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创业的时候,成功和失败在每个人手里都是一样的概率,所以,周毅成的答案是,不要多想,选—个你想走的方向就好了。
眼前这位英俊、自信的80後,既不属于学院派,也不是实战派。与大多数同行先做培训师、再办培训公司的常规发展思路不同,他先办了培训公司,在做老板的同时,边做培训边开发特色课程。
机会,给有准备的人
上学时,周毅成的成绩并不太好。高中一毕业,他就应聘去了香格里拉大酒店。入职之後,前厅部的经理培训新员工,经理用英语说了一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接着,周毅成被抽到门童岗位,体验半个小时。第二天培训时,经理突然问大家昨天他说了一句什么话。结果,只有周毅成背了出来。你去换衣服吧,经理的一句话,让他转到了行政管理岗位。周毅成一直认为这是他^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内向的他对自己有了信心,觉得自己是能把事情做好的,而且只要认认真真去做,是可以出头的。
之所以能记得经理说的那句话,是因为周毅成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观察者,一块海绵,随时吸收新东西。
上世纪80年代,周家在上海的花园饭店附近经营一家小饭店。当时,客人基本上都是外企职员、空姐等,生意很好。每当父母掌勺、招呼客人的时候,周毅成就在店里玩,基本上一个人自娱自乐。从那时起,他就喜欢观察,看来来往往的人,自己想事情,遇到问题也自己解决。他说:“其实父母也帮不了什么,我们遇到的问题他们没遇到过。”
酒店的外国人较多,刚开始的时候,他一接到人家用英语打来的电话就递给带他的师傅。渐渐地,他意识到自己再这样下去不会有提高,于是买了个电子辞典,“1999年买的,正好1999块”。新人的夜班多,但晚上还是比较空闲,别人睡觉,他就背单词。加上酒店优越的语言环境,周毅成的英语突飞猛进。2003年,他辞职去念“国际商业管理”,学校用英语授课的规定又推了他一把,而在业余时间,他就看英文电影,反反复复地听,直至听懂。
现在,周毅成的公司有一个特色产品就是语言培训,有门课他可以用英语授课。他自己受惠于语言,所以一直坚持做,即使它不那么赚钱。而且,他在招聘培训师的时候,非常看重对方有没有服务意识,能不能付出,能不能配合公司和客户。“现在客户要求比较高,要求有针对性的培训”。当然也要看对方的业务背景,还有授课技巧。
酒店的薪水不算低,但周毅成并不是特别满意,他知道这不是自己将来最终要做的,他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好的发展,应该出去创业。就在2005年进入一家外资咨询公司担任客户经理之後,前景开始明晰起来。他说,这家公司给了他一个运营的思路,包括如何去了解客户需求,如何提供眼务等等。
工作已经成了我的生活
设创业的时候,成功和失败在每个人手里都是一样的概率,所以,周毅成的答案是,不要多想,选一个你想走的方向就好了。
在父母的经济支援下,2007年底,26岁的周毅成在淮海中路一栋30平方米带院子的老洋房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4年来,他几乎每年都换办公室,直至不久前搬进延安西路某大厦十一层楼,占了半层楼面。
或许是受父母启发,他觉得,自己开培训公司必须擅长几门培训课,“就像开饭店,自己总要能炒两个拿手菜吧”。2008年,周毅成自己也做起了培训师。
依他的标准,培训师不光要有知识,还要有沟通技巧,而他笑称自己好像天生就具备这种能力。一上台,很快就能适应环境,然後把一些知识有效地传达给学员。他把这个视为天赋,做培训师的天赋。
公司开发了很多培训课程,虽然不上课,但他招聘老师先学这些课程,然後去给学员讲课。後来他就想,既然是公司开发的课,作为内部人士最熟悉这些产品,而自己又有能力,为什么不亲自去讲呢?而且,亲自授课,一来有助于对产品的改进;二来也可以节约成本。就这样,他这个老板,又成了自己公司的洲币。
相较于不少人把工作跟生活分开的做法,周毅或笑着说,我就不关手机,因为可以不接嘛。不过,他也承认,自己已经把工作当作了自己的生活,每天所有的时间都是围绕工作的。工作是乐趣,并且除了工作以外,好像没有更有乐趣的事情。
如果以销售和利润来看,在上海几百家同行中,周毅成的公司还排不上名次,毕竟还年轻。但是,他对公司开发的产品感到满意甚至骄傲,有的产品是自己独有的,有的非常受欢迎,比如他自己的一门课——教企业员工如何写报告,这也是他公司的一门特色课。特色,一直是周毅成思考的问题,他认为要想把公司做好,就必须有核心争力,做出尽可能有差异化的产品。
出来创业,天天都在处理各种问题。资金,产品,客户,市场,招聘员工,课程怎么设计怎么包装,这些是大问题;公司官网登录不上去了,断电了,要买新电脑了,客户希望增加道具,要节约成本,老师生病了不能上课了——虽说都是小事情,也是必须要解决的。周毅成说,刚开始就他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什么都要做,连打扫卫生都上手了。
现在他有时间了,而且是越来越有时间。刚创业时,不得不把所有时间都扑在公司上,现在稳定了之後,他觉得一个或功的领导者不应整天苦阱巴时间花在公司里,管理的事情应该留给管理层员工。有时间,他就要去思考去规划,公司将来怎么做怎么走。
“其实我心里特别想成功。”周毅成说,“成功才有自由。”
给我一点时间
公司目前发展稳定,但周毅成觉得离他设想的成功还很远,“现在只是一棵小苗”。至于“成功”是什么,他认为不能用数据量化,不是赚多少钱,也不是公司要多大、有多少员工,能给社会带来巨大价值的,才算成功。而所谓最大价值,就是让大部分人受益。在他看来,乔布斯领导的苹果公司及其产品,无疑是最符合这一成功标准的。相比遥不可及的“成功”,周毅成说他可能会争取公司上市,这固然是公司能力和价值的一个衡量标准,但在他心里不是最终的。
周毅成希望自己的公司能给大家提供最大价值的服务和产品,而赚钱其实他并不考虑。公司的发展一直在往这个方向迈进,所以他绝不会去拷贝或山寨别人的产品。而创意类书籍,占据了他家中书柜的大部分空间。
自己创业之後,财富并未给周毅成带来新的业兴趣爱好,业余时间他喜欢独处,喜欢思考,喜欢观察。他说,“我比较喜欢艺术,常会去看展览,找创意。”
常有老外以为周毅成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其实他至今尚未出过国,倒是借着上课的机会去过国内不少城市。他说,自己旅游的方式,就是等有钱有时间的时候,—下子把世界兜个遍。
周毅成说,目前这个工作,自己会干一辈子。因为工作正是他追求终极自由的方式,工作能带给他财务自由,思想自由,乃至生活行为自由。
眼前这位英俊、自信的80後,既不属于学院派,也不是实战派。与大多数同行先做培训师、再办培训公司的常规发展思路不同,他先办了培训公司,在做老板的同时,边做培训边开发特色课程。
机会,给有准备的人
上学时,周毅成的成绩并不太好。高中一毕业,他就应聘去了香格里拉大酒店。入职之後,前厅部的经理培训新员工,经理用英语说了一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接着,周毅成被抽到门童岗位,体验半个小时。第二天培训时,经理突然问大家昨天他说了一句什么话。结果,只有周毅成背了出来。你去换衣服吧,经理的一句话,让他转到了行政管理岗位。周毅成一直认为这是他^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内向的他对自己有了信心,觉得自己是能把事情做好的,而且只要认认真真去做,是可以出头的。
之所以能记得经理说的那句话,是因为周毅成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观察者,一块海绵,随时吸收新东西。
上世纪80年代,周家在上海的花园饭店附近经营一家小饭店。当时,客人基本上都是外企职员、空姐等,生意很好。每当父母掌勺、招呼客人的时候,周毅成就在店里玩,基本上一个人自娱自乐。从那时起,他就喜欢观察,看来来往往的人,自己想事情,遇到问题也自己解决。他说:“其实父母也帮不了什么,我们遇到的问题他们没遇到过。”
酒店的外国人较多,刚开始的时候,他一接到人家用英语打来的电话就递给带他的师傅。渐渐地,他意识到自己再这样下去不会有提高,于是买了个电子辞典,“1999年买的,正好1999块”。新人的夜班多,但晚上还是比较空闲,别人睡觉,他就背单词。加上酒店优越的语言环境,周毅成的英语突飞猛进。2003年,他辞职去念“国际商业管理”,学校用英语授课的规定又推了他一把,而在业余时间,他就看英文电影,反反复复地听,直至听懂。
现在,周毅成的公司有一个特色产品就是语言培训,有门课他可以用英语授课。他自己受惠于语言,所以一直坚持做,即使它不那么赚钱。而且,他在招聘培训师的时候,非常看重对方有没有服务意识,能不能付出,能不能配合公司和客户。“现在客户要求比较高,要求有针对性的培训”。当然也要看对方的业务背景,还有授课技巧。
酒店的薪水不算低,但周毅成并不是特别满意,他知道这不是自己将来最终要做的,他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好的发展,应该出去创业。就在2005年进入一家外资咨询公司担任客户经理之後,前景开始明晰起来。他说,这家公司给了他一个运营的思路,包括如何去了解客户需求,如何提供眼务等等。
工作已经成了我的生活
设创业的时候,成功和失败在每个人手里都是一样的概率,所以,周毅成的答案是,不要多想,选一个你想走的方向就好了。
在父母的经济支援下,2007年底,26岁的周毅成在淮海中路一栋30平方米带院子的老洋房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4年来,他几乎每年都换办公室,直至不久前搬进延安西路某大厦十一层楼,占了半层楼面。
或许是受父母启发,他觉得,自己开培训公司必须擅长几门培训课,“就像开饭店,自己总要能炒两个拿手菜吧”。2008年,周毅成自己也做起了培训师。
依他的标准,培训师不光要有知识,还要有沟通技巧,而他笑称自己好像天生就具备这种能力。一上台,很快就能适应环境,然後把一些知识有效地传达给学员。他把这个视为天赋,做培训师的天赋。
公司开发了很多培训课程,虽然不上课,但他招聘老师先学这些课程,然後去给学员讲课。後来他就想,既然是公司开发的课,作为内部人士最熟悉这些产品,而自己又有能力,为什么不亲自去讲呢?而且,亲自授课,一来有助于对产品的改进;二来也可以节约成本。就这样,他这个老板,又成了自己公司的洲币。
相较于不少人把工作跟生活分开的做法,周毅或笑着说,我就不关手机,因为可以不接嘛。不过,他也承认,自己已经把工作当作了自己的生活,每天所有的时间都是围绕工作的。工作是乐趣,并且除了工作以外,好像没有更有乐趣的事情。
如果以销售和利润来看,在上海几百家同行中,周毅成的公司还排不上名次,毕竟还年轻。但是,他对公司开发的产品感到满意甚至骄傲,有的产品是自己独有的,有的非常受欢迎,比如他自己的一门课——教企业员工如何写报告,这也是他公司的一门特色课。特色,一直是周毅成思考的问题,他认为要想把公司做好,就必须有核心争力,做出尽可能有差异化的产品。
出来创业,天天都在处理各种问题。资金,产品,客户,市场,招聘员工,课程怎么设计怎么包装,这些是大问题;公司官网登录不上去了,断电了,要买新电脑了,客户希望增加道具,要节约成本,老师生病了不能上课了——虽说都是小事情,也是必须要解决的。周毅成说,刚开始就他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什么都要做,连打扫卫生都上手了。
现在他有时间了,而且是越来越有时间。刚创业时,不得不把所有时间都扑在公司上,现在稳定了之後,他觉得一个或功的领导者不应整天苦阱巴时间花在公司里,管理的事情应该留给管理层员工。有时间,他就要去思考去规划,公司将来怎么做怎么走。
“其实我心里特别想成功。”周毅成说,“成功才有自由。”
给我一点时间
公司目前发展稳定,但周毅成觉得离他设想的成功还很远,“现在只是一棵小苗”。至于“成功”是什么,他认为不能用数据量化,不是赚多少钱,也不是公司要多大、有多少员工,能给社会带来巨大价值的,才算成功。而所谓最大价值,就是让大部分人受益。在他看来,乔布斯领导的苹果公司及其产品,无疑是最符合这一成功标准的。相比遥不可及的“成功”,周毅成说他可能会争取公司上市,这固然是公司能力和价值的一个衡量标准,但在他心里不是最终的。
周毅成希望自己的公司能给大家提供最大价值的服务和产品,而赚钱其实他并不考虑。公司的发展一直在往这个方向迈进,所以他绝不会去拷贝或山寨别人的产品。而创意类书籍,占据了他家中书柜的大部分空间。
自己创业之後,财富并未给周毅成带来新的业兴趣爱好,业余时间他喜欢独处,喜欢思考,喜欢观察。他说,“我比较喜欢艺术,常会去看展览,找创意。”
常有老外以为周毅成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其实他至今尚未出过国,倒是借着上课的机会去过国内不少城市。他说,自己旅游的方式,就是等有钱有时间的时候,—下子把世界兜个遍。
周毅成说,目前这个工作,自己会干一辈子。因为工作正是他追求终极自由的方式,工作能带给他财务自由,思想自由,乃至生活行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