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从1969年英国开放大学建校以来,世界各地出现了约60所开放大学,它们对各自国家的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阐述开放大学运动的10大重要贡献。然而,绝大多数开放大学采用源自早期服务非全日制和成人学生的函授学校工业化组织模式。虽然开放大学的模式非常成功,但是,技术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越来越多常规大学也在采用在线和混合式学习,而且常常做得非常好。巨型开放大学(学生规模达到10万或以上的大学)会继续享有令人羡慕的规模经济,但是工业化模式不大适合规模较小的开放大学。另外,因特网和新兴社交媒体极大扩大了获取机会。因此,工业化模式原有的一些优势在当今可能不那么明显了。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从精英式转变为大众化的快速变化,大学的角色和权限也随之面临着挑战。本文在这个背景下专门讨论开放大学的未来以及致力于发展21世纪新型大学的教育改革者能从开放大学的实践中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关键词】 未来大学;开放大学;混合式学习;远程开放学习;高等教育工业化模式;在线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6)11—0005—12
导读:自从本世纪初以来,在线学习渐渐受到普通高校的热捧,短短十几年时间,人们已经见证了它在普通高校校园的燎原之势,甚至在在线学习的研究方面,普通高校也大有“喧宾夺主”之“霸道”。①不管我们承认与否,这已经威胁到开放大学的发展前景乃至生存。为此,本刊国际论坛邀请在相关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国际同行与中国读者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期盼这些新视角、新视野、新观点能为我国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校和开放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教学和教学管理、技术应用乃至组织结构和流程等方面的“转型”有所启发。我们在2015年第1期刊发了两位英国资深学者安妮·盖斯凯尔和罗杰·米尔斯博士的文章,该文从5个方面——教学、学习和质量保证过程的质量,学习成效,教学法,学习机会,以及学生、员工和雇主的看法——分析远程开放e-learning的挑战,两位作者还对其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反思②。2016年第6期,我们刊发了以色列开放大学教授莎拉·古丽-罗森布利特博士的文章,系统分析“不同类型的远程高等教育机构在数字化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包括6个方面:“远程大学与校园式大学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技术和教学基础设施的变化;从服务一国到面向全球;寻找学术界和产业界合适的合作伙伴的迫切需要;探索质量保证机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穷人与富人之间的数字鸿沟”,作者还在这个基础上分享了她对远程高等教育机构未来发展前景的见解。③2016年第10期我们刊发了爱尔兰首位数字化学习讲席教授马克·布朗博士的文章,分享作者对远程教育未来、高等教育未来、数字化技术(包括慕课)之于高等教育未来的影响等重大问题的思考。④
本期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具有双重高等教育(普通高校和开放大学)管理经历的研究者罗斯·保罗教授。保罗教授就职于高等教育管理岗位长达35年之久(1973年-2008年),其中有30年时间先后在4所大学(包括普通高校和开放大学)担任副校长、代理校长、校长,有丰富的远程开放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管理经验。退休之后,他继续服务社会,经常应邀到国内外高校和专业组织提供顾问咨询服务或在学术会议上做报告,足迹遍及中国、泰国、斯里兰卡、约旦、前苏联、以色列、美国、欧洲、拉丁美洲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大学领导才能、大学管治和教育技术管理。保罗教授2008年从加拿大温莎大学校长之位退休,随后受聘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过去三年,他一直在负责该校的高等教育机构领导才能专题培训班,学员来自中国、沙特阿拉伯和美国,还接受学习共同体委托对巴基斯坦的大学校长进行培训。保罗教授是新西兰开放理工学院和英国开放大学客座教授。
由于保罗教授是一位“跨界”领导者、管理者和研究者,2015年12月我邀请他为国际论坛撰稿时提出:希望他从历史视角阐述他对开放大学发展前景的看法。“当今很多常规大学也采用在线教育,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担心开放大学的未来。开放大学会继续走在教育创新的前沿吗?在常规和远程教育逐渐融合的时代它们还能继续作为独立实体存在吗?它们最终会被历史更加悠久、更有声望的校园式常规大学吞并吗?”这些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这篇文章首先简要分析开放大学的4种历史渊源,即函授学校模式、广播电视大学模式、双轨模式大学和(完全)在线教学大学。接着从历史视角出发阐述开放大学的兴起和发展对高等教育系统的影响。作者认为,开放大学具有“颠覆性”,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催化剂,主要贡献包括:扩大接受教育的机会,发展和建立高等教育“工业化模式”,强调个人发展,使业余学习、在家学习和终身学习得到承认,通过先前学习评价与认定进行认证,挑战传统教学方法,增强公共受托责任,研究学生行为,促进开放获取运动(开放教育资源)发展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快速发展10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慕课不是开放大学运动的产物”,把它与其他贡献列在一起,目的是为了“强调教学设计和学习支持对远程学习的重要性”。毋庸讳言,这些方面的贡献对普通高校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促进后者加快改革,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接下来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普通高校的变化:开放大学所熟悉的混合式学习在普通高校校园的流行和学生成分与开放大学的趋同。
文章在“大学未来角色的挑战”一节指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各地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大学面临4个方面的变革压力(政府减少对公立大学的拨款、学生-消费者导向的工具主义、公共受托责任的增加和终身学习的需求),而影响大学未来的主要因素包括大学自己的形象和名声、能否独树一帜、成本效益、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对社会的贡献和满足学生需求。在这个基础上,文章深入剖析了开展远程开放学习的普通高校和开放大学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必须应对的挑战。
文章最后围绕开放大学的未来展开讨论,作者认为,虽然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但开放大学自身的定位、特点和经验符合时代的要求,开放大学能否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主要取决于3个方面的因素:坚定履行扩大教育机会使命;改革办学模式,以最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利用技术提高学习效果,探索继续保留工业化模式优势的新方法;加强质量保证机制建设。在当今高等教育大环境下,远程教育前景不明朗。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唯有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开放大学才能保住自己的发展和生存空间,才能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远程教育或者说开放大学对高等教育的贡献不容抹杀,普通高校应该勇于承认这些贡献,充分利用开放大学在在线(远程)学习领域打下的坚实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才能少走弯路,避免重蹈覆辙。如果普通高校放不下身段,不能以科学态度平等对待在线(远程)学习领域同仁,尊重他们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那么在线学习在普通高校能否真正扎根、开花和结果仍不容乐观,最终对自己的形象、名声和事业发展而言可能弊大于利。加拿大学者巴格利教授近年连续撰文痛陈普通高校在在线(远程)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上表现出来的“选择性遗忘”以及“无知”和“幼稚”,或者说“盛气凌人”,乃至可能造成的危害(详见巴格利教授为澳大利亚远程开放学习协会《远程教育》期刊撰写的系列反思文章)。
至于开放大学,千万不能继续沉浸在充满传奇的过去之中沾沾自喜。我们要有忧患意识,但不能妄自菲薄,自我矮化。如果说开放大学从一开始就必须不断应对各种挑战,战胜各种困难,跨越各种障碍,那么,我们今天的挑战、困难和障碍远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巨大。希望这篇文章有助于开放大学同仁坚定信念,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处境(包括优势、机遇和威胁),结合具体国情,探索摆脱困境之路,在21世纪再造辉煌。
罗斯·保罗教授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稿约为国际论坛撰写这篇文章。他学风严谨,为人谦逊,展示了一位学术长辈令人尊敬的风范。我们谨向保罗教授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肖俊洪)
引 言
自从1969年英国开放大学创办以来,世界各地涌现出一批同类大学,高等教育也随之发生变化。开放大学实行开放入学,创造性使用交互技术,以远程开放学习形式促进随时随地的教育,因此,在很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放大学是教育领域的领导者。
开放大学给以前的弱势群体学习者提供教育机会,帮助他们走向成功,这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然而,它们也可能成为自己成功的受害者。当今很多常规大学也采用在线教育,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担心开放大学的未来。开放大学会继续走在教育创新的前沿吗?在常规和远程教育逐渐融合的时代,它们还能继续作为独立实体存在吗?它们最终会被历史更加悠久、更有声望的校园式常规大学吞并吗?
温博朗曾阐述英国开放大学在21世纪之初的状况,很好地概括了开放大学面临的挑战:“不管其他学校的教学法质量如何,在线教育是开放大学地位、身份和作用的潜在竞争对手。开放大学能否证明e-learning的投资规模和相关教学法的质量继续使它有别于其他大学?这是开放大学在世纪之交面临的挑战。”(Weinbren, 2015, p. 184)处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各类学校都必须清楚自己的核心优势,把自己跟对手区别开来,这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开放大学必须重点考虑其与众不同的身份。在建校和发展初期,它们不必担心与众不同,但是在随后岁月里要争取合法地位,加之在线学习在传统校园的兴起,如何保持与众不同在今天成为了一个更大的挑战。早期我们很容易把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区分开来,但古丽-罗森布利特指出,在在线学习时代,这种区别越来越模糊(Guri-Rosenblit, 2014)。她还把建立在彼得斯工业化模式(Peters, 1973)基础上的开放大学与主要发生在传统大学校园的在线教育区分开来(Guri-Rosenblit, 2012)。换言之,多数开放大学仍然没有大规模采用在线学习。
虽然开放大学证明了远程开放学习的价值和学术上的可信,并且如下文所述对世界各地高等教育机构的角色和成功做出很多贡献,但是常规大学并没有采用开放大学的工业化模式,它们直接采用在线学习并以自己的方式对其进行改造,充分利用无处不在的2.0技术、社交媒体和因特网。
本文拟分析过去50年开放大学的主要贡献,讨论它们在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应采取什么策略和有哪些担心。我们认为,开放大学已经取得巨大成功;其成功不仅体现在向原本没有受教育机会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帮助他们走向成功,而且还以其他多种方式促进人们对各自国家高等教育的思考和实践。文章最后还展望了开放大学的未来,把它们的挑战与常规大学的挑战进行对比和对照。
世界各地开放大学
世界各地开放大学源于早期几种办学模式:
1. 函授学校
1982年国际函授教育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会议,把名字改为国际远程教育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Distance Education)。这一易名实际上是承认英国开放大学和其他开放大学(主要是英联邦国家)的影响。虽然当时这些开放大学主要采用函授材料,但是它们也在积极使用其他技术(主要是电话和电视)提供支持服务。国际函授教育理事会一些资深成员(主要是以函授方式提供成人和继续教育课程的机构)强烈反对易名,但是这一易名反映了开放大学和双轨模式大学时代的来临。今天自称“开放大学”的大多数机构是建立在函授教育传统和后来发展成为课程开发和传送的“工业化”模式基础上。丹尼尔所说的11所巨型大学中10所有函授教育的渊源,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现改名为中国开放大学系统)是唯一例外(Daniel, 1998)。
2. 广播电视大学
20世纪80年代,中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招生规模庞大的学校主要通过电视讲座形式提供大众化高等教育。早期的情况是:学生们坐在教室里收看电视屏幕上一个“会说话的头像”授课,后来这些学校渐渐吸收和适应开放大学结构和流程,把远程和面对面学习混合在一起。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基础组建起来的中国开放大学系统目前有360万在校生,该系统“正逐渐摆脱广播电视的传统,转而采用以独立在线学习为主、地区中心面授支持为辅的模式”(Garrett, 2016)。成立于1983年的日本放送大学在2007年易名为日本开放大学,以更好地代表其开放入学政策。 3. 双轨模式大学
决策者(主要在澳大利亚)选择了双轨模式而非建设大型单轨模式开放大学。位于吉隆的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是作为双轨模式大学创办起来的,其使命包括向全国提供远程教育。“虽然迪肯大学的创办者受到英国开放大学模式的启发,并希望在远程教育资源的质量上赶上开放大学,但是,一开始其课程的招生规模小,这意味着无法实现大型机构的规模经济。于是,他们决定校园学生和远程学生都使用这些优质远程教育资源,以帮助降低资源制作成本。这被认为是双轨模式的一个优势”(Davies
【关键词】 未来大学;开放大学;混合式学习;远程开放学习;高等教育工业化模式;在线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6)11—0005—12
导读:自从本世纪初以来,在线学习渐渐受到普通高校的热捧,短短十几年时间,人们已经见证了它在普通高校校园的燎原之势,甚至在在线学习的研究方面,普通高校也大有“喧宾夺主”之“霸道”。①不管我们承认与否,这已经威胁到开放大学的发展前景乃至生存。为此,本刊国际论坛邀请在相关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国际同行与中国读者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期盼这些新视角、新视野、新观点能为我国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校和开放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教学和教学管理、技术应用乃至组织结构和流程等方面的“转型”有所启发。我们在2015年第1期刊发了两位英国资深学者安妮·盖斯凯尔和罗杰·米尔斯博士的文章,该文从5个方面——教学、学习和质量保证过程的质量,学习成效,教学法,学习机会,以及学生、员工和雇主的看法——分析远程开放e-learning的挑战,两位作者还对其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反思②。2016年第6期,我们刊发了以色列开放大学教授莎拉·古丽-罗森布利特博士的文章,系统分析“不同类型的远程高等教育机构在数字化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包括6个方面:“远程大学与校园式大学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技术和教学基础设施的变化;从服务一国到面向全球;寻找学术界和产业界合适的合作伙伴的迫切需要;探索质量保证机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穷人与富人之间的数字鸿沟”,作者还在这个基础上分享了她对远程高等教育机构未来发展前景的见解。③2016年第10期我们刊发了爱尔兰首位数字化学习讲席教授马克·布朗博士的文章,分享作者对远程教育未来、高等教育未来、数字化技术(包括慕课)之于高等教育未来的影响等重大问题的思考。④
本期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具有双重高等教育(普通高校和开放大学)管理经历的研究者罗斯·保罗教授。保罗教授就职于高等教育管理岗位长达35年之久(1973年-2008年),其中有30年时间先后在4所大学(包括普通高校和开放大学)担任副校长、代理校长、校长,有丰富的远程开放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管理经验。退休之后,他继续服务社会,经常应邀到国内外高校和专业组织提供顾问咨询服务或在学术会议上做报告,足迹遍及中国、泰国、斯里兰卡、约旦、前苏联、以色列、美国、欧洲、拉丁美洲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大学领导才能、大学管治和教育技术管理。保罗教授2008年从加拿大温莎大学校长之位退休,随后受聘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过去三年,他一直在负责该校的高等教育机构领导才能专题培训班,学员来自中国、沙特阿拉伯和美国,还接受学习共同体委托对巴基斯坦的大学校长进行培训。保罗教授是新西兰开放理工学院和英国开放大学客座教授。
由于保罗教授是一位“跨界”领导者、管理者和研究者,2015年12月我邀请他为国际论坛撰稿时提出:希望他从历史视角阐述他对开放大学发展前景的看法。“当今很多常规大学也采用在线教育,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担心开放大学的未来。开放大学会继续走在教育创新的前沿吗?在常规和远程教育逐渐融合的时代它们还能继续作为独立实体存在吗?它们最终会被历史更加悠久、更有声望的校园式常规大学吞并吗?”这些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这篇文章首先简要分析开放大学的4种历史渊源,即函授学校模式、广播电视大学模式、双轨模式大学和(完全)在线教学大学。接着从历史视角出发阐述开放大学的兴起和发展对高等教育系统的影响。作者认为,开放大学具有“颠覆性”,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催化剂,主要贡献包括:扩大接受教育的机会,发展和建立高等教育“工业化模式”,强调个人发展,使业余学习、在家学习和终身学习得到承认,通过先前学习评价与认定进行认证,挑战传统教学方法,增强公共受托责任,研究学生行为,促进开放获取运动(开放教育资源)发展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快速发展10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慕课不是开放大学运动的产物”,把它与其他贡献列在一起,目的是为了“强调教学设计和学习支持对远程学习的重要性”。毋庸讳言,这些方面的贡献对普通高校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促进后者加快改革,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接下来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普通高校的变化:开放大学所熟悉的混合式学习在普通高校校园的流行和学生成分与开放大学的趋同。
文章在“大学未来角色的挑战”一节指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各地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大学面临4个方面的变革压力(政府减少对公立大学的拨款、学生-消费者导向的工具主义、公共受托责任的增加和终身学习的需求),而影响大学未来的主要因素包括大学自己的形象和名声、能否独树一帜、成本效益、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对社会的贡献和满足学生需求。在这个基础上,文章深入剖析了开展远程开放学习的普通高校和开放大学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必须应对的挑战。
文章最后围绕开放大学的未来展开讨论,作者认为,虽然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但开放大学自身的定位、特点和经验符合时代的要求,开放大学能否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主要取决于3个方面的因素:坚定履行扩大教育机会使命;改革办学模式,以最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利用技术提高学习效果,探索继续保留工业化模式优势的新方法;加强质量保证机制建设。在当今高等教育大环境下,远程教育前景不明朗。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唯有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开放大学才能保住自己的发展和生存空间,才能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远程教育或者说开放大学对高等教育的贡献不容抹杀,普通高校应该勇于承认这些贡献,充分利用开放大学在在线(远程)学习领域打下的坚实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才能少走弯路,避免重蹈覆辙。如果普通高校放不下身段,不能以科学态度平等对待在线(远程)学习领域同仁,尊重他们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那么在线学习在普通高校能否真正扎根、开花和结果仍不容乐观,最终对自己的形象、名声和事业发展而言可能弊大于利。加拿大学者巴格利教授近年连续撰文痛陈普通高校在在线(远程)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上表现出来的“选择性遗忘”以及“无知”和“幼稚”,或者说“盛气凌人”,乃至可能造成的危害(详见巴格利教授为澳大利亚远程开放学习协会《远程教育》期刊撰写的系列反思文章)。
至于开放大学,千万不能继续沉浸在充满传奇的过去之中沾沾自喜。我们要有忧患意识,但不能妄自菲薄,自我矮化。如果说开放大学从一开始就必须不断应对各种挑战,战胜各种困难,跨越各种障碍,那么,我们今天的挑战、困难和障碍远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巨大。希望这篇文章有助于开放大学同仁坚定信念,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处境(包括优势、机遇和威胁),结合具体国情,探索摆脱困境之路,在21世纪再造辉煌。
罗斯·保罗教授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稿约为国际论坛撰写这篇文章。他学风严谨,为人谦逊,展示了一位学术长辈令人尊敬的风范。我们谨向保罗教授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肖俊洪)
引 言
自从1969年英国开放大学创办以来,世界各地涌现出一批同类大学,高等教育也随之发生变化。开放大学实行开放入学,创造性使用交互技术,以远程开放学习形式促进随时随地的教育,因此,在很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放大学是教育领域的领导者。
开放大学给以前的弱势群体学习者提供教育机会,帮助他们走向成功,这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然而,它们也可能成为自己成功的受害者。当今很多常规大学也采用在线教育,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担心开放大学的未来。开放大学会继续走在教育创新的前沿吗?在常规和远程教育逐渐融合的时代,它们还能继续作为独立实体存在吗?它们最终会被历史更加悠久、更有声望的校园式常规大学吞并吗?
温博朗曾阐述英国开放大学在21世纪之初的状况,很好地概括了开放大学面临的挑战:“不管其他学校的教学法质量如何,在线教育是开放大学地位、身份和作用的潜在竞争对手。开放大学能否证明e-learning的投资规模和相关教学法的质量继续使它有别于其他大学?这是开放大学在世纪之交面临的挑战。”(Weinbren, 2015, p. 184)处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各类学校都必须清楚自己的核心优势,把自己跟对手区别开来,这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开放大学必须重点考虑其与众不同的身份。在建校和发展初期,它们不必担心与众不同,但是在随后岁月里要争取合法地位,加之在线学习在传统校园的兴起,如何保持与众不同在今天成为了一个更大的挑战。早期我们很容易把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区分开来,但古丽-罗森布利特指出,在在线学习时代,这种区别越来越模糊(Guri-Rosenblit, 2014)。她还把建立在彼得斯工业化模式(Peters, 1973)基础上的开放大学与主要发生在传统大学校园的在线教育区分开来(Guri-Rosenblit, 2012)。换言之,多数开放大学仍然没有大规模采用在线学习。
虽然开放大学证明了远程开放学习的价值和学术上的可信,并且如下文所述对世界各地高等教育机构的角色和成功做出很多贡献,但是常规大学并没有采用开放大学的工业化模式,它们直接采用在线学习并以自己的方式对其进行改造,充分利用无处不在的2.0技术、社交媒体和因特网。
本文拟分析过去50年开放大学的主要贡献,讨论它们在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应采取什么策略和有哪些担心。我们认为,开放大学已经取得巨大成功;其成功不仅体现在向原本没有受教育机会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帮助他们走向成功,而且还以其他多种方式促进人们对各自国家高等教育的思考和实践。文章最后还展望了开放大学的未来,把它们的挑战与常规大学的挑战进行对比和对照。
世界各地开放大学
世界各地开放大学源于早期几种办学模式:
1. 函授学校
1982年国际函授教育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会议,把名字改为国际远程教育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Distance Education)。这一易名实际上是承认英国开放大学和其他开放大学(主要是英联邦国家)的影响。虽然当时这些开放大学主要采用函授材料,但是它们也在积极使用其他技术(主要是电话和电视)提供支持服务。国际函授教育理事会一些资深成员(主要是以函授方式提供成人和继续教育课程的机构)强烈反对易名,但是这一易名反映了开放大学和双轨模式大学时代的来临。今天自称“开放大学”的大多数机构是建立在函授教育传统和后来发展成为课程开发和传送的“工业化”模式基础上。丹尼尔所说的11所巨型大学中10所有函授教育的渊源,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现改名为中国开放大学系统)是唯一例外(Daniel, 1998)。
2. 广播电视大学
20世纪80年代,中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招生规模庞大的学校主要通过电视讲座形式提供大众化高等教育。早期的情况是:学生们坐在教室里收看电视屏幕上一个“会说话的头像”授课,后来这些学校渐渐吸收和适应开放大学结构和流程,把远程和面对面学习混合在一起。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基础组建起来的中国开放大学系统目前有360万在校生,该系统“正逐渐摆脱广播电视的传统,转而采用以独立在线学习为主、地区中心面授支持为辅的模式”(Garrett, 2016)。成立于1983年的日本放送大学在2007年易名为日本开放大学,以更好地代表其开放入学政策。 3. 双轨模式大学
决策者(主要在澳大利亚)选择了双轨模式而非建设大型单轨模式开放大学。位于吉隆的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是作为双轨模式大学创办起来的,其使命包括向全国提供远程教育。“虽然迪肯大学的创办者受到英国开放大学模式的启发,并希望在远程教育资源的质量上赶上开放大学,但是,一开始其课程的招生规模小,这意味着无法实现大型机构的规模经济。于是,他们决定校园学生和远程学生都使用这些优质远程教育资源,以帮助降低资源制作成本。这被认为是双轨模式的一个优势”(Da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