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基于教改发展需求探讨了中职学校经济法课程有效提升教学水平科学途径,从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堂教学、应用案例分析方式等层面进行了优质教学策略探讨,对提升中职学校经济法专业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经济法课程 教学途径
一、实施全面教学监控机制
(一)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结合。
面对生源质量的下滑,除了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始终把教学常规工作放在第一位。学校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师授课计划的制订与执行,教案的书写与备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等常规工作的监控,主要是采取定期教学常规检查的方式。
(二)督导听课与教师听课结合。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只有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监管好课堂教学,才能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监管是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实行督导听课制度和行政听课制度,对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常规工作进行实时监控与评价。
(三)信息反馈与每月通报结合。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不间断地收集来自各方面的教学信息,找出现状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实施有效控制。教学活动每个环节的“监”和“控”实施的力度都会影响教学质量。
二、来源于实际 重组教学内容 科学选择经济法教学方式
中职生学习水平与基础功底决定其欠缺主动积极综合学习能力,而经济法课程则是面向各类丰富财经活动法律规范的偏理论性学科,倘若教师无法来源于实际,重组教学内容,便会令本来偏重理论的学科知识显得更加抽象枯燥。因此为有效支撑学科理论知识,令跨章节散乱内容形成系统核心,我们应合理从实践出发,优化教学内容重组,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知识兴趣,进而令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优化教学效果。首先我们应科学分析其课程内容专业体系地位及要求,明确经济法教学目标,进行相关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与有效整合,合理明确课程内容与顺序安排,形成多项教学项目并将其划分为若干单元。同时我们应以现代行为为导向展开科学教学,即模拟计算机教学方式、扮演角色方式、案例方式、项目教学方式等,进而营造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将项目教学作为主体,并辅助应用他类实践教学方式,令师生通过互动交流、共同努力完整实施教学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在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我们应确保项目教学课程内涵应用价值及清晰轮廓任务说明、能有效结合实践技能与教学课题知识,能直接联系商业现实活动或实际企业生产进程,学生则应拥有独自履行工作计划的机遇,并自行安排组织学习行为,应包含成果的具体展示。同时学生应面向项目问题学会自行处理,项目教学任务应包含一定水平的难度,令学生能够学习新一轮技能知识并解决新近出现的问题,完成学习时,学生与教师应完善配合共同进行项目成果、学习工作方式的科学评价。
三、应用项目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组织
由职业层面来看,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在于科学培养学生主动应用相关经济管理法规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经营,激发起运营市场综合能力。针对工作岗位技能综合要求,我们划分相关法规为四类项目,即企业法规、法律基础、市场法规与财经法规。实施课前准备阶段我们首先应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而创设适应性、生动性教学情境,有效支持学生学习,依据教学内容与目标令其更加贴近生活生产实践。合理创设息息相关于学生的教学情境可令其更快捷、简便的掌握技能知识,更好的结合生产实践与理论学习,令原本抽象与枯燥的经济法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富于生趣。同时,我们应合理进行学生分组,注重男女同学比例、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及性格特征的适应性搭配。在每一学习小组中我们应选出小组长一名,发挥项目经理职能,承担组织小组学生成员进行项目分析、安排学习计划、合理分工并具体实施项目任务,进而构建而成小组长、教师、学生成员清晰的三级管理制度。在该实践管理模式下,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能有机结合竞争与合作机制,进而创设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全新学习格局。课堂教学管理组织环节我们可通过案例引入生动教学情境,令学生逐步进入角色,合理拓展创造空间思维,激发参与项目热情。同时分组学习活动阶段,我们应令每组依据目标任务要求科学制定实施项目计划、通过组内协作分工完成具体任务。再者我们应全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令其边学边做、做中学习、先做后学,教师则应适时在学习进程中引导学生如何学好、做好。另外我们应合理组织小组代表进行项目成果展示,通过互评与自评,教师最终进行评价总结,作为有效的补充,对合作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小组合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与优质成果的我们应给与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令其体味经济法学习的成功进步愉悦感。
四、应用案例分析实践有效提升经济法课程教学水平
案例分析实践主体将工作阶段呈现问题视为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培养其判断分析、解决问题与业务执行能力。基于该教学方式优势特征,我们应组织学生通过资料文献的自主查找提升记录、阅读与整理分析能力,进而为后续科学研究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我们应联系实际,服务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极思考习惯,进而令其及时消化理论知识,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与现实问题分析能力。同时我们应在中职学校中创设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校园文化,为其分析处理经济现实问题创设丰富生动素材,通过课外与课堂实践教学令学生逐步形成由国情发展特征出发进行经济现实问题分析的良好习惯,对学习经济法课程采取继承与批判相结合的科学态度,通过积极主动吸取合理成分敢于提出处理实际问题得创新设想,营造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优质学风,进而提升中职学生综合学习素质。
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变黑板教学为电子课件教学,可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育设施有机结合,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经济法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几个案例需要分析,案例文字较多,在黑板上书写浪费大量时间,而采用电子课件教学可节省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此外,法律知识日新月异,发展较快,电子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应采用多种方式
经济法课程在许多中职学校属于考查课,一些教师认为考查课就可以马马虎虎,写篇论文或留些作业题就可以结课。其实不然,考核也是一种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的途径。例如:闭卷考试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写论文可以多查资料,扩大知识面。
为了督促学生学好经济法课程,目前的考核方法有待合理化。教师应该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或作业题,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并围绕讨论题让学生写出专题论文,依据学生的作业和论文评定平时成绩。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对经济法的掌握和应用,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思考空间。学期末的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以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为主,用于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为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七、结语
总之,基于中职学校经济法课程特征、内涵,我们只有来源于实际,重组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式,积极应用项目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组织教学,才能有效提升经济法课程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中职学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郁南.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教学管理,2009,(9).
[2]李小萌.中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职教学,2010,(5).
[3]朱传江.对中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思[J]科技信息(文化教育),2007,(3).
[4]丁慧.加强教学监管,提高教学质量[J]职业教育,2009,(10).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经济法课程 教学途径
一、实施全面教学监控机制
(一)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结合。
面对生源质量的下滑,除了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始终把教学常规工作放在第一位。学校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师授课计划的制订与执行,教案的书写与备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等常规工作的监控,主要是采取定期教学常规检查的方式。
(二)督导听课与教师听课结合。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只有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监管好课堂教学,才能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监管是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实行督导听课制度和行政听课制度,对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常规工作进行实时监控与评价。
(三)信息反馈与每月通报结合。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不间断地收集来自各方面的教学信息,找出现状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实施有效控制。教学活动每个环节的“监”和“控”实施的力度都会影响教学质量。
二、来源于实际 重组教学内容 科学选择经济法教学方式
中职生学习水平与基础功底决定其欠缺主动积极综合学习能力,而经济法课程则是面向各类丰富财经活动法律规范的偏理论性学科,倘若教师无法来源于实际,重组教学内容,便会令本来偏重理论的学科知识显得更加抽象枯燥。因此为有效支撑学科理论知识,令跨章节散乱内容形成系统核心,我们应合理从实践出发,优化教学内容重组,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知识兴趣,进而令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优化教学效果。首先我们应科学分析其课程内容专业体系地位及要求,明确经济法教学目标,进行相关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与有效整合,合理明确课程内容与顺序安排,形成多项教学项目并将其划分为若干单元。同时我们应以现代行为为导向展开科学教学,即模拟计算机教学方式、扮演角色方式、案例方式、项目教学方式等,进而营造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将项目教学作为主体,并辅助应用他类实践教学方式,令师生通过互动交流、共同努力完整实施教学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在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我们应确保项目教学课程内涵应用价值及清晰轮廓任务说明、能有效结合实践技能与教学课题知识,能直接联系商业现实活动或实际企业生产进程,学生则应拥有独自履行工作计划的机遇,并自行安排组织学习行为,应包含成果的具体展示。同时学生应面向项目问题学会自行处理,项目教学任务应包含一定水平的难度,令学生能够学习新一轮技能知识并解决新近出现的问题,完成学习时,学生与教师应完善配合共同进行项目成果、学习工作方式的科学评价。
三、应用项目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组织
由职业层面来看,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在于科学培养学生主动应用相关经济管理法规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经营,激发起运营市场综合能力。针对工作岗位技能综合要求,我们划分相关法规为四类项目,即企业法规、法律基础、市场法规与财经法规。实施课前准备阶段我们首先应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而创设适应性、生动性教学情境,有效支持学生学习,依据教学内容与目标令其更加贴近生活生产实践。合理创设息息相关于学生的教学情境可令其更快捷、简便的掌握技能知识,更好的结合生产实践与理论学习,令原本抽象与枯燥的经济法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富于生趣。同时,我们应合理进行学生分组,注重男女同学比例、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及性格特征的适应性搭配。在每一学习小组中我们应选出小组长一名,发挥项目经理职能,承担组织小组学生成员进行项目分析、安排学习计划、合理分工并具体实施项目任务,进而构建而成小组长、教师、学生成员清晰的三级管理制度。在该实践管理模式下,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能有机结合竞争与合作机制,进而创设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全新学习格局。课堂教学管理组织环节我们可通过案例引入生动教学情境,令学生逐步进入角色,合理拓展创造空间思维,激发参与项目热情。同时分组学习活动阶段,我们应令每组依据目标任务要求科学制定实施项目计划、通过组内协作分工完成具体任务。再者我们应全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令其边学边做、做中学习、先做后学,教师则应适时在学习进程中引导学生如何学好、做好。另外我们应合理组织小组代表进行项目成果展示,通过互评与自评,教师最终进行评价总结,作为有效的补充,对合作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小组合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与优质成果的我们应给与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令其体味经济法学习的成功进步愉悦感。
四、应用案例分析实践有效提升经济法课程教学水平
案例分析实践主体将工作阶段呈现问题视为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培养其判断分析、解决问题与业务执行能力。基于该教学方式优势特征,我们应组织学生通过资料文献的自主查找提升记录、阅读与整理分析能力,进而为后续科学研究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我们应联系实际,服务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极思考习惯,进而令其及时消化理论知识,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与现实问题分析能力。同时我们应在中职学校中创设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校园文化,为其分析处理经济现实问题创设丰富生动素材,通过课外与课堂实践教学令学生逐步形成由国情发展特征出发进行经济现实问题分析的良好习惯,对学习经济法课程采取继承与批判相结合的科学态度,通过积极主动吸取合理成分敢于提出处理实际问题得创新设想,营造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优质学风,进而提升中职学生综合学习素质。
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变黑板教学为电子课件教学,可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育设施有机结合,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经济法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几个案例需要分析,案例文字较多,在黑板上书写浪费大量时间,而采用电子课件教学可节省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此外,法律知识日新月异,发展较快,电子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应采用多种方式
经济法课程在许多中职学校属于考查课,一些教师认为考查课就可以马马虎虎,写篇论文或留些作业题就可以结课。其实不然,考核也是一种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的途径。例如:闭卷考试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写论文可以多查资料,扩大知识面。
为了督促学生学好经济法课程,目前的考核方法有待合理化。教师应该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或作业题,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并围绕讨论题让学生写出专题论文,依据学生的作业和论文评定平时成绩。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对经济法的掌握和应用,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思考空间。学期末的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以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为主,用于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为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七、结语
总之,基于中职学校经济法课程特征、内涵,我们只有来源于实际,重组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式,积极应用项目教学手段、案例分析组织教学,才能有效提升经济法课程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中职学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郁南.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教学管理,2009,(9).
[2]李小萌.中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职教学,2010,(5).
[3]朱传江.对中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思[J]科技信息(文化教育),2007,(3).
[4]丁慧.加强教学监管,提高教学质量[J]职业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