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湖北谷城,只要提及骆驼蓄电池公司,人们很自然地把它与一个人的名字连在一起,他就是台属、全国人大代表、公司董事长刘国本。那是1984年,当一纸任命把他推到还是街道小厂规模的“掌门人”位置后,刘国本就在古镇石花精心呵护放牧着一峰峰“骆驼”。尽管只有19万元家当,但他仍然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沙漠行舟,让自己的“骆驼”牌蓄电池一步步走出谷城,走出湖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多年过去了,公司如愿成为全国第二大汽车蓄电池生产基地。探索成功之谜,牧“驼”人拿出“亮剑”的胆识,靠三次创新的气魄终于跻身“亿万富翁”的行列,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绝地逢生、励精图治,创新品牌亮“奇剑”
牧驼人的路坎坷、崎岖,浸泡着泪水与汗水。刘国本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本应该和同龄人一样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事与愿违,偏偏由于姐姐、姐夫去了台湾,那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使刘国本的前半生犹如一个皮球被社会抛来抛去。尽管品学兼优,但只能望着高中的校园悲叹。虽曾有过走进教师队伍,跨进铁路部门的门槛,成为煤矿工人的机遇,但都是同一个原因,没有人愿意接纳这位政治背景复杂的年轻人。
为了生存,他给别人打过工,捕过渔,砍过柴,甚至靠着天资聪颖学会了木工等,何许就是他的多才多艺,被石花镇一家搞精密铸造的的街道小厂看中,成为一名模具工,从此有了栖身之地。刘国本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那时他曾萌生一个想法,当有人能在枯竭的生命中注入一滴水,那将会毫不犹豫地的涌泉相报。他实践自己的诺言,也被镇领导慧眼识珠,作为技术骨干,他被抽调到组建蓄电池厂的“大会战”,很快从一普通的电工提拔为副厂长。直到1984年被“转正”,刘国本开始有了施展才华的天地。面对简陋的厂房,破旧的设备,参差不齐的员工队伍,深深认识到,要成就一片事业,前面的路还相当长。企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领头雁”。于是,他率先报名参加大学的函授学习,凭着初中的文化水准,硬是攻下了高等数学,并完成了近30多门的课程,其后,他还自学英语,攻克微机,为日后的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任伊始,他用一句“人为气而生”勉励自己,其意不言而喻,就是憋足一口气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结果,从1984年到1994年,用了10年的时间初步完成了创业发展,规模扩张的构想。
岁月如歌,当一个街道小厂演变成今天的集团公司后,更拓宽牧“驼”人刘国本的思维空间,他勾画企业发展的蓝图。认为:如今市场竞争就是品牌竞争,要把“骆驼”培植成国内乃至世界最优质的“品种”,只有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名牌产品竞争力,才能实现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搜集、分析、研究、预测国家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和走势,并从网上搜集经济情报,通过筛选过滤出最精华的东西,他通过跑市场、访客户,更加证实自己洞察事物的敏锐目光。1994年,刘国本前往欧洲等地考察,在看到大街小巷不断线的小汽车,给予他的是更多的感慨与思索。凭着多年的市场摔打经验,他清醒的认识到,未来中国的汽车发展趋势,载重卡车将稳定适量发展,而小汽车必将驶入高速发展期。但它的技术含量高、生产标准苛刻,这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骆驼”的出路在哪里?沙漠之舟能行多远?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认证体系,而这一认证体系的最高标准就是法国的ISO/TSI6949质量认证。为早日拿下这一标准,公司秘密组建了一个攻关小组。刘国本亲自牵头,在大山深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式培训,公司从全国知名大专院校聘请专家、教授对公司员工进行全方位,不间断培训,提升员工文化、技术和管理素质。紧接着,用了5年时间的争取和完善,编制了50多万字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实现了IS9002,1994标准向ISO9001、2000标准的转换,通过内外部10多次的严格审核,去年2月顺利通过法国BVQT公司的代表现行汽车行业最高质量管理技术规模ISO/TSI6949的认证,这一认证书到手,意味着“骆驼”将驰骋四海无人阻挡。
牧“驼”人的深思远虑的惊人之举,让国内同行感到望尘莫及,就在人们苦苦为汽车零部件、原材料大幅涨价、市场低迷产销大幅下滑忧虑的时候,骆驼公司生产的“骆驼”牌免小轿车维护蓄电池在市场上大显身手,引领风骚,演绎出了逆市高增长的神话,产品销量由过去5%猛增到40%,成为公司的主打产品,已成功打进通用、本田、雪铁龙等世界知名汽车生产企业,国内先后有20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和“骆驼”建立了稳固的产品配套关系。如今,“骆驼”商标连续四届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骆驼蓄电池被省政府评“湖北省名牌产品、国家技术检验检疫总局授予的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予的“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直至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牧“驼”人实施品牌战略构想获得回报。
运筹帷幄、逆向思维,创新技术磨“利剑”
大漠孤烟,无边无垠,23年前当牧“驼”人。争那口气,青丝染白霜,将骆驼成功放牧到塞外的时候,那股争胜好强的雄风依然长存。目睹“骆驼”一天天膘肥体壮,刘国本欣喜之余深感肩上几分责任和义务。
“不断思考、永远创新”,面对公司发展的大趋势,刘国本又开始将这8个大字深深镌刻在大脑中。创新品牌、创新技术、创新机制。骆驼公司又在市场这个大舞台上演绎自己的作品。2004年,针对中重型车贸运输市场,基建投资等因素影响较大,市场变化起伏不变的实际情况,牧“驼”人在公司管理层会议上提出了走高端、低端齐发共进的市场取向,低端产品以中重型车、农用车及配套维护为主。而高端市场则主要针对国内轿车市场用户,对蓄电池这一配套产品不愿过多维护的消费特点,全力开发高性能全密封免维护型高端蓄电池的设想。新老产品一起上,董事长刘国本提出的“两手抓两手硬”建议,无疑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董事会上很快形成了决议。
放牧“骆驼”,就是要为客商提供最优质的产品。而开发高性能全密封免维护型高端蓄电池,必须有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技术,设备作支撑。从公司实际出发,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筑巢引凤,千方百计吸引全国各地人才入驻公司。相继成立产品技术中心、开发研制新产品实验中心,检验产品技术实验室和食宿齐全的人才楼。同时,还推出期权激励机制,增强科技人才的配股金额。目前,公司已引进中高级人才50多名,过硬的高端产品来源于不断的技术创新,近几年,牧“驼”人刘国本不惜投放上亿元巨资,进行三期高起点技术改造。
2001年,在国内蓄电池厂家收缩发展的情况下,公司大胆投资4500万元引进意大利索维马公司生产的极板冲扩成型生产设备。同时,引进了奥地利、德国、英国的铅粉、合膏,装配等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企业的生产技术得到一次刷新。2002年和2004年公司先后投入9000万元,引进扩展式极板生产线等一批国际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后,建成了两条高能密闭免维护蓄电池生产线。通过三次技术创新,公司生产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五倍,全员劳动生产价值由1998年的20.39万元/人,上升到现在的49.087万元/人,汽车电池生产能力达到了250万千伏安时。近10年来,公司先后从国外引进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设备48台(套),包括建成了电池化成车间,全自动装配线、产品检测中心、新型电池车间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扩展极极生产线等。同时,还与武汉科技大学联合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节约资金达600多万元,有些还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国家专利技术。
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壮大了骆驼公司的整体实力。现在公司能够组织生产适应于GB、JIS、SAE、DIN等国家标准及通用、大众、雪铁龙、日产等用户要求的各种类型的汽车蓄电池。以及UPS、摩托车、电动工具、玩具用小型密封闭蓄电池等50多类300多个品种。技术改造为公司提供了规模扩张的空间和跳跃式发展的能力。前不久,牧“驼”人刘国本又挥动大手笔,融入巨资在襄樊市高新园区建立以“骆驼”为标志,展示湖北省蓄电池行业形象的综合研究大楼。着手开发包括锂离电池在内的绿色环保电池行装高科技项目。牧“驼”人要以此基地,“克隆”培植出国内最优质的骆驼品牌。
坚持改革、激活企业,创新机制护“宝剑”
机制,机制,还是机制,如何创新激活机制,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一直是牧“驼”人经常思索考虑的问题。追根溯源,过去那种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工作方式及流程早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对骆驼公司现行体制进行全方位的重新包装及打造,董事长刘国本着实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与时俱进,抓住创新机制不放松,牧“驼”人和他的骆驼公司迎接一次比一次更为严竣的考验。从1993年到2001年五年时间,几乎所有的市场化管理改革模式,公司都实行过。每一次改革都给骆驼公司带来不小的震动,都带来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过程。其中,最成功的有五次:1993年,企业试行“股份合作制”;1996年,公司实施管理层与员工参股的改革措施,使企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存的企业;1994年,公司又实行了“动态股权制”改革,先后配岗位股430万股,吸纳员工股200多万股,这一制度的实行,大大增强了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公司在经营、用工、分配、干部任命、机构设置五个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2001年,管理层参股进一步扩大,集体股权退出企业,骆驼公司完全实现“民有民营”。
一次又一次的机制创新,廓清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也激发了员工在企业生产、销售各个经营环节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公司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活力。
多年的实践中,牧“驼”人刘国本始终在精心雕刻一件工艺品,就是如何用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产出,使人、才、物的互利用率进入佳境。1997年春,那次美国之行让他茅塞顿开、眼睛一亮,找到了一把打开尘封多年大门的“万能钥匙”。在美国考察时,发现在同一个厂家生产的设备机位上,骆驼公司由4个小伙子干的活,在这里只用一个姑娘干就行了,这引起牧“驼”人的思索,刘国本认识到这家公司的管理水平确实比骆驼公司高得多,因为他们知道用什么方法能使工人们实现动作的最经济原则,即用最省时、省力的劳动,产出最大的效益。回到公司后,立即着手改进“工人动作工艺”,通过现场考察实地操作,找出公司每个岗位,每道工序,每条生产线上工人动作、工具提效位置等的最佳方式,把它作为操作固定下来。
精细的管理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以深扳生产线为例,过去10多名技术骨干一天只能生产2万多片,还累得腰酸背疼,如今精简到5人,一天却能生产5万多片板,而且还感到轻松愉快。结合企业的发展,骆驼公司相继建立健全了市场化的产权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管理体制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化的创新机制等五大创新机制。可以想见,“不断思索、永远创新”成就了“骆驼”,也诠释着刘国本和他的“骆驼”精神的全部内涵,更创造出了23年的辉煌,资产总额由1994年的1800万元增长到2.2亿元,增长了12倍,产值由1994年的2800万元增长到13个亿,发展之快令人称奇。利税由300万元增长到4000万元,幅度之大令人感慨。如今,已有两家台资企业加盟到骆驼公司,又连续研制成功了两个新产品,并投入到国内外市场,受到用户的高度好评,去年5月中旬,他们又融资1.56亿元上一个的年产200万只车用密封蓄电池项目。谈及骆驼公司的发展前景,董事长刘国本信心百倍。为实现建成中国汽车蓄电池城和公司成功上市的梦想,牧“驼”人要再次面临挑战,在大漠深处又将留下它和主人的身影与全部……(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谷城县委台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