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中国当代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传承春节,我们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在校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做了关于“春节”的认知情况抽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春节有基本认知,但也觉得年味渐淡,对春节的认同感有所下降。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传承和认同春节文化,应该通过家庭和社区、学校、传播媒介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实践春节文化。
关键词:传统节日;春节;大学生;传承;认同
作者简介:彭笑远(1977-),男,汉族,山西平遥人,博士,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学、中国古典文学与青少年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2
作为当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春节”文化了解渐少。为了更好的传承春节文化,我们开展了青年人对春节的认知情况调研。
一、调研问卷内容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春节的认知情况,我们对北青院在校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春节”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他们对“春节”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便今后对“春节”活动进行创新。
调研小组通过纸质调查的形式,并且尊重其个人意愿作答来进行此次问卷调查。其问题是:
1、您知道过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A、腊月初八 B、腊月二十三 C、腊月二十七
D、除夕
2您认为下列传统文化中那些是在春节会做的?
A、春节联欢晚会 B、拜年 C、除尘 D、守岁
E、贴春联
F、给晚辈压岁钱 G、吃特定的食物
3、您是否认为现在的年味缺失?
A、是 B、否
4、下面的春节文化活动中那些事您感兴趣并且乐意去做的?
A、祭灶 B、喝腊八粥 C、包饺子 D、放鞭炮 E、贴春联、挂年画 F、拜年 G、守岁 H、看春晚,和家人一起夜饭
5、您觉得哪些活动已不适合当今时代?
A、挡门棍 B、祭祀财神、灶王爷等 C、放鞭炮
D、磕头拜祖宗 E、赶庙会 F、守岁
6、在春节时,您除了做传统节日活动外,还会做那些您认为有趣的活动?
此次调研问卷共发放了120份,收回120份。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我们对收回的120份问卷进行了统计,下面数据是针对每个问题所做出的统计(最后一个问题无法用数据进行统计)。
首先,通过前两题的调查的数据,我们有一个很深的印象,有62%的人知道传统的年的节日开始的时间,有22%的人选择了除夕就是过年,有12%的人选择腊月初八即为过年开始,有少数人认为腊月二十七即为过年开始有4%,所以由此看出传统节日的开始时间有淡忘的趋势。但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部分人还是会在春节做如:拜年,除尘,守岁,贴春联,给(收)压岁钱,吃特定的食物(饺子)等具有传统意义的活动。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观看春节晚会的选择率只有48%。由此可见,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冲击着传统“春节”文化,让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继承和创新都有着较大的压力。
那么为什么会有高达95%的人认为年文化的“年”味缺失的呢?就此我们分析出了以下几点:
一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思想的发展与潮流融合,生活节奏的加快,甚至是作息时间的颠倒,使得青年人没有氛围和时间去过一个“年”味浓的春节;
二是春节与外来节日圣诞节时间距离较近,青年人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而春节则是传统节日,不免对春节的态度较为冷淡;
三是春节的有些传统活动已经不合时宜,需要进行活动的创新和改变,破除某些不适合今天实际的内容,用一种科学环保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情思。
中国传统的节日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愿望都会自然地通过各种节日流露出来。在越来越繁忙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里,仅仅依靠自发传承来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已经越来越困难了,因此对于春节传统活动的创新是一件燃眉之急的事情。
三、如何让春节返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标志,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传统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精神动力,具有深刻意义的。
怎样才能很好地传承中华文化精髓,过一个“年”味十足的春节?我们不仅仅是需要文化的与时俱进,宣传工作的大力创新,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企业的主动配合,更重要的是人民的自觉参与,对于传统活动想必也要进行革故鼎新和推陈出新。比如说燃放鞭炮对小孩子来说不仅会有很大的危险,而且还会引起环境的污染。现在的环境污染严重,燃放炮竹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一个被限制的活动。另外,吃年夜饭和走亲戚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现在的外出人员队伍十分庞大,“春运”让很多的人因为买不到回家的车票,所以这两项活动也渐渐地被人无奈的淡忘,以至于年味道越走越淡。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创新节日活动,让团圆不再停留在远方,让绿色燃放爆竹不再是想象, “年”更丰富更有新意。
对于如何加强春节的继承,我们综合建议主要有:
一是家庭和社区:我们可以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组织专家进社区,组织有趣味的传统文化活动等,通过家庭这个承载体,加强青少年对春节的习俗认知,主动培养对春节活动的兴趣;
二是学校:通过选修课、学生社团和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让学生接受到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积极地开展有关春节的创新活动;
三是媒介:借助媒体大力弘扬春节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可以借助互联网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对青少年进行传播,如可以通过互联网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进行灵活方式采访,以便及时了解青少年对春节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春节活动的好的建议。
综上所述,青年人对于春节的认知和兴趣有所下降,因此,让他们提高对传统节日“春节”的兴趣和认知是一个迫不及待的事情,必须高度重视。我们要通过青年人自身、学校、媒介等形式进行春节活动创新,以期引起青年人更多的兴趣,带动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体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杨琳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2]彭笑远著《春节礼仪》,载张晓华主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文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
关键词:传统节日;春节;大学生;传承;认同
作者简介:彭笑远(1977-),男,汉族,山西平遥人,博士,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学、中国古典文学与青少年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2
作为当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春节”文化了解渐少。为了更好的传承春节文化,我们开展了青年人对春节的认知情况调研。
一、调研问卷内容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春节的认知情况,我们对北青院在校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春节”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他们对“春节”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便今后对“春节”活动进行创新。
调研小组通过纸质调查的形式,并且尊重其个人意愿作答来进行此次问卷调查。其问题是:
1、您知道过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A、腊月初八 B、腊月二十三 C、腊月二十七
D、除夕
2您认为下列传统文化中那些是在春节会做的?
A、春节联欢晚会 B、拜年 C、除尘 D、守岁
E、贴春联
F、给晚辈压岁钱 G、吃特定的食物
3、您是否认为现在的年味缺失?
A、是 B、否
4、下面的春节文化活动中那些事您感兴趣并且乐意去做的?
A、祭灶 B、喝腊八粥 C、包饺子 D、放鞭炮 E、贴春联、挂年画 F、拜年 G、守岁 H、看春晚,和家人一起夜饭
5、您觉得哪些活动已不适合当今时代?
A、挡门棍 B、祭祀财神、灶王爷等 C、放鞭炮
D、磕头拜祖宗 E、赶庙会 F、守岁
6、在春节时,您除了做传统节日活动外,还会做那些您认为有趣的活动?
此次调研问卷共发放了120份,收回120份。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我们对收回的120份问卷进行了统计,下面数据是针对每个问题所做出的统计(最后一个问题无法用数据进行统计)。
首先,通过前两题的调查的数据,我们有一个很深的印象,有62%的人知道传统的年的节日开始的时间,有22%的人选择了除夕就是过年,有12%的人选择腊月初八即为过年开始,有少数人认为腊月二十七即为过年开始有4%,所以由此看出传统节日的开始时间有淡忘的趋势。但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部分人还是会在春节做如:拜年,除尘,守岁,贴春联,给(收)压岁钱,吃特定的食物(饺子)等具有传统意义的活动。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观看春节晚会的选择率只有48%。由此可见,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冲击着传统“春节”文化,让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继承和创新都有着较大的压力。
那么为什么会有高达95%的人认为年文化的“年”味缺失的呢?就此我们分析出了以下几点:
一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思想的发展与潮流融合,生活节奏的加快,甚至是作息时间的颠倒,使得青年人没有氛围和时间去过一个“年”味浓的春节;
二是春节与外来节日圣诞节时间距离较近,青年人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而春节则是传统节日,不免对春节的态度较为冷淡;
三是春节的有些传统活动已经不合时宜,需要进行活动的创新和改变,破除某些不适合今天实际的内容,用一种科学环保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情思。
中国传统的节日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愿望都会自然地通过各种节日流露出来。在越来越繁忙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里,仅仅依靠自发传承来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已经越来越困难了,因此对于春节传统活动的创新是一件燃眉之急的事情。
三、如何让春节返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标志,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传统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精神动力,具有深刻意义的。
怎样才能很好地传承中华文化精髓,过一个“年”味十足的春节?我们不仅仅是需要文化的与时俱进,宣传工作的大力创新,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企业的主动配合,更重要的是人民的自觉参与,对于传统活动想必也要进行革故鼎新和推陈出新。比如说燃放鞭炮对小孩子来说不仅会有很大的危险,而且还会引起环境的污染。现在的环境污染严重,燃放炮竹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一个被限制的活动。另外,吃年夜饭和走亲戚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现在的外出人员队伍十分庞大,“春运”让很多的人因为买不到回家的车票,所以这两项活动也渐渐地被人无奈的淡忘,以至于年味道越走越淡。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创新节日活动,让团圆不再停留在远方,让绿色燃放爆竹不再是想象, “年”更丰富更有新意。
对于如何加强春节的继承,我们综合建议主要有:
一是家庭和社区:我们可以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组织专家进社区,组织有趣味的传统文化活动等,通过家庭这个承载体,加强青少年对春节的习俗认知,主动培养对春节活动的兴趣;
二是学校:通过选修课、学生社团和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让学生接受到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积极地开展有关春节的创新活动;
三是媒介:借助媒体大力弘扬春节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可以借助互联网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对青少年进行传播,如可以通过互联网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进行灵活方式采访,以便及时了解青少年对春节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春节活动的好的建议。
综上所述,青年人对于春节的认知和兴趣有所下降,因此,让他们提高对传统节日“春节”的兴趣和认知是一个迫不及待的事情,必须高度重视。我们要通过青年人自身、学校、媒介等形式进行春节活动创新,以期引起青年人更多的兴趣,带动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体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杨琳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2]彭笑远著《春节礼仪》,载张晓华主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文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