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融合”,打开古诗教学新视野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是童蒙养正的根基,古诗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孕育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它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如何让“新时期”的古诗课堂再次成为唤醒师生智慧的生命磁场呢?哲学范畴中的“视域融合”对我们调和古诗教学观念,开启了新的视角。
  一、从“视角新颖”到“视域融合”,追溯古诗教学的本真意义
  古诗,作为文学的一种载体,常上常新的新思潮固然令人喜悦,但若只是新瓶装旧酒的包装形式,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突破,所以除了新颖的“视角”,我们还应有高度的“视野”、广度的“视域”。
  1.“视域融合”的内涵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首先提出“视域融合”的概念,把看视的区域定位为“视域”,其中,涵盖了从某一点出发所能看到的一切,这其中的灵动与调性与字短情长的古诗文有着相契合的磁场。以“视域融合”的哲学视角来探寻小学古诗教学变革,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路径。古诗教学活动中的“视域融合”,主要指儿童视域与文本视域的融合;儿童视域与教师视域的融合;儿童、文本、教师三者视域的融合。
  2.“视域融合”的教学意义
  基于“视域融合”理论重构小学古诗课堂,有其特定的教学追求和教学取向,通过对古诗这一特殊文体的不断格物致知,尊重儿童的生长节律,有助于实现小学古诗文课堂活性与张力的复苏。
  (1)实现了精细分析与整体关照的统一。在达伽马看来,理解不光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活动,更是理解者和理解对象的“视域融合”。即学生在阅读中既要领略文本的价值所在,又能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维护本文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体验的平衡者、引导者。而古诗艺术往往带给人笼统、模糊之感,教师常会给学生一些定向词作为评价,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古诗的阅读和鉴赏的确需要建构整体的审美,但也需要以具体分析作为支撑。“视域融合”教学范式下的细读慢品能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古诗内涵,深层次地进入艺术的殿堂。
  (2)实现了塑造核心素养与构建生长性课堂的统一。儿童是生长的,教育也是生长的,“视域融合”视角下,古诗文不再是冷冰冰的、沉默的存在物,而是一个会言语、有情绪的主体,儿童与文本两者间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相互感动,在不断地顺应、转化、创新中,所希冀的“对话关系”自然架构。传统古诗教学方法是教师单向传授字面意思,教师是知识的被动灌输者,学生间和师生间是非人性化的关系。“视域融合”下形成的是一种“兴趣—能力—积累”三者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达到塑造人文底蕴的目标。
  (3)实现了教师角色重塑和文本意蕴延展的统一。古诗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养,更有赖于自身视域与文本视域的“融合”。“视域融合”教学视角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微观分析能力,而这些都建立在教师自身对文本反复、细致、透彻,甚至超越的解读上。
  二、“视域融合”:创生小学古诗“类教学”视野的实践策略
  古诗作为特殊题材的艺术个体,它的文本具有语言凝练、情感迂回、意蕴悠远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上选编的诗歌按内容区分,主要有山水田园诗、送别诗、怀古诗、咏物诗等。无论哪一类型,都是以品味语言为载体,在思维对话中实现“文本、学生、教师”三者的共生。
  1.言意相融——让小学古诗教学走向精致
  文本,是儿童学习的“跳板”,是向读者开放的意义结构。而古诗作为一种有意象、有节奏的承载,犹如蜿蜒而下的长河,年代越久,距离源头越远,那下河的流域也更加宽广,古诗的意蕴就在读者的不断理解、阐释中得以传承和丰盈。
  (1)介入:“设问类”中交互融合。文本是一个具象的话语系统,是一串拥有潜在意蕴的形态符号。期待读者的视域与文本的视域呈现出相互融合、交流、对话的状态,设问则成为介入对话的媒介。这种介入是镜花水月般的自然交融,它并非作者与文本单行地向读者灌输意向的过程,而是相互沟通与动态建构的过程。
  (2)统整:“追问类”中升华对话意义。“谁想寻求理解,谁就必须反过来追问我说话背后的东西”伽达默尔告诉我们,文本在对读者开放、接纳的过程中,也需要彼此在追问中使对话深入下去。追问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结合时代现状所提出的,是具有提升思维、提升认知、提升发展的空间的。古诗教学时的追问,意味着学生与文本实现第二阶段的融合。
  以《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为例。在明诗意环节,一问:你认为一家五口谁最幸福?二追问:大儿子在炎炎烈日下耕作,二儿子编鸡笼,手都磨出茧,他们难道就不幸福了吗?相继补充创作背景,三度追问:面对此情此景,辛弃疾憧憬的幸福是什么?最后四度追问:能用一句话说说,现在你认为什么是幸福?这样的追问设计,让学生分别体会了老有所依是幸福,无忧无虑是幸福,为家辛劳、尽孝也是种幸福,对于幸福的解读更加多元化、深层次,尊重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
  2.悦纳融合——让小学古诗教学走向母语亲近
  (1)关注学生的读者意识。从写作教学角度看,读者意识是一种作文教学观,它倡导在近似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写作的作文训练方式。古诗教学也需要真实地回归“读者意识”,不是教师意识,亦不是考试意识,而是儿童在教学中的话语地位。正确引导和整理学生的读者意识,是实现“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的首要,是引导学生亲近母语的敲门砖。
  (2)以诵带入,言之心声。古诗,是有着演唱功用的特殊文本。反复吟诵,能提升朗诵技巧,并有助于审美水平的提升。而随着“经典咏流传”这一节目的火爆热播,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古诗这一艺术瑰宝的吟唱魅力,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浪漫而热烈,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豪迈而激昂,学生在“嘈嘈切切错杂弹”的自由诵读中,口中诵的是美,吟的是情。
  (3)角色扮演类,让无字之处皆成妙境。“视域融合”视角下,根据古诗类型,如送别诗等,都可以采取这样“独幕剧”的形式进行演绎。还可以配上契合的音乐背景,学生自由表演,最后由学生自己评价。通过角色扮演,发挥儿童的思维广度,从这里去看最初的风景,激发对自己母语的热爱。
  3.利用学生的期待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再读者,其视域与本文的视域在共阅读中时而分歧、时而融合,相互启发中不断碰撞发展。而这一过程,读者的期待视域也会实现同化、顺应的过程,即打破已有的平衡,在思辨中动态生成,构建新的平衡,形成新的视域。从心理特征上来看,儿童与成年人无论是审美能力,还是审美情趣都存在冲突,通俗地讲——兴趣点不同。这体现在,面对同一文本,教师和学生的期待视野就会存在明显的认知差异,比如这堂课例中“为什么直到李白要走了才来送别呢?”如果我们没有孙老师的火眼金睛,就忽略了这个急需解决的盲点。
  古诗教学,引领儿童徜徉千年前的声浪,感受历史长河间穿行的咏叹调,关乎文化自信和民族振兴。基于儿童“视域融合”以“类”的角度聚焦问题,以生为本,跳出以往古诗教学的固有框架,有助于建立灵动与调性相结合的古诗教学磁场。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程设置、普及率等各方面指标均有了较大的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观、择业观的树立也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转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进程不断推进,创新创业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以创业培训、基地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而创业培训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第一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校创
期刊
3~6岁是幼儿早期阅读的关键期,也是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专注力的关键期。经典儿童诗绘本有优美的意境和想象,好的儿童诗绘本,用的是儿童的语言、趣味的情节、艺术感的画面,给学龄前幼儿营造了一个诗意的童年,也给予了他们充分想象、自由创造的空间。幼儿教师应面向全体幼儿,通过多元阅读,让儿童诗绘本开启幼儿早期阅读的大门。  一、重视差异——鼓励个性化理解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与家庭环
期刊
在以往的阅读课中,通常都是教师讲解,学生聆听。期间,教师问什么,学生就想什么,至于学生是否拥有自主意识,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则很少有教师去考虑。另外,虽然有些学生在阅读课中表现良好,可是在总结阶段,他们依然不晓得自己学到了什么。合理改变传统阅读模式,将图表融入阅读课中,无疑是提高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此外,根据笔者的分析,发现图表在阅读课中具有以下优势:第一,能将文章基础信息、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学生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的核心素养,实现知识教学、人才培养的目的。其中,审美构建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如果能够将其作为培养目标,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语文阅读的魅力,进而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长此以往,能够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同时,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并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一、深入挖掘课本教材中的“美”  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构建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教材的“美”
期刊
核心素养与一般意义的“素养”有所不同,其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以及适应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及必备品格,着重强调的是家国情怀、个人修养、自我发展、社会关爱、合作参与以及创新实践等。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师需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结合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一、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及思维能力。以往灌输式的
期刊
幼儿园“科学益智区”是帮助幼儿启发智力的游戏区域,幼儿可以在益智区中对投放的游戏材料进行自主操作与玩耍,这些游戏材料可将幼儿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帮助他们建立起初步的物体认知。而益智区中材料投放的“分层次性”,是指教师在对益智区进行游戏材料投放时,要进行预先的选择与分类,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依据“由易到难”的顺序,合理而科学地对材料进行分层次投放,以此达到符合幼儿认知的投放目标。这样的投放方式不仅能
期刊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表面上看是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的过程,实质上却是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过程。学则须疑,问题是学生进行思考的开端。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有效的提问往往抵得上教师大段的枯燥的讲解。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搭建平台,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走出思维困境,不断推促课堂教学走向精彩。  一、提问内容要“激励”,诱发学生情感  受应试教育影响,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缺少
期刊
美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意识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深入发展,美育成为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要使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校外教育社团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使业余生活更加充实,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各种形式的校外教育社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基于以美育人的社团管理  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
期刊
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而对于阅读,学生通常会经历四个阶段,即写的什么、表达了什么、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和怎样写的。一般在阅读教学当中,面对文本只需要粗读就能够明确文本当中写了什么和表达了什么,但粗读法并不能让学生明确文本文字背后的内涵以及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所以,教学当中需要细读文本,而这也是语文教学当中经常采用的手段。  一、 关于文本细读  1.文本细读的基本内涵。中学语文教学当中,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经历了数次修订,最终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准则展开教学活动。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升课外阅读量,让书香浸润学生的童年。  一、注重教学“留白”,激发阅读兴趣  “留白”本是国画专业术语,它指的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所谓留白,是指创作书画的过程中,为了增添画面的协调感和意境感,画家特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