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阅读 面向全体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是幼儿早期阅读的关键期,也是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专注力的关键期。经典儿童诗绘本有优美的意境和想象,好的儿童诗绘本,用的是儿童的语言、趣味的情节、艺术感的画面,给学龄前幼儿营造了一个诗意的童年,也给予了他们充分想象、自由创造的空间。幼儿教师应面向全体幼儿,通过多元阅读,让儿童诗绘本开启幼儿早期阅读的大门。
  一、重视差异——鼓励个性化理解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与家庭环境、父母的引导、生活的影响等因素有关,显现出来的阅读能力是参差不齐的。而在经典儿童诗绘本中,作者一般会按照自己的情感和审美体验,以及内在的心灵世界写出诗意的文字,由于幼儿的理解程度和生活经验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对绘本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别。因此,教师可鼓励父母与幼儿共同阅读,用个性化的理解和朗读来传递绘本中的情感表达。
  有的儿童诗虽然篇幅不长,寥寥几句,但是字里行间好像在与幼儿对话。如,《风儿是什么味道?》中:“六月,蜜的味道,风也浸透了暖暖的阳光,很甜……”幼儿很容易联想到生活中让他感到很甜的东西。有的幼儿说:“风儿的味道很甜,就像棉花糖一样。”有的幼儿说:“风儿的味道很黏又甜,就像蜂蜜一样。”家长读到这里又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与幼儿稚嫩的声音一起共读,是一件如此幸福简单的事情。这时,教师应鼓励家长与幼儿互相沟通对绘本的理解,用语言进行情感的表达,家长可以向幼儿传递丰富的生活经历和阅历,讲一讲爸爸妈妈小时候觉得六月的风儿是什么味道的?由此,让幼儿有更深入的思考:“为什么六月的风儿味道不一样呢?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这些都是可以让父母与幼儿深入交流理解的。
  二、激发兴趣——采用多样化方式
  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兴趣,是幼儿能够主动阅读儿童诗绘本的重要条件。根据学龄前幼儿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教师可利用不同的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1.问题情境
  问题是激发幼儿求知欲和创造力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幼儿去质疑问题。
  例如,在儿童诗绘本《如果我是一片雪花》中,教师在阅读之前向幼儿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片雪花,你会去做些什么?”幼儿展开想象,经过讨论后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教师又提问:“如果你是一片雪花,飘到了小河里,会遇到谁呢?”由此,幼儿又会产生联想,小河里通常有哪些小动物、小植物。接着,教师问道:“如果你是一片雪花,飘到了广场上,会做什么?”幼儿有了之前回答的经验,首先会想到广场上会遇见谁,再想到雪花会和他们有什么样的快乐体验。一个个问题的抛出,一层层句式的展现,让幼儿在逐步解答的过程中,理解了冬天飘雪的季节特征,并且愿意以主人翁(雪花)的视角去领略冬日带给我们的欢乐和温暖,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是积极主动的,是快乐的。
  2.感官体验
  教育家皮亚杰提出,学龄前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以表象或形象思维为主,这种思维的特点就是具体形象性,所以我们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凭借表象思维进行阅读活动。
  例如,在教学儿童诗《叽叽喳喳的早晨》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麻雀叽叽喳喳的音频,从听觉上让幼儿初步感知绘本中营造的麻雀热闹、忙碌的场景。再翻开绘本,为幼儿展现的是同样特点的画面。幼儿充分进行了多种感官的体验,边听边看,画面里无处不在的小麻雀,以及它们栩栩如生的形态、动作映入脑海,早晨院子里繁忙欢腾的景象以及叽叽喳喳的叫声让幼儿身临其境。对于幼儿来说,这种阅读的体验是更深刻的,对绘本内容的理解是更立体的,阅读兴趣的形成也是更有效的。
  3.朗读竞赛
  儿童诗绘本的魅力在于内容富有意境美,节奏具有音乐性。幼儿光靠眼睛看是体会不到其中的美的,教师可以采用朗读的方式强化幼儿的理解。而同伴的激励以及竞赛的刺激和挑战性对幼儿的发展有强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朗读竞赛的方式,共同体会绘本中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例如,儿童诗绘本《春天》就比较适合小组朗读,幼儿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表达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用甜甜的表情来传达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用生动逼真的象声词来凸显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由此,朗读这首诗的关键在于有没有适合的语气、动作以及节奏,这些都是小组竞赛中幼儿会注意对比的要素。通过反复诵读,幼儿能够不断理解和品味儿童诗,使得儿童诗作品的内容在幼儿的脑海里越来越深刻明朗。为了维持幼儿朗读的兴奋劲儿,教师应该经常变化朗读形式,如可以采用师大声、幼小声朗读,或男、女生分工朗读,或前后排、小组、个人朗读,再或对答式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促进交流——支持互動性阅读
  幼儿的阅读活动是一个从看到的语言到说出的语言的过渡,也是幼儿逐步建立起社会行为的过程。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不断的交流和交往的活动来逐步完成,也就是说光通过“看”的行为建立起来的阅读品质,是不够完善的。
  1.教师参与的交流
  教师参与的交流活动包括教师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教师的参与表现为教师作为引导者的集体阅读,或者是教师作为合作者和幼儿共同阅读。这两种表现形式都可以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幼儿的阅读能力,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教师在集体阅读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方法,幼儿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从书中寻找答案。
  例如,在师幼共同阅读儿童诗绘本《逗蚂蚁》时,教师通过三个层次的提问,帮助幼儿逐步理解内容。第一个层次,帮助理解儿童诗大意,教师进行描述性的提问:“小朋友叫小蚂蚁来干嘛?小朋友请小蚂蚁吃的什么菜?用什么筷?小蚂蚁吃完了吗?”幼儿在从诗中找答案的过程中,也就初步理解了基本的意思。第二个层次,教师提出思考型问题:“小蚂蚁为什么往回搬的时候是‘哼呦哼呦’的?”幼儿在思考的时候调动了情感的经验,体会到小蚂蚁搬粮食时的愉悦。第三个层次,教师提出假设性问题:“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吃什么饭?用什么筷?”幼儿通过唤醒以前观察过的小蚂蚁的经验,回忆蚂蚁的生活习性,将儿童诗与生活相结合,通过语言的组织和编排,尝试大胆创编。教师三个层次的提问过程,明确了幼儿交流的方向,三个环节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使幼儿对绘本整体内容的表达也由开始的简单浅显到后来的具体完整,最后还能结合生活经验加以拓展和运用,这就是教师参与下的幼儿的交流。
  2.幼儿之间的交流
  幼儿之间的交流,比较容易让幼儿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教师可以在班级图书角建立互动交流区,为幼儿提供相互讨论、相互分享的空间。这样的活动可以分组进行,以小组为单位,每次阅读时大家商量一下讨论的内容。如,交流绘本最有趣的部分、谈一谈从绘本中的新发现、聊一聊阅读绘本用到的好习惯等,然后用绘画或者图示记录下来,这样的阅读不仅加强了幼儿的主动性、好奇心,也让幼儿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概括能力。
  在发展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时,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幼儿,选择适宜大部分幼儿的方式,又要尊重个别差异,利用个性化的特点阅读;既要重视幼儿在幼儿园的引导教育,又要重视家庭环境中的阅读熏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儿童观,让儿童诗绘本走进幼儿世界,使幼儿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桥幼儿园)
  (责任编辑 岳舒)
其他文献
鲁迅先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一直以来,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人们常常把作文指导看作是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认为只有有效的作文指导,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却往往淡化了对习作的修改指导。学生也认为,修改是教师的事,他们只负责写就行了。这样一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形成了一种模式:教师课堂尽力教,学生课上奋力写,写后教师费力改,改好后发到
期刊
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教学活动流于传统,教师讲解在课堂上占据了主要地位,学生实践不足,进一步导致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以及学习主动性的激发,通过任务驱动这一模式,激发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的任务驱动教学,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在教学活动开始前,结合教学重点事先设计一系列教学任务,然后
期刊
“地球运动”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核心知识点。纵观相关知识的考查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探究地球运动知识课堂教学中的锦囊妙计,是地理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的必然选择。湘教版地理教材对初中阶段地球运动知识点的设置主要集中在七年级上册。按照新课标要求,本知识点需要学生在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现象的同时能够区分两者对应产生的地理现象。教材第四章《世界气候》中,地球运动的核心知识“二分二至日图”作为影响气候因素被涉猎。
期刊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教学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都在积极地采取各种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难度比较大而且又比较枯燥的学科,如果仅仅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恐怕无法吸引到学生的兴趣。因此,将丰富的现实生活搬到课堂中来,让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结合,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到知识,从而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一、初中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现状  1.没有将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从数学课程的内容构成来讲,涉及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此外还包含了一些简单的几何计算知识。可以说,计算是小学数学的核心所在。然而不少学生在数学计算中容易出现错误,无法得出正确答案。因此,数学教师就要弄清楚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具体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减少计算错误。  一、小学生数学计算出错的具体原因  学生
期刊
计算思维能力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之一。在计算思维理念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笔者最近有幸观摩了市里的小学信息技术优课评比,认真聆听了六节课,应该说收获满满。本次小学信息技术优课评比的内容是苏科版五年级信息技术第14课《声音控制小猫动作》,内容比较简单,就是利用声音传感器,通过
期刊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发展,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需要,只有融入全新的教育理念,运用更好的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小学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教育,需要高度重视教育理念的探索和运用。而小学英语作为重要的语言学科,更需要通过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和发展,为英语教学的深化和延伸提供推动力,教师通过运用核心素养理念可以丰富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让学生的教育、成长更符合现代化教育的
期刊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法则。高质量课堂的有效构建,需要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针对学科特点,围绕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理念,循序渐进地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初中地理学科,特点鲜明,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同高效课堂构建的价值追求不谋而合。换言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教学方式。针对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中的典型
期刊
初中政治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弘扬民族精神与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然而,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整体教学模式过于死板,教师死抠教材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政治理论,而没有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有悖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当前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政治教学中,但由于这方面的教学经验不足,其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那么,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政治教学中呢?
期刊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程设置、普及率等各方面指标均有了较大的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观、择业观的树立也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转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进程不断推进,创新创业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以创业培训、基地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而创业培训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第一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校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