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ply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的问题欲望,少不了课堂特定情境与氛围的营造。
  其一,通过创设课堂特定情境,尽力维护学生的心理渴求,尽力满足他们梦想成功的欲望,尽力激发学生的发问欲望。注重语文教学创设情境的乐趣、情趣、理趣与美趣。
  其二,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发扬民主作风,为学生努力营造和谐、宽松、开放性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打消顾虑,大胆发问。尽管学生的发问很有可能是幼稚的、偏狭的,甚至是异想天开的,但其意识、精神却是可嘉的。对于学生的发问,教师要允许他们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允许他们提出甚至与教师意见相左的问题,要创设氛围和给予机会,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以及有形的奖励奉献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内在的热情和潜能,让他们体验到发问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让发问意识和精神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淀在学生的思维品质中。
  其三,通过创设竞争的氛围,激起他们争强好胜的心。有时我有意识的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两组,或AB两组对抗,或男女两组对抗,有时针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辩论,有时对课文内容进行相互问答。只要引导得当,就连平时上课默默无闻的同学也会高谈阔论,一鸣惊人。
  二、把发问的权力交给学生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敢发问,愿发问,善发问,则是这一学习方式的起点,它真正体现了“尊重、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让学生发问,它为学生构建了张扬个性、展现创造、体验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情感的平台。记得名师李镇西老师说过:“如果真正把学生的心灵需要作为教学起点,那就应该从学生提问开始真正的教学。语文课有多种上法,不能定于一种,但我追求一种自然、潇洒与‘随意’,我不愿意把教案设计得太‘精确’,而愿意课堂上有一些‘突发情况’——这最能激发我即兴发挥的教学灵感;不要把课堂填得太满,留一些空间给学生,留一些空白给自己。”这是李镇西老师努力追求的“精彩瞬间”,其实也是吾辈老师应该追寻的“精彩瞬间”。
  三、课堂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问题的明确性。不明确的问题会使学生的思维缺乏定向,失去目的性,造成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设计的问题要明确:一是要抓得准,摸得透,有的放矢。每次发问必有所为,或引起注意,或强调重点,或激发思考,均须符合教学目标。二是要措词确切。用语一定要准确、恰当,能真正表达应该表达的意思,回答的活动范围要小,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不产生歧义。
  2.问题的适度性。首先,设计的问题必须难易适度。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学生要经过一番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定的思考功夫,才能回答出来。犹如爬坡一样,用点力才能上坡,又如摘桃一样,跳一跳,够得着。正如赞科夫所说:“对于学生来说,教学内容应具有适中的复杂程序和难度。”要想所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度,与学生个人努力产生共鸣,一方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为前提,具有一定难度,当然,这个难度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跨越。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偏难或偏易。其次,设计的问题必须数量适度。教师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应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提问的随意性。
  3.问题的激发性。“假若一个教师想用知识去照耀一个置身在无知中的学生,教师就必须首先激起他的注意”,“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具有激发性,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来提出疑问,以便让学生质疑争论;善于抓住课文中的重大线索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思考;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投以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特别是要善于抓住课文中不被学生注意,但却是应该着重理解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增强这些内容对学生大脑刺激的强度,促使学生的深思。
  4.问题的灵活性。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新颖别致。如:初读课文时可用疏导性提问,深钻课文时可用探究性提问,品尝精华时可用鉴赏性提问等。同时,还必须注意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以出现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生更应灵活处置,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出错的根源,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从而化解疑难。
  教育有法,教无定法,教贵得法,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就能把握课堂提问这门艺术,就能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新的光彩和魅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
其他文献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成功之母。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转换角色,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激情,做到不是老师要我学而是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激疑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对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有浓厚的兴趣。激
期刊
学校教学工作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构成的统一活动过程,他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下面就数学教师如何解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教与学的矛盾,调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观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具有一般学生同
期刊
摘 要:目前,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较多,这样就使学校教育教学压力很大,在学校,老师教育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初中课程多,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数学成了学生学习的难题。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甚至有厌学的情绪。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正是这些原因制约着数学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初中 数学教学 有效途径  课程改革为数学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
期刊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以下五法行之有效。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
期刊
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有效备课是高效课堂的根基  备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多层面的过程,既要备教材同时又要备学生,两者缺一不可。如何把这些静态的知识以动态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脑子很聪明,但是就是因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所以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以至于慢慢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最后一事无成;而同时又有相反的例子,有些智商平平的孩子,因为能够专心于学业,学习成绩稳步提高,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我发现,一些表现非常优秀的儿童具有一个共同的个性特点,就是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心理学认为,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
期刊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和教学重点之一,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如何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我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没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学习将变成一种乏味、不见成效的苦玩意,更谈不上求知欲。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应用题的积极性,教师应把激发兴趣贯穿于教学始终,用风趣
期刊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如何搞好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笔者结合参加新课程的学习和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注重概念的本源,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着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
期刊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或者特殊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师教学经验进行回顾、审视与重新认识,以至产生新的更趋合理的教学方案与教学行为的过程。真正的反思性教学它时刻呼唤着我们用真实的行动去反思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实;反思新课程的实施计划。教师在反思中提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呼唤着从教者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  一、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运用情境教学,能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构建高效课堂。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就是在情绪高涨的氛围里进行的。这种氛围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乐趣,创设一种以形象为主体、具有很强感情色彩的情境,使学生在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来思考、感受和学习数学知识。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创设动人的教学情境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