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思品课老师,我深知思想品德课是直接地、比较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课程。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起导向作用。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教学,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有针对性地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我尤其重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但如果一味说教,则学生不但不喜欢上你的课,而且很难接受你的德育教育,所以我在课上尝试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方法和途径,让“我的课堂我做主”。
一、故事启迪
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很大的形象性,他们常常凭着具体直观的感性材料去思考问题。哲理故事的显著特点是短小精练,风趣幽默,能把深刻的道理通过简单的故事体现出来,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深刻问题通俗化。
我经常精选适用的哲理小故事,用于教学,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把聆听、阅读、感悟哲理故事当作一种精神食粮,从小小的哲理故事中感悟到人生的意义。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大多比较自私,也比较自以为是,相互之间谁也瞧不起谁,缺乏团队精神。所以在上《众人划桨开大船》这课时,我讲了“鸡尾酒”的故事。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中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都争相夸耀自己的酒,只有美国人笑而不语。中国人首先拿出古色古香、做工精细的茅台,打开瓶盖,香气四溢,众人为之称道。紧接着,俄国人拿出伏特加,法国人拿出香槟,意大利人亮出了葡萄酒,德国人拿出了威士忌,真是异彩纷呈。最后,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美国人,想看看他到底能拿出什么来。那美国人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把大家先前拿出来的各种美酒分别倒了一点在一只酒杯里,将它们兑在一起,说:“这叫鸡尾酒,它体现了我们美国民族的精神——博采众长,综合创造……”的确,这酒既有茅台的醇,又有伏特加的烈;既有葡萄酒的酸甜,又有威士忌的后劲……
我强调的教育意义是: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如果我们能像故事中的美国人一样博采众长,学习别人的优点,集中大家的力量,进行小组合作或者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就一定能学得更多、更好。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向周围的同学学习,就会做得更好。我深信用这样的小故事比简单地说教更能让学生接受。
二、榜样说话
中小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可塑性强,富于幻想,生动活泼,追求高尚道德的特点。我们应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
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1.榜样必须真实可信。任何榜样都是社会集体中的成员,不可能尽善尽美。班主任在宣传榜样的事迹时,要客观地、全面地展示其全部的成长过程,如实地反映其真正具有的高尚的思想品德。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地树立起为中学生心悦诚服的榜样,也不会使中学生感到高不可攀。
2.帮助中学生缩短角色距离。老师要善于找到榜样和中学生之间沟通的联结点。要引导中学生学习榜样的根本精神,而不是单纯从形式上模仿具体言行,把学习榜样与中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转化为实际行动。除此之外,为了缩短中学生与榜样之间的心理距离,还要尽可能地在中学生身边寻找学习的榜样。学习榜样贵在启发自觉,绝不能依赖行政手段强制执行。
3.促使榜样成为中学生自律的力量。榜样不能只是作为一种凌驾于常人之上的、外在的力量来规范人、约束人,榜样也是生活在现实生活条件下的活生生的人,不能把榜样与中学生人为地隔离开来。因此,应着眼于把榜样从一种他律的力量转化为中学生自律的力量,从外在的约束力转化为内在的动力。
我有时会针对中学生崇拜明星这一现象来讨论,让学生发表看法:中学生应不应该追星?应该怎样追星?明星希望自己的粉丝为他做什么?明星是不是你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到底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东西?通过畅所欲言,大家明白了明星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都是经过加倍努力才取得成功的。他们也希望自己的“粉丝”不要过度迷恋和崇拜他们。那么中学生到底应该怎么样呢?……看到学生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想这已经够了。
总之,将灌输教育与榜样示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教育共振”,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
三、活动熏陶
在思品课教学中,我经常会采取一些活动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大舞台”,在这样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现个性和能力。
比如思品课教学采用辩论赛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所以我经常采用这样的方式。比如针对有的学生迷恋上网,我设计了一个“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题目,要求学生辩论。我欣喜地看到,学生都在积极地为辩论赛做准备,他们翻阅图书杂志,上网查找资料,合作拟定发言提纲,分组讨论交流,推荐参赛选手,乐此不疲。辩论赛进行得很激烈。而且通过辩论,学生明白了中学生上网有利有弊,要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自觉树立健康的网络观念。
初中思品课让学生初步学习了一点法律知识,所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的神圣和庄严,我带领他们去法院旁听了一场刑事诉讼案,并要求他们自己也进行一次模拟法庭的活动,所以学生的活动积极性特别高。在听完案件的审判后,他们也积极问了法官和律师许多他们不明白的问题。回到学校后,我给他们假设了一个未成年人因为交友不慎而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的案件,让他们进行一场模拟刑事案件的审理。因为活动前先做好了相关的准备,所以在活动过程中他们自己选定角色,一起合作完成,大家各司其职,紧张有序,开展得相当成功。这一活动让同学深刻地明白了一方面中学生交友要慎重,交益友,不能交损友,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更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当然在课堂中,我还会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能力,采取其他的一些方式,如采取“三分钟演讲”,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写“调查小报告”,当一回“小交警”,等等。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回味无穷”,这样的德育更“深入人心”、“发人深省”,让学生深受启迪。
一、故事启迪
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很大的形象性,他们常常凭着具体直观的感性材料去思考问题。哲理故事的显著特点是短小精练,风趣幽默,能把深刻的道理通过简单的故事体现出来,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深刻问题通俗化。
我经常精选适用的哲理小故事,用于教学,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把聆听、阅读、感悟哲理故事当作一种精神食粮,从小小的哲理故事中感悟到人生的意义。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大多比较自私,也比较自以为是,相互之间谁也瞧不起谁,缺乏团队精神。所以在上《众人划桨开大船》这课时,我讲了“鸡尾酒”的故事。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中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都争相夸耀自己的酒,只有美国人笑而不语。中国人首先拿出古色古香、做工精细的茅台,打开瓶盖,香气四溢,众人为之称道。紧接着,俄国人拿出伏特加,法国人拿出香槟,意大利人亮出了葡萄酒,德国人拿出了威士忌,真是异彩纷呈。最后,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美国人,想看看他到底能拿出什么来。那美国人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把大家先前拿出来的各种美酒分别倒了一点在一只酒杯里,将它们兑在一起,说:“这叫鸡尾酒,它体现了我们美国民族的精神——博采众长,综合创造……”的确,这酒既有茅台的醇,又有伏特加的烈;既有葡萄酒的酸甜,又有威士忌的后劲……
我强调的教育意义是: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如果我们能像故事中的美国人一样博采众长,学习别人的优点,集中大家的力量,进行小组合作或者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就一定能学得更多、更好。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向周围的同学学习,就会做得更好。我深信用这样的小故事比简单地说教更能让学生接受。
二、榜样说话
中小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可塑性强,富于幻想,生动活泼,追求高尚道德的特点。我们应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
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1.榜样必须真实可信。任何榜样都是社会集体中的成员,不可能尽善尽美。班主任在宣传榜样的事迹时,要客观地、全面地展示其全部的成长过程,如实地反映其真正具有的高尚的思想品德。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地树立起为中学生心悦诚服的榜样,也不会使中学生感到高不可攀。
2.帮助中学生缩短角色距离。老师要善于找到榜样和中学生之间沟通的联结点。要引导中学生学习榜样的根本精神,而不是单纯从形式上模仿具体言行,把学习榜样与中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转化为实际行动。除此之外,为了缩短中学生与榜样之间的心理距离,还要尽可能地在中学生身边寻找学习的榜样。学习榜样贵在启发自觉,绝不能依赖行政手段强制执行。
3.促使榜样成为中学生自律的力量。榜样不能只是作为一种凌驾于常人之上的、外在的力量来规范人、约束人,榜样也是生活在现实生活条件下的活生生的人,不能把榜样与中学生人为地隔离开来。因此,应着眼于把榜样从一种他律的力量转化为中学生自律的力量,从外在的约束力转化为内在的动力。
我有时会针对中学生崇拜明星这一现象来讨论,让学生发表看法:中学生应不应该追星?应该怎样追星?明星希望自己的粉丝为他做什么?明星是不是你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到底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东西?通过畅所欲言,大家明白了明星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都是经过加倍努力才取得成功的。他们也希望自己的“粉丝”不要过度迷恋和崇拜他们。那么中学生到底应该怎么样呢?……看到学生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想这已经够了。
总之,将灌输教育与榜样示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教育共振”,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
三、活动熏陶
在思品课教学中,我经常会采取一些活动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大舞台”,在这样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现个性和能力。
比如思品课教学采用辩论赛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所以我经常采用这样的方式。比如针对有的学生迷恋上网,我设计了一个“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题目,要求学生辩论。我欣喜地看到,学生都在积极地为辩论赛做准备,他们翻阅图书杂志,上网查找资料,合作拟定发言提纲,分组讨论交流,推荐参赛选手,乐此不疲。辩论赛进行得很激烈。而且通过辩论,学生明白了中学生上网有利有弊,要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自觉树立健康的网络观念。
初中思品课让学生初步学习了一点法律知识,所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的神圣和庄严,我带领他们去法院旁听了一场刑事诉讼案,并要求他们自己也进行一次模拟法庭的活动,所以学生的活动积极性特别高。在听完案件的审判后,他们也积极问了法官和律师许多他们不明白的问题。回到学校后,我给他们假设了一个未成年人因为交友不慎而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的案件,让他们进行一场模拟刑事案件的审理。因为活动前先做好了相关的准备,所以在活动过程中他们自己选定角色,一起合作完成,大家各司其职,紧张有序,开展得相当成功。这一活动让同学深刻地明白了一方面中学生交友要慎重,交益友,不能交损友,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更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当然在课堂中,我还会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能力,采取其他的一些方式,如采取“三分钟演讲”,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写“调查小报告”,当一回“小交警”,等等。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回味无穷”,这样的德育更“深入人心”、“发人深省”,让学生深受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