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3345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化学课堂;点拨艺术;原则;类型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A)—0052—02
  
  点拨是教师用简练精辟的语言、鲜明生动的形式,提示或指点学生,让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更是教学中的一门艺术。点拨是否恰当,也是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下面笔者就点拨时应遵循的原则和类型做一些探讨。
  
  点拨的原则
  
  1. 启发性原则。点拨要点到点子上,拨到关键处,即通过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揭示问题的实质,启发学生醒悟。虽然只有一言半语,却能一针见血,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效果。
  2. 适度原则。点拨的过频、过常,易引起学生烦躁,有碍思维;过短、过隐晦,学生就不能心领神会,无法排除阻碍,劳而无功,失去点拨的效果;过明,则易把思路方法完全暴露给学生,越俎代庖,侵占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将学生完全束缚于教师设置的框架中,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而点拨一定要适度,即点得恰当,拨得适度,不可滥用。
  3. 适时原则。即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点在节骨眼上,点在必要时刻,点在学生思维的迷茫之时、断裂之处,这才有助于学生大脑开窍,思维顺畅,兴趣大增。
  4. 灵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方法上的灵活。化学问题千变万化,学生的思维阻碍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的点拨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点拨方式,才能击中要害。二为程度上的灵活。由于学生在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上存在个体差异,学习过程中所遇阻碍的大小、多少也就必然不同。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学习中阻碍少,只要略为点拨,就会茅塞顿开;而思维能力差的学生,所遇阻碍会较多,老师对他们的点拨程度要高,且在点拨之路上要多送一程,才能解决问题。总之,点拨要根据课型、知识内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安排。
  
  点拨的类型
  
  1. 向导点拨。预习新课前的点拨,犹如出征前的战斗动员,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了解重难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学习《电镀》这节内容前,笔者先向学生介绍了电镀在现代科学领域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随后向学生指出学习应注意:①电镀的形成条件;②电镀与电解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一开始就能抓住主要矛盾,顺藤摸瓜,有的放矢地自觉探究。
  2. 比喻点拨。化学理论教学往往是抽象的、枯燥的,如果用空间的语言平铺直叙地传授,学生听起来乏味,效果自然不好。此时教师不妨运用比喻点拨,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这就好比是捅窗户纸,纸未破,总像隔层雾,模模糊糊,似懂非懂,捅个小口子,学生便豁然开朗了。具体形象的点拨,既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素”,又是增强记忆的“催化剂”。
  3. 联想点拨。联想是由某一问题引起另一问题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思维的翅膀,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既传递信息,又获取信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很难把目前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及时指点迷津,引起学生的联想,使他们的思绪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例如,笔者曾在高三复习课的习题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套题:在自然界的磷矿中,磷酸钙矿[Ca3(PO4)2] 很少,主要以磷灰石矿[Ca5F(PO4)3]的形式存在,请写出以磷灰石矿为原料,生产过磷酸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很多学生面对题目一筹莫展。为了帮助学生联想,我点拨道:“Ca5F(PO4)3的组成元素有何特点?能否与我们学过的知识挂上钩?”如此三言两语便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问题一下子就明朗了。借助这样的点拨,学生迅速找到了解题的捷径,活化了思维,领悟到联想的无穷魅力。无怪乎有人说过:点拨是思维的引发剂。
  4. 范例点拨。授课过程中使用范例,目的不应只是让学生学会某一道题,而是要通过思维方法的点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给学生“以鱼”的同时,更教学生“以渔”。例如,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40 mol H2S和50 mol O2混合点燃,再恢复到原状态,反应后气体的体积有多大?讲完这道很平常的题目之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中,还有哪些随反应物用量的不同而影响产物类别的题型也可以用配平法来解决问题呢?”教师的点拨使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收敛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5. 归纳点拨。归纳总结中的点拨,既要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与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要将知识归纳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连点成线,并顺利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有时还需巧设悬念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6. 实验点拨。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形状各异、洁净透明的玻璃仪器,赤橙黄绿、五颜六色的各种药品,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化学反应,最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利用实验进行点拨更会给学生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例如《硝酸、硝酸盐》一节中笔者在讲授铝、铁在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现象时,部分同学总持怀疑态度,理由是稀硝酸都能与铝、铁反应,那么与浓硝酸的反应就应该更为剧烈。我索性补充演示这一实验,当同学们看到铝片在盛有浓硝酸的烧杯中很“安详”时,怀疑的同学频频点头,我顺势加水将浓硝酸稀释,短时间内就看到许多气体产生,且在杯口呈红棕色,现象的强烈反差,进入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境。同学们眼见为实,疑虑顿消,不仅认识了浓硝酸与铝的钝化,又巩固强化了铁、铝与浓硝酸的钝化问题,真可谓一箭双雕。
  7. 信息点拨。许多化学试题都给解题者提供了大量错综复杂的信息,因此捕捉有用信息,排除干扰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应着力点拨学生将隐蔽的信息挖掘出来,以补充解题信息的不足,确保解题思路的畅通。请看在一次检测考试中错误率高达60%的试题: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着以下平衡:Fe2++2H2O=Fe(OH)2↓+2H+,如果在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的颜色有变深、变浅、不变、变黄四个选项。很多学生都选了变浅。点评课上我启发学生对题目重新审视,在题目所给的平衡反应式之后,有没有隐含着什么?同学们恍然大悟,Fe2+、NO3-、H+三者之间还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点拨之后,有的同学为自己审题不严而懊悔,有的却陷入了沉思中。教师对学生思维触发点的细心体会、巧妙点拨更好地帮助了他们同中求异、旧中探新、平中发奇。
其他文献
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齐云社"与"草根毽球"彼此间相关的自治理论予以论证,以武汉市青山区"草根毽球"参与群体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认为"齐云社"与"草根毽球"
综述了半导体量子阱材料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其制备技术.
简述了利用缺陷促进硅光吸收特性的发展历史,概括了用离子注入引入局域缺陷,改进硅光吸收的技术,介绍了多国学者针对局域缺陷改进硅光吸收技术的研究结果及发展趋势.
由于其前期的理论没有能够成功地引导广大发中国家从贫穷走向富裕,发展经济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便受到严厉的批评,学科本身则面临生存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新制度经济学
利用Lax理论,借助相容性条件,适当选取算子L和A,得到了孤子方程(3+1)维KP方程和(3+1)维ZK方程的Lax对.
〔关键词〕 生物学;研究方法;应用;验证;构建;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6(A)—0061—02    1. 元素示踪法    元素示踪法又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即利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追踪放射性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动态变化。该方法是核物理技术在研究生物生理代谢途径等方面的重要应用。如通常用3H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来研究R
〔关键词〕 数学教学;思维启发;多策并举;学教结合;以导为主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B)—0041—01    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思维启发式教学得到了广大同仁和社会的认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外,运用思维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调动学生思
〔关键词〕 美术教育;完善;人格  〔中图分类号〕 G633.9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6(B)—0060—01    美术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主要任务不仅要传授美术知识和训练美术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内心达到良好的审美状态,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矫正,良好的心理得到维护,最后达到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    一、鉴赏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