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育初探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a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部分,审美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主要是通过现实美与艺术美等形式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应在美学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紧扣语文教材,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健康生活并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丰富的情感性,高中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审美教育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感情丰富的审美教育比单纯的智力教育与纯粹的思想教育有更大的优越性。审美教育能够理性地引导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感表达更为自然。审美教育的开展,它的作用不是画蛇添足,而是锦上添花,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丰盈,审美教育是培养具有丰富情感有血有肉的人的需要。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应直指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审美教育归根结底是情感的教育,审美教育最终是学生审美情感的养成。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要对学生审美情感加以引导,使学生思维深刻,情感丰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积淀人文素养,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审美能力。因此,審美教育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二、挖掘美育元素,明确审美教育的针对性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开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脍炙人口,那些风流蕴藉的文章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元素,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坚决摒弃急功近利的庸俗教学观,要多一点发现美的意识和激情,教师要凭借专业慧眼,努力寻找美育元素。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文章,体现了奇险美;《荷塘月色》等文章,体现了幽静美;《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等文章,体现了悲壮的行为美;《滕王阁序》等文章,体现了语言典雅美;《逍遥游》等文章,体现了浪漫美。这些美育元素,都是审美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三、基于核心素养,加强审美教育的实效性
  (一)贴近地面,深挖美的意蕴。语文教育是“言语”的教育,鉴赏体悟美,必须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丛林中穿行,采撷鲜花和果实。坚决反对借审美教育的名义,把语文课上成美术课或音乐课。特级教师肖培东在给教师培训时曾经举过这样的例子,有位青年教师上《米洛斯的维纳斯》,在课堂上大谈特谈中外名画甚至中外名胜古迹,在介绍的过程中配以音乐,把语文教师的角色变成了艺术教师的角色,语文课变成了艺术欣赏课。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必须贴近地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体味语言文字的美,流连于字里行间,沉浸于墨韵书香,通过朗读玩味等手段,深挖文章美的意蕴。
  (二)创设情境,激发美的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识过程跟所处的情境密切相关。教师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要以语言文字为依托,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善于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如果能被学生接受,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多种,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包括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可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美的情感。
  (三)读写融通,引导美的创造。阅读是一种输入,写作是一种输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所以在语文审美教育活动中,要做到读写融通,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观察,审美想象,审美创造,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
其他文献
女儿已经两周岁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很多,是女儿让我走上了觉醒之路,朝着美好的方向走去。  也许是源于对自我的不自信和不接纳,我把很多精力都放在女儿的教育上,希望她能够活出我想象中的完美和优秀,希望她能为我“增光添彩”,呵呵,多么俗气的目的。我和女儿就这么俗气的开始了。  于是,關注了很多早教的微信号;于是,看了很多关于早教的书籍;于是,疯狂的给女儿买各种各样的益智玩具;于是,带着女儿
期刊
《课标》提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转化思想来设计教学,那将非常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把知识的“生长点”
期刊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1.情境创设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
期刊
小学数学课堂逐渐生活化,主要指上课时要结合现有知识面和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学生们灵活地、正确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并用它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实际发生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和它的重要性。因此,课堂上,老师不仅要注重变幻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及授课内容的新颖,还要非常注重積极调节学生生活化的学习氛围。  一、将生活知识导入课程  数学老师一般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
期刊
语文课堂犹如一首美妙的乐曲,课前五分钟便是优美动人的前奏,充分开发利用课前五分钟,巧妙创意,有效训练,就犹如奏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  寓庄于谐,寓教于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很大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语文学习首先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叫他们从喜闻乐见的小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情境导入,可以启发学生解题的独特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在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期刊
农村由于受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对城区有一定的差距,从而农村小学生的整体生活水平也较城区小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在对农村小学生开展的实地调研中,笔者发现,主要存在学习压力大,学习很累,课堂缺少趣味性;很少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感觉老师不喜欢自己;因为成绩不好而自卑,不敢和同学交往;性格内向,缺少朋友等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该用不同于城区学校的
期刊
现在很多学生非常重视议论文资源的积累与开发,但是收集了很多资源之后,资源变得芜杂、繁复,对很多学生来说,这时的资源仍是片段式的、碎片式的,还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这时需要对资源进行分类整理,这既可以梳理资源,熟悉资源,也可以将素材恰当地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去。  一、材料的分类一  从大的角度来说,可以将材料分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等几个角度。将积累的材料进行分类汇总,联系自己掌握的某
期刊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与传统教学比较的基础上,新课标确定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明确目标,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高,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学效果很差。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生学习认知特点的教学手段,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必修课。在教学中如果能恰当运用情趣化教学,就可以更好
期刊
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围绕教材选择一些文本让学生阅读积累,反复揣摩、领悟、消化,能使学生将范文中的语言“化为自己的私有物”。别人文章里的养料只有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才能在写作时“信手拈来”,为文章锦上添花。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可以实现阅读之于写作的意义。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途径非常有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