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的生活化

来源 :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用日常生活经验来教化学,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书本上的化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间接经验。而且由于化学知识在逻辑性方面缺陷,因此学生常感到难以理解和巩固。日常生活的实际对学生就显得比较亲切了。因为这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发生在他们身边、事关个人生活的实际。这种实际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化学知识。
  关键字:化学;生活化;兴趣
  化学的逻辑体系不如数学和物理那样严密,知识显得比较零散,因此给学生增加了难度。但是化学也有数理学科所不及的优势。这就是更加贴近于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贴近于衣、食、住、行等各种基本的生命活动。我们生活的物质环境,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化学元素组成的,我们身边发生的许多现象,都是化学变化和反应的结果。学生从出生起就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已经给他们提供了一些经验,如:铁在潮湿的地方容易生锈;少量水泼在红热的煤球上,反而燃烧更旺;碘酒涂在皮肤表面所留下的棕黄色标记不洗去也会很快逐步消失,等第。虽然这些经验都是琐碎的、感性的,还没有上升到化学理论的高度,但是,如果教师教授化学时能够从学生的这些体会中提取出合适的材料,或者将讲授的化学原理应用于这些日常生活经验,或者从这些经验出发引出化学原理,那么其效果将是难以估量的。
  第一,用日常生活经验来教化学,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书本上的化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间接经验。而且由于化学知识在逻辑性方面缺陷,因此学生常感到难以理解和巩固。但是日常生活给学生提供了直接经验,却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当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与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在学生头脑中汇合时,理解与记忆的效率必定大大提高。
  例如,在学习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与温度、压强的关系时,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学生即使当时懂了,但过不了多久又会忘记。但是,如果教师结合平时喝可乐的经验来讲这个原理:联系“打开易拉罐会冒出大量气泡”讲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与压强的关系,联系“瘪了的空易拉罐在热水中会恢复形状” 讲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与温度的关系。如此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了,并且当想到这两种现象是,就能够很容易地回忆其中的原理。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学生关于对易拉罐的经验是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而所要教的原理是新的认知结构。学习就是将新的认知结构纳入或改造原有结构的过程。只有当新旧两种结构发生联系时,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第二,用日常生活经验来教化学,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一提到理论联系实际,课本中往往更多地是提出工农业生产的实际,国防建设的实际等等。这些当然是很重要的实际,但是这些实际对于学生而言,还是比较疏远的,是“事不关己”的实际,即使到生产现场去参观几次,也很难说就能使学生对这些实际产生感性认识。相反,日常生活的实际对学生就显得比较亲切了。因为这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发生在他们身边、事关个人生活的实际。这种实际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化学知识,也为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供了大量有效的条件和最广泛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盐类水解原理及外界条件可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正是应用了盐类的水解的原理,将纯碱代替烧碱用于洗去厨房用品上的油污,且根据温度对水解的影响,常用热水溶解纯碱,这样去污效果更佳。
  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在头脑中的两种不同的认识结构,怎样使着两种结构适当地联系起来有一个思维的过程。这样一个思维的过程正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经验联系的过程,实际上正是在演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思维过程。而这个活动思维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在练习本上做习题要真实得多、生动得多、有利得多。
  第三,用日常生活经验来教化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众所周知,中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一般都不及对数学、物理那样强,很少有学生立志把化学当作自己的“献身学科”,较多的倒是他们仅仅把化学当作自己高考时的“捞分学科”。原因之一正在于化学教学中没有发掘出本学科的优势。优势之一就是前述的化学对于生活的贴近性。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也是奇妙无穷的。当把奇妙的化学与丰富的生活共同展示给学生时,必定是可以引起他们的激动和兴奋的。
  有些教师在化学课中或者满黑板的术语概念,或者满口“高”、“精”、“尖”、反而忽视了学生身边最生动的化学现象,把丰富的化学知识压缩成了干巴巴的“口粮”,学生自然会觉得索然无味。当然,用日常生活教化学只是一种教学上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是把日常生活结合到化学教学之中,而不是把化学教学结合到日常生活之中。否则就会喧宾夺主,误入经验主义的歧途。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清的。
其他文献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具有良好的口头交际能力,即善于通过口语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需求,显然更能在人生的舞台上赢得更多的掌声。既然如此,那么,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便是语文教师,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了。下面,便是我在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些做法。  我把整个训练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再现阶段。这个阶段,是口语交际能
期刊
摘 要: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计量管理系统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保证企业的树立良好外在形象,巩固根基,坚持科学发展观,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计量管理体系能够对企业的产品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汇总,通过数据的分析整理体现出当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通常来说,企业的计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和管理内容,这对企
期刊
摘 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给农村学校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信息动态,带来了新的教育思想理念以及先进的教学方式。而资源建设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它把优秀的文化成果输送到我们农村学校,推动了农村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然而,以我所在的乡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情况为例,提出了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以此引领人们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视。
期刊
摘要:低年级的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儿童时期是语言和认识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的心灵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创造力,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说话的完整性,条理性也比较欠缺,为此低年级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使学生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那么低年级必须应该怎样进行说话训练呢?  关键词:低年级 表达能力 说话训练  一、上好每一节说话课  使学生想说、会说
期刊
摘 要:为了有效地锻炼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制定出可靠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未来全面的发展提供可靠地保障。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拓宽了现代教育的工作思路,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应用进行必要地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教学计划;学习兴趣;工作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活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育理念, 核心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是质量好坏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过程。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这些理念出发,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期刊
摘 要:高考仿写句式题是一种考查语言能力的主观题,学生经常会忽视题目要求、句式、修辞格等,导致失分较多。  关键词:仿句 要求 失分  仿句,即仿例造句,就是根据题目要求运用相应的修辞方法或句式来表达特定的内容,是一种既有限制又留有较大创造空间的语言运用性主观题型,这种题型不仅涉及语法结构、修辞,而且还关联到语言的连贯与衔接、句意格调的和谐与一致,同时还能检验各种知识的储量与思维品质。有的学生在做
期刊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与学其实质就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实践活动,这是一个师生能力与素质提升的双赢过程。学而不思则罔,这个双赢的过程是建立在教学反思基础上的,因而,没有反思的教学会迷惘于教之困惑,学之不足。  余本不好诗,一如不慕美味佳肴一般,偶尔食之,自不能辨其色之艳,香之纯,味之鲜,诵诗赏诗亦如此。手捧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翻阅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我心里不禁犯难:如何组织教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的不断深入,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高中物理教学的状况,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导下要全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进行相应的探究,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和更新,并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利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构建高中物理教学的高效课堂,从而全面保
期刊
摘 要:我们就把学习、考试作为演练场,有意识的去提高自己数学的心理素养,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而成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在学习中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但决不能只是一味的埋头苦干,要能善于钻研,善于归纳,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也才能学好高中数学!  关键词:学习兴趣;毅力;方法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