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萝有个温暖的名字

来源 :莫愁·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c0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室里那一大盆绿萝曾经那么蓬蓬勃勃,青翠喜人。

  秋日的午后,阳光温柔地洒落,我把绿萝搬到走廊,将每个叶面淋洗一遍。浇过水的绿萝葳蕤生光,我和在教室外晒太阳的学生一起,静静地看着眼前这盆熟悉又陌生的绿萝。花和人一样,需要梳洗打扮,才不会灰头土脸,满目憔悴。
  转眼,冬天来了。学生们把绿萝搁置在空调机柜上,虽然抬头可见,绿萝却像被放逐了一般,无人过问。绿萝不会呼喊,唯有默默地看着他们上课下课,开灯熄灯,安静热闹,走近又离开。
  那天语文课上,我站在绿萝旁,一位学生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演讲,讲他喜欢的动漫,头头是道,侃侃而谈。忽然那么一刻,我就走神了,我发现绿萝因为过度缺水而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等学生演讲结束,我拿着长长的教鞭,挑起低垂皱缩的绿萝说:“假如你是这盆绿萝,曾经为主人所喜爱,现在却被人遗忘。你会说什么?”
  有学生说:“可怜可怜我吧,给点水喝。”矜持而傲娇的绿植成了同情怜悯的对象。
  一个学生说:“来世我要变成仙人掌。我会生活在酷热又寒冷的沙漠里,开出花来。”听着豪情万丈,但我们把美好的期待都寄托在来世,那么今生又用来做什么?
  另一个学生则干脆爽利:“让我去死吧!”多么绝望的呼喊。
  他们想不出什么言语为眼前的绿萝呼喊了。
  我说:“如果我为它代言,我会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既然喜欢,既然折回,就该心怀欢喜和爱去精心呵护,而不是一时兴起,然后就打入冷宫,从此各奔东西,形同陌路。”
  我想起曾经看过的电影《向日葵和幼犬的七日》,神崎彰司带着女儿和狗狗做最后的告别时,女儿对爸爸说:“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叫它向日葵。有了名字,它就不再是流浪的野狗,而是我们的家人了。”那么,对待家人就应该有关爱,有呵护。狗狗“向日葵”和它的孩子最终成了彰司的家人,他们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
  这样的故事,很容易让人想起小王子和他的玫瑰花。之所以那是一朵无法替代的独特的存在,是因为“我给它浇过水,我把它放到罩子下,我用屏风给它挡风。我给它杀死了几条毛虫。我听过它的埋怨、吹嘘,也见过它沉默不语。它是我的玫瑰”。小王子为他的玫瑰花费了心血,他驯养了一朵玫瑰,也被一朵花驯养。
  眼前的这些孩子为什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为他们没有被一朵花驯养,或者,他们从来没有为一朵花倾注感情,所以那一盆绿萝其实和路边的野草、花店里的花没有任何区别。于是,我让他们课后给这盆绿萝起一个名字,就像海子那样,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起一个温暖的名字,那山、那河就有了獨特的气质,就成了别样的存在。
  第二天,他们提交了好多美丽的名字:绿瀑、绿精灵、绿云、小翠、无华、薇薇、翠薇、游丽、龙蟠、三三……除去那些调侃的、荒诞不经的,我留下十个名字,让学生公投。
  “三三”这个简单却充满情意的名字脱颖而出。
  “她会从现在开始,陪伴着我们直到高三。‘三’又像领奖台的模样,我们定会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为自己颁奖。”起名的学生慷慨激昂地谈着名字背后的寓意,学生们也听得兴致勃勃。“三三”是他们在成长之路上许下的美丽誓言。
  我想起了沈从文的《湘行散记》,那些温润如水的文字,如清风吹拂过心灵: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或许,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三三”,因而我们的目光温婉多情,我们的躁动有了安放之所,我们的青春变得色彩芬芳。
  编辑 闫清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要:奥斯卡·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直倡导着“为艺术而艺术”,他创作的《理想丈夫》是描绘英国上流社会的一部喜剧,全剧结构复杂,人物饱满,王尔德在这部戏剧中在矛盾性的舞台上塑造人物,以矛盾性的人物形象将观众带入一个似是而非的矛盾世界。本文以罗伯特、齐尔顿为例对戏剧人物形象的表现、成因、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矛盾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提高了这部戏剧的审美价值,又抨击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赋予了戏
期刊
摘要:日僧圆仁著《入唐记》四卷,以日记体翔实地记述了入唐求法近十年间的行历和见闻,内容涉及当时唐朝政治、民俗风情、佛教发展状况等,尤其是翔实地记述了作者沿途所见所闻的佛教发展状况。其中圆仁在《入唐记》第二卷主要记载了自己在山东半岛的活动经历,是研究9世纪中叶山东半岛佛教发展状况的重要史料。  关键词:圆仁 《入唐记》 佛教发展状况  一、引言  9世纪众多入唐学问僧里,最为著名的有最澄、空海、常晓
期刊
1. 難以释怀的三个媳妇  常言说得好,“一代没好妻三代没好子。”现如今,人们早已心知肚明,“要得家安宁,媳妇来摆平。”这里首先想聊的就是《安家》中让人难以释怀的三大媳妇。  明明拥有幸福生活的张乘乘,偏偏不安心过正常日子,把好端端的一手牌打砸了,似乎怨不得人。  老严夫妇辛辛苦苦、起早贪晚、一个包子一个包子挣来血汗钱,全款帮儿子在上海买了房。结果,精明的儿媳妇把自己的娘接过来住下,老严老两口无立
期刊
Q 我和先生忙于工作,孩子还小,平时都是老人帮忙照看。最近,我觉得孩子越來越懒惰,吃饭、穿衣都要奶奶帮忙,不顺他心意就爱发脾气。眼看孩子就要上幼儿园了,怎样才能帮孩子改掉坏习惯,培养他的责任心呢?  A 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孩子有责任心的前提。生活上过分依赖他人的孩子,往往在品格上晚熟,无法肩负起该负的责任。家长要渐渐做一个“隐身人”  九月份开学时,孩子在幼儿园里跟老师学会了穿脱衣服。但几个月
期刊
1  前段时间,很多阅读专家频繁提到《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本书,我便忍不住买了回来。兴冲冲地收到货后,却发现这本书的开头部分并不是很有吸引力,尝试了几次都很难读进去,就放在书架上等着蒙尘了。  没想到参加学校家长会,女儿桐桐的班主任朱老师也推荐了这本书,说自己看了觉得特别好,里面很多内容都对孩子的成长有指导价值。  回家后我对桐桐说,今天家长会上,朱老师说《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本书写得特别好,推荐你们
期刊
晓晓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每天上学总是蹦蹦跳跳、笑逐颜开。一年级刚入学不久,我就发现这个孩子竟然能读懂一些带拼音的故事书,一下课就捧着书,坐在花坛边津津有味地读。  与晓晓父母交流得知,夫妻俩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也非常严格。别的孩子学英语,父母也给她报了培训班;别的孩子学钢琴,她也一级一级跟着练;别的孩子书法出色,她也要上书法班。用晓晓妈妈的话说,千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不,看到邻家哥哥练声
期刊
上世纪50年代,我出生在一个江南水乡的诗书世家。我的父亲是明万历年间大学士申时行第十二世孙。  祖上中过状元,当过帝师、首辅大臣,自先祖文定公(申时行)始,申家在姑苏渐成世家望族。到曾祖那一代,家道开始败落。我祖父早亡,父亲为生计所迫,十岁上就给人当学徒做工。  满师后,父亲不辞辛苦奔波于京杭大运河,贩卖起了布匹。他为人正直,又不怕吃苦,生意越做越红火。后来,父亲于姑苏老城东北一隅择地起楼盖房,开
期刊
外婆的约法三章,妈妈的秘密计划,爸爸的智慧分享……优秀孩子的背后,是优秀的家庭教育。  孩子,有时你的表现真的让我们很欣慰。  就说你既往的学习经历吧,在乡村学校读完小学及初一;随着我的工作调动转学到县城读初二、初三;初三上学期末考入重点高中创新实验班,提前拉开高中学习的大幕。几度转场,你学习上的适应能力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当中,偶尔还会来点小惊喜,让爹妈兴奋不已,比如初二学年末统测考了全县第一,
期刊
我有一个亲戚,家里有两个孩子。老大做事认真踏实,學习努力,成绩优秀;老二调皮任性,古灵精怪,成绩一般。  同一个家庭同样的父母,出现了不同性格的孩子,何况一个班、一个年级,甚至一个学校呢。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源于不同的环境,性格也大不相同。作为老师,你会遇到像老大那样省心懂事的孩子,也会遇到像老二那样调皮可爱的孩子。不管什么样的孩子,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甚至会改变他的
期刊
王晶圆这孩子从小就有些另类。小伙伴迷恋动画片的时候,她在家跟姐姐抢频道看戏曲。姐姐不止一次向妈妈告状:“烦死了,你们怎么生了一个‘戏曲频道’?”  怪了,只要打开电视,王晶圆就锁定央视11套,一听到悠长的唱腔,她就安静了。王晶圆的父母没有艺术细胞,但不想扼杀了孩子的艺术天赋。他们开始四处打听,终于找到南京青年越剧艺术团小花班的陶丽艳,让孩子拜师学艺。  这一拜,五六年。小晶圆五岁半学唱戏,先后客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