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60-0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并且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不仅要以课本资源为依托,完成课内阅读教学,还要致力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激励大量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品尝到无穷的乐趣,从而促进阅读兴趣的不断拓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巧用故事,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儿童的课外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记得在教学《松鸡和乌龟》时,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
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告诉学生,后面的可更精彩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 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小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主动去进行阅读。
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的欲望。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利用条件,营造阅读环境
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阅读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所谓硬环境就是创设良好的外在阅读条件,比如:提供图书阅览室,内藏足够的可供阅读的图书,配置足够容纳量的书桌;教室四壁张贴关于读书方面的标语,这些标语在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大量标语都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那么什么是软环境呢?软环境就是教师在与学生的阅读交流中建立的一种美好的情感氛围。比如,教师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赞同和肯定。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对于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总是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小书迷”、“小博士”、“成语大王”、“字典通”成为我对这些同学的昵称。
其次,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轻松的阅读。所谓轻松的阅读,就是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我们要让学生轻松地从事阅读活动,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美,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阅读兴趣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低年级的孩子认识的字比较少,对阅读本来就有畏难情绪,如果教师提出太多的阅读要求,便会打击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是记忆力优于理解力,明确了这一特点,教师更应该降低理解的要求,不求一步到位。
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读书经验也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儿童记忆力处于全盛时期,教师应该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广泛读书,多积累。只要学生愿意读书,无论他们的收获是大是小,教师都要给予大力的表扬。
三、开展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评选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在这么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中,其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了。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魅力。这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外阅读是势在必行的语文教学要求,其质量如何,不仅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师如何行之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样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并引导学生轻松完成阅读任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并且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不仅要以课本资源为依托,完成课内阅读教学,还要致力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激励大量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品尝到无穷的乐趣,从而促进阅读兴趣的不断拓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巧用故事,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儿童的课外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记得在教学《松鸡和乌龟》时,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
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告诉学生,后面的可更精彩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 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小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主动去进行阅读。
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的欲望。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利用条件,营造阅读环境
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阅读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所谓硬环境就是创设良好的外在阅读条件,比如:提供图书阅览室,内藏足够的可供阅读的图书,配置足够容纳量的书桌;教室四壁张贴关于读书方面的标语,这些标语在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大量标语都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那么什么是软环境呢?软环境就是教师在与学生的阅读交流中建立的一种美好的情感氛围。比如,教师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赞同和肯定。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对于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总是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小书迷”、“小博士”、“成语大王”、“字典通”成为我对这些同学的昵称。
其次,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轻松的阅读。所谓轻松的阅读,就是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我们要让学生轻松地从事阅读活动,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美,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阅读兴趣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低年级的孩子认识的字比较少,对阅读本来就有畏难情绪,如果教师提出太多的阅读要求,便会打击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是记忆力优于理解力,明确了这一特点,教师更应该降低理解的要求,不求一步到位。
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读书经验也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儿童记忆力处于全盛时期,教师应该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广泛读书,多积累。只要学生愿意读书,无论他们的收获是大是小,教师都要给予大力的表扬。
三、开展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评选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在这么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中,其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了。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魅力。这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外阅读是势在必行的语文教学要求,其质量如何,不仅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师如何行之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样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并引导学生轻松完成阅读任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