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互动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和主潮流,云南省既是旅游大省,又是民族文化资源大省。本文通过分析云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现状,试图从中找出影响云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并给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云南省
云南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把旅游业作为本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近年来又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在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一体化、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的大趋势下,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对云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文化旅游产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 文化旅游产业的概念
目前业界对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义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国内最早提到“文化旅游”这个概念的是魏小安,其在著作《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中提到了文化旅游,他将文化旅游活动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徐群(1999)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是旅游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从历史文化中留存下来进入旅游市场的物质和精神遗产,主要指宗教民俗设施、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以及有关的民俗礼仪、风土民情。吴芙蓉和丁敏(2003)认为,文化旅游是集文化、经济于一体的一种典型特种旅游形态,具有神秘性、多样性、艺术性、民族性以及互动性等特征。龚绍方(2008)指出,文化旅游产业是由文化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一种产业,是为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而从人文旅游资源中产生的。邵金萍(2011)从文化和旅游的本质着手,认为文化旅游产业就是以文化为内容、以旅游为依托的综合性产业。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再结合目前的社会发展事实,笔者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融合而成的,所有旅游者出行的动机都是暂时离开所在的熟悉环境到不太熟悉或非常不熟悉的环境去寻找一种新的体验,以丰富自己的阅历。
二 云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是分析国际竞争优势的工具,他认为影响一个国家某一个行业国际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点: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组织战略和竞争。本文借鉴波特的学说,将从以上四个方面对云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1.文化旅游资源要素禀赋分析
旅游资源是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区位条件以及民族文化,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为云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云南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石林(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世界记忆遗产)5处世界级遗产。还拥有路南石林、滇池、九乡、大理、玉龙雪山、三江并流、丘北普者黑、腾冲地热火山、瑞丽江—大盈江、建水、西双版纳、泸西阿庐古洞1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之一,云南拥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从类型上来说可以分为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和民间技艺三类。民间艺术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民俗文化包括各个民族节庆活动、农耕礼俗、歌会、祭祀礼俗等,民族技艺包括造纸技艺、锻制技艺、制作技艺、扎染技艺、制陶技艺等(见表1)。
2.产业需求状况分析
需求状况是一个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需求市场的规模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动力。需求旺盛意味着这个产业的发展后劲十足,需求疲软则表示该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比较黯淡,。云南是我国的文化旅游大省,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全省旅游业的接待人数以及旅游业总收入来看(见表2、表3),已超过广西、甘肃等传统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达地区,成为全国旅游十强省份之一。
从表中可以看到,从2006年到2010年五年间,云南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以及旅游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1%和16.6%,接待海外游客数和外汇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7.1%和20.2%。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内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也分别增长了14.1%和11.6%,海外游客接待人数和外汇收入分别增加了12.8%和16.3%。2008年金融危机后云南接待的旅游人数以及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逐渐复苏,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旅游产业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这使该产业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3.相关产业分析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高、综合性强、产业链长的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食、住、行、娱、购、游”这六大要素。波特认为一个产业的上下游企业是该产业的最重要供应商或者客户,单独的一个产业很难保持竞争优势,只有形成“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间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认为这也是保持一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近些年来与文化旅游产业相关的云南其他产业发展迅速(见表4~表6)。
4.组织战略和竞争分析
第一,企业战略。云南旅游业的龙头企业,如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海外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云南康辉旅游集团等公司坚持以行业归并、专业分工、资源优化配置为原则,完善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强化产业集中度,发挥集群作用和规模效应,努力打造“世博旅游”品牌。明确的战略定位可以使上述旅游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避免同质化。
第二,企业结构。2010年,丽江旅游向云南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1700万股,云南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由此成为丽江旅游的第三大股东。为了打造全省旅游行业龙头,实现“二次创业”,世博旅游集团与云南世博集团、云南旅游产业集团整合组建为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其他旅游企业也开始通过兼并、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革等措施提高自己公司的竞争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同业竞争。适度的行业竞争,能够促使企业完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企业资产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做大做强。 三 云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云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与其关系紧密的相关产业与辅助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实现了产业链的有效延伸。但我们也不应忽视在这良好发展势头背后的隐患,文化旅游产业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许多制约因素,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需求结构不够合理
长期以来,海外游客接待数占全省游客接待数的比例过小、客源市场结构不合理、高端游客数少、低端市场游客消费能力偏低。例如,2010年云南省共接待旅游人数为14166.2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13837.0万人次,海外游客329.2万人次,海外游客数只占游客接待总数的2.3%。其中,国内游客中过夜游客数和一日游客数分别为7633万人次和6204万人次,一夜游客数几乎占了一半的比例,一日游总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仅为21.4%。需求结构不合理妨碍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产品的开发以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旅游发达省份相比仍然落后,旅游成本高
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云南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财政投入比较有限,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仍然比较滞后,从2006~2010年这五年间,铁路营运里程竟然没有增加,相对于游客人数的迅猛增长,民航、公路、铁路的运力不足。
3.高端旅游人才缺乏,人才市场制度不健全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云南省拥有导游资格证的人数为2.2万人,导游总体学历偏低,在执业导游中,大专以下的学历者占83.3%。全省高级导游只有12名,中级导游只有200多名,其余的都还是初级导游。艺术表演节目的编剧、导演、策划、舞台设计等人才短缺,本地经营管理人才的有效使用和外来人才的引进机制还不够顺畅。
四 对策建议
通过对云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为了使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第一,努力提高市场需求规模,改善需求市场结构,积极开拓国内外高端客源市场,开发高端旅游产品,满足高端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
第二,加大对交通、通信、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大同国家发改委,民航总局,铁道部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旅游成本。
第三,改革旅游人才的管理制度,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破除不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旧制度,建立与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使用制度。
第四以地方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为依托,大力培养旅游人才,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建立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如在云南本地高校中开设文化旅游方面的课程,培养民族文化、民族技艺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进一步保护、继承、开发、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龚绍方.制约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三大因素及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2]黄娅.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基于文化经济协同发展的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2(1)
[3]刘秀玲.建设宗教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浅析本溪市溪湖区域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可行性[J].管理观察,2009(9)
[4]〔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邵金萍.再论文化旅游产业的特征、作用及发展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
[6]吴芙蓉、丁敏.文化旅游—体现旅游业双重属性的一种旅游形态[J].现代经济探讨,2003(3)
[7]徐群.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位与开发[J].北方经贸,1999,(6)
[8]张广海、孙春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及产业链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2(12)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云南省
云南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把旅游业作为本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近年来又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在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一体化、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的大趋势下,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对云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文化旅游产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 文化旅游产业的概念
目前业界对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义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国内最早提到“文化旅游”这个概念的是魏小安,其在著作《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中提到了文化旅游,他将文化旅游活动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徐群(1999)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是旅游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从历史文化中留存下来进入旅游市场的物质和精神遗产,主要指宗教民俗设施、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以及有关的民俗礼仪、风土民情。吴芙蓉和丁敏(2003)认为,文化旅游是集文化、经济于一体的一种典型特种旅游形态,具有神秘性、多样性、艺术性、民族性以及互动性等特征。龚绍方(2008)指出,文化旅游产业是由文化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一种产业,是为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而从人文旅游资源中产生的。邵金萍(2011)从文化和旅游的本质着手,认为文化旅游产业就是以文化为内容、以旅游为依托的综合性产业。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再结合目前的社会发展事实,笔者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融合而成的,所有旅游者出行的动机都是暂时离开所在的熟悉环境到不太熟悉或非常不熟悉的环境去寻找一种新的体验,以丰富自己的阅历。
二 云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是分析国际竞争优势的工具,他认为影响一个国家某一个行业国际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点: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组织战略和竞争。本文借鉴波特的学说,将从以上四个方面对云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1.文化旅游资源要素禀赋分析
旅游资源是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区位条件以及民族文化,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为云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云南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石林(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世界记忆遗产)5处世界级遗产。还拥有路南石林、滇池、九乡、大理、玉龙雪山、三江并流、丘北普者黑、腾冲地热火山、瑞丽江—大盈江、建水、西双版纳、泸西阿庐古洞1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之一,云南拥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从类型上来说可以分为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和民间技艺三类。民间艺术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民俗文化包括各个民族节庆活动、农耕礼俗、歌会、祭祀礼俗等,民族技艺包括造纸技艺、锻制技艺、制作技艺、扎染技艺、制陶技艺等(见表1)。
2.产业需求状况分析
需求状况是一个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需求市场的规模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动力。需求旺盛意味着这个产业的发展后劲十足,需求疲软则表示该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比较黯淡,。云南是我国的文化旅游大省,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全省旅游业的接待人数以及旅游业总收入来看(见表2、表3),已超过广西、甘肃等传统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达地区,成为全国旅游十强省份之一。
从表中可以看到,从2006年到2010年五年间,云南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以及旅游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1%和16.6%,接待海外游客数和外汇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7.1%和20.2%。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内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也分别增长了14.1%和11.6%,海外游客接待人数和外汇收入分别增加了12.8%和16.3%。2008年金融危机后云南接待的旅游人数以及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逐渐复苏,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旅游产业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这使该产业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3.相关产业分析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高、综合性强、产业链长的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食、住、行、娱、购、游”这六大要素。波特认为一个产业的上下游企业是该产业的最重要供应商或者客户,单独的一个产业很难保持竞争优势,只有形成“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间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认为这也是保持一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近些年来与文化旅游产业相关的云南其他产业发展迅速(见表4~表6)。
4.组织战略和竞争分析
第一,企业战略。云南旅游业的龙头企业,如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海外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云南康辉旅游集团等公司坚持以行业归并、专业分工、资源优化配置为原则,完善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强化产业集中度,发挥集群作用和规模效应,努力打造“世博旅游”品牌。明确的战略定位可以使上述旅游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避免同质化。
第二,企业结构。2010年,丽江旅游向云南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1700万股,云南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由此成为丽江旅游的第三大股东。为了打造全省旅游行业龙头,实现“二次创业”,世博旅游集团与云南世博集团、云南旅游产业集团整合组建为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其他旅游企业也开始通过兼并、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革等措施提高自己公司的竞争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同业竞争。适度的行业竞争,能够促使企业完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企业资产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做大做强。 三 云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云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与其关系紧密的相关产业与辅助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实现了产业链的有效延伸。但我们也不应忽视在这良好发展势头背后的隐患,文化旅游产业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许多制约因素,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需求结构不够合理
长期以来,海外游客接待数占全省游客接待数的比例过小、客源市场结构不合理、高端游客数少、低端市场游客消费能力偏低。例如,2010年云南省共接待旅游人数为14166.2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13837.0万人次,海外游客329.2万人次,海外游客数只占游客接待总数的2.3%。其中,国内游客中过夜游客数和一日游客数分别为7633万人次和6204万人次,一夜游客数几乎占了一半的比例,一日游总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仅为21.4%。需求结构不合理妨碍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产品的开发以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旅游发达省份相比仍然落后,旅游成本高
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云南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财政投入比较有限,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仍然比较滞后,从2006~2010年这五年间,铁路营运里程竟然没有增加,相对于游客人数的迅猛增长,民航、公路、铁路的运力不足。
3.高端旅游人才缺乏,人才市场制度不健全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云南省拥有导游资格证的人数为2.2万人,导游总体学历偏低,在执业导游中,大专以下的学历者占83.3%。全省高级导游只有12名,中级导游只有200多名,其余的都还是初级导游。艺术表演节目的编剧、导演、策划、舞台设计等人才短缺,本地经营管理人才的有效使用和外来人才的引进机制还不够顺畅。
四 对策建议
通过对云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为了使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第一,努力提高市场需求规模,改善需求市场结构,积极开拓国内外高端客源市场,开发高端旅游产品,满足高端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
第二,加大对交通、通信、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大同国家发改委,民航总局,铁道部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旅游成本。
第三,改革旅游人才的管理制度,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破除不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旧制度,建立与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使用制度。
第四以地方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为依托,大力培养旅游人才,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建立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如在云南本地高校中开设文化旅游方面的课程,培养民族文化、民族技艺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进一步保护、继承、开发、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龚绍方.制约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三大因素及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2]黄娅.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基于文化经济协同发展的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2(1)
[3]刘秀玲.建设宗教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浅析本溪市溪湖区域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可行性[J].管理观察,2009(9)
[4]〔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邵金萍.再论文化旅游产业的特征、作用及发展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
[6]吴芙蓉、丁敏.文化旅游—体现旅游业双重属性的一种旅游形态[J].现代经济探讨,2003(3)
[7]徐群.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位与开发[J].北方经贸,1999,(6)
[8]张广海、孙春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及产业链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