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班主任的爱需要智慧和理性。面对班级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群体,班主任要针对各自不同的特点,学会适当地“偏爱”“厚爱”和“严爱”,用特别的爱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关 键 词 班级管理:爱的教育;中等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1-00-03
爱学生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但是,爱学生需要理智和智慧。在日常班级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学生,他们各有其特点,这决定了我们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用特别的爱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一、后进生多些偏爱
造成后进生落后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家庭等外在因素,也有学生个体的内因。但是,后进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境遇是相似的:经常受到批评,甚至是讽刺、挖苦和斥责,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他们多表现为自卑、自责、缺乏自信,许多学生还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1]犹太人有句至理名言:人之所以要接受教育是让不完美的自己趋于完美。作为班主任,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不能求全责备。尤其是后进生更渴望得到认同和赏识,更需要帮助、安慰、温暖。因此,我们应该对后进生“偏爱多三分”,帮助他们乐于成为更好的自己。
1.多一分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教育的本真是回到人本身,强调对人的尊重。从小被尊重和平等对待的孩子,才更容易养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懂得通过努力赢得他人的尊重。
刚接手小君所在的班级时,课堂上,笔者请她发言,还没等她开口,就有同学喊道:“老师别叫她,她很笨。”班上一下子炸开了锅,大家纷纷附和:她成绩很差,经常不交作业,教也教不会……笔者立刻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指出如此言行是对小君的不尊重;并引导同学们约定,同学之间要学会互相尊重。课后,笔者了解到小君是单亲孩子,父亲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她的教育问题。笔者便对小君多了一份关心:放学后帮她补习功课,课堂上多提问,发现优点及时表扬,从不在公开场合批评她。渐渐地,笔者对小君的尊重赢得了她的信任和喜爱,也带动了其他同学态度和行为的转变。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小君变得活泼、自信了,开始专心听课、认真完成作业。
2.多一分宽容
《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提到,羞耻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孩子在犯错时一般会产生自责心理,希望得到谅解。许多后进生对批评或责骂已产生“免疫力”,甚至故意和老师做对,这其实只是他们的应激反应——用伪装隐藏自责。我们何不给他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宽容呢?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班上的小峰性格暴躁,经常和老师顶嘴,与同学争吵,甚至打架。一天,小峰因为在数学课上与同学打架,与老师顶嘴,被送到了办公室。他站在笔者的办公桌旁,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眼睛里却含着泪。笔者微笑着请他坐下来写一写事情经过,想一想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小峰写写停停,十多分钟后,他不好意思地告诉笔者,要去向数学老师道歉。此时,笔者才开始和他谈话,回顾事件,小峰主动说出和同学打架是错误的行为,并愿意向同学和老师道歉。
面对像小峰这样性格特殊的孩子,我们要多一些宽容,为他们留出自我反省的时间。自我教育能更好地帮助后进生认识错误,转变自身的行为。
3.多一分耐心
后进生不良行为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其转化也必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因此,班主任要有足够的耐心守候其成长。
小林常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来往,染上了很多恶习,家长对其几乎失去了信心。笔者积极与家长沟通,商讨教育对策;同时,努力与小林做朋友,经常把小林带回家照顾。一开始,他并不领情,笔者一次次耐心处理他与外校学生的斗殴事件,一次次从校外把他找回课堂。为了他,笔者气过,哭过,但从未想过放弃。经过三年的潜心引导,小林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升入中学后,他给笔者写了一封信:“老师您放心,我一辈子都不会做坏事,不会变成坏人。”作为班主任,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慰呢?
二、中等生多些厚爱
班级学生一般呈“橄榄型”分布,优等生、后进生分布两头,中等生处于“橄榄”中部,他们人数最多却往往成为容易被教师忽视的群体。因为中等生很少让班主任“操心”——成绩稳定,很少有不良行为,进步不明显。实际上,长期的被“漠视”,让中等生更渴望“爱”,更迫切需要教师的关注和认可。
1.多一些期待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积极的期望能成为个体发展的动力。中等生一般比较听话、谨慎、敏感,班主任应该对他们多一些积极的期待,让其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从而产生进取的动力。
比如,笔者经常在课间与一些中等生“闲聊”:“老师真希望看到你上课发言啊!因为你的声音很好听。”“你可以做得更好,只要上课认真听讲。”“昨天老师批改你的作文,你很有思想,如果语言表达能再准确精炼一点就更好了,建议你读书多积累。”……看似闲聊,却是颇有“心机”的心理暗示,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然,要让中等生获得持续的动力,我们还需要将这些期待转化为具体的指导,不断鼓励中等生取得进步。
2.多一些鼓励
赏识教育的价值已为许多班主任所认可,但是,中国人似乎更信奉“批评”的力量,喜欢使用诸如“激将”法等“婉转”地表达对学生的期待。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尤其是中等生容易变得自卑而谨慎。我们应该不吝赞美,将鼓励化为一剂激发中等生自信心的良药。
周记是班主任和学生心灵交流的天地。笔者经常借助评改周记,传达鼓励之情:你的字写得真漂亮;那天,你的发言非常精彩,现在还让老师回味无穷;你的篮球打得很棒,如果学习上再加把劲,那就更完美了……由此,让这群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注,知道自己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看在眼里,他们不是被遗忘的群体。 3.多一些机会
中等生群体看似一汪波澜不惊的池水,实则“暗流涌动”,潜力无限。每个人都有对成功的渴望和自我展示的需要,中等生因为被忽视而缺少施展才能的舞台。班主任要为中等生提供展示机会,如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优秀日记交流等,让中等生“唱主角”;鼓励中等生参与班级管理,锻炼管理能力等;实行班干部轮岗,每学期每人都有机会带早读、管纪律、带课间操等。
三、优秀生多些严爱
优秀生成绩优异,拥有众多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经常被各种赞扬和荣誉所包围,受到老师的青睐,家长的赞许和同学的羡慕。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待遇,使得优秀生的缺点容易被忽视、掩盖,他们更容易被原谅甚至袒护,往往被认为“瑕不掩瑜”。这导致优秀生容易滋生优越感,产生“骄娇”二气,自认为高人一等,甚至目空一切。班主任必须警惕这些问题,公正、客观、严肃地对待优秀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用严格的爱呵护其健康成长。
1.树立公平意识
优等生犯错时,班主任必须就事论事,用公正、客观的态度让他们认识到,在集体中人人平等,没有任何特殊的个体和特权存在。
一天,英语课出现了严重的纪律问题。课间,笔者请违反纪律的同学留下来,有同学告发语文组长小勇溜走了。事后,笔者找到小勇了解原因。原来,他感觉自己作为组长却违反了纪律,担心被老师批评,也怕同学们笑话。笔者肯定了他对自身错误的认识,同时严肃批评了他作为班干部违反纪律,明知有错还溜走的行为,指出这是在逃避责任,并在班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小勇表示愿意补救并积极寻求办法。在笔者的建议下,小勇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了错误,并获得了同学们的谅解。
2.强化服务意识
班干部多数是由优秀生担任,其中一些孩子的确拥有较强的领导意识和才能,但也有些孩子表现出动口不动手,对同学颐指气使,服务意识差的问题。班主任一旦发现这些问题必须及时纠正,让学生明白班干部不是以“管同学”为职责,而应树立服务意识,以为班级做贡献为目的。
卫生组长小妍向笔者请辞,原因是每次扫地时大家都不听她的指挥,打扫工作结束太晚,影响她参加兴趣班。笔者注意到,平时打扫卫生时,小妍总是霸道地指挥同学干活,自己却很少动手。于是,笔者请小组成员说一说,为什么不愿意听小妍的指挥。听了大家的“控诉”,小妍惭愧地低下了头。此时,笔者趁热打铁,肯定她为班集体做出的贡献。同时,鼓励她要以身作则,才能带动大家服务班集体。以此为契机,笔者又召开了“我能为大家做什么”主题班会,并鼓励同学们、老师和家长在班级、家长Q群中,表扬能主动为集体服务的同学。由此,同学们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再没有发生班干部请辞的事情。
3.培养受挫意识
在班级教育中,我们往往疏于对优秀生思想教育的关注。教师普遍认为优秀生成绩突出,思想表现自然也优秀。然而,近年来,优秀生因不能适应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遇到挫折而选择轻生的案例却屡见报端。这启示我们必须关注优秀生的挫折教育,不要让成长的花朵因脆弱而夭折。
小羽被选为学校鼓号队指挥员候选人,但最终被淘汰。于是,她一直闷闷不乐。家长反映,她在家为此哭了好几个晚上,还说不想来上学了。笔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找她谈话,给她讲史铁生、苏叔阳的故事,并将史铁生撰写的《我和地坛》送给她。同时,召开“名人成长故事”主题班队会,在班级开展挫折教育。小羽很快从落选的阴影中走出来,又变回了活泼、乐观的副班长。
热爱学生是教师品质的核心。但教师的爱应该是智慧之爱,讲究方法的爱。作为班主任,既要“有爱”,还要“会爱”,才是“真爱”,才能用爱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周青云.赏识教育理念与后进生转化[J].教育探索,2008(8):115.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关 键 词 班级管理:爱的教育;中等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1-00-03
爱学生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但是,爱学生需要理智和智慧。在日常班级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学生,他们各有其特点,这决定了我们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用特别的爱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一、后进生多些偏爱
造成后进生落后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家庭等外在因素,也有学生个体的内因。但是,后进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境遇是相似的:经常受到批评,甚至是讽刺、挖苦和斥责,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他们多表现为自卑、自责、缺乏自信,许多学生还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1]犹太人有句至理名言:人之所以要接受教育是让不完美的自己趋于完美。作为班主任,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不能求全责备。尤其是后进生更渴望得到认同和赏识,更需要帮助、安慰、温暖。因此,我们应该对后进生“偏爱多三分”,帮助他们乐于成为更好的自己。
1.多一分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教育的本真是回到人本身,强调对人的尊重。从小被尊重和平等对待的孩子,才更容易养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懂得通过努力赢得他人的尊重。
刚接手小君所在的班级时,课堂上,笔者请她发言,还没等她开口,就有同学喊道:“老师别叫她,她很笨。”班上一下子炸开了锅,大家纷纷附和:她成绩很差,经常不交作业,教也教不会……笔者立刻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指出如此言行是对小君的不尊重;并引导同学们约定,同学之间要学会互相尊重。课后,笔者了解到小君是单亲孩子,父亲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她的教育问题。笔者便对小君多了一份关心:放学后帮她补习功课,课堂上多提问,发现优点及时表扬,从不在公开场合批评她。渐渐地,笔者对小君的尊重赢得了她的信任和喜爱,也带动了其他同学态度和行为的转变。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小君变得活泼、自信了,开始专心听课、认真完成作业。
2.多一分宽容
《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提到,羞耻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孩子在犯错时一般会产生自责心理,希望得到谅解。许多后进生对批评或责骂已产生“免疫力”,甚至故意和老师做对,这其实只是他们的应激反应——用伪装隐藏自责。我们何不给他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宽容呢?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班上的小峰性格暴躁,经常和老师顶嘴,与同学争吵,甚至打架。一天,小峰因为在数学课上与同学打架,与老师顶嘴,被送到了办公室。他站在笔者的办公桌旁,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眼睛里却含着泪。笔者微笑着请他坐下来写一写事情经过,想一想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小峰写写停停,十多分钟后,他不好意思地告诉笔者,要去向数学老师道歉。此时,笔者才开始和他谈话,回顾事件,小峰主动说出和同学打架是错误的行为,并愿意向同学和老师道歉。
面对像小峰这样性格特殊的孩子,我们要多一些宽容,为他们留出自我反省的时间。自我教育能更好地帮助后进生认识错误,转变自身的行为。
3.多一分耐心
后进生不良行为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其转化也必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因此,班主任要有足够的耐心守候其成长。
小林常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来往,染上了很多恶习,家长对其几乎失去了信心。笔者积极与家长沟通,商讨教育对策;同时,努力与小林做朋友,经常把小林带回家照顾。一开始,他并不领情,笔者一次次耐心处理他与外校学生的斗殴事件,一次次从校外把他找回课堂。为了他,笔者气过,哭过,但从未想过放弃。经过三年的潜心引导,小林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升入中学后,他给笔者写了一封信:“老师您放心,我一辈子都不会做坏事,不会变成坏人。”作为班主任,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慰呢?
二、中等生多些厚爱
班级学生一般呈“橄榄型”分布,优等生、后进生分布两头,中等生处于“橄榄”中部,他们人数最多却往往成为容易被教师忽视的群体。因为中等生很少让班主任“操心”——成绩稳定,很少有不良行为,进步不明显。实际上,长期的被“漠视”,让中等生更渴望“爱”,更迫切需要教师的关注和认可。
1.多一些期待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积极的期望能成为个体发展的动力。中等生一般比较听话、谨慎、敏感,班主任应该对他们多一些积极的期待,让其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从而产生进取的动力。
比如,笔者经常在课间与一些中等生“闲聊”:“老师真希望看到你上课发言啊!因为你的声音很好听。”“你可以做得更好,只要上课认真听讲。”“昨天老师批改你的作文,你很有思想,如果语言表达能再准确精炼一点就更好了,建议你读书多积累。”……看似闲聊,却是颇有“心机”的心理暗示,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然,要让中等生获得持续的动力,我们还需要将这些期待转化为具体的指导,不断鼓励中等生取得进步。
2.多一些鼓励
赏识教育的价值已为许多班主任所认可,但是,中国人似乎更信奉“批评”的力量,喜欢使用诸如“激将”法等“婉转”地表达对学生的期待。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尤其是中等生容易变得自卑而谨慎。我们应该不吝赞美,将鼓励化为一剂激发中等生自信心的良药。
周记是班主任和学生心灵交流的天地。笔者经常借助评改周记,传达鼓励之情:你的字写得真漂亮;那天,你的发言非常精彩,现在还让老师回味无穷;你的篮球打得很棒,如果学习上再加把劲,那就更完美了……由此,让这群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注,知道自己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看在眼里,他们不是被遗忘的群体。 3.多一些机会
中等生群体看似一汪波澜不惊的池水,实则“暗流涌动”,潜力无限。每个人都有对成功的渴望和自我展示的需要,中等生因为被忽视而缺少施展才能的舞台。班主任要为中等生提供展示机会,如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优秀日记交流等,让中等生“唱主角”;鼓励中等生参与班级管理,锻炼管理能力等;实行班干部轮岗,每学期每人都有机会带早读、管纪律、带课间操等。
三、优秀生多些严爱
优秀生成绩优异,拥有众多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经常被各种赞扬和荣誉所包围,受到老师的青睐,家长的赞许和同学的羡慕。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待遇,使得优秀生的缺点容易被忽视、掩盖,他们更容易被原谅甚至袒护,往往被认为“瑕不掩瑜”。这导致优秀生容易滋生优越感,产生“骄娇”二气,自认为高人一等,甚至目空一切。班主任必须警惕这些问题,公正、客观、严肃地对待优秀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用严格的爱呵护其健康成长。
1.树立公平意识
优等生犯错时,班主任必须就事论事,用公正、客观的态度让他们认识到,在集体中人人平等,没有任何特殊的个体和特权存在。
一天,英语课出现了严重的纪律问题。课间,笔者请违反纪律的同学留下来,有同学告发语文组长小勇溜走了。事后,笔者找到小勇了解原因。原来,他感觉自己作为组长却违反了纪律,担心被老师批评,也怕同学们笑话。笔者肯定了他对自身错误的认识,同时严肃批评了他作为班干部违反纪律,明知有错还溜走的行为,指出这是在逃避责任,并在班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小勇表示愿意补救并积极寻求办法。在笔者的建议下,小勇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了错误,并获得了同学们的谅解。
2.强化服务意识
班干部多数是由优秀生担任,其中一些孩子的确拥有较强的领导意识和才能,但也有些孩子表现出动口不动手,对同学颐指气使,服务意识差的问题。班主任一旦发现这些问题必须及时纠正,让学生明白班干部不是以“管同学”为职责,而应树立服务意识,以为班级做贡献为目的。
卫生组长小妍向笔者请辞,原因是每次扫地时大家都不听她的指挥,打扫工作结束太晚,影响她参加兴趣班。笔者注意到,平时打扫卫生时,小妍总是霸道地指挥同学干活,自己却很少动手。于是,笔者请小组成员说一说,为什么不愿意听小妍的指挥。听了大家的“控诉”,小妍惭愧地低下了头。此时,笔者趁热打铁,肯定她为班集体做出的贡献。同时,鼓励她要以身作则,才能带动大家服务班集体。以此为契机,笔者又召开了“我能为大家做什么”主题班会,并鼓励同学们、老师和家长在班级、家长Q群中,表扬能主动为集体服务的同学。由此,同学们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再没有发生班干部请辞的事情。
3.培养受挫意识
在班级教育中,我们往往疏于对优秀生思想教育的关注。教师普遍认为优秀生成绩突出,思想表现自然也优秀。然而,近年来,优秀生因不能适应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遇到挫折而选择轻生的案例却屡见报端。这启示我们必须关注优秀生的挫折教育,不要让成长的花朵因脆弱而夭折。
小羽被选为学校鼓号队指挥员候选人,但最终被淘汰。于是,她一直闷闷不乐。家长反映,她在家为此哭了好几个晚上,还说不想来上学了。笔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找她谈话,给她讲史铁生、苏叔阳的故事,并将史铁生撰写的《我和地坛》送给她。同时,召开“名人成长故事”主题班队会,在班级开展挫折教育。小羽很快从落选的阴影中走出来,又变回了活泼、乐观的副班长。
热爱学生是教师品质的核心。但教师的爱应该是智慧之爱,讲究方法的爱。作为班主任,既要“有爱”,还要“会爱”,才是“真爱”,才能用爱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周青云.赏识教育理念与后进生转化[J].教育探索,2008(8):115.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