责也“未有以应”。甚至刘邦逃离后他也不采取任何行动,后来又“受璧,置之坐上”。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范增被彻底激怒了,置玉斗于地,拔剑击碎,并大骂“竖子不足与谋”。樊哙是刘邦的部下,为主子刘邦效力是应该的,范增不会骂他。由此推断,范增骂的人不单是项羽,而应该是项羽与项伯两个人。
“竖子”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辞源》认为这个词包括两个义项,一是“童子、童仆”,《吕氏春秋·必己》:“故人喜,具酒肉,令竖子为杀雁飨之。”二是对人的鄙称,犹谓“小子”。《晋书·阮籍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汉语大词典》对这个词的解释与《辞源》大致相同。“竖子”与“小子”的词义有明显的区别,“小子”除了有“对人的蔑称”这一含义外,还可以用来作自称或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竖子”的解释非常具体:“愚弱无能的人。”并以《鸿门宴》中的这个句子作为例子。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将课本中“竖子”的注释改为:“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指愚弱无能的人,这里指项羽、项伯。”一孔之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