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紧贴实战抓建设是当前部队后勤建设的首要任务。后勤工作是部队建设的重要保障,只有保障了后勤,部队建设才能稳步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近些年外军后勤转型理论,得出其对我国武警部队建设的启示,进而指导武警部队现代后勤建设。
关键词:后勤转型理论;后勤建设;启示
一、外军后勤保障转型理论
1.信息增能理论
一段时间以来,部队后勤保障力生成仍然依靠传统的物质要素,力求通过量的积累达成保障力生成的质变。
事实上,战争对客观条件的需求较为苛刻,量变不一定带来质变。后勤工作重心将转向如何充分发挥后勤信息的能力,后勤信息成为后勤保障力增能的主要内容。
2.速度后勤理论
作战方式、作战节奏的转变,导致传统的基地化后勤保障已不适应新的战争形态需求。后勤保障应更加凸显后勤反应时间的重要性,更加倾向于强调加快物流速度提高后勤保障效率,建立以配送为基础的保障系统,由数量型向速率型后勤转型。
3.精确保障理论
与传统强调地面作战的后勤保障理论相比,如“越多越好”“以防万一”理念,美军强调按照作战部队需求,提供精确后勤保障。其具体指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用最少的劳力、手续和费用向士兵提供准确保障同时明确精确后勤的前提条件即准确掌握后勤需求、需求的准确性、技术条件等。
4.军民融合后勤理论
军民融合后勤理论主要是指除军事性极强的核心后勤职能由建制后勤力量实施外,部队精简后勤力量,不断提升后勤利用民力的层次,压缩战场后勤摊子,拓宽承包商保障范围,减少后勤建制力量带来的额外负担。
二、对武警部队后勤建设的启示
1.构建集约高效后勤保障体系
后勤保障体系领导机构应高度集中,在战略层次,设一名高级后勤主官及领导机构面对全部队;战役层次,设战场后勤部及一名后勤主官面对战区;战术层次,设战斗后勤部及一名后勤主官面对基层。后勤保障体系的职能机构实现以后勤自动化信息系统为基础, 促进后勤职能、保障任务、保障机构联结和组合,形成部队后勤保障一体化。
2.构建可视化物资保障系统
美军的全资产可见系统通过赋予后勤物资具体的代码信息,将物资的数量、地理位置、质量情况数字化,便于储存与检查,已得到战争实践检验。后勤保障过程用隐形“管线”实现物资保障的可视透明。物资由静態储备向动态物流管理转型,以配送“管线”代替实体仓库,并逐步实现直达配送代替低效的逐级前送,及时满足一线部队的后勤需求,准确及时获取作战部队后勤需求信息,实现精确配送。数字化物资系统可及时跟踪、准确调动物资,实施有效保障,减少中间环节,从源头实施直达保障。物资保障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从补给源头到战斗部队各级后勤的运输控制和物资管理。
3.构建三维立体投送系统
“极、难、险、重”环境下,地面部队的携行能力受限,地面车辆的伴随保障能力受阻,直升机能够承担垂直投送后勤物资的主要任务。同时,立体投送能够较好地克服空间地理限制,实现后勤保障空间的跃升。
4.建立模块化保障单元
后勤保障单元化、模块化是主要发展趋势。美军后勤理论指出:后勤单位必须模块化,易组合和灵活机动;后勤分系统应具有多功能、可部署和可扩编性。平时应按积木组装法训练某些后勤保障分队,确保保障力的维持;战时可及时组建新的后勤保障综合体,发挥整体合力。模块化建设是对后勤保障力量单元进行基地化训练,为编组多功能后勤部队“生产”各种“构件”。与此同时,构件模块会根据作战需要和不同保障任务灵活“拆卸”,按需“组装”,像拼积木一样抽组多功能后勤保障单位。
5.建立军民深度融合的保障体系
武警部队后勤应逐步由被动补给向主动配送保障方式转型,由自我保障向军民一体化保障体系转型。应结合部队体制编制改革,以重点方向为主,衔接区域经济建设,统筹规划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布局。同时,应结合武警部队职能任务特点,建设职能部门互联互通、紧密配合沟通机制,定期开展训练演练,贴近实战需求抓保障力生成。
参考文献:
[1]王 健.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嘉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国防战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几点体会[J].国防科技工业,2015(6).
关键词:后勤转型理论;后勤建设;启示
一、外军后勤保障转型理论
1.信息增能理论
一段时间以来,部队后勤保障力生成仍然依靠传统的物质要素,力求通过量的积累达成保障力生成的质变。
事实上,战争对客观条件的需求较为苛刻,量变不一定带来质变。后勤工作重心将转向如何充分发挥后勤信息的能力,后勤信息成为后勤保障力增能的主要内容。
2.速度后勤理论
作战方式、作战节奏的转变,导致传统的基地化后勤保障已不适应新的战争形态需求。后勤保障应更加凸显后勤反应时间的重要性,更加倾向于强调加快物流速度提高后勤保障效率,建立以配送为基础的保障系统,由数量型向速率型后勤转型。
3.精确保障理论
与传统强调地面作战的后勤保障理论相比,如“越多越好”“以防万一”理念,美军强调按照作战部队需求,提供精确后勤保障。其具体指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用最少的劳力、手续和费用向士兵提供准确保障同时明确精确后勤的前提条件即准确掌握后勤需求、需求的准确性、技术条件等。
4.军民融合后勤理论
军民融合后勤理论主要是指除军事性极强的核心后勤职能由建制后勤力量实施外,部队精简后勤力量,不断提升后勤利用民力的层次,压缩战场后勤摊子,拓宽承包商保障范围,减少后勤建制力量带来的额外负担。
二、对武警部队后勤建设的启示
1.构建集约高效后勤保障体系
后勤保障体系领导机构应高度集中,在战略层次,设一名高级后勤主官及领导机构面对全部队;战役层次,设战场后勤部及一名后勤主官面对战区;战术层次,设战斗后勤部及一名后勤主官面对基层。后勤保障体系的职能机构实现以后勤自动化信息系统为基础, 促进后勤职能、保障任务、保障机构联结和组合,形成部队后勤保障一体化。
2.构建可视化物资保障系统
美军的全资产可见系统通过赋予后勤物资具体的代码信息,将物资的数量、地理位置、质量情况数字化,便于储存与检查,已得到战争实践检验。后勤保障过程用隐形“管线”实现物资保障的可视透明。物资由静態储备向动态物流管理转型,以配送“管线”代替实体仓库,并逐步实现直达配送代替低效的逐级前送,及时满足一线部队的后勤需求,准确及时获取作战部队后勤需求信息,实现精确配送。数字化物资系统可及时跟踪、准确调动物资,实施有效保障,减少中间环节,从源头实施直达保障。物资保障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从补给源头到战斗部队各级后勤的运输控制和物资管理。
3.构建三维立体投送系统
“极、难、险、重”环境下,地面部队的携行能力受限,地面车辆的伴随保障能力受阻,直升机能够承担垂直投送后勤物资的主要任务。同时,立体投送能够较好地克服空间地理限制,实现后勤保障空间的跃升。
4.建立模块化保障单元
后勤保障单元化、模块化是主要发展趋势。美军后勤理论指出:后勤单位必须模块化,易组合和灵活机动;后勤分系统应具有多功能、可部署和可扩编性。平时应按积木组装法训练某些后勤保障分队,确保保障力的维持;战时可及时组建新的后勤保障综合体,发挥整体合力。模块化建设是对后勤保障力量单元进行基地化训练,为编组多功能后勤部队“生产”各种“构件”。与此同时,构件模块会根据作战需要和不同保障任务灵活“拆卸”,按需“组装”,像拼积木一样抽组多功能后勤保障单位。
5.建立军民深度融合的保障体系
武警部队后勤应逐步由被动补给向主动配送保障方式转型,由自我保障向军民一体化保障体系转型。应结合部队体制编制改革,以重点方向为主,衔接区域经济建设,统筹规划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布局。同时,应结合武警部队职能任务特点,建设职能部门互联互通、紧密配合沟通机制,定期开展训练演练,贴近实战需求抓保障力生成。
参考文献:
[1]王 健.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嘉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国防战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重要论述的几点体会[J].国防科技工业,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