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学困生转化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h1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相对低年级而言,中年级的数学学习难度有所增强,由开始的基础题型渐渐转向了逻辑思维题型探究,而处于这一阶段的部分学生因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难以理解三四年级的数学知识,于是学困生骤增,这将阻碍教师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注重对小学中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也就成了数学教师所需着重考虑的一个课题。文章将从小学中年级数学学困生特征出发。进一步提出几点转化策略,旨为消除学困生而提供有效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数学教学 学困生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94-01
  近几年来,我国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愈发强烈,尤其是小学数学,更是历经多次改革。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因学习难度的不断增加,也致使学困生数量逐步增多。小学中年级阶段便出现了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无疑阻碍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学习进步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分析当前中年级学困生学习状况。并采取有效策略,帮助学困生走出数学学习的困境。
  一、小学中年级数学学困生的特征
  首先,这一阶段的小学生虽然已接受一二年级数学知识的学习,但总体上来说,所接受的正规数学知识传授也相对减少,对于数学学习尚未形成完整的认知,因在低年级阶段基础知识尚未打好,以至于中年级数学学习阻碍重重。
  其次,对于小学生而言,三四年级的数学知识难度相较于一二年级来说难度更大。小学生初步了解到中年级数学学习难度,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这一阶段学习乃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难关,但步入中年级时,小学生却显现出了难以适应状况,因知识的复杂性和逻辑性的增强,难以有效理解中年级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还需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注重学生学习心理发展动态,适时调整教学方案。
  再次,基于数学学科的特质,无论处于哪个学习阶段,若是缺乏认知数学的能力,也很难取得大的学习突破。所以,培养学生数学认知能力极为重要的。但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学哪个年级的学生,许多教师也未能注意到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指导培养,长久下去,学生没有形成准确数学认知思维,自然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最后,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科学指引学生探究数学奥秘,最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各种数学难题。但从当前学生发展现状来看,学生思维的形成明显落后于教师的教学进度,对于许多数学概念没有充分把握,导致数学思维难以形成,学习能力也难提升。
  二、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建立信心
  小学中年级学生中许多学困生带有自卑、不自信心理,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升至三四年级,数学知识难度也不断增加,因数学学得不好,导致学困生自卑心理愈发加重,对于数学更提不起学习兴趣。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应主动为学困生提供一个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困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障碍。
  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为学困生创造回答机会,提问一些基础性的数学问题,假装无意间让学困生来回答,学困生回答对了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认同;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并慢慢指导,将其引向正确的思考方向。如此,学困生的内在潜能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教师与学困生要加强情感沟通交流,了解学困生的内心想法和学习需求等状况,才能寻求最佳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小组合作
  中年级的学困生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想法,但对于数学学习兴趣仍较不稳定,外界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学困生数学学习态度的转变。为此,数学教师还应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活动来激发学困生学习热情,诸如自主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等,借此活动的进行,使其学习兴趣得以巩固。
  (三)因材施教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的基础学科,对于学习者的逻辑思维和系统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学困生难免会有畏难情绪。而为了转化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还应当深入了解和分析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来展开因材施教,使其教学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切不可急于求成,给学困生太多压力,这显然不利于学困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学习四则运算时,教师课时安排也要充分考虑到学困生的知识吸收程度,第一课时以教材例题讲解为主,而第二课时则是开始变换题型,注重思维的一个转变,第三课时则是综合各式各样的题型展开练习,巩固运算能力。使学困生能够跟得上教学进度,促进全班的共同进步。此外,学习完四则运算后,教师在作业布置上也应分层布置,如学习较好的学生要注重知识拓展能力,让优质生自行编创题目来解答。而学困生则要求在掌握基本运算方法的前提下,慢慢过度到拓展题型上,如此一来,学困生才能拥有足够的巩固知识和发展自我的空间,逐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
  (四)家校合作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习态度的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管教,甚至部分家长认为将孩子交给学校,自己就没有教育的必要了,这显然是不利于孩子学习的进步和健康成长的,这实际上也是学困生不断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困生取得学习发展进步,教师既要给予学困生人文关怀、悉心辅导更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通过家访或是家长会形式,来告知家长,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学习进步和未来发展的现实意义,让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并自觉发挥监督指导作用,与孩子共同进步。而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教师也可进一步了解到学困生的各种状况,以为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而提供一个参考资料。也就是说,为了促进学困生数学学习的转变,强化家校合作是极为关键。
  三、结束语
  学生步入中年级后,面临数学难度的增强,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学习困境。此时,数学教师便要立足学困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需求,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度,鼓励学困生大胆表达自我,认可学困生的发展进步,并联合学困生家长,来共同督促学困生的数学学习。长期以往,学困生数学学习能力自然会有所提升,更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闫红梅.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措施[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4):38-38.
  [2]王会玲.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促数學学困生转化[J].中国教师,2013(5):88-88.
  [3]黎汝标.小学四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5):71-71.
  [4]乌尼阿布.小学三年级数学学困生的产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7(17):60-60.
其他文献
对太行山东麓油松种子园内40个无性系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用UPGMA聚类分析就无性系间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15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共检测到95个位点,
以非洲紫罗兰丛生芽为外植体,研究了秋水仙素在不同浓度(5、10、20mg/L)及不同处理时间(10、20、30d)对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0mg/L秋水仙素处理30d的丛生芽诱变频率最高,达32.5%。
【摘 要】如果说人生教育体系是一座高楼大厦,小学教育则是大厦的根基。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既为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也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国家需要的各类人才夯实根基。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适龄儿童获得了基本的学习机会,义务教育给农村小学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依据相关调查显示,进城务工子女,大约30%的父母不在身边,有的老人带,有的亲戚带,甚至有的自己照顾自己和弟弟妹妹,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空白。本文主要阐述的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困生”相关问题,旨在解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习难点。  【关键词】进城务工 随迁子女 学困生 原因 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困问题有效干预校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