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的问题欲望,少不了课堂特定情境与氛围的营造。
其一,通过创设课堂特定情境,尽力维护学生的心理渴求,尽力满足他们梦想成功的欲望,尽力激发学生的发问欲望。注重语文教学创设情境的乐趣、情趣、理趣与美趣。
其二,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发扬民主作风,为学生努力营造和谐、宽松、开放性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打消顾虑,大胆发问。尽管学生的发问很有可能是幼稚的、偏狭的,甚至是异想天开的,但其意识、精神却是可嘉的。对于学生的发问,教师要允许他们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允许他们提出甚至与教师意见相左的问题,要创设氛围和给予机会,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以及有形的奖励奉献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内在的热情和潜能,让他们体验到发问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让发问意识和精神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淀在学生的思维品质中。
其三,通过创设竞争的氛围,激起他们争强好胜的心。有时我有意识的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两组,或AB两组对抗,或男女两组对抗,有时针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辩论,有时对课文内容进行相互问答。只要引导得当,就连平时上课默默无闻的同学也会高谈阔论,一鸣惊人。
二、把发问的权力交给学生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敢发问,愿发问,善发问,则是这一学习方式的起点,它真正体现了“尊重、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让学生发问,它为学生构建了张扬个性、展现创造、体验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情感的平台。记得名师李镇西老师说过:“如果真正把学生的心灵需要作为教学起点,那就应该从学生提问开始真正的教学。语文课有多种上法,不能定于一种,但我追求一种自然、潇洒与‘随意’,我不愿意把教案设计得太‘精确’,而愿意课堂上有一些‘突发情况’——这最能激发我即兴发挥的教学灵感;不要把课堂填得太满,留一些空间给学生,留一些空白给自己。”这是李镇西老师努力追求的“精彩瞬间”,其实也是吾辈老师应该追寻的“精彩瞬间”。
三、课堂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问题的明确性。不明确的问题会使学生的思维缺乏定向,失去目的性,造成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设计的问题要明确:一是要抓得准,摸得透,有的放矢。每次发问必有所为,或引起注意,或强调重点,或激发思考,均须符合教学目标。二是要措词确切。用语一定要准确、恰当,能真正表达应该表达的意思,回答的活动范围要小,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不产生歧义。
2.问题的适度性。首先,设计的问题必须难易适度。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学生要经过一番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定的思考功夫,才能回答出来。犹如爬坡一样,用点力才能上坡,又如摘桃一样,跳一跳,够得着。正如赞科夫所说:“对于学生来说,教学内容应具有适中的复杂程序和难度。”要想所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度,与学生个人努力产生共鸣,一方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为前提,具有一定难度,当然,这个难度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跨越。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偏难或偏易。其次,设计的问题必须数量适度。教师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应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提问的随意性。
3.问题的激发性。“假若一个教师想用知识去照耀一个置身在无知中的学生,教师就必须首先激起他的注意”,“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具有激发性,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来提出疑问,以便让学生质疑争论;善于抓住课文中的重大线索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思考;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投以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特别是要善于抓住课文中不被学生注意,但却是应该着重理解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增强这些内容对学生大脑刺激的强度,促使学生的深思。
4.问题的灵活性。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新颖别致。如:初读课文时可用疏导性提问,深钻课文时可用探究性提问,品尝精华时可用鉴赏性提问等。同时,还必须注意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以出现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生更应灵活处置,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出错的根源,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从而化解疑难。
教育有法,教无定法,教贵得法,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就能把握课堂提问这门艺术,就能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新的光彩和魅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
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的问题欲望,少不了课堂特定情境与氛围的营造。
其一,通过创设课堂特定情境,尽力维护学生的心理渴求,尽力满足他们梦想成功的欲望,尽力激发学生的发问欲望。注重语文教学创设情境的乐趣、情趣、理趣与美趣。
其二,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发扬民主作风,为学生努力营造和谐、宽松、开放性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打消顾虑,大胆发问。尽管学生的发问很有可能是幼稚的、偏狭的,甚至是异想天开的,但其意识、精神却是可嘉的。对于学生的发问,教师要允许他们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允许他们提出甚至与教师意见相左的问题,要创设氛围和给予机会,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以及有形的奖励奉献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内在的热情和潜能,让他们体验到发问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让发问意识和精神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淀在学生的思维品质中。
其三,通过创设竞争的氛围,激起他们争强好胜的心。有时我有意识的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两组,或AB两组对抗,或男女两组对抗,有时针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辩论,有时对课文内容进行相互问答。只要引导得当,就连平时上课默默无闻的同学也会高谈阔论,一鸣惊人。
二、把发问的权力交给学生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敢发问,愿发问,善发问,则是这一学习方式的起点,它真正体现了“尊重、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让学生发问,它为学生构建了张扬个性、展现创造、体验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情感的平台。记得名师李镇西老师说过:“如果真正把学生的心灵需要作为教学起点,那就应该从学生提问开始真正的教学。语文课有多种上法,不能定于一种,但我追求一种自然、潇洒与‘随意’,我不愿意把教案设计得太‘精确’,而愿意课堂上有一些‘突发情况’——这最能激发我即兴发挥的教学灵感;不要把课堂填得太满,留一些空间给学生,留一些空白给自己。”这是李镇西老师努力追求的“精彩瞬间”,其实也是吾辈老师应该追寻的“精彩瞬间”。
三、课堂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问题的明确性。不明确的问题会使学生的思维缺乏定向,失去目的性,造成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设计的问题要明确:一是要抓得准,摸得透,有的放矢。每次发问必有所为,或引起注意,或强调重点,或激发思考,均须符合教学目标。二是要措词确切。用语一定要准确、恰当,能真正表达应该表达的意思,回答的活动范围要小,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不产生歧义。
2.问题的适度性。首先,设计的问题必须难易适度。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学生要经过一番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定的思考功夫,才能回答出来。犹如爬坡一样,用点力才能上坡,又如摘桃一样,跳一跳,够得着。正如赞科夫所说:“对于学生来说,教学内容应具有适中的复杂程序和难度。”要想所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度,与学生个人努力产生共鸣,一方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为前提,具有一定难度,当然,这个难度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跨越。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偏难或偏易。其次,设计的问题必须数量适度。教师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应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提问的随意性。
3.问题的激发性。“假若一个教师想用知识去照耀一个置身在无知中的学生,教师就必须首先激起他的注意”,“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具有激发性,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来提出疑问,以便让学生质疑争论;善于抓住课文中的重大线索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思考;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投以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特别是要善于抓住课文中不被学生注意,但却是应该着重理解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增强这些内容对学生大脑刺激的强度,促使学生的深思。
4.问题的灵活性。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新颖别致。如:初读课文时可用疏导性提问,深钻课文时可用探究性提问,品尝精华时可用鉴赏性提问等。同时,还必须注意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以出现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生更应灵活处置,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出错的根源,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从而化解疑难。
教育有法,教无定法,教贵得法,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就能把握课堂提问这门艺术,就能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新的光彩和魅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