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教材依据
鲁教版必修一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世界 。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5课时,天气系统。
2 教学指导思想
新课标呼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地理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体现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多项信息的交互传递,教师不再以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索形成结论,同时伴随着各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及整合,得出合理性的认识和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以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的途径,教师负责引导学生的思路、解释教材所未能涉及的问题、规范《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落实,处理并调动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自学-交流-提升”新课改精神。
2.2 教材分析
2.2.1 “课标”阅读: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2.2 教材分析处理: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两课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2.2.3 学情分析: 收听天气预报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推理能力较差;对于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还不能从整体上认识事物。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以“试做天气预报员”为教学情景,通过简单天气图的判读作为本章节的小结,既复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可以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但由于教学内容、授课时间的限制,教学环节直接导入新课,省略检查补偿环节。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气团的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理解锋面、低压高压等。
【过程与方法】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学习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丰富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学习重点】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学习难点 】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案等。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3.1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城市天气预报”和“天气形势预报”,并结合近期的天气导入新课
3.2 预习交流:据教学案的批阅反馈预习情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预习成果,讨论预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内容。
教师绘制板图并板书相关问题。
(1)天气系统名称与表示符号:A________B________
(2)在图上画出冷暖锋面的运动方向。
(3)语言描述冷锋、暖锋的天气特征:
(点拨分析问题的思路:从气温、气压、天气三方面来表述)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1)天气系统名称:
(2)水平气流流向与垂直气流流向:
(3)甲往往带来________天气,乙带来________天气
3.3 互动探究
(1)利用多媒体播放气团、锋面动画,引导学生了解气团、锋面的概念,并讨论:若某地受单一冷气团或暖气团的影响,其天气有何特征。
(2)利用多媒体继续播放“北半球低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动画、引导学生了解气旋、反气旋的概念及其天气特征。
(3)据教学案顺序分小组合作读图完成
甲组:冷锋乙组:暖锋:丙组:气旋:丁组:反气旋:(10分钟)
(4)各小组出代表同学完成板图所示问题,据板演题目顺序
讲解各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同组同学补充矫正。
(5)据教学案图文点拨锋面气旋的概念、天气状况、分布位置,
并引导分析讨论:
1)气旋槽线两侧的风向如何画?
2)北半球气旋的气流水平运动方向→确定冷锋、暖锋;
3)锋面气旋不同部位天气状况是否相同?
4)完成教学案相应题目:
①甲地目前在________气团控制之下,不久将经历________天气过程。
②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A、B、C、D四个区域中,目前以________区域为主。
(6)总结本节学习重点,多媒体播放知识结构网络图:
(7)试做天气预报员:多媒体播放“活动”内容,引导学生争做“天气预报员”,巩固所学,激发兴趣。
3.4 达标检测:独立完成当堂达标检测题目,并诊断补偿。
3.5 质疑反思:小组交流学习心得,讨论疑点,理解识记学习内容。
4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构筑开放的地理课堂,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做,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让我重新审视了学生的能力。但也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鲁教版必修一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世界 。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5课时,天气系统。
2 教学指导思想
新课标呼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地理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体现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多项信息的交互传递,教师不再以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索形成结论,同时伴随着各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及整合,得出合理性的认识和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以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的途径,教师负责引导学生的思路、解释教材所未能涉及的问题、规范《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落实,处理并调动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自学-交流-提升”新课改精神。
2.2 教材分析
2.2.1 “课标”阅读: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2.2 教材分析处理: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两课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2.2.3 学情分析: 收听天气预报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推理能力较差;对于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还不能从整体上认识事物。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以“试做天气预报员”为教学情景,通过简单天气图的判读作为本章节的小结,既复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可以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但由于教学内容、授课时间的限制,教学环节直接导入新课,省略检查补偿环节。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气团的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理解锋面、低压高压等。
【过程与方法】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学习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丰富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学习重点】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学习难点 】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案等。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3.1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城市天气预报”和“天气形势预报”,并结合近期的天气导入新课
3.2 预习交流:据教学案的批阅反馈预习情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预习成果,讨论预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内容。
教师绘制板图并板书相关问题。
(1)天气系统名称与表示符号:A________B________
(2)在图上画出冷暖锋面的运动方向。
(3)语言描述冷锋、暖锋的天气特征:
(点拨分析问题的思路:从气温、气压、天气三方面来表述)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1)天气系统名称:
(2)水平气流流向与垂直气流流向:
(3)甲往往带来________天气,乙带来________天气
3.3 互动探究
(1)利用多媒体播放气团、锋面动画,引导学生了解气团、锋面的概念,并讨论:若某地受单一冷气团或暖气团的影响,其天气有何特征。
(2)利用多媒体继续播放“北半球低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动画、引导学生了解气旋、反气旋的概念及其天气特征。
(3)据教学案顺序分小组合作读图完成
甲组:冷锋乙组:暖锋:丙组:气旋:丁组:反气旋:(10分钟)
(4)各小组出代表同学完成板图所示问题,据板演题目顺序
讲解各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同组同学补充矫正。
(5)据教学案图文点拨锋面气旋的概念、天气状况、分布位置,
并引导分析讨论:
1)气旋槽线两侧的风向如何画?
2)北半球气旋的气流水平运动方向→确定冷锋、暖锋;
3)锋面气旋不同部位天气状况是否相同?
4)完成教学案相应题目:
①甲地目前在________气团控制之下,不久将经历________天气过程。
②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A、B、C、D四个区域中,目前以________区域为主。
(6)总结本节学习重点,多媒体播放知识结构网络图:
(7)试做天气预报员:多媒体播放“活动”内容,引导学生争做“天气预报员”,巩固所学,激发兴趣。
3.4 达标检测:独立完成当堂达标检测题目,并诊断补偿。
3.5 质疑反思:小组交流学习心得,讨论疑点,理解识记学习内容。
4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构筑开放的地理课堂,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做,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让我重新审视了学生的能力。但也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