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人文气息浓厚的学科,小学语文的许多知识都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根据语文教学的这一特性,发展语文教学,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就能够学会语文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学习兴趣;自由辩论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是美国教育家华特所说。他通过这句话向人们阐述了学习语文知识,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将学生束缚在语文课本之上,而是应当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壁垒”,使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将语文由课堂引入生活中,使学生能够从生活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相联系,使语文教学逐渐突破“应试教学”“应试语文”的束缚,变成一门能够培养小学生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语文技能的学科。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使小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学以致用。
一、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学以致用
1.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热衷于探索新鲜事物,他们的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只能够持续三分钟,新鲜感过了,他们的兴趣就会慢慢降低,直到慢慢的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将学生潜藏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才能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主要是设置一些生活化的情景,通过这些情景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因为小学生大多比较贪玩,他们的思维也多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对于一些具体可感的事物的兴趣,往往要高于一些抽象性的事物。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设置情境。比如,在学习《石榴》这一课时,学生可能看到题目就会马上联想到又大又红的咧着嘴的石榴,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适当地组织班上学生去附近的果园参观,感受一下,挂在樹枝上的石榴与自己平时所见到的摆在水果店里的石榴有什么具体的区别。通过这样的比较加深学生对石榴的印象,使文本能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2.設置争议,让学生自由辩论
小学生思维活跃,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将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变成枯燥的理论知识。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想使小学生的语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使他们的思维活跃。
如《争论的故事》这篇文章,蕴含丰富的哲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安排班上的学生分别扮演兄弟、老人来进行辩论,体会一下几个故事人物的感受,通过层层争论,小学生就能够明白文章中兄弟两人的可笑,明晰文章的寓意。而且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3.学会释疑与补充空白点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充分表达感情,衍生出不同的表现手法,小学生的年龄小,对于有些表现手法或是表达方式,不能有效理解,难免会心生疑问。在教学时,教师就要做好释疑的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比如,学生在学习《李广射虎》的时候,可能会疑惑老虎与石头相差很大,为什么李广分辨不出来,而且晚上月色朦胧,李广又是凭借什么来断定自己射中的是一只老虎的。学生的疑问引人深思,教师在教学时,遇到这一类问题,要学会帮学生解释疑惑,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解决疑惑的意识,让他们学会去生活中寻找答案,探索知识,如通过上网、阅读书籍等方式,寻找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这样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学会向学生解释疑惑,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语文教学的空白点。比如,在学习《三顾茅庐》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刘备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往草庐拜访诸葛亮,最后三足鼎立的局面是否会出现,如果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依旧不出山,刘备还会再过来拜访第四次吗?通过这些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班上的学生自由讨论。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被教师的教学所吸引。
二、语文教学形式生活化,学以致用
1.尽情表现,再现生活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课文内容有许多都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想要理解和读懂它们并不困难,教学的难点,关键在于有许多课文的内容都带有作者思想的升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使班上的学生快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如将文章的内容在生活中还原,使学生触手可及,实实在在感受文章的感情变化。如把课文编成短剧,安排班上的学生将其表演出来。比如,在学习《小稻秧脱险记》的时候,可以将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分别饰演小稻秧、杂草、喷雾器大夫,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文章的情节再现,使学生如临其境,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文章中所描写对象的情感变化,这样学生自己的情感也能得到升华,充分地理解课文知识。
2.美文欣赏,感悟生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文知识,更多的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是美的载体,它通过语言文字,凭借巧妙的修辞手法,使人们感受并享受到美,唤醒人们潜藏在内心的美感。
比如,在讲解《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语句优美的段落,幻想一下自己如果能够在美丽的西湖上游玩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通过学生的想象,西湖的美景跃然纸上,这样他们也能够较快地理解美的语言和美的意境,逐渐掌握并且运用学习的语文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实现语文知识为生活服务,体现语文知识学习的价值。
3.激情朗诵,表现生活
但凡是学习过语文的人都知道,语文知识表现的手法多种多样,它应用生活中的方式也是形式各异的。比如,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朗诵是语文知识的一种有效运用。朗诵能够使文章的内容深入人心,引起人们的共鸣,给听众以激励和鼓舞。在小学语文课本上也有不少与演讲有关的课文,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比如,在班上举行小型的朗诵比赛,使学生通过反复地阅读课文,体会到文章想要传达的感情。 例如,学生在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安排班上的学生分段朗诵,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
4.动手描绘,美化生活,学以致用
小学语文教学也能够和美术联系在一起,也许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绝非妄言。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内心对于诗歌的感受描绘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快速地理解诗歌,还能提升他们的绘画能力。
此外,在语文学习中,还有演讲、歌唱等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学习特点的不同以及课文内容的差异,安排学生教学任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语文知识能够真正实现其价值,而不再只是停留在课本上,做到学以致用,激发小学生所特有的创造力、创新力与想象力。
三、多种方式,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学以致用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将语文的听、说、读、写更好地在生活中体现。教师可以将当前的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相结合,将语文教学的最大功用发挥出来。学校可以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开展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例如,在校园里举行小小辩论赛、演讲会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举行一些汉字听写大会,锻炼学生写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逐渐转变自己的认识,感悟到语文教学不只是机械地教授课本知识,还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2.教学活动生活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当注意强化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具体的教学中学会将生活实际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是分不开的,它的许多知识都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为实际生活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引入一个较为广阔的天地中,让他们将生活实际与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联系起来。
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上有一个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最后以较差的马赢了别人较强的马匹,这个故事被学生所熟知,但是却很少有学生会去想这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也弄不清楚,为什么田忌最后能赢得比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联想在生活中,自己有没有遇到与田忌类似的事情,如果自己遇到了这一类事情,自己又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引申与联想,学生能够快速地了解田忌“反败为胜”的原因,并且在今后自己遇到這样的事情时,也能够很快地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既与生活实际聯系在一起,也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学习阶段,将生活实际与语文知识紧密结合,争取做到将语文知识学以致用,使小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不论是对当前小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还是对将来学生进入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将生活实际与语文知识相联系,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增长见识。
参考文献:
[1]董国艳.快乐与快乐的碰撞: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3).
[2]黄春玲.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4(7).
[3]王光芸.电子书包与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7).
[4]张建萍.试析小学语文课文的文化价值追求及其教学处理方式之间的联系[J].教师,2014(11).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学习兴趣;自由辩论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是美国教育家华特所说。他通过这句话向人们阐述了学习语文知识,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将学生束缚在语文课本之上,而是应当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壁垒”,使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将语文由课堂引入生活中,使学生能够从生活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相联系,使语文教学逐渐突破“应试教学”“应试语文”的束缚,变成一门能够培养小学生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语文技能的学科。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使小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学以致用。
一、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学以致用
1.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热衷于探索新鲜事物,他们的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只能够持续三分钟,新鲜感过了,他们的兴趣就会慢慢降低,直到慢慢的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将学生潜藏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才能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主要是设置一些生活化的情景,通过这些情景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因为小学生大多比较贪玩,他们的思维也多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对于一些具体可感的事物的兴趣,往往要高于一些抽象性的事物。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设置情境。比如,在学习《石榴》这一课时,学生可能看到题目就会马上联想到又大又红的咧着嘴的石榴,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适当地组织班上学生去附近的果园参观,感受一下,挂在樹枝上的石榴与自己平时所见到的摆在水果店里的石榴有什么具体的区别。通过这样的比较加深学生对石榴的印象,使文本能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2.設置争议,让学生自由辩论
小学生思维活跃,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将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变成枯燥的理论知识。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想使小学生的语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使他们的思维活跃。
如《争论的故事》这篇文章,蕴含丰富的哲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安排班上的学生分别扮演兄弟、老人来进行辩论,体会一下几个故事人物的感受,通过层层争论,小学生就能够明白文章中兄弟两人的可笑,明晰文章的寓意。而且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3.学会释疑与补充空白点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充分表达感情,衍生出不同的表现手法,小学生的年龄小,对于有些表现手法或是表达方式,不能有效理解,难免会心生疑问。在教学时,教师就要做好释疑的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比如,学生在学习《李广射虎》的时候,可能会疑惑老虎与石头相差很大,为什么李广分辨不出来,而且晚上月色朦胧,李广又是凭借什么来断定自己射中的是一只老虎的。学生的疑问引人深思,教师在教学时,遇到这一类问题,要学会帮学生解释疑惑,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解决疑惑的意识,让他们学会去生活中寻找答案,探索知识,如通过上网、阅读书籍等方式,寻找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这样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学会向学生解释疑惑,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语文教学的空白点。比如,在学习《三顾茅庐》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刘备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往草庐拜访诸葛亮,最后三足鼎立的局面是否会出现,如果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依旧不出山,刘备还会再过来拜访第四次吗?通过这些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班上的学生自由讨论。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被教师的教学所吸引。
二、语文教学形式生活化,学以致用
1.尽情表现,再现生活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课文内容有许多都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想要理解和读懂它们并不困难,教学的难点,关键在于有许多课文的内容都带有作者思想的升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使班上的学生快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如将文章的内容在生活中还原,使学生触手可及,实实在在感受文章的感情变化。如把课文编成短剧,安排班上的学生将其表演出来。比如,在学习《小稻秧脱险记》的时候,可以将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分别饰演小稻秧、杂草、喷雾器大夫,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文章的情节再现,使学生如临其境,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文章中所描写对象的情感变化,这样学生自己的情感也能得到升华,充分地理解课文知识。
2.美文欣赏,感悟生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文知识,更多的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是美的载体,它通过语言文字,凭借巧妙的修辞手法,使人们感受并享受到美,唤醒人们潜藏在内心的美感。
比如,在讲解《西湖》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语句优美的段落,幻想一下自己如果能够在美丽的西湖上游玩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通过学生的想象,西湖的美景跃然纸上,这样他们也能够较快地理解美的语言和美的意境,逐渐掌握并且运用学习的语文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实现语文知识为生活服务,体现语文知识学习的价值。
3.激情朗诵,表现生活
但凡是学习过语文的人都知道,语文知识表现的手法多种多样,它应用生活中的方式也是形式各异的。比如,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朗诵是语文知识的一种有效运用。朗诵能够使文章的内容深入人心,引起人们的共鸣,给听众以激励和鼓舞。在小学语文课本上也有不少与演讲有关的课文,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比如,在班上举行小型的朗诵比赛,使学生通过反复地阅读课文,体会到文章想要传达的感情。 例如,学生在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安排班上的学生分段朗诵,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
4.动手描绘,美化生活,学以致用
小学语文教学也能够和美术联系在一起,也许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绝非妄言。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内心对于诗歌的感受描绘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快速地理解诗歌,还能提升他们的绘画能力。
此外,在语文学习中,还有演讲、歌唱等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学习特点的不同以及课文内容的差异,安排学生教学任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语文知识能够真正实现其价值,而不再只是停留在课本上,做到学以致用,激发小学生所特有的创造力、创新力与想象力。
三、多种方式,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学以致用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将语文的听、说、读、写更好地在生活中体现。教师可以将当前的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相结合,将语文教学的最大功用发挥出来。学校可以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开展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例如,在校园里举行小小辩论赛、演讲会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举行一些汉字听写大会,锻炼学生写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逐渐转变自己的认识,感悟到语文教学不只是机械地教授课本知识,还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2.教学活动生活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当注意强化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具体的教学中学会将生活实际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是分不开的,它的许多知识都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为实际生活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引入一个较为广阔的天地中,让他们将生活实际与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联系起来。
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上有一个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最后以较差的马赢了别人较强的马匹,这个故事被学生所熟知,但是却很少有学生会去想这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也弄不清楚,为什么田忌最后能赢得比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联想在生活中,自己有没有遇到与田忌类似的事情,如果自己遇到了这一类事情,自己又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引申与联想,学生能够快速地了解田忌“反败为胜”的原因,并且在今后自己遇到這样的事情时,也能够很快地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既与生活实际聯系在一起,也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学习阶段,将生活实际与语文知识紧密结合,争取做到将语文知识学以致用,使小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不论是对当前小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还是对将来学生进入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将生活实际与语文知识相联系,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增长见识。
参考文献:
[1]董国艳.快乐与快乐的碰撞: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3).
[2]黄春玲.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4(7).
[3]王光芸.电子书包与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7).
[4]张建萍.试析小学语文课文的文化价值追求及其教学处理方式之间的联系[J].教师,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