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菡今年17岁,因为父亲曾是军人,所以她出生在沈阳,成长于山东。这个孩子现在是山东省沂水县第二中学的学生,是该校诗社社长,中国少年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魏菡6岁的时候,有一次去县城附近的一座上游玩,她爸爸为了培养她的写作能力,让她写一篇作文。孩子说我还没上学呢,怎么写作文啊?爸爸就告诉她写文章就是把你想说的话用笔记下来,你现在还不认识字,不能用笔写,但是你可以用嘴说,然后我帮你记下来。孩子当时非常高兴,就口述了一篇《雪山游记》。此后,她爸爸经常这样训练她,11岁的时候,这孩子就开始在当地的《沂蒙晚报》《鲁南商报》等报纸上发表学生习作,并多次获奖。13岁开始在省级、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已在《诗刊》《中国诗歌》《中学生》《黄河诗报》《诗潮》《满族文学》《中学时代》《当代学生》等全国几十家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二百余篇(首)。并在新疆出版集团出版了诗集《早尘的口袋》。2010年,魏菡被评为全国十佳小作家。作品曾获山东省新锐青年文学奖一等奖、“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文学征文一等奖; “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黑龙江《成才之路》杂志、山东《中学时代》杂志曾将其作为封面人物并介绍。当地的电台、电视台都曾对她进行过专题报道。
2011年,山东的《中学时代》杂志为魏菡开辟了随笔专栏《魏菡看电影》,编辑在编后语里这样评价魏菡:她以超越年龄的成熟眼光审视这个世界、思考着人生。她的文字精致而富有张力,闪耀着少年的睿智和大气。
东北地区著名的诗歌评论家邓荫柯老先生对这个孩子的评价是:文笔老道,灵性十足。透着同龄孩子所少有的智慧和深刻。
《诗刊》编辑、著名诗人蓝野在给魏菡诗集《早尘的口袋》写得序中这样谈魏菡:90后少女作家魏菡的写作有许多令人惊奇和值得思考的地方。她的诗歌随整个90后写作潮流而倍受关注,当下活跃的文学评论家们论及90后的写作现象,总是绕不过活泼生动而又冷静、沉实的“这一个”。
大家都知道的“羽泉”组合之一胡海泉,即是歌唱家,也是诗人。他在看了魏菡的诗歌以后写下过这样一段话:魏菡的诗空灵、纯净、浪漫而又极富才情,既是青春少女的优美歌唱,也是多梦女孩为青春描绘的多彩图画。
江苏一位叫严迪的80多岁的老诗人看了魏菡大为惊奇,写文章赞扬说:读完作品,我一下子震惊了。我怎么也没想到孩子的诗竟然写得这么好。
现在的魏菡稿约不断,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诗歌》,是一份影响很大的诗歌刊物,这家刊物的副主编谢克强先生曾亲自向魏菡约稿,而且一次就要三四百行诗歌在重点栏目中推出。上海的《当代学生》,江西的《读写月报》等刊物也都纷纷向她约稿,她小小年纪不是像很多成人作者那样写了稿子犯愁没地方发表,而是犯愁没时间写稿子应对那些热情的约稿。
魏菡不仅在写作上成绩突出,她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孩子。她从小学开始就主持全校、全县的六一文艺演出,2010年,她在北京领取“全国十佳小作家”奖的时候,还与中央电视台的一位主持共同主持了颁奖晚会。魏菡在演讲和朗诵方面也很突出,她在小学的时候就曾获过山东省古诗文朗诵“金嗓子奖”。这个孩子还出演过话剧和电影,10岁的时候,由她主演的独幕话剧《血染的战报》不仅获得了临沂市艺术节一等奖,曾担任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同志在看了她的演出后感动地掉了眼泪,演出结束后亲切地接见了这个孩子。这个孩子的歌也唱得非常好,大家有兴趣可以到网上搜一搜她翻唱的《左边》这首歌,可以说与原版的演唱除了声音不同之外,听不出哪是专业的哪是业余的。连电台的主持人都说她有歌星的感觉和潜质。
这个孩子为什么这么优秀?天赋虽然很关健,但有一个最大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阅读量非常大。
这个孩子还在两三岁的时候,她妈妈就给她读《世界童话名著》,一套8本,带插图的,边让她看着上面的图画边给她读,读了不下二十遍。同时也教她背诵唐诗宋词,上小学之前这个孩子已经能够背诵几百首诗词了。上学以后她开始自己读书,小学阶段她就读完了台湾著名作家柏杨翻译的《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一套80多本,她一本也没拉下,全读了。这个时期,她还阅读了几十部少年读本的世界文学名著。上初中以后,又开始读完整版的。像米兰·昆德拉的长篇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玩笑》,卡夫卡的知篇小说集《变形记》,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等等,等等,她都读过。就连一般读者很难喜欢的美国诗人金斯伯格的作品,她也读得津津有味。她读完了金斯伯格的《嚎叫》以后分析给她爸爸听,身为作家的爸爸也非常佩服她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这个孩子读书还有一个特点,那就读书读得比较杂。她不光读小说、诗歌、散文,还读心理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书籍。比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得路》,她不仅读了,而且还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别人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
其实这个孩子很忙,山东是个培养应试学生的省,学生的课业负担非常重,上了高中以后,一个月只能休息一天半,天天晚上加班,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夜里十点。但是这个孩子除了完成学业,她还挤时间进行阅读,在她的屋子里,到处都是书,床头上,窗台上,枕头边、电脑旁,随处可以看到《凡高传》《中国大趋势》《中国服装史》《中国文学史》《午夜之门》《中国哲学简史》这类书,因为她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随手拿起来阅读,哪怕只读一两分钟,她也读。这个孩子写了很多诗歌作品,阅读诗歌、分析诗歌是她的习惯,从上初中开始,她每天晚上放学以后,利用五分钟的时间读一首现代诗歌给她爸爸听,并作出讲解。五六年下来,她读了多少诗?将近两千首。每天仅仅睡觉前的五分钟啊,她就读了这么多诗,你说她能不会写诗吗?古人有句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在这个孩子身上得到了验证。
我们现在有很多成年人老是埋怨没时间阅读,其实是一种借口,你真的没有时间吗?如果你能像这个孩子一样,每天坚持拿出哪怕五六分钟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多少年下来你的阅读量都是非常可观的。有时候一种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魏菡这孩子还喜欢看电影。但她看得都是世界经典电影,一般的电影她不看。如果是外国电影,她全看原文的,不看翻译的。翻译的她认为失去了原有的味道。看了以后她就写电影随笔,所以她才能在杂志上开设《魏菡看电影》这样的随笔专栏。大家有兴趣可以到她的博客里看看她写的电影随笔,应该说相当不错。不仅文字好,其思想性也相当强,真像《中学时代》编辑说的,超出了她这个年龄的成熟与深刻。
魏菡这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经常跟着爸爸出去跑。从四五岁开始,她爸爸只要到外地开会或是旅游,就带着她,为得就是让她开阔眼界,知道世界多么大,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行万里路也是一种阅读,读得是生活,是社会,是人。阅读就是给你的人生树一架梯子,你阅读得的量越大,包括你阅读生活、阅读社会、阅读人,你的人生梯子就会树得越高,你的人生目标就会越大,你的人生峰颠就会越高,风景也会越美丽。
魏菡6岁的时候,有一次去县城附近的一座上游玩,她爸爸为了培养她的写作能力,让她写一篇作文。孩子说我还没上学呢,怎么写作文啊?爸爸就告诉她写文章就是把你想说的话用笔记下来,你现在还不认识字,不能用笔写,但是你可以用嘴说,然后我帮你记下来。孩子当时非常高兴,就口述了一篇《雪山游记》。此后,她爸爸经常这样训练她,11岁的时候,这孩子就开始在当地的《沂蒙晚报》《鲁南商报》等报纸上发表学生习作,并多次获奖。13岁开始在省级、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已在《诗刊》《中国诗歌》《中学生》《黄河诗报》《诗潮》《满族文学》《中学时代》《当代学生》等全国几十家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二百余篇(首)。并在新疆出版集团出版了诗集《早尘的口袋》。2010年,魏菡被评为全国十佳小作家。作品曾获山东省新锐青年文学奖一等奖、“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文学征文一等奖; “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黑龙江《成才之路》杂志、山东《中学时代》杂志曾将其作为封面人物并介绍。当地的电台、电视台都曾对她进行过专题报道。
2011年,山东的《中学时代》杂志为魏菡开辟了随笔专栏《魏菡看电影》,编辑在编后语里这样评价魏菡:她以超越年龄的成熟眼光审视这个世界、思考着人生。她的文字精致而富有张力,闪耀着少年的睿智和大气。
东北地区著名的诗歌评论家邓荫柯老先生对这个孩子的评价是:文笔老道,灵性十足。透着同龄孩子所少有的智慧和深刻。
《诗刊》编辑、著名诗人蓝野在给魏菡诗集《早尘的口袋》写得序中这样谈魏菡:90后少女作家魏菡的写作有许多令人惊奇和值得思考的地方。她的诗歌随整个90后写作潮流而倍受关注,当下活跃的文学评论家们论及90后的写作现象,总是绕不过活泼生动而又冷静、沉实的“这一个”。
大家都知道的“羽泉”组合之一胡海泉,即是歌唱家,也是诗人。他在看了魏菡的诗歌以后写下过这样一段话:魏菡的诗空灵、纯净、浪漫而又极富才情,既是青春少女的优美歌唱,也是多梦女孩为青春描绘的多彩图画。
江苏一位叫严迪的80多岁的老诗人看了魏菡大为惊奇,写文章赞扬说:读完作品,我一下子震惊了。我怎么也没想到孩子的诗竟然写得这么好。
现在的魏菡稿约不断,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诗歌》,是一份影响很大的诗歌刊物,这家刊物的副主编谢克强先生曾亲自向魏菡约稿,而且一次就要三四百行诗歌在重点栏目中推出。上海的《当代学生》,江西的《读写月报》等刊物也都纷纷向她约稿,她小小年纪不是像很多成人作者那样写了稿子犯愁没地方发表,而是犯愁没时间写稿子应对那些热情的约稿。
魏菡不仅在写作上成绩突出,她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孩子。她从小学开始就主持全校、全县的六一文艺演出,2010年,她在北京领取“全国十佳小作家”奖的时候,还与中央电视台的一位主持共同主持了颁奖晚会。魏菡在演讲和朗诵方面也很突出,她在小学的时候就曾获过山东省古诗文朗诵“金嗓子奖”。这个孩子还出演过话剧和电影,10岁的时候,由她主演的独幕话剧《血染的战报》不仅获得了临沂市艺术节一等奖,曾担任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同志在看了她的演出后感动地掉了眼泪,演出结束后亲切地接见了这个孩子。这个孩子的歌也唱得非常好,大家有兴趣可以到网上搜一搜她翻唱的《左边》这首歌,可以说与原版的演唱除了声音不同之外,听不出哪是专业的哪是业余的。连电台的主持人都说她有歌星的感觉和潜质。
这个孩子为什么这么优秀?天赋虽然很关健,但有一个最大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阅读量非常大。
这个孩子还在两三岁的时候,她妈妈就给她读《世界童话名著》,一套8本,带插图的,边让她看着上面的图画边给她读,读了不下二十遍。同时也教她背诵唐诗宋词,上小学之前这个孩子已经能够背诵几百首诗词了。上学以后她开始自己读书,小学阶段她就读完了台湾著名作家柏杨翻译的《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一套80多本,她一本也没拉下,全读了。这个时期,她还阅读了几十部少年读本的世界文学名著。上初中以后,又开始读完整版的。像米兰·昆德拉的长篇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玩笑》,卡夫卡的知篇小说集《变形记》,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等等,等等,她都读过。就连一般读者很难喜欢的美国诗人金斯伯格的作品,她也读得津津有味。她读完了金斯伯格的《嚎叫》以后分析给她爸爸听,身为作家的爸爸也非常佩服她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这个孩子读书还有一个特点,那就读书读得比较杂。她不光读小说、诗歌、散文,还读心理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书籍。比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得路》,她不仅读了,而且还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别人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
其实这个孩子很忙,山东是个培养应试学生的省,学生的课业负担非常重,上了高中以后,一个月只能休息一天半,天天晚上加班,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夜里十点。但是这个孩子除了完成学业,她还挤时间进行阅读,在她的屋子里,到处都是书,床头上,窗台上,枕头边、电脑旁,随处可以看到《凡高传》《中国大趋势》《中国服装史》《中国文学史》《午夜之门》《中国哲学简史》这类书,因为她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随手拿起来阅读,哪怕只读一两分钟,她也读。这个孩子写了很多诗歌作品,阅读诗歌、分析诗歌是她的习惯,从上初中开始,她每天晚上放学以后,利用五分钟的时间读一首现代诗歌给她爸爸听,并作出讲解。五六年下来,她读了多少诗?将近两千首。每天仅仅睡觉前的五分钟啊,她就读了这么多诗,你说她能不会写诗吗?古人有句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在这个孩子身上得到了验证。
我们现在有很多成年人老是埋怨没时间阅读,其实是一种借口,你真的没有时间吗?如果你能像这个孩子一样,每天坚持拿出哪怕五六分钟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多少年下来你的阅读量都是非常可观的。有时候一种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魏菡这孩子还喜欢看电影。但她看得都是世界经典电影,一般的电影她不看。如果是外国电影,她全看原文的,不看翻译的。翻译的她认为失去了原有的味道。看了以后她就写电影随笔,所以她才能在杂志上开设《魏菡看电影》这样的随笔专栏。大家有兴趣可以到她的博客里看看她写的电影随笔,应该说相当不错。不仅文字好,其思想性也相当强,真像《中学时代》编辑说的,超出了她这个年龄的成熟与深刻。
魏菡这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经常跟着爸爸出去跑。从四五岁开始,她爸爸只要到外地开会或是旅游,就带着她,为得就是让她开阔眼界,知道世界多么大,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行万里路也是一种阅读,读得是生活,是社会,是人。阅读就是给你的人生树一架梯子,你阅读得的量越大,包括你阅读生活、阅读社会、阅读人,你的人生梯子就会树得越高,你的人生目标就会越大,你的人生峰颠就会越高,风景也会越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