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关系着小学生乐感、音乐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因为节奏是最为重要的音乐元素之一,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是通过具体的节奏来表现的,而且丰富、多变的节奏则是构成音乐世界的基本因素。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不断优化音乐节奏训练,为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做准备。本文将从引入教育游戏、使用器具进行节奏练习、完善教师演示与辅导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如何组织有效的节奏训练活动。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上,小学音乐教师并不重视节奏训练,而是直接以“教师演唱,学生跟唱”的方式来组织学科教学,重点在于音乐知识与基本技能,关注的是学生的理论认识。这种单调的、缺乏实践的音乐教学形式使得小学生的乐感不强、节奏感不准,不能灵活把握各个音乐作品的旋律特点,也无法理解每一种不同的旋律在抒发音乐情感方面所起到的作用。长此以往,小学生则无法通过音乐学习形成良好的审美体验,而且在音乐表达、音乐创造方面也会遇到一定的问题。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重视节奏训练,关注学生的音乐表达,引导学生准确识别音乐节奏的变化与规律,从而切实优化小学生的音乐能力,使其学有所得。
一、引入教育游戏
客观来说,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单一,小学生很难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当小学生的思维产生疲态时,那么不管教师讲得多么完善、透彻与直白,小学生都难以真正内化所学知识。因此,要想切实优化节奏训练效果,小学音乐教师首先便要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节奏训练产生好奇。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积极使用教育游戏,利用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自觉参与节奏练习。在音乐游戏中,学生会在特定的游戏节奏下感受到节奏的变化规律,自然而然地随之改变自己的活动节奏,而这就可以有效提高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实效性。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便要谨慎把握音乐游戏的教育价值,筛查出有利于进行节奏训练的音乐游戏。
就如在“声音的强弱”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具体规则为:笔者会随机播放一些音频,这些音频的声音强弱有着明显的变化;小学生要实现设计两个动作,一个动作表示强音,一个动作表示弱音;根据音乐,小学生要随机做出动作,如果音频所发出的是强音,但是小学生所做的动作代表弱音,或者相反,则会被淘汰。这个音乐游戏很好地抓住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还促使小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了音频的声音特性,分析了强音、弱音的特点,还私下练习了相应的动作,以便在游戏中灵活应对。通过音乐游戏,本班小学生反复识别了强音与弱音,而这就便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节奏感,有效完善了音乐节奏训练活动的教学效益。再如,在《口哨与小狗》一课教学中,笔者也设计了动作游戏,即小学生需根据歌曲内容与乐句的节奏特点设计不同的形体动作,表现主人逗狗的姿态与主人、小狗散步的场景,由此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这个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便于小学生真正把握歌曲的歌词内涵与节奏变化,而且丰富的肢体动作本身也便于小学生进行音乐表现,所以可以切实突破节奏训练的难题,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使用器具进行节奏练习
器具,是乐器、工具的统称。人们经常认为,歌曲教学是小学音乐的全部,忽视了乐器教学。从宏观意义上看,乐器、歌曲都是音乐的基本内容,而且近些年来,随着音乐教学变得愈加重要,乐器教学也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工具。在直观的乐器演奏、工具演示下,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使用器具组织节奏训练,鼓励小学生自主弹唱、演奏,以便充分发挥小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与音乐表达能力,以便让小学生更加全面、精确地掌握音乐节奏。
就如在“音的高低”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引导小学生聆听了高低音,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并不能准确识别。因此,笔者就使用了电子琴这一乐器,根据各个按键的高低音让学生明确把握了各个音的高低特点。然后,笔者就使用多媒体播放了老人、小孩、青年人、中年人的声音特点,要求学生用电子琴的音键进行高低音表达。大多数学生都会按照小孩>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的顺序来区分各个声音的高低情况,而直观的乐器演示也可促使小学生理解高低音的变化规律。然后,笔者再准备了碰铃、大钟、大小鼓等乐器,分别演奏,要求小学生自主判断声音的高低情况。如此,则可进一步丰富小学生对高低音的认识,同时还可丰富小学生应用乐器的真实经历,便于小学生准确区分乐器的音色与高低音。再如,在《士兵进行曲》一课教学中,笔者便鼓励小学生自主选择一种乐器为歌曲伴奏。《士兵进行曲》这首歌曲的节奏变化比较复杂,而当小学生为歌曲伴奏时,便可真切地感受到歌曲的节奏快慢,而这就自然而然地促使小学生掌握了歌曲旋律,理解了进行曲的表达特点。
三、完善教师演示与辅导
新课改除了强调学生本位这一基本理念之外,还客观承认了教师的辅导作用,指出教师是学生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在节奏训练中,教师又多重身份。一方面,教师是设计音乐节奏训练方案的“导演”,负责调控整个教学节奏;一方面,教师又是传播音乐节奏知识与技能的“代言人”,负责讲解、演示音乐节奏,便于小学生快速掌握音乐节奏知识;一方面,教师又是十分重要的辅导者,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节奏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及时帮助小学生掌握相应的节奏技能。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完善教师演示与辅导活动,丰富小学生的乐感,同时要客观面对小学生的节奏问题,帮助小学生找准调。
就如在《小号手之歌》一课教学教学中,笔者就利用电子琴弹奏了歌曲,主动演唱了歌曲,解释了歌曲的节奏特点,分析了歌曲四个小节的旋律特点,以及四份休止符、八分休止符与重音记号对于歌曲节奏的具体影响。然后,笔者就一句句要求学生跟唱,统一进行节奏指导。接下来,笔者会要求小学生以6人小组的形式学习《小号手之歌》的节奏,希望学生可以相互帮助,聆听本组成员的演唱方式,分析本组成员的节奏感,汇总节奏问题。然后,各个小组可轮流展示节奏问题,由笔者一一解释、纠正。在本节课上,为了帮助小学生掌握歌曲节奏,笔者还鼓励学生边走边唱,体验进行曲的特点与风格。由于《小号手之歌》的节奏十分鲜明,铿锵有力,所以极易唤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及时的、针对性地教师辅导,本班小学生很快便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另外,在课后,笔者也会一对一对学生进行节奏指导。比如,有的學生不懂如何表现“重音符号”,于是笔者就演唱了两种节奏,一种节奏是有重音符号,一种节奏是没有重音符号,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了重音符号的节奏特点。再如,有的小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四分休止符与八分休止符的停顿时长,所以笔者便为学生打拍子,帮助学生突破了节奏训练难题。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丰富节奏训练需要以小学生的现实情况为基础,既要使用丰富有趣的音乐游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以针对性地节奏训练与丰富的器具演示去降低音乐节奏的训练强度,全方位地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创新与优化音乐节奏的训练方式与策略,全面关注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潜能,切实提高音乐节奏训练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昭蓉.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126-127.
[2]汪文静.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北方音乐,2018,38(19):231.
[3]章莉.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8(17):213.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上,小学音乐教师并不重视节奏训练,而是直接以“教师演唱,学生跟唱”的方式来组织学科教学,重点在于音乐知识与基本技能,关注的是学生的理论认识。这种单调的、缺乏实践的音乐教学形式使得小学生的乐感不强、节奏感不准,不能灵活把握各个音乐作品的旋律特点,也无法理解每一种不同的旋律在抒发音乐情感方面所起到的作用。长此以往,小学生则无法通过音乐学习形成良好的审美体验,而且在音乐表达、音乐创造方面也会遇到一定的问题。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重视节奏训练,关注学生的音乐表达,引导学生准确识别音乐节奏的变化与规律,从而切实优化小学生的音乐能力,使其学有所得。
一、引入教育游戏
客观来说,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单一,小学生很难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当小学生的思维产生疲态时,那么不管教师讲得多么完善、透彻与直白,小学生都难以真正内化所学知识。因此,要想切实优化节奏训练效果,小学音乐教师首先便要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节奏训练产生好奇。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积极使用教育游戏,利用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自觉参与节奏练习。在音乐游戏中,学生会在特定的游戏节奏下感受到节奏的变化规律,自然而然地随之改变自己的活动节奏,而这就可以有效提高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实效性。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便要谨慎把握音乐游戏的教育价值,筛查出有利于进行节奏训练的音乐游戏。
就如在“声音的强弱”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具体规则为:笔者会随机播放一些音频,这些音频的声音强弱有着明显的变化;小学生要实现设计两个动作,一个动作表示强音,一个动作表示弱音;根据音乐,小学生要随机做出动作,如果音频所发出的是强音,但是小学生所做的动作代表弱音,或者相反,则会被淘汰。这个音乐游戏很好地抓住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还促使小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了音频的声音特性,分析了强音、弱音的特点,还私下练习了相应的动作,以便在游戏中灵活应对。通过音乐游戏,本班小学生反复识别了强音与弱音,而这就便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节奏感,有效完善了音乐节奏训练活动的教学效益。再如,在《口哨与小狗》一课教学中,笔者也设计了动作游戏,即小学生需根据歌曲内容与乐句的节奏特点设计不同的形体动作,表现主人逗狗的姿态与主人、小狗散步的场景,由此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这个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便于小学生真正把握歌曲的歌词内涵与节奏变化,而且丰富的肢体动作本身也便于小学生进行音乐表现,所以可以切实突破节奏训练的难题,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使用器具进行节奏练习
器具,是乐器、工具的统称。人们经常认为,歌曲教学是小学音乐的全部,忽视了乐器教学。从宏观意义上看,乐器、歌曲都是音乐的基本内容,而且近些年来,随着音乐教学变得愈加重要,乐器教学也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工具。在直观的乐器演奏、工具演示下,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使用器具组织节奏训练,鼓励小学生自主弹唱、演奏,以便充分发挥小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与音乐表达能力,以便让小学生更加全面、精确地掌握音乐节奏。
就如在“音的高低”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引导小学生聆听了高低音,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并不能准确识别。因此,笔者就使用了电子琴这一乐器,根据各个按键的高低音让学生明确把握了各个音的高低特点。然后,笔者就使用多媒体播放了老人、小孩、青年人、中年人的声音特点,要求学生用电子琴的音键进行高低音表达。大多数学生都会按照小孩>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的顺序来区分各个声音的高低情况,而直观的乐器演示也可促使小学生理解高低音的变化规律。然后,笔者再准备了碰铃、大钟、大小鼓等乐器,分别演奏,要求小学生自主判断声音的高低情况。如此,则可进一步丰富小学生对高低音的认识,同时还可丰富小学生应用乐器的真实经历,便于小学生准确区分乐器的音色与高低音。再如,在《士兵进行曲》一课教学中,笔者便鼓励小学生自主选择一种乐器为歌曲伴奏。《士兵进行曲》这首歌曲的节奏变化比较复杂,而当小学生为歌曲伴奏时,便可真切地感受到歌曲的节奏快慢,而这就自然而然地促使小学生掌握了歌曲旋律,理解了进行曲的表达特点。
三、完善教师演示与辅导
新课改除了强调学生本位这一基本理念之外,还客观承认了教师的辅导作用,指出教师是学生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在节奏训练中,教师又多重身份。一方面,教师是设计音乐节奏训练方案的“导演”,负责调控整个教学节奏;一方面,教师又是传播音乐节奏知识与技能的“代言人”,负责讲解、演示音乐节奏,便于小学生快速掌握音乐节奏知识;一方面,教师又是十分重要的辅导者,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节奏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及时帮助小学生掌握相应的节奏技能。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完善教师演示与辅导活动,丰富小学生的乐感,同时要客观面对小学生的节奏问题,帮助小学生找准调。
就如在《小号手之歌》一课教学教学中,笔者就利用电子琴弹奏了歌曲,主动演唱了歌曲,解释了歌曲的节奏特点,分析了歌曲四个小节的旋律特点,以及四份休止符、八分休止符与重音记号对于歌曲节奏的具体影响。然后,笔者就一句句要求学生跟唱,统一进行节奏指导。接下来,笔者会要求小学生以6人小组的形式学习《小号手之歌》的节奏,希望学生可以相互帮助,聆听本组成员的演唱方式,分析本组成员的节奏感,汇总节奏问题。然后,各个小组可轮流展示节奏问题,由笔者一一解释、纠正。在本节课上,为了帮助小学生掌握歌曲节奏,笔者还鼓励学生边走边唱,体验进行曲的特点与风格。由于《小号手之歌》的节奏十分鲜明,铿锵有力,所以极易唤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及时的、针对性地教师辅导,本班小学生很快便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另外,在课后,笔者也会一对一对学生进行节奏指导。比如,有的學生不懂如何表现“重音符号”,于是笔者就演唱了两种节奏,一种节奏是有重音符号,一种节奏是没有重音符号,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了重音符号的节奏特点。再如,有的小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四分休止符与八分休止符的停顿时长,所以笔者便为学生打拍子,帮助学生突破了节奏训练难题。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丰富节奏训练需要以小学生的现实情况为基础,既要使用丰富有趣的音乐游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以针对性地节奏训练与丰富的器具演示去降低音乐节奏的训练强度,全方位地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创新与优化音乐节奏的训练方式与策略,全面关注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潜能,切实提高音乐节奏训练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昭蓉.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126-127.
[2]汪文静.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北方音乐,2018,38(19):231.
[3]章莉.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8(1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