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农夫情结
现年29岁的刘梅出生在安徽阜阳市郊区,小时候,家里有一块自留地,种些当季的瓜果蔬菜,平时她最喜欢和父母一起到田间劳作。
上学后,刘梅不再有太多时间“混”在地里,不过每次读书读累了'她仍喜欢到自留地里看看蔬菜。有时候正值黄瓜生长的季节,干脆就把藤上的黄瓜摘下来,也不洗,只把上面的刺弄掉就啃,这种田园生活让她感到很惬意。后来刘梅家搬进了市区,那段自家种菜自家吃的时光,从此就成了记忆里最美好的一部分。
2003年从国内一所农学院毕业后,刘梅到美国卡斯特恩大学就读。有趣的是,她发现离学校不远的公园旁边,有一大块茂盛的绿地,被一排排铁桩与铁丝分割为许多小方块,每个小方块约十米见方,上面种植着各种蔬菜。这是出租给市民的菜地,每块地的年租金50美元,租用者可以任意种植。
空地中央有一间无人值守的小屋,里面放满了挖土翻地用的铁铲、锄头、铁耙等各类工具。小屋门上挂了一把4位数的密码锁,租了地的人会获知铁锁的密码,下地时不必带任何工具。地里有浇水用的自来水移动软管,用水都是免费的。浇水时,只需将软管拖到自己的地里,拧—下水龙头即可完成。
没想到,在美国竟能轻而易举地实现自己的种菜梦!刘梅当即租下一块地,将种子随便撒进肥沃的土壤。不多久,地里就冒出了绿油油的菜苗,长势喜人。在这里,种植任何东西都采取最原始的方式:不使用农药、化肥,也不使用除草剂、催熟剂,让瓜果蔬菜遵循自然规律自由生长。干活干累了,她就邀请其他“地主”席地而坐侃大山,交流种植经验。
几个月后,红彤彤的西红柿和辣椒挂满枝头,旁边还簇拥着绿油油的白菜与菠菜。美国的蔬菜很贵,这小小的菜地为刘梅省了不少钱,也让她在大饱口福之余,体验到了“自给自足”的乐趣。
傍晚散步时,刘梅惊奇地发现,许多美国主妇和她一样,也对种菜情有独钟。不少人家的前庭后院都种上了豆角、南瓜和土豆等。自己种的吃不完,还可以拿到早市上去卖。刘梅经常看见那些鲜嫩欲滴的蔬菜前写着一行字“早上刚从田里摘下”。而附近的市民,也纷纷拉着小车来采购,那种景象就如中国乡村的赶集一般热闹。这些新鲜果蔬绝对“有机”,再加上充分吸收了北美灿烂的阳光,长得煞是好看,吃起来更是味道鲜美。
时间不长,刘梅就被这种充满浪漫情调的“农夫生活”所吸引,不由想到,如果自己有几十亩田地,做个小农场主该多棒!
B:敢吃“螃蟹”
因为是学农业的,平时刘梅和同学有不少机会到美国的一些私人农场打工实习。最好玩的是第一次到sAPR农场去摘菜,由于路远,需要住在农场边上,所以大家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买下一顶可以隔成“三室一厅”的帐篷,一人一个睡袋,听说那里有游泳池,女孩子们马上再买一套泳装,临行前大家再海吃一顿,像要去野营般兴高采烈。
到了那里才发现,番茄都养在暖棚里。采摘时要弯腰低头不说,而且暖棚里空气不流通,头顶太阳又晒得很,简直闷死了。几天下来,刘梅和几个同学就变成了“非洲人”。
后来到果园里劳动,刘梅原以为会轻松些,谁料这里蚊虫肆虐,一天下来她就被叮得浑身发痒,只好用“蚊不叮”一通乱抹。后来刘梅学乖了,用长袖、长裤、帽子、手套把自己从头到脚包了个严严实实。其间因受不了这种苦,一起来的同学纷纷逃离,最后只有刘梅一人坚持了下来。
农场主约翰曾在北京留学,对中国知之颇多,他向刘梅问起中国的印刷术、指南针,还跟刘梅讨论唐太宗李世民和大清王朝的康熙。约翰夫妇俩最喜欢刘梅把头发包起来,像村姑那样扯开嗓子吼几句中国的民间小调,这时二人就会像孩子般情不自禁地随之舞蹈。
到了晚上,坐在藤制的椅子上,看着满天的星星,再深深地吸一口清新的田园空气,这种淳朴而自然的生活,令刘梅感到快乐至极。
一次,刘梅告诉这对美国夫妻说,她很想与他们为邻,在这里租块地种菜。没想到,女主人艾莎十分高兴地说:“太棒了,我们也希望能和你这个中国天使朝夕相处。但愿这不是开玩笑。”
由于美国土地很多,所以租金并不贵。但经营农场需要拖拉机、抽水机等机械设备,对一名留学生来说,这笔投资可不是个小数目。见她愁眉不展的样子,约翰先生豪爽地说:“创业之初,不必什么农具都买,你可以先用我们的,我会像中国的雷锋那样,做好事不收费……”刘梅喜出望外。
2006年,取得农业硕士学位后,在约翰夫妇的帮助下,刘梅很快在当地租到了50英亩土地,并争取到一笔小额农业贷款。她没有像当地农场主那样种西红柿、西兰花之类的蔬菜,而是全部种上了中国的荸荠。此举令这对美国夫妇十分惊讶。
原来,到美国不久刘梅就发现,当地华人买不到东方出产的许多食品,其中之一就是荸芥。中餐馆荸芥的收购价很高,直觉告诉她,这应该是个发财的好机会。
后来女孩又从网上得到一条信息:美国农业部的一个实验站已有多年在小块田地种植荸荠的经验。刘梅马上拜访了这个实验站,负责人很高兴地把种植荸芥的经验告诉她,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转化为财富,同时还说,当地的气候正适合种荸芥。根据负责人的预测,一英亩地每年可以出产将近2万磅(相当于9000多公斤)的荸芥。按每磅3美元计算,每英亩的产值就高达6万美金,可以说利润高得惊人!但美国农场主大都不懂荸荠的种植技术,再加上需要很多人工,管理起来挺麻烦,所以基本都不愿种。
这些信息,让刘梅兴奋不已。她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C:侠骨柔情
在美国,最贵的就是人工,好在旁边有个墨西哥。墨西哥人不要求美国人那样的高工资,而且他们干起活来手脚利索、劲头十足。只是一旦想家,拍拍屁股就走人。不过,几天后他们又会回来,八成是把钱花光了。
最初,刘梅雇了10名墨西哥工人,他们工作非常努力,一干就是半天,只在午饭时才休息一会儿。一天,有个工人在劳动时间喝得酩酊大醉,刘梅不仅没有给予处罚,还让他提前下班休息,并支付了全天的工资,大家都很感动。
刘梅支付的报酬比其他农场高一些。一天傍晚,有个叫努拉的美国农场主对她说:“你付高工资给墨西哥人,这使我们都觉得不安。”刘梅没有与对方争辩,因为她觉得人是有感情的,你对工人好,工人的工作热情才会高,自己的事业才有可能成功。
见这位中国女孩不买账,努拉十分生气。他第二次来的时候,见刘梅正带着一帮人割杂草,便在一旁说风凉话:“你租了一个毫无价值的农场。不信瞧着吧,刚把杂草割掉,它们转眼就在你背后长起来。”
不久,这家伙又在刘梅的水田里发现有洞在漏水,就说:“这是蝼蛄挖的洞,它们在夜里活动,呵呵,你无法对付它们!”看到他幸灾乐祸的样子,刘梅十分生气。但她毕竟是卡斯特恩大学 毕业的农业硕士,很快就想出了一个高招:在种植荸荠的水田里放养一批鲶鱼,它们不仅会把蝼蛄吃掉,还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鲶鱼排出的粪便,又能增强土壤的肥力。此举,让那位美国农场主再也不敢轻视眼前的这位中国小姑娘。
刘梅的农场四周很美,尤其是小雨淅沥的日子,远处的果树林笼着薄薄面纱,像油画般透着一种朦胧的美。溪流里的小草鲜嫩得让人心醉。雨过天晴的早晨,鸟儿在她居住的小木屋前啾啾呜叫。女孩觉得自己仿佛生活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里。闲暇时,她邀一帮朋友在青青的草地上野餐、聊天,风儿轻轻吹,泥土和花草的芳香阵阵袭来,让人幸福得一塌糊涂。
正当刘梅为自己经营的小农场陶醉不已时,新的麻烦从天而降。当时荸荠已经成熟,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试着用铲子去挖,却发现泥土很粘,要费好大劲才能挖出来。刘梅赶紧让工人抽干田里的水,把土壤晒干一些,但工人挖时仍然很费劲。刘梅这才意识到,从一开始,自己就低估了乔治亚州土地的粘着力。
眼看天气就要转凉,荸荠如果不能及时挖出,就会烂在地里。那样的话,刘梅就会彻底破产。而在美国,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是要坐牢的!那一刻,刘梅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恐惧。
一天早晨,刘梅忽听外面人声嘈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跑出来一看,她简直惊呆了,只见荸荠地里有一两百人,都拿着工具在拼命挖荸荠。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墨西哥工人背着她请来的同乡!这些人真能吃苦,第一天就挖了8英亩,每个人的身上都沾满了泥,挖出的荸荠却堆成了小山。就这样,短短几天时间,这个大难题就被这些可爱的墨西哥人摆平了!前来拉货的中餐馆老板,爽快地向刘梅支付了大把的现金。
丰收之后,刘梅用大量沙质土改良了土壤,不仅解决了收获难的问题,还使荸荠产量大幅提高。
荸荠在中国又被称为“马蹄”、“地下雪梨”,它以皮薄肉嫩、清甜爽脆而久负盛名。因富含维生素和钙、铁等元素,还能清热润肺、舒肝明目、美容养颜,曾一度成为明清时期的朝廷贡品。过去美国人在吃“扬州狮子头”、“雪梨红烧肉”等中国大菜时,只知道荸荠是一种重要原料,却不知它还有如此多的功效。从网上看了刘梅介绍的“中国荸荠”后,喜欢它的美国人越来越多。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2008年秋天,刘梅的荸荠进入了几家大型超市,并且十分畅销。
2010年,刘梅将荸荠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00英亩,手下有工人200多名,她被媒体誉为了“荸荠公主”。如今,她正准备办一家公司,专门生产各种特色的荸荠罐头和饮料等。
我们相信,这个勇敢女孩在异国的创业路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