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在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时,给教师和学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也让社会、教师、学生这三者联系更加紧密。因此课改在社会中形成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都是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的。本文主要在这些契机下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改 问题
一、社会方面
近些年来,各地都在不断落实和完善新课程改革,也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果。但是由于受众群体不同的原因,加上一些群体对课改的认知局限于表面。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部分群体认为当前都是唯分数论,不管小学、初中怎么在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到了高考还是要回到应试教育。另一部分群体认为课改很有必要,他们看到了学生不再被作业这座大山所压垮,而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使得德智体美劳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这相比成绩更为重要。
当然,课改的道路上有不同的声音是正常现象。课改也不会为了某个群体反对的声音而停下脚步,而是继续用事实、结果说话,通过一系列的例子和数据,足以可以看出国家对课改的决心。当前教育也在逐渐走向素质化。因此我们不能否定课改所带来的收获,当然当前课改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支持。学生学的开心,老师教的轻松,家长更放心。
二、教师方面
1、教师自身理念及对课改的理解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于目前一部分数学教师理论的不扎实,导致很多教师自身理念出现一些偏差,这也使得他们没能理解课改的核心。导致在实践中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去积累相关的教育知识,其次还要深入研究国家提出课改的背景和课改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理解和探索,形成自己的理解。
2、教学方法和过程的探索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时间一久,学生形成了思维的定势,对于问题的思考只能依赖于教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兴趣毫无。新一轮的課程改革将过程与方法作为一个课程目标,旨在扭转数学学习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的现实,让学生经历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这一目标的落实。从而衍生出一种更符合实际、更切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案列】在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要求学生背下来,以后碰到求长方形面积就直接用。而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利用摆一摆、算一算等方法去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进而引发学生的猜想“长方形面积=长×宽?”。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指导进行验证,通过观察、比较最后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优化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无非就是教师的等级评价。如: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这些看似很有标准,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已经麻木了,警示的效果不大。新课改下的评价体系必然时多元化,如:教师评、学生评、互相评、小组评等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评价标准去评,学生在不同的评价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学生方面
1、学生自身的特点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年龄特征。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差异。如:一年级的学生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四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
2、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
当前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教师怎样教,学生就如何用。对于问题的解决,没有自己的思考。只会按部就班,因此对于一些灵活的题目,错误就会漏洞百出,何谈理解?
数学的学习贵在于理解,理解透彻自然而然就会从多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因此思维方式多元化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是重中之重。
【案例】解决“□×12+30=174”这题,第一种一个数一个数的试,第二种利用倒推法。两种方法虽然都能得出正确结果,但是一对比就能够发现第二种更简便、更切实际。很显然采用第一种方法的学生只会按运算顺序,形成了思维定势。而采用第二种方法的同学,很明显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利用运算顺序解决会比较麻烦,对于知道结果是否可以倒过来算,一试发现也能得出正确结果。后者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也完成了一次飞跃。
3、作业情况
从近些年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的回家作业质量非常糟糕。这部分学生缺乏自制力,完全依赖家长的督促。而新课改下,给学生减负并不是给学生减少作业量,而是通过筛选让学生解决一些更有价值的题目。同时,提倡作业尽量在学校完成,一方面在学校完成的作业质量高。另一方面,学生回到家后会有更多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而教师和学生是新课改下最为重要的两个群体,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各项体系。但紧紧依靠这两个群体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相互协调、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朱志明.让数学课堂更高效[N].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长安实验小学 江苏省苏州市 215200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改 问题
一、社会方面
近些年来,各地都在不断落实和完善新课程改革,也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果。但是由于受众群体不同的原因,加上一些群体对课改的认知局限于表面。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部分群体认为当前都是唯分数论,不管小学、初中怎么在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到了高考还是要回到应试教育。另一部分群体认为课改很有必要,他们看到了学生不再被作业这座大山所压垮,而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使得德智体美劳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这相比成绩更为重要。
当然,课改的道路上有不同的声音是正常现象。课改也不会为了某个群体反对的声音而停下脚步,而是继续用事实、结果说话,通过一系列的例子和数据,足以可以看出国家对课改的决心。当前教育也在逐渐走向素质化。因此我们不能否定课改所带来的收获,当然当前课改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支持。学生学的开心,老师教的轻松,家长更放心。
二、教师方面
1、教师自身理念及对课改的理解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于目前一部分数学教师理论的不扎实,导致很多教师自身理念出现一些偏差,这也使得他们没能理解课改的核心。导致在实践中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去积累相关的教育知识,其次还要深入研究国家提出课改的背景和课改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理解和探索,形成自己的理解。
2、教学方法和过程的探索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时间一久,学生形成了思维的定势,对于问题的思考只能依赖于教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兴趣毫无。新一轮的課程改革将过程与方法作为一个课程目标,旨在扭转数学学习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的现实,让学生经历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这一目标的落实。从而衍生出一种更符合实际、更切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案列】在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要求学生背下来,以后碰到求长方形面积就直接用。而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利用摆一摆、算一算等方法去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进而引发学生的猜想“长方形面积=长×宽?”。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指导进行验证,通过观察、比较最后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优化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无非就是教师的等级评价。如: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这些看似很有标准,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已经麻木了,警示的效果不大。新课改下的评价体系必然时多元化,如:教师评、学生评、互相评、小组评等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评价标准去评,学生在不同的评价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学生方面
1、学生自身的特点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年龄特征。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差异。如:一年级的学生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四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
2、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
当前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教师怎样教,学生就如何用。对于问题的解决,没有自己的思考。只会按部就班,因此对于一些灵活的题目,错误就会漏洞百出,何谈理解?
数学的学习贵在于理解,理解透彻自然而然就会从多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因此思维方式多元化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是重中之重。
【案例】解决“□×12+30=174”这题,第一种一个数一个数的试,第二种利用倒推法。两种方法虽然都能得出正确结果,但是一对比就能够发现第二种更简便、更切实际。很显然采用第一种方法的学生只会按运算顺序,形成了思维定势。而采用第二种方法的同学,很明显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利用运算顺序解决会比较麻烦,对于知道结果是否可以倒过来算,一试发现也能得出正确结果。后者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也完成了一次飞跃。
3、作业情况
从近些年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的回家作业质量非常糟糕。这部分学生缺乏自制力,完全依赖家长的督促。而新课改下,给学生减负并不是给学生减少作业量,而是通过筛选让学生解决一些更有价值的题目。同时,提倡作业尽量在学校完成,一方面在学校完成的作业质量高。另一方面,学生回到家后会有更多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而教师和学生是新课改下最为重要的两个群体,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各项体系。但紧紧依靠这两个群体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相互协调、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朱志明.让数学课堂更高效[N].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长安实验小学 江苏省苏州市 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