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稳步推进,它促使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在新课堂理念下如何抓好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经过几年的新课标教学实践,笔者就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作一粗浅的小结。
1 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长期以来我们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育过程的控制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育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由原来的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
作为教师一定要坚决改变以往“满堂灌”,教师主宰课堂的教法,努力创设充满个性、自由轻松、弥漫着创设意识的课堂气氛。因此,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课堂、学生之间应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如,在讲授《迈好青春第一步》这一课时,我在歌唱《花样年华》的歌声中导入新课,展示课前学生搜集的有关著名数学家杨乐、科学家爱因斯坦、革命先辈周恩来的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并为国家、世界做出极大贡献,就是由于他们从小树立了远大理想;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理想的意义是什么?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应当怎样做到珍惜青春年华。学生在这种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无拘无束地交流、畅所欲言,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同时,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得到了共同提高,实现了互动双赢。可见,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 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重视思想政治课中包含的其他学科知识
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分科进行,讲究专业对口;教师所教学科一旦确定,就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很可能或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是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杜威认为:教育是人的一生持续不断的生长、发展过程。为此,在工作之余,教师应潜心研读与思想政治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来补充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鲁迅先生说过:“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思想政治课中有着广泛的历史素材可以挖掘和利用。如,我在讲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知识点时,就结合新中国成立过程的历史知识——新中国成立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经过50多年的建设,现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具有重要国际地位的发展中大国,这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通过历史脉络的梳理使学生增强爱国情感,并领悟到自己作为当代青年承担着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
思想政治课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我在讲授“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我国的第一资源”这一知识点时,就与有关地理知识相连接进行讲授: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中国的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就业、交通、环境污染等。通过了解这些知识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以及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负责。也就是在作出满足自己需要和需求的个人决定时,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对影响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等全面考虑,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3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基本是“听讲——背诵——联系——再现”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死记硬背,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没有差异、千篇一律、抹杀个性的灌输教育必须摒弃。在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树立服务观念,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及闪光点。如,我在讲授《知识让人生更亮丽》中“学习——成才的阶梯”这一内容时,课本给出了三点学习的重要性:一是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二是学习可以增长才干;三是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我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想一想学习还有哪些重要性;然后由学生讨论,教师参与。通过讨论,最后得出两条结论:学习可以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学习才能承担起社会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师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4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知识加强与思想政治学科的整合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等”;思想政治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知识丰富拓展课本知识内容。因此,教师要用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娴熟的学科整合技术,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我在讲授《看社会辩是非》这一内容时,就从互联网上搜集好人好事与违背道义的图片并结合课本内容做成课件,再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形、光、色的优势把德育内容形象化,使学生明确社会中的尊老爱幼、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等,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这样将抽象的理论与鲜活的事例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又达到思想教育的目标。
此外,通过多媒体、网络资源还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如在讲授《国家制度》这一内容时,学生理解国体、政体的含义有一定的难度,我就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呈现国民党溃逃到台湾,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画面,伴随雄壮的《国歌》使学生融入激动人心的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再结合课本的内容领会国体、政体的含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变难为易了。
5 激活兴趣,结丰硕人文成果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所以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激发兴趣的舞台,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展示和发挥,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课堂上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通过耳听、眼看、手摸、脑思等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讲授《生命最宝贵》这一内容时,这样设疑:“如果碰到困在沙滩浅水洼的小鱼,你会怎样做?”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一下子就打开了,纷纷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取得很好教学的效果。
此外,创设特定情境,如表演、辩论、诗歌等,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我在教学《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课时,对于“读一读”的内容,不是限于“读”,而是组织学生来表演。我让一名学生饰演专家,一名学生饰演护士;再让这两位同学负责挑选一位同学饰演病人;当饰演专家的同学左手握着多出的第十二块纱布,向全班同学宣布“她是我最合格的助手”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一堂课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多种不同的责任。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我们教师只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积极主动配合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才能大胆质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1 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长期以来我们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育过程的控制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育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由原来的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
作为教师一定要坚决改变以往“满堂灌”,教师主宰课堂的教法,努力创设充满个性、自由轻松、弥漫着创设意识的课堂气氛。因此,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课堂、学生之间应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如,在讲授《迈好青春第一步》这一课时,我在歌唱《花样年华》的歌声中导入新课,展示课前学生搜集的有关著名数学家杨乐、科学家爱因斯坦、革命先辈周恩来的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并为国家、世界做出极大贡献,就是由于他们从小树立了远大理想;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理想的意义是什么?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应当怎样做到珍惜青春年华。学生在这种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无拘无束地交流、畅所欲言,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同时,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得到了共同提高,实现了互动双赢。可见,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 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重视思想政治课中包含的其他学科知识
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分科进行,讲究专业对口;教师所教学科一旦确定,就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很可能或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是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杜威认为:教育是人的一生持续不断的生长、发展过程。为此,在工作之余,教师应潜心研读与思想政治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来补充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鲁迅先生说过:“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思想政治课中有着广泛的历史素材可以挖掘和利用。如,我在讲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知识点时,就结合新中国成立过程的历史知识——新中国成立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经过50多年的建设,现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具有重要国际地位的发展中大国,这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通过历史脉络的梳理使学生增强爱国情感,并领悟到自己作为当代青年承担着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
思想政治课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我在讲授“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我国的第一资源”这一知识点时,就与有关地理知识相连接进行讲授: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中国的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就业、交通、环境污染等。通过了解这些知识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以及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负责。也就是在作出满足自己需要和需求的个人决定时,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对影响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等全面考虑,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3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基本是“听讲——背诵——联系——再现”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死记硬背,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没有差异、千篇一律、抹杀个性的灌输教育必须摒弃。在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树立服务观念,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及闪光点。如,我在讲授《知识让人生更亮丽》中“学习——成才的阶梯”这一内容时,课本给出了三点学习的重要性:一是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二是学习可以增长才干;三是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我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想一想学习还有哪些重要性;然后由学生讨论,教师参与。通过讨论,最后得出两条结论:学习可以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学习才能承担起社会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师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4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知识加强与思想政治学科的整合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等”;思想政治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知识丰富拓展课本知识内容。因此,教师要用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娴熟的学科整合技术,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我在讲授《看社会辩是非》这一内容时,就从互联网上搜集好人好事与违背道义的图片并结合课本内容做成课件,再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形、光、色的优势把德育内容形象化,使学生明确社会中的尊老爱幼、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等,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这样将抽象的理论与鲜活的事例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又达到思想教育的目标。
此外,通过多媒体、网络资源还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如在讲授《国家制度》这一内容时,学生理解国体、政体的含义有一定的难度,我就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呈现国民党溃逃到台湾,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画面,伴随雄壮的《国歌》使学生融入激动人心的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再结合课本的内容领会国体、政体的含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变难为易了。
5 激活兴趣,结丰硕人文成果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所以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激发兴趣的舞台,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展示和发挥,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课堂上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通过耳听、眼看、手摸、脑思等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讲授《生命最宝贵》这一内容时,这样设疑:“如果碰到困在沙滩浅水洼的小鱼,你会怎样做?”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一下子就打开了,纷纷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取得很好教学的效果。
此外,创设特定情境,如表演、辩论、诗歌等,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我在教学《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课时,对于“读一读”的内容,不是限于“读”,而是组织学生来表演。我让一名学生饰演专家,一名学生饰演护士;再让这两位同学负责挑选一位同学饰演病人;当饰演专家的同学左手握着多出的第十二块纱布,向全班同学宣布“她是我最合格的助手”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一堂课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多种不同的责任。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我们教师只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积极主动配合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才能大胆质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